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_2018年绵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2020-11-10    来源:工作计划表    手机版     字体: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_2018年绵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8年1月18日在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绵竹市人民政府市长邹远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绵竹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全市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变现蓝图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在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一条心、一盘棋,以“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为统领,以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点项目“六大会战”为抓手,打基础、稳增长、育产业、促发展,顺利完成市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专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进位争先的发展后劲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破解难题,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7.5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投资达108.1亿元,同比增长28.7%;规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东投)同比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9亿元,同比增长13.3%;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8亿元,同比增长26.68%。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400元、16860元,分别增长8.2%、9.1%。

二是项目拉动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年”工作安排,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狠抓项目推进,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38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9个,全年完成投资44.8亿元,中国玫瑰谷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光大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加大向上争取,聚焦中省市重点支持领域,强化项目包装,成功纳入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支持。强化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到位国内省外资金74.3亿元,成功引进年产5.4万吨高档药用玻璃包装制品、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年产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等亿元以上投资项目6个。

三是产业基础日趋坚实。坚持强支撑、促转型、增动力,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出台一系列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14.4亿元,为45家企业提供4.5亿元贷款担保,兑现奖补资金1146万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5.9亿元,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市亿元级企业达63家。绵竹经开区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深化德阿区域合作,打造百亿锂电产业园,润格生物、思特瑞锂业、致远锂业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锂电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44个,粮食总产量达28.4万吨,玫瑰、猕猴桃两大特色种植分别达1.2万亩、2.5万亩,生猪出栏54.2万头。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面推进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筹备工作,月季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接待游客526.4万人次,增长31%,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增长46.2%。荣获“四川省旅游强县”,入选全省首批服务业强县试点县。

一年来,我们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夯实支撑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是交通条件不断优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响对外交通大会战,成兰铁路启动T梁架设,德阿公路小木岭二号隧道顺利贯通。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进展顺利,成彭什绵城际高铁、德天铁路改造工程、德阿高速(绵茂段)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纵深推进全域城镇化大会战,月季大道、迎宾大道、德阿快速通道完成路基工程建设,沿山路、绵玄路、武马路等路面改造项目开展勘察设计,S216(汉旺至广济段)、S419(东北至九龙段)启动路基施工。支持发展绿色交通,完善骑游道30公里,公共自行车智能系统累计使用20万余人次。

二是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坚持精致建设、精美打造、精细管理。城市风貌持续提升,在城市入口、重要道路、主要节点,实施城市景观提升项目98个。完成春溢路等道路改造工程30个。改造市人民医院职工宿舍、代家巷棚户区746户。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公共服务重大项目会战,城东(第四)幼儿园建成招生,城东新区中小学校等4个项目完成方案设计。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会战,中心广场改扩建、滨河路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新建生态休闲广场8个。城市管理不断加强,规划小吃街、夜啤酒集中经营场所,在弘扬广场和新天地广场打造美食街。开展“百日油烟专项整治”行动,城区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100%。

三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用心呵护青山绿水。聚焦中省市环保督察要求,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照单整改、对账销号,整改突出环保问题97个,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7件,关闭“散乱污”企业29个。稳步推进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矿权清理整顿工作,拆除矿区生产生活设施5.2万余平方米,完成植被复绿5.3万余平方米。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PM10、PM2.5分别下降7.5%、27.8%,空气优良天数率达77%,同比上升14%。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21个,开工建设兴隆、玉泉等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强土壤监测,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营造林1.5万余亩。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

一年来,我们践行为民理念,着眼同步全面小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构建起“市级领导包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包村、帮扶干部包户”的联动帮扶体系,3394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79个执委企业、80余个行业商会会员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精准帮扶,确保精准脱贫。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帮扶措施,投入专项资金2619万元,实施十大扶贫项目,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现生产和就业发展扶持3611人,社会保障兜底扶持9950人,医疗救助扶持9158人,贫困发生率由5.38%降至0.61%,全面完成2017年精准脱贫任务。强化对口帮扶凉山州甘洛县工作,累计投入资金916万元,圆满完成26个年度帮扶项目。坚持教育优先战略,绵竹中学本科上线率达85.8%,居德阳市第一,南轩中学文考、艺考上线创历史新高,职业中专成功与万科签订订单培训协议,新增世界500强实习就业企业6家。严格落实计生奖特扶政策,发放资金6212万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正式挂牌,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让群众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新增文化院坝10个,体育设施27处,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成功承办中国自行车联赛等国省级赛事10余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最适宜骑行游览线路”称号。

二是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个,发放岗位补贴817.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427人,登记失业率为3.92%。大力推进社保扩面,全民参保登记率达99.1%。全市纳入城乡低保3.2万人,发放低保资金7607.6万元,纳入城乡特困人员3565人,发放供养金1426.1万元。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发放各项救助金2453.5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11.1万元。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1.8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建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改造公办养老床位300张。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为3.7万名妇女实施免费“两癌”筛查;为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为204名白内障患者减免治疗费用。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累计减轻群众负担8455万元。

三是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实施“七五”普法,建成规范化法律援助站点17个,免费提供法律咨询2762人次。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8%。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6.7%。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应对强降雨灾害,实现防汛安全零伤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安全形势基本平稳。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获评首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评“四川省文明城市”。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制度红利,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一是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紧紧围绕“放管服”工作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审管分离。大力推行“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工作机制,组建重点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咨询、网上预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去房地产库存2.6万平方米,清费降费500余万元,煤炭行业整体退出。加快军民融合步伐,鑫坤机械、东汽实业等4家企业取得军工资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量价分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二是创新创业彰显活力。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绵竹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成功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成功承办“德阳创客·创业绵竹”创客大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兑现工业和科技创新奖补资金958万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全年完成专利申报1044件。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累计在册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14个,知名商标29个,14家企业荣获“四川名牌”称号。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技能人才”工作室建设,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德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九寨沟县缔结友好县市,合作建设九绵生态旅游产业园。联合4市18县成立大九寨环线旅游黄金走廊区域联盟。盛屯、绿地、景域、势至体育等多家优质企业来绵考察,成功引进锂电材料、文体旅游等产业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支持龙蟒集团与立邦集团、盘龙公司与清华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领军人才”工程,核定引才专项事业编制200名,引进各行业急需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24名。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依法行政强规范。修订完善《绵竹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9件,采纳政协民主监督建议26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8件,满意率100%;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15件,满意率99.1%。

二是高效服务促发展。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减少行政权力186项,修改调整497项。深化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政务信息1.5万余条,办理“市长信箱”460件,办结率达100%;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三是勤政务实改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坚决整肃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给予政纪处分30人,实施效能问责25人次。

与此同时,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科协、工商联、侨联、残联等作用不断增强,双拥、统计、爱卫、档案、气象、人防、关心下一代、地方志、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电力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2017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成绩来之不易。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都凝聚着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每一项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都饱含着全市人民的奋斗与坚持。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艰巨的发展任务,全市各级干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冲在一线、战在火线,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身在他乡、心系故乡的绵竹人,通过回乡投资、返乡创业、兴办实事等方式,关注家乡、支持家乡、造福家乡;许多老领导、老干部,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志,始终关心绵竹建设,支持绵竹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市发展加油鼓劲。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乡镇部门、各社区村组,以及投身攻坚会战的同志们,抢晴天、拼雨天、战寒天,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为顺利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群众,各条战线都挥洒着创新创业的辛勤汗水,迸发着敢想敢干的发展激情,抢机遇、抓发展,就是需要这样一股劲、就是需要这样一口气。此时此刻,让我们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

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绵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绵竹改革发展的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最严峻的形势是传统支柱产业经济拉动能力减弱。突出表现在:机械加工行业产品层次偏低、有效需求不旺、整体效益下滑;白酒产业经过深度调整,消费结构、竞争格局、行业态势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化工产业原料供应不足、要素成本上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最首要的职责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已经从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向学有名师、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转变,这些变化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最现实的考验是未来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变数在增多。土地指标、环境容量、资金保障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矿权清理整顿、企业关停并转中伴生的民生难题亟待破解。

各位代表,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坦途与坎坷相伴。震后10年的发展历程,教会了我们坚毅坚韧,赋予了我们自强自信。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相信,有信心就有力量、有信心就有希望。

我们要看到,尽管我市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集群优势依然存在,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以锂电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叠加效应加速释放,我市经济正朝着动力更足、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方向阔步前进。

我们更要看到,党的十九大举旗定向,擘画了新的伟大光明前景,让我们信心满怀、倍感振奋。面向未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我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随着“六大攻坚、六大会战”深入实施,我们的区位条件将更加优化、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战略位置将更加突出,未来的绵竹必将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德阳市委“12345”发展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六大攻坚、六大会战”为抓手,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力争实现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力争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东投)增长7.9%,力争实现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力争实现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力争实现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达到德阳平均增速水平,力争分别增长8.5%、9%。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做到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发展同力,把绵竹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矢志不渝推动攻坚会战,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点项目“六大会战”事关大局、利在长远,具有引领全局、服务全局、推动全局的重大作用,我们必须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纵深推进,为绵竹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必须振奋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困难越多、任务越重,越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敢于打破陈规,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用创新的思维促发展,努力开辟新空间、打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

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工业强市“新突破”,提质增效再发力

坚持在做大做强中优存量、扩增量,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是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搭平台、送服务、解难题。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畅通银企、政企对接渠道,综合运用应急转贷、园保贷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成长型企业入园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技术合作、资本合作,走“小而专、专而精、精而强”的发展道路,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好起来、强起来”,力争全年培育规上企业10个。

 

二是构建更具支撑力的产业集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优源新能源年产1万吨正极材料、玉阳新材料年产600万套锂电匣钵、高蓝科技年产1千吨永磁材料等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积极承接高端医药产业项目,支持华光普泰、美大康华康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医药产业增长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提升“大唐国酒”区域品牌输出能力,擦亮“绵竹精酿”金字招牌,打造以剑南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展技术创新,增强绵竹白酒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打造以龙蟒集团为龙头的磷钛化工产业联盟,携手推动工艺改造、产品升级,走精细化、高端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东汽实业、鑫坤机械等企业智能化改造。

三是建设更具聚集力的承载平台。坚持以打造“经济中心、效益中心”为目标,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绵竹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发挥绵新公司投资融资、创新创业、项目承载作用,构建“孵化、加速、集聚”梯次培育体系。投入资金1.7亿元,提升园区风貌、改造道路管网、完善环保设施,推动新市工业园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统筹使用两地持续投入的专项资金,建设桥梁道路、污水处理厂、供电供水网络等配套项目。推动园区平台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企业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园区发展配套服务体系,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百亿产业园区。

二、聚焦乡村振兴“新战略”,强农富农再发力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赚头、农村有看头。

一是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任务,大力发展“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加快“四区四园”建设,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创建工作。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粮油、蔬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商品化处理,培育壮大富王粮油、三溪香茗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精品农产品发展战略,抓好“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力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地理标志商标2个。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不断提升绵竹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思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股份合作制、联耕联种等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技术进村”工程,打造农技推广APP平台,依托专家大院、农技人员开展多元化技术培训,满足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在育苗供种、病虫防治、产品营销等方面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按照“1+1+6”工作思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施能人回乡、资本下乡、产业兴乡战略,促进新村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依托中国玫瑰谷、猕猴桃基地,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成绵高速复线沿线、射水河沿岸“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力争创建省级“四好村”15个,德阳“四好村”25个。

三、聚焦培育三产“新动能”,扶优做强再发力

坚持聚人气、兴商贸、优服务,做活做优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竞争力增强。

一是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特色、旅游为载体,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旅游要素供给,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九龙山花乡·花宿等一批文旅项目,推动清平银杏小镇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深度挖掘“五大文化”内涵,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文化互动体验为纽带、文化剧目展演为依托,打造剑南老街、年画年俗小镇等一批文化旅游圈。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实施“旅游+”战略,推动商旅、文旅、农旅、工旅、康旅、体旅“六种业态”融合发展,继续办好中国自行车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打造“中国全域骑游第一城”。全力支持中国玫瑰谷建设,做好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筹办工作,实现办好一届展会、打造一个景区、带动一方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

二是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时代都汇、都市广场、青年城邦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全面完成智慧社区、大学城商业街区等6个服务业强县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服务业聚集区。统筹抓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场镇风貌,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动批、零、住、餐行业提档升级,改造提升“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商贸企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商贸企业竞争力。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

三是培育现代服务新业态。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编制《绵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互联网+”行动,组建电子商务联盟,实施电商人才培育计划,推动本地农产品、特色民俗产品“触网”销售。紧紧抓住成德一体化发展、德阿区域合作等契机,大力培育以中转、仓储、集散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依托成兰铁路、成绵高速复线等交通路网,发挥绵竹区位优势,加快新市物流中心、什地物流园、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汉旺站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加快玫瑰温泉金融小镇建设,推动投融资平台建设,引入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撬动全市经济发展。

四、聚焦城市发展“新品质”,做精做细再发力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打底、交通先行,努力打造让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一是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构建融入成德交通“大三环”,深入实施对外交通大会战,配合做好成兰铁路、德阿公路建设,扎实开展成彭什绵城际高铁、德天铁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努力打造快速化、多样化的对外交通格局。围绕构建市域交通“大三环”,继续实施月季大道等5个已开工交通项目,启动什地绵远河大桥建设,加快实施沿山路、武马路、绵玄路等改建项目。全面推行“路长制”,不断提升公路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积极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二是打造更加舒适、更富魅力的品质城市。着眼接轨成都国际化大都市,按照“疏解老城、繁荣新城”的思路,不断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加大老城改造力度,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马尾河补水、蓄水、光亮工程,推进东北大道改造、茶盘街改造等82个提档升级项目,配套完善游步道、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推进中心广场改扩建工程,启动城北湿地公园建设,继续做好茂泉小区、天河村小街小巷改造。加大新区开发力度,全面繁荣新城,完善教育、文化、娱乐、商贸等配套设施,推进城东新区中小学校、绵竹中学图书馆等一批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提升城东新区承载能力。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实现城市环境大改善、形象大提升。

三是营造低碳环保、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加快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损害担责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注重抓整改、强治理,按照“立行立改、标本兼治”的思路,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加快推进新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22个污染治理项目。继续做好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矿权清退工作,积极对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注重抓源头、重预防,以“抑尘、治污、减煤、控车、禁燃”为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以沱江流域上游水体治理为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为重点,打好净土保卫战。注重抓修复、促提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工作,让绵竹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五、聚焦改革开放“新局面”,创新创造再发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引资、引智、引才,让绵竹成为融商汇智、人聚业兴的开放高地。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发展抓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新三板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聚焦民生抓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推进高考改革。聚焦服务抓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相结合的服务格局,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聚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在绵竹转化。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力度,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清华大学磷石膏基垫层新材料等项目落地,确保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支持润格生物和华中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建设生物科技研发检测中心。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1个。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抓好绵竹市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构建全要素、开放式的“筑梦工厂”。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以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主线,继续开展规上企业“专利清零”攻坚和知识产权“贯标”行动,力争申报发明专利350件以上,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150项以上,转化专利技术30项以上。

三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强区域合作,融入成德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加快推动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川浙合作园区)、九绵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承载平台。坚持引智与引资并举,全面落实“领军人才”工程,实施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培育本土人才,广聚天下英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交流合作,聚焦京津冀产业转移,突出精准对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推行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引入亿元以上项目7个。

六、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补齐短板再发力

坚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一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精准锁定目标、精准对照标准、精准补齐短板、精准保障资金”,持续深化“五个一批”帮扶措施,全面落实20个专项扶贫方案,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2018年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做好对口帮扶甘洛工作,投入经费485.5万元,统筹实施21个帮扶项目,助力甘洛同步建成小康。全面推进全民参保工作,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就业人口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特殊群体帮扶力度,打造新市镇、富新镇2个残疾人康复站。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继续做好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关爱工作。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着力解决“择校热”等突出问题,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四川天一学院办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好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展示会。加大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力度,打造区域综合医联体,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全域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复评,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实现血防消除达标,启动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开展绵竹年画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绵竹市图书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办好各类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归档管理平台。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平安绵竹”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网络。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完善城乡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有效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协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起点、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强化担当、奋力开拓,积极回应51万绵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坚决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

二是始终坚持勤政为民不动摇。形势越是复杂,越要敢创新、善作为,我们必须对照新时期绵竹精神的要求,练就敢担当的宽肩膀、能成事的真本领,以工作上点点滴滴、可触可感的量变,推动群众生活实现“美起来、好起来”的质变,努力用干部群众的“奉献指数”,换取宏伟蓝图的“变现指数”和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三是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不动摇。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驰而不息反“四风”,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让广大干部明法纪、存敬畏、知使命。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安排办好10件民生实事。

1.继续推进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2.建设城北农贸市场,整治仿古街、北顺城街周边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现象。

3.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16万亩,新建田间渠道150.22千米,新建田间道路128.42千米;改造渠道15.17千米,整修渠系建筑物296处,改建提灌站50处。

4.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建设40公里农村公路。

5.重建成青公路新市石亭江1号桥、富新绵远河大桥。

6.为28所学校更新升级安防系统。

7.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实现城区农贸市场全覆盖。

8.实施卫生扶贫基金项目,兜底补助全市贫困人口孕产妇分娩费用、县域内住院和慢病门诊自付超10%的费用、按规定转诊到县外住院的政策范围外费用。免费为残疾人评定残疾等级、办理残疾证。

9.建设20处农民健身场所、10处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

10.实施“雪亮工程”。在全市城乡治安防控薄弱区域、重要地段布置监控点位700个,建设市、镇、村规范化综治中心100个,改造“三无”院落20个。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重托,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十足的干劲、百倍的勇气,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jihua/16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