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自爱必自怜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

更新时间:2021-05-18    来源:优美诗句    手机版     字体:

【人不自爱必自怜】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

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原文:

古人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传播真理、传播真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提携后学、甘当人梯,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要发挥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

 

出处:(西汉)扬雄《法言·君子》

原典

人必先作,然后人名之;先求,然后人与之。人理云云,万物动静,无不由我以名彼者。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

释义:

《法言》是西汉辞赋家扬雄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其目的是标举儒学以纠绳诸子。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起,重视个体人格的道德自律及自我完善,就成了传统儒学的重要内容。其后,这一思想被孟子进一步发挥阐扬。扬雄在继承孔孟修身观的基础上,更注重 “修身为本”,强调凡事要“己先”。他发挥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观点,提出“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句中的两个“诸”,当代词“之”讲;两个“而后”,有的版本皆作“然后”。意思是:人一定要自爱,然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然后才能被他人尊敬。扬雄认为,要想得到他人的爱敬,必须以“自爱”“自敬”为前提,并且把“自爱”“自敬”视为“仁之至”“礼之至”。《法言》中,类似的表述还有:“先自治而后治人”,“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

《荀子·子道》记载了孔子与其最具声望的三位弟子关于“智”“仁”的对话。“子路入。子曰:‘由,知(智,下同)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这段话中,孔子把“仁者爱人”的最高境界归结于“自爱”。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wenmi/16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