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西湖|酒泉子|芳草长川|冯延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0-09-14    来源:范文大全    手机版     字体:

酒泉子长忆西湖|酒泉子|芳草长川|冯延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酒泉子|芳草长川|冯延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酒泉子

冯延巳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试题一

(1)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伤感情怀的词,词的上阕起笔两句写景有何作用?(3分)

(2)在整首词中,送别之人的感情是逐步深化的,请分析说明送别之人的感情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1)①交代离别季节,是芳草萋萋、绿柳成荫的春季。(1分)②交代离别地点,是在绿草如茵的郊外的一座桥下的柳荫中。(1分)③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为后文抒发伤离惜别情怀起到反衬作用(乐景反衬哀情)。(1分)

(2)①离别时刻的不舍。(1分)②在行人离开之后的寂寞。(1分)③在清冷的环境中听到隔岸嘶嘶马叫声时的惆怅不堪。(1分)④在行人走远之后的内心极度伤感。(1分)(学生能写出送别人之人的情感变化状况即可得分)

试题二

(1)本词的起首两句,写了哪些物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的“归鸿”这一形象,比喻什么?

(1)这两句词共十一个字,却写了“芳草”、“长川”、“柳”、“危桥”、“桥下路”五种物象。其作用:一是交代了离别季节——在芳草萋萋,绿柳成阴的春季,二是交代了离别的地点——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座桥下极为幽静的柳阴之中。写别境之幽,正是为了突出别情之苦。

(2)“鸿”,是候鸟,它的生活习性是适时而来,适时而去。作者在这里用“归鸿”这一形象,来比喻“行人”。“行人去”,如“归鸿飞”,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情侣关系。

赏析

“九回肠”,可谓一语双关。一方面写词人运用逻辑的推理,得知骑着嘶鸣的马儿的人,在九曲羊肠的山路上奔驰,无法透过遮挡的山峦看到他;另一方面,写词人的凄婉之情,犹如九曲羊肠,在脏腑中起伏跌宕,难以言状。最后,以“双脸泪,夕阳天”两句,直观地插写词人在雨后夕阳下,双脸垂泪,泣不成声的外部表情,表现其隐茂在九曲深处的极度悲伤。

作品鉴赏

这首词,上半阕发端句写向两边看望,“芳草长川”的横幅画面,即刻收入视野,这幅画里面,既有“同冈揭崔嵬,双阜夹长川”的高山峡谷,也有“芳草萋萋”的水中绿洲。紧接“柳映危桥桥下路”一句,写向前后观看,那高桥如长虹卧空,飞架长川两岸,通过高桥的道路,两旁柳树掩映,随风依依。“归鸿飞,行人去”,则写上下察看。往上看,北归的鸿雁,排成人字行,展翅飞过;往下看,路上的行人,也一个个离去。最后,只撇下词人一个,他又朝着“碧山边”远眺,极目搜寻,除了远远的绿山相伴之外,周围是什么也没有了。景,愈写愈空阔;情,亦愈来愈孤凄。但是,这上半阕,只着景中语,不写情中语;情中语是从景中语里折射出来的。

下半阕从写景逐渐转为抒情。首句:“风微烟淡雨萧然”,承上启下,写风小云散雨声消逝,乃是一片寂静的雨后景象。第二句:“隔岸马嘶何处?”以反诘语,使意境由静态转为动态。由于隔岸的马鸣划破长空,震惊了寂寞中悲哀的词人,好像伴侣即将来临,孤凄就要消逝,但是,举首望去,反而看不到鸣叫的马儿在何处。这时,感情上的短暂转机,又回到茫然不知所措的空荡之中。第三句:“九回肠”,可谓一语双关。一方面写词人运用逻辑的推理,得知骑着嘶鸣的马儿的人,在九曲羊肠的山路上奔驰,无法透过遮挡的山峦看到他;另一方面,写词人的凄婉之情,犹如九曲羊肠,在脏腑中起伏跌宕,难以言状。最后,以“双脸泪,夕阳天”两句,直观地插写词人在雨后夕阳下,双脸垂泪,泣不成声的外部表情,表现其隐茂在九曲深处的极度悲伤。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news/14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