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晏几道_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0-09-14    来源:毕业生自我鉴定    手机版     字体:

鹧鸪天晏几道_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

元好问①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②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③!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②灵均:屈原的号。

③阮步兵:阮籍,三国魏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洒脱不羁,性嗜酒,常肆意畅饮,在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8.结合词的上阕,谈谈作者对“不饮”与饮酒的态度是什么?(5分)

9.词的下阕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6分)

8【答案】作者对"不饮”的态度:作者认为只近浮名(虛名,功名利禄)不饮酒也未必有所成就.(2分)对饮酒的态度:词人认为喝完酒后,可以觉到远离尘世,更可以消泯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之块垒.大醉之后,能皙时忘忧,求得解脱.《3分〉

9【答案】对比.〈2分)(主要是屈原和阮籍的对比’同时也有醉和醒对比)作者同情屈原醒而无奈,反而落得憔悴;〈2分)作者赞阮籍之沉醉,也只有像阮籍那样才能借酒消愁,在那个社会上生存.(2分〉

赏析

上片词人写道:“只近浮名不近情。”“浮名”即虚名,这里指功名荣禄。“近”即靠近,亲近。这里有“求取”的意思。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于是尽弃“浮名”,沉湎于醉乡(“醉乡”即喝醉之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境界)。接着写道:“且看不饮更何成。”“且看”中,“且”是个发语词,只表示语气,没有实际意义。“且看”就是“看”,这是一个祈使句,就是让别人看的意思。意思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这两句,可以说,是对浮名的否定,对酒的功效的赞颂。接着下面词人就对酒的功效的做了进一步的赞美。词人写道:“三杯渐觉纷华远。”“纷华”指世俗红尘。意思是说,三杯之后,便逐渐觉远离世俗红尘(进入一种自我的境界),而且“一斗都浇块磊平”。这里,“一斗”即一斗酒。“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这一句承上句而来,强调了酒的作用。其中一个“浇”字,突出了酒后自己胸中的郁愤平复,至少可以暂时忘忧,而求得一种解脱,真有“借酒消愁”之感。

词的下片写道:“醒复醉,醉还醒。”这里,词人用了“复”字与“还”连用,表明了自己真需要有不断“浇”酒,也更加表明了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生存的凄楚心境。在语言上,词人运用了顶针和回还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愁苦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一斗都浇块磊平”的情怀。为此,词人接着写道:“灵均憔悴可怜生。”“灵均”即屈原(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楚辞·离骚》中写道:“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憔悴”形容人或物瘦弱,疲惫,没精神。《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可怜”即值得怜悯。“生”即生出,产生。词人对屈原的所生“怜悯”,就是因为屈原没有“一斗都浇块磊平”而放弃自己,暗示了屈原太清醒了。所以,词人接着说:“《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浑无味”即全没有味道。“阮步兵”即阮籍,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中阮瑀之子,曾拜著名学者蔡邕为师。因为他特喜欢喝酒,酒量不亚于刘伶,哪里有酒就设法往哪里钻。一日,他听说上林苑的厨房里储存着几百斛好酒,而掌管上林苑屯兵的是步兵校尉。于是,他便托人请求去任步兵校尉一职。因此,史书也称其为阮步兵。这里,词人并非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读这样的作品,更能激发最大的悲愤,所以只有像阮步兵那样饮酒了,沉醉在“糊涂”之中。这正好与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样。其中,“好个诗家”这一反问句,不但独赞阮步兵,也表明了自己选择了“醉酒”之路。在词人看来,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有些悲愤,以致憔悴、可怜。同时,也照应了前面“且看不饮更何成”的含义。

在艺术上,首先,典故的运用,增强词人的情感内涵,增加诗人的情感的丰富性。其次,对比手法的运用,提高了词作的表达效果。再次,观点鲜明,意蕴深刻。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ziwojianding/14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