[电影流浪地球简介]电影流浪地球研讨会发言稿

更新时间:2021-05-29    来源:发言稿    手机版     字体:

[电影流浪地球简介]电影流浪地球研讨会发言稿

影片《流浪地球》研讨会发言稿:推动我国科幻电影健康成长

我把《流浪地球》看作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一个国家成长为经济大国后,必然在文化及科技上有所反映。想象力是大国实力重要元素。

我觉得,《流浪地球》的成功,跟几个因素分不开:

一是支持。科幻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产物,仅有200年历史。中国需要科幻。这次,主流舆论引导了人们认识科幻的积极效应,包括科学精神、创新性、想象力、忧患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建立起对中国科幻的正确看法,抵制不和谐的声音。科幻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可以激发想象力,对于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许多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历程中都曾出现过科幻热。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的许多设想后来都变成了现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弘扬放大科幻的这些积极因素。

二是包容。在宪法法律下,尊重了科幻的规律,给了它生存空间。科幻预言了多样性的未来,而不一定就是我们规划中的未来,甚至它预言的是危机。中国作为大国,崛起过程中,必然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人建议,对电影应进行科学审查,防止伪科学。这既需要,但也要慎重。很多科幻想象不是以现实科学为基础的。科幻更多是拓展想象而不是进行科普。科幻电影的审查,需要主管部门更加包容,主要是看最终效果。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解读。这样科幻才能在正常轨道上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三是理性。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电影管理部门科学的产业政策。《流浪地球》的拍摄,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了政府的作用。现在出现了各方投拍科幻片的热潮,今后,还要防止一哄而起,滥竽充数。

四是交流。《流浪地球》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与世界的对话。它不仅传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还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影片所传达的理念与西方虽有不同却又具备巨大说服力和感召力。科幻电影必将是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科幻能够超越国家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一种方式。影片通过凝聚全人类的共识来解决地球的生存危机,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展示了中国价值观念的伟大力量。

凝聚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的科幻大片必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影片《流浪地球》研讨会发言稿:抓住机遇,加速电影工业化

大概两年前,我在一个活动上碰到郭帆,我至今都记得他当时眉头紧锁的状态,我问他怎么了,他跟我讲了他在筹备《流浪地球》时碰到的一些技术难题,我们的市场上太久没有这种硬科幻出现了,以至于一个中国导演拍这样的题材时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告诉我连一个道具或是场景的预制件都要花很久的时间去研究,甚至要在国外定做。之后,我去拍《动物世界》,也深深体会到了郭帆所说的工业化的差距。

 

 

再见到郭帆,是去年在上海电影节的一个关于“电影工业化”的论坛上,我们两个人跟一位国外电影人展开了辩论,对方觉得我们一直在抱怨我们工业化跟不上好莱坞是不对的,他告诉我们外国电影人做电影只会把焦点放到故事和人物上。作为导演,难道我们不想只关注故事和人物吗?难道我们作为导演真的愿意把精力消耗在“一个预制件”或者一个“特殊设备”上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在执行自己的剧本时没有相应的专业团队去帮我们完成这些,所以导演才要亲自去解决,这正是我们电影业工业化的滞后带给中国导演的“附加任务”。而且我们不是在抱怨,我们是在呼吁,呼吁更多的电影人一起加入到推进电影工业化的浪潮中来。

就犹如我看完《流浪地球》的感受,它让中国电影工业化往前走了一大步。作为导演,我清楚地知道这一步走得多不容易,它不像好莱坞那种一掷千金的超级大片,用钱去堆砌出了奇观和壮丽,它背后是一个导演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尝试、培育和精心呵护。

我做完《动物世界》,整个团队都去配眼镜了,因为大家在长期的特效画面的检查和校对当中视力都减退了,《流浪地球》的特效画面比《动物世界》多好几倍,郭帆和他的团队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今后,再有导演去拍科幻题材时,他们的路就会好走一些,《流浪地球》的制作团队的经验会让大家少走很多弯路,他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出新的突破,工业化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有传承、有创新、有探索、有外来经验的汲取。

今天,《流浪地球》的成功让科幻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导演投入到多元的类型片的创作中,在前赴后继的过程里逐步完善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中国将加速完成从一个电影大国向一个电影强国的转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流浪地球》证明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没有停止,终将昂首阔步。

影片《流浪地球》研讨会发言稿:中式科幻大片的开山之作

影片《流浪地球》虽然不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片,却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但只选择其中的很小片段,也就是地球在流浪过程中途经木星附近时,将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而使自己加速飞出太阳系。此时,木星引力激增,地球与木星相撞危机出现,人类为了希望而奋力化解危机。这样的危机化解故事体现了该片的独特创造力。

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体现了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这种流浪地球范式可以说植根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传承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对未来世界科幻命题的一种独特的想象和解决方式。

同时,该片在叙述地球流浪过程中,注意刻画同一家族中三代人物即老韩、刘培强、刘启之间的认同关系,突出了中国式家族认同传统的当代魅力。特别是其中有关父亲刘培强与儿子刘启之间的英雄主义认同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让观众更加重视和珍惜现实中家庭、家族和家国同构等关系的基本意义。

该片的叙述重心在于以刘启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地球卫士的成长历程,讲述他在姥爷和父亲两代人及周围人士引导下成长的经历,体现了现代成长叙事的当代传承,有助于激发当代青年观众保护地球家园的豪情壮志。特别是刘启身上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品格,既来自长辈的传承,又体现出新时代的气象和风貌,令观众在感动中对未来世界的中国充满乐观期待。

最后,它及时回应当前生态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致力于一种远比单纯的地球视野更加开阔的宏大宇宙视野在个体中的心灵建构,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宇宙范围内的生态意识。可以说,《流浪地球》称得上中式科幻大片的开山之作,在世界科幻电影宝库中奉献出中国电影人的无可替代的独创性建树。此外,与国际一流电影科技水准相对接的制作水平,极大地促成了《流浪地球》创造的科幻奇观。在电影院里,超强的视听感受让观众体验到了中国电影科技水平的巨大提升,这反映出在近年来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电影的类型化探索、工业化水准都跃上了新台阶,昭示着中国电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yanjianggao/17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