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能源股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座谈会发言稿

更新时间:2021-05-29    来源:发言稿    手机版     字体:

弘扬能源股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座谈会发言稿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座谈会发言稿(讲师)

文化与科技教研部讲师 陈琦

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就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一主题,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我的学习体会与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树立牢固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创造,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理解总书记这段话,知其厚重博大、意蕴深广;体会总书记这段话,定要砥砺前行、不负所望。

作为党校的年轻教师和知识分子,首先,我认为,要正确把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十六个字,应该把握其规律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规律性来自伟大时代精神的指引,特殊性则来自这一时代精神具体化到每一个人后所形成的独特生命历程。具体到我本人来讲,构成我独特生命历程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就是2015年入职党校后的收获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思与所感。思,思过往之局限,思现实之差距,思未来之完善。感,感恩组织的关心与培养,感谢领导和前辈教师的指导与解惑,感激同龄教师的帮助与互勉。熔炉历练,万众一心,淬火成钢。

再次,作为云南省委党校的年轻教师,一名知识分子,要正确把握这十六个字,我认为,还应该把握其内在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厘清认识上的三方面关系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实践层面的三个“做到”。

一、厘清知识背景与工作实践的关系,做到在职业历练中求真知、悟真谛

繁复的知识理论,只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结合,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机。因此,进入党校以来,我一直在职业历练中不断思考和明确与自身知识背景相关联的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的问题。我是一名党校教师,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深入国家及云南各项战略举措的教学与科研实践,这就是我应该遵循的根本身份定位;第二,依靠谁的问题。现场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依靠党的群众路线,从党校领导和教师的品格、智慧与经验中不断汲取营养,弥补自身差距,这是我完成身份定位的根本前提;第三,为了谁的问题。为了人民。人民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由历史和时代中的鲜活个体构成的劳动者群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是要立足本职,不断磨炼,为党校学员服好务,这是我完成身份定位的现实落脚。有字之书存于心脑,无字之书存于天地,这也意味着,我必须要深入了解云南广阔的基层现实,明白学员所想,给予学员所需。因此,在入职后,我向组织上提出基层挂职的请求并得到了批准。挂职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体会到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更体会到作为一个外省人的自己正在与红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发生的情感关联,这种情感关联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深远的,其中甘苦,因现实的历练与收获而回首皆甜。

二、厘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做到既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

大地是立足之本,星空是前行之光。不脚踏大地,前行的脚步就容易失重;不仰望星空,远眺的目光就容易失焦。这就需要我厘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既立足当下又展望未来。在党校三年多的工作过程中,我遇到诸多需要克服的难关,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正确把握并解决好党校知识分子“用学术讲政治”的问题。虽然理解得还不够成熟完善,但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通俗来说,实质上对作为党校年轻教师和知识分子的我提出了 “点线面”和“长宽高”的双重要求。点线面方面, “点”――凸显党校教学特色的着力点。这需要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线”――确立起着力点背后的学科体系支撑。这需要我不断加强科研储备,逐渐构建出历史、现实与未来横纵交织的严谨学术框架;“面”――打破学科限制,减少知识盲区,形成立足“点”、“线”的开阔知识背景。这需要我丰富信息量、拓宽阅读面,培养一种认识事物的延展性思维。但是,我想,仅有点线面的努力还不够,要做到“用学术讲政治”,还需要做到更深层次的长宽高,那就是,让党性信仰的坚守更长久,让人性格局的构建更宽阔,让德性品质的呈现更高贵。这些要求,是考验,也是鞭策。它不仅让我不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意识到自我完善的方向,更让我深切感受到许多榜样教师在提及自己党校工作体会时所说“如履薄冰”四字中的重量。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知识的海洋非常广,榜样的力量非常大,奋斗的路上非常美。

三、厘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知识分子要厘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才能避免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毛病。《礼记·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的修身最终要落实到“齐家治国”的人与单位、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构成的集体关系中才能实现。入职以来,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到教研部的各位老师,都在以各种方式帮助如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拓宽成长空间,推动年轻教师尽快实现从高校学生到党校教师的身份转型。它体现为思想上的及时疏导与正本清源,体现为教学与科研经验的无私传授,也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工作细节中。正因如此,我取得了一点儿成绩:连续三年部门考核获得先进,在党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018年又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但是,我很清楚,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组织培养,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帮助,更离不开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是“长江后浪看前浪,一代跟着一代走。”知识分子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应该也必须以奉献精神回馈水之源、树之根,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做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奋斗中建功立业,在建功立业中践行爱国之志,续写好新时代的美好华章。西山沧沧,滇水茫茫,与党同心,与民同行,与梦同航,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

校刊部讲师

新年伊始,学校就在第一时间召开人才工作交流会,这充分说明了党校事业的兴旺发达,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关心、重视和积极培养。根据会议主题和组织安排,我以一名青年教师的身份,并结合驻村扶贫工作的体会,在此做一个简短的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如何深刻理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个主题。作为一名党校青年教师,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两个一百年”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被誉为是执政者之师,如果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都动摇、缺失的话,那又将如何去强化、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其次,要在主动服务和融入上下功夫。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我们党校老师的教学、科研、资政,也必须围绕这项重要工作而积极开展。于我而言,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作为学报编辑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把握党校学报的政治敏锐性,立足云南实践与服务党校。围绕办刊宗旨与学报特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守好学报这块阵地,这就是最大的主动服务和融入。最后,要找准方向和自我定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毕业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入职到党校又身在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岗位职守,要能发现自己善于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写文章、搞教学、做课题,总有一样适合你。做好一项,通过渐渐地积累,就能把三者融会贯通起来。在这一点上,2018年度受表彰的省委联系专家刘小龙老师、“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谭鑫老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付明喜老师、彭红波老师等等都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例子和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观、自省、自查,发现自己的长项,找准方向和定位准确,就能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第二,如何努力践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这项任务。入职党校五年有余,我对自己的总结就是一句话:前两年学艺,后两年驻村,2018年兼顾科研和教学有突破。前两年学艺,指的是到学报后从稿件的下载检测、学术规范、筛选审理、编辑校对到排版付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熟悉的过程,今后也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后两年驻村,指的就是外派到大姚县石羊镇杨家箐村委会,驻村扶贫。正是这两年学艺和两年驻村,一个在书斋,一个在田野,有着巨大的空间转变和现实反差,却让我切实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真谛。党校驻村队员是积极投身参与了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我作为其中一员谈一些驻村经历和感受,算是建功立业在脱贫之路上添砖加瓦了。

首先,驻村扶贫是最好的田野调查。近几年来,大部分新入职的硕士、博士,如我一般,对于农村、关于贫困没有更多的时间置身其中,最初的认识也都是来源于书本材料、媒体宣传,即便有短暂的田野调查,有所接触,也只是过客匆匆,做个调查问卷,交流访谈之类,这样是难以全面完整的获得真实的调查结果的。而驻村不是拿着纸笔的一问一答,而是一起劳作、一起想办法。就“贫困”这一概念的认识,难免会望文生义,简单的界定为物质的匮乏或生产生活条件差。深入的接触了解农村后,你会发现贫困不仅是拥有财富的寡少,也不是捉襟见肘,它首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地位。致贫的原因不在局限于调查问卷上的缺资金、少技术、疾病残疾和教育负担这些表象的因素,还包括有文化落后、制度限制、权力剥夺等社会性原因。就云南的一部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而言,还存在新中国成立前其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其次,驻村是将学术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转化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贫困我们在学理研究上做出了解答,比如有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等,积累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模式,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都能移植、照搬照抄。就我们所在的杨家箐,在产业发展上种过辣椒、花椒、玫瑰,都好景不长,没有取得长久的、较好的经济收益。在总结经验时,我们觉得劳动力资源匮乏,导致耕种管理粗放,产量低、发展不上去。但相反的是传统的蚕桑、板栗、核桃、烤烟种植却一直保持有相应的亩积数,这些产业就没有受劳动力的影响吗。并且在受市场需求、销售价格有所波动的影响下,却一直都是村民保本增收稳定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我们反观这些扶贫理论,就会发现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错综复杂的致贫原因,单靠一招半式是无法脱贫致富的,必须打出一套组合拳,绵软发力、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成效。就以产业发展发展为例,我的总结是能发展什么产业,不能一厢情愿,看到市场效益高,就运用行政手段转移到这个产业上,必须要深入调研,尊重劳动习惯,关注历史上的种植传统,最后用土地来检验,因为土地是检验我们适合种什么最可靠的试金石。

最后,丰富的实践积累是科研教学的奠基石和生动案例。驻村不仅只有脱贫攻坚这一项工作,还会多维度的参与到其他具体事务中去。在基层党建、项目协调、人际交往、调解纷争等事务中,会不自觉的扩展眼界,积累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可以成为科研教学的素材。我们要善加利用这些素材,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就可以论证支撑不同的观点、理论。将好的经验、鲜活的例子搬进课堂,从而避免我们光有理论,空洞乏味的尴尬。同时,也能引起学员们的共鸣。因为当下全省基层农村的中心工作是脱贫攻坚,绝大多数学员直接或间接参与过扶贫工作,有这样一段经历能更好的互动教学。

今天的发言,要求结合驻村谈感受与收获,这一谈就有点像是驻村动员。回归主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我们身在党校,一流党校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人才不是与身俱来的,更不是有个文凭、有个职务就是人才,是千锤百炼在不同岗位和经历中历练出来。“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既然是人才工作交流会,希望我们党校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上更上一层楼,大有作为。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座谈会发言稿(副教授)

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今年有幸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首先要感谢组织的培养、领导关心、各位老师的帮助。能够入选这个计划,我深深感觉到,这不仅意味着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知道,省委省政府、学校高度重视,对我们充满期待。我决心珍惜机会、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回报大家的厚望、重托。下面,我谈几点对自己的期望:

一、坚定报国之志

一个人,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能够成为这个伟大历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是幸运的。可以说,施展才干正逢其时、创新创造正适其势。我一定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l[FS:Page]dquo;两个维护”,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专长与事业进步结合起来,做到用知识报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有点价值。

二、提升报国本领

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更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虽然有幸入选“青年拔尖人才”,但我自己清醒的认识到,政治过硬应该没问题,但说到本领高强,差距还很大。下一步,我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种本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三、力争做好表率

“德之不修,其才必曲”。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就很难做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中国文化讲“德行”,不管做什么,到了一定时候,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工作方向和人格的力量、做人的水准紧密相连。真正的大师,做人上都是楷模。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钱学森科学报国的光辉事迹。钱学森同志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的楷模,不仅在于巨大的科学成就,更在于深沉的爱国情怀、崇高的科学道德和精神境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以一个“青年拔尖人才”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奉献自己,为人师表。

省情与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文件,个人按照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会议要求,发言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入理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回顾历史,无数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爱国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中组部和中宣部开展此次活动,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展望未来,新时代呼唤广大知识分子,也呼唤所有中国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建功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的形势考验和各种风险挑战,需要进一步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

二、更加努力,争做新时代用学术讲政治的奋斗实干者

(一)努力向身边榜样学习

 

校(院)有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始终胸怀大局,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他们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坚持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听党指挥的精神。

(二)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用学术讲政治是新时代党校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使命。入校两年多来做了一些教学研究工作,但深感自身仍有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在学习中增强自身能力,突破教学和科研的途径。多研读原著经典,多了解中国历史,多进行实地调研。

(三)努力用学术讲政治

围绕校(院)中心工作,2019年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不断打磨主体班课程;二是力争研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是力争研究完成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四是力争发表5篇左右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3篇左右;五是加强决策咨询工作;六是努力完成校(院)领导和研究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特别是围绕建国70周年撰写学术文章,力争开设有关课程。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座谈会发言稿(教授)

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建功立业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么,对于党校教师如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我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一、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应在热爱、奋斗、奉献上下功夫

(一)热爱: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工作者,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首先就是要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这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工作者,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要用学术讲政治,必须奋斗。

1.用学术讲政治,从学术的角度讲,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2.用学术讲政治,从政治的角度讲,要求我们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用学术讲政治,从讲的角度,要求我们学风严谨,品德高尚,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才能真正完成党校教师的使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从2011年12月到省委党校工作至今,既有我成长的足迹(破格评为副教授、教授)、拼搏的汗水,更有我成功的喜悦(校(院)领导的关心、肯定、支持,还被省政府表彰)――尤其是当学员与我讨论问题时,平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我请教时,当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还会给我打电话咨询相关政策和工作思路时,这就是一位普通党校教师的快乐,这就是党校教师以奋斗为动力,用热爱来浇灌的结果。

(三)奉献: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对于党校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奉献!在座的,有的刚刚走上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工作岗位,有的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奉献了十几年、几十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无私地献给了三尺讲台。我们在奉献中,不求回报,不图功利,这就是党校教师职业奉献的情怀。

二、要更好地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应在“4台”上作文章

一是建功立业于教学的讲台。因为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党校的讲台不是一般的讲台,是用学术讲政治的讲台,要用学术讲政治,须弄懂、学深、悟透学理、学科内容、学术框架,每个专题、每次上课都要求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使自己站稳学校给予的讲台,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事业。

二是建功立业于科研的平台。因为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党校的科研、决策咨询也不是一般的科研、决策咨询,它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应抓住党校学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利用党校的科研平台做好决策咨询工作,以更好地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是建功立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这一广阔的舞台。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从学校到主渠道再到研究机构、思想库,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学、科研、决策咨询还是管理、服务,我们只有支撑好这一舞台,我们才有建功立业的平台,才有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党校的普通教师,要支撑好这一舞台,就是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做科研,下决心来做咨询,用真心做云南干部之人梯,在照亮云南干部未来的同时,也辉煌自己的人生。正如泰戈尔所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就让我从事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

四是珍惜好校(院)领导的搭台。我们的教学、科研、决策咨询成果的取得,是学校领导搭台的结果。比如2018年10月,按学校领导的安排,我去福建省委党校参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当我谈到我们学校鼓励老师外出授课时,其他省市区的老师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当然我们学校还有很多校(院)领导给老师们搭台进行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的事迹,校(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认真服务于每一个教师,为教师们教学、科研搭台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党校领导乐意、愿意、真心实意为党校老师搭台,我们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时,必须珍惜好校(院)领导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平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党的十九大已为我们铺就宏伟蓝图,作为一名普通的党校教师,只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才会有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哲学教研部教授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

一、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关键的是强化政治引领

要学习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要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以政治引领增强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强化政治引领就必须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思想罗盘。党校教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要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系统学,全面掌握这一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要跟进学,及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要联系实际学,切实把这一科学理论落实到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前进道路上,党校教师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最执着的追求、最坚定的信心。党校教师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落实。

二、践行爱国奋斗精神,最重要的是立足本职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做有理想、有才干的实干家,不尚空谈,不眼高手低,不好高骛远。在本职岗位上以自己的专长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最好的爱国行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重在践履、贵在力行。既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精气神。

作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工作极具探索性、创造性,敢于弄潮涛头、踏浪而行,让“想做的事永远超过能做的事”,就能够在风云际会之时,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突出贡献。成功需要锐意进取,也离不开沉潜积淀;创新需要滚烫的热血,也仰赖于冷静的头脑。高远的目标落实于细密的探索,深邃的思想植根于日常的观察。不管是科学攻关、调查研究,还是教书育人、著书立说,都遵从“欲速则不达”的原理,如果一味追求“速成”,反倒可能“速朽”。所谓“人向静中忙”,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越要沉住气。要正确处理好 “坐冷板凳”与“追热点”的关系,没有“坐冷板凳”的积淀,就不会有“追热点”的功力。只要怀着“火热的耐心”,保持“深沉的豪情”,再冷的板凳也能坐热。

我有一个梦想:何时我们的地球不再有污染,何时天蓝地绿水净成为我们家园的常态?我有一个理想:让云南的绿色崛起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样板。我有一个心愿:传递绿色智慧,伴爱同心同行。

仰望星空,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奉献精神食粮是一个学者的职责所在。脚踏实地,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和知识更是一个学者的使命和担当。我会立足本职岗位,继续坚持自己三十多年的学术坚守,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更好更深入地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树立问题意识,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所提供的学术框架解析现实问题,并为解决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路径选择。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贡献力量,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生态环境保护的守护者”。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yanjianggao/17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