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_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

更新时间:2021-05-20    来源:作文评语大全    手机版     字体:

2018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_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5篇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1篇

时光流转聆听奋进足音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声响传遍大江南北;40年后,改革开放的力量掀起惊涛骇浪。地处毛乌素沙漠的韩家湾煤炭公司机运队乘着改革开放的巨轮,平稳而坚定地向前行驶着,穿过时光的痕迹,我们倾听时代的跳动脉搏,感知改革开放带来的神奇改变。

思想解放―成为矿山的主人

2007年7月,当第一批从关中地区转移上来的老工人和大学生来到这里的时候,因为条件艰苦,大家经常会说:如果不是为了挣钱,谁愿意跑这里来打工。面对煤矿这个特殊的行业,一开始,只是被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似乎发生了变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何让职工树立“矿荣我荣、矿衰我耻”的一理念,让人人参与成为提高效益的源动力,成为机运队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内容:

区队坚持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取敢想、敢说、敢做,具有先进代表性的职工,参与审议区队制度建设、工资分配、民主管理等工作,主导区队发展的办法措施;严格落实“五公开、五上墙”队务公开制度,对涉及职工利益的文件通知、奖罚分配、工资结算等在第一时间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监督,真心维护职工的各项权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关爱文化”落地生根,努力让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以文化的力量感化思想的转变。

“没想到,咱怀着打工的心态来的,现在却都成了矿山的主人”,有职工这样说道。开会时发言的人更多了,提的意见建议更具体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盯着干成为了抢着干,人人想方设法为“大家庭”的发展添砖增瓦。

创新引领―实践激发新活力

“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2013年,当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日落西山,干部职工一边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过“苦日子”,一边开动脑筋,盘算着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的好办法。

机运队从创新创效上突破,在干部职工间征集治亏创效的金点子,对可实施方案提供材料和人力支持,管用的、能用的、有用的就是大家推崇的。

区队利用小型液压千斤顶对严重变形弯曲的刮板进行维修,利用废旧槽钢改造皮带H架、加工材料架,自主安装了一直以来由外委单位负责的两部落地煤皮带;主导实施《主扇监控加装不间断电源设计》《仓上破碎机正反转改造》《速度传感器试验装置》等项目,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曙光冲破笼罩的乌云,再次沐浴矿山的时候,他们已经变得足够强大,但创新创效的脚步却从未停止。机运队在全员开展了“双创”建设及“三小一练”活动,创客中心和创新示范基地成为职工的又一活动阵地,层出不穷的小发明、小创新、小成果,成为安全生产新的增长点。

科学发展―“三型四化”蓝图初现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时代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逐渐理清了矿山发展的脉络,2018年4月,新陕北矿业的成立,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三型四化”的一张蓝图成为新的目标方向。

机运队率先在原有岗点试行“大提升、大提效”项目,在矿灯超市、主扇房、中央变电所、3-1煤变电所等岗点,推行“无人值守、有人巡查”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智能化改造,减少岗位人员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同时,在重点岗位、重要环节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岗点安全生产动态,第一时间预知和排查各类隐患,让“科技+”为安全生产添动力。

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营造安全、清洁、舒心的工作环境,机运队党支部将工作区域进行责任划分,每月考核党员责任区内安全防护设施、机电设备运行、环境卫生状况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员星级管理的重要依据,让“党建+”为安全生产筑核心。

机运队精心打造安全生产示范岗,以局部提升带动整体变化,走出去―通过到大柳塔煤矿、青龙寺煤矿、红柠张等先进单位进行对标学习;引进来―邀请自动化设备厂家到学习室为职工传经送宝。如今,矿灯超市、中央变电所、35kv变电站、大巷机头等示范岗点,早已成为矿井最亮眼的风景。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2篇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八月十五,我回到了家乡,一个盛开梨花的地方,车子在平展的水泥道路上发出吱吱的响声,望着窗外道路两旁挂满果实的各色果树,黄橙橙的雪梨、红彤彤的柿子、还有那红叶绿果的核桃树在阳光的照耀下争奇斗艳,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帅气的小伙儿、亮丽的小姑娘,都在向我展示着家乡的变化,慢慢行走的车子,将我带回到40年前那个穷乡僻壤的家乡。

40年前,十来岁的我,这个季节应该、或者和一群裹着破旧粗布衣服的玩伴们在村子里疯狂的相互追逐着,打闹着,或者几个人正趴在邻家的墙上准备偷摘几个枣子填一下空空的肚子,或许正在地里缠着父亲、母亲为5分钱的作业本钱抗争着。我仿佛看到,那天窗百孔的教室、土坯搭建的课桌、晾在家门口一堆柴火上,妈妈手缝的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穿的破旧粗布衣服,8口人在分吃一个苹果、一家祖孙三代睡在一个土炕上,大年初一当我们在争相吃着那碗带肉馅的饺子,舔吃着麦面馍馍,却不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却在啃着干硬的窝窝头,为了孩子们大年初一能吃上这碗饺子、每人能分到一个麦面馍馍,他们做了多少难。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雷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小岗村的18个小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八亿农民的温饱,农民不再为因啃饱了一顿窝窝头而兴奋,不再因吃了口白面馍馍而激动,精米白面,鸡鸭鱼肉成了家常饭,种地纳粮不但成为了历史,还有了补贴;如今农民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自来水,农村人也有养老金了,看病也能报销了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新农村建设,再次迎来了家乡的巨变,漂亮的路灯点亮了孩子们滑板下平展的水泥路,大爷大妈的秧歌赛小伙,过去家家有“车子――自行车”,如今家家也有“车子――小轿车”,小伙更帅了、姑娘更靓了,扶贫路上,家家门口的柿子更红了、核桃树更壮了、梨树高了花儿更艳了,门前大红灯笼把村庄装扮的更漂亮了,我的家乡――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我的父老乡亲、我的兄弟姐妹幸福和谐的笑声传的更远更远。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3篇

从房屋的变迁看时代的巨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40年,我国从贫穷到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90后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我是一名90后青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40年,而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时间更短,留在我记忆里最深刻、最难忘的就是我家房屋的变迁。

童年,我生活在秦岭南麓,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家里住的是土屋,每到雨季父亲就会带领全家将屋顶的土瓦进行检修,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土屋的内墙是用旧报纸糊的,这样既保暖又美观,爱干净的母亲常常带领我们将土屋收拾得干净整洁。尽管土房屋顶土瓦检修过,但是到了雨季也会招架不住连月的雨水,记得有一年夏天,一连下了五六天雨,夜里正在睡梦中的我被父亲叫醒,只见屋里的桌子上、地上都是用脸盆接着,我盖的被子已经被漏进来的雨水淋湿,父母愁眉不展。天亮了,雨还在下,邻居们相互打听着家里房屋漏水的情况,没有一家不漏雨水的,两天、三天、四天,天终于晴了,看见久违的阳光,人们提着的心才算放下。

土房,我生命的摇篮,我在土屋里度过了艰辛的童年岁月,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去年,我回故乡见到了许久未见热情的乡亲们,尽管有叙不完的乡情,心中最惦记的、最想看到的还是家里的祖屋,于是我们迫不及待的前往。迎接我们的是叔伯三叔,我们家搬走后土屋由他们住着,抬眼望去,三间白砖红瓦房映入我的眼帘,三叔说土屋他们只住了几年,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他们就将土屋翻修成小楼房,这时我才看到左邻右舍都建了宽敞明亮的小楼房,故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哪里还能找到当年的土屋?

1999年,我跟随母亲离开故乡,来到县城父亲的工厂里,当时住的是红砖瓦房,瓦房比土屋宽敞多了,和以前相比像殿堂一样,夏天再也不用担心漏水了,但到了冬天需要自己烧炉子,煤炉灰尘很大,我盼望着有一天能住上集中供暖的楼房。

 

2003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我们家也趁着移民搬迁政策在县城买了套房,父母精心装修房子,置办家具、家电,近100平米的楼房布置得既宽敞明亮又不失温馨,母亲亲手绣的十字绣挂在客厅的墙上,一朵朵盛开着的牡丹花和游动的鱼儿象征着我们的幸福生活,给我们的房屋增添了光彩。到了冬天取暖时,室内的温度高达26度,房间里的绿萝、吊兰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阳台里的三角梅开的红红火火。我高兴地说“我再也不怕过冬了”,父母听到了会心的笑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姓的生活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许多人已不满足县城安逸的生活,都陆陆续续在省城买房,过上了都市生活。

2018年我入职韩家湾煤炭公司,走进生活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环境优美,高大的宿舍楼、明亮整洁的宿舍、干净卫生的职工食堂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毛乌素沙漠中还有如此之美的矿区。

从童年、少年,再到现在的青年,我回想我住过的每一间房,都是一道道遥远的风景。站在岁月的彼岸,诉说着流年里过往的沧桑,经历过的欢笑与悲伤,经过岁月的沉淀,如一曲美妙的歌谣在心中回响。房子的变迁记录着我们一家人艰辛的创业历程,也见证着我们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应该珍惜和发展改革的成果,继续奋斗在改革的路上。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4篇

变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时间在一瞬间悄悄走过了40年,回眸往昔,没有什么能比现在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让我们身同感受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给了我们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而今的强起来的源动力,答案只有一个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我,更多的讲述切身感受,来分享祖国“变”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精彩故事!

“变”走艰苦岗位

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智能化设备,让艰苦岗位职工得到“解放”。

我是在1994年进入当时的马村煤矿,做了一名绞车维护电工。当时在煤矿上流行一句话,叫“紧钳工、慢焊工、不紧不慢是电工”,从这句话就能看到电工岗位在煤矿上的热门度。背上五大件的自己也很激动,暗暗下决心想着干出一份成绩来。

谁能想到进机房第一天就差点给惹下大祸。记得那天我和队上指派的师傅一起去更换电控室内的磁力接触器,爬上近3米高的支撑架上,一股热浪袭来,差点没站住。勉强站稳后,两手扶住接触器配合师傅打开找故障点,在师傅拆掉固定螺丝,确定更换新备件时,再也坚持不住的我手一松,旧接触器顺着师傅的肩膀砸了下去,为此我还进了几天的学习班,师傅也认为我偷懒故意为之。可我也觉得委屈,人站在高空扶着30多斤的设备,能坚持多久?

但当时就是那样的情况,电气设备笨重,操作工艺繁琐、工作环境差,进来了才知道电钳工是不分家的,啥都要干、什么还都要会干。设备一检修就是8、9个人进场,抬设备累的是满头大汗。就这样紧小心慢小心,常会发生被开关柜“电”、液压站喷油、绞车滑绳等等稀奇古怪的事故。一天到晚满身的机油味这还不算,常常会有被“电过”的后怕。

2005年当我踏进原榆阳煤矿副井绞车房时,电控室一排排精致、噪音很低的电控柜让我愣住了。这和我心里所想的天壤之别,煤矿那种粗、笨的形象一扫而光。PCL编程,故障检测仪,钢丝绳检测仪这一个个新科技让维修工,通过电脑就能搞定。再也不需要维护工绞尽脑汁趴在电控柜前找故障点,更不用维修工们几个人眼巴巴的盯着钢丝绳看断丝,新型楔形连接器让老工匠自负的编绳套手艺都要失传了!

“变”来幸福新感受

企业发展了,技术进步了,福利水平提高了,职工是最大的受益者。

煤矿人都知道,矿灯是矿工的眼睛,在井下漆黑的工作环境,矿灯是矿工安全的保护神,没有矿灯或者矿灯灯源不佳,意味着生命缺少了生机。1989年我下井的时候,当时还是使用的铅酸型矿灯,沉不说、还老露液。井下不让穿化纤衣物,棉质衣物最不耐硫酸的侵蚀,常常是一件洗的很新的衣服、裤子一个班下来,后边蚀透了几层,升井后大家常常会拿谁谁谁的衣服被蚀坏,就差露肉相互取笑。记得最清的是,母亲怕井下冷,给我缝制了一条很厚的棉裤,可没几天就被蚀坏了一大片,每天的井下工作很累,有时会去采煤队和放炮工要一些放炮线,自己手工缝制,只要不漏肉就行。那个时候的矿工常常会破衣烂衫,很大程度上和矿灯的使用有关系。

要我说,露肉还不要紧,最可怕的是矿灯用不了半个班,灯发黄变暗到最后彻底“红眼”了,那是最麻烦的。我就遇到过,在矿井最远处的溜煤眼清煤,你不知道电机车几时进来装煤,正常的时候,从接班到交班都会坐上。一旦工作面有了问题,不出煤了,电机车司机知道消息后,都早早赶去升井,可你不知道啊。那个时候,漏煤眼又不安装电话,如果矿灯也不争气了,变“红”眼了,就感觉世界末日到了,空间一片死寂,静的怕人。一个人扶着巷帮,摸索着向外挪动脚步,感觉风大了知道进入了大巷,心里才慢慢放了些心,默默念叨着不敢睡,那个时间段也是最刻骨铭心。心里也常常会盼望要是能背上一盏不漏液、轻巧的矿灯多好啊。

这个盼望在来到原榆阳煤矿后得到了实现,矿井当时已经使用上了小巧玲珑的橘色锂电式矿灯,灯盒重量只有三四两,灯泡也更换成LED灯,质量比过去有了突破性提高。不仅能燃亮近20个小时,聚光不说,而且充电也很简单快捷。前几天到袁大滩矿充电房外看到矿灯房好像又升级换代了,是那种自存自取自充的开放式管理让矿工取灯存灯方便了许多,灯房管理员也可以通过充电柜上的姓名、岗位、充电时间等对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栉风沐雨,秋实春华。改革开放40年来,从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巨大变化都会折射出,我们祖国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使命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新时代”到“引领新时代”的伟大超越。在新征程上,就要做一个掌握新技能的高素质职工、充满自信的奋进型职工,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用一份专注和执着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属于我们企业的中能制造!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5篇

我的打工生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一少部分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率先走向城市,加入到刚刚起步的城市基础建设当中,他们在农闲时间,背着简单的行李的跟着一个叫做"包工头"的人,来到城市承揽工程,在一个个临时组建的建筑队中,他们被叫做"民工"‘。当时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远看逃难的,近看要饭的,走近一问是搞基建的","民工民工,可怜的蛋疼,吃的干馍就生葱",这虽是民工们自我贬损的笑话,也确实描述了当时农民工的生活情形。

1984年,我刚开始上高中,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为了給家里减轻负担,我在这年暑假期间第一次走出家门,跟随邻村一建筑队来到省城打工。

我们的工程任务是给一所新建的小学砌围墙,我因为没有技术,只能给人家当小工,拉砖,和沙灰,给架上的灰斗子铲灰,几天下来,累得我腰酸背疼,尤其是十个手指头,有七八个手稍被红砖粗硬的表面磨得生疼,手皮磨损得剩下薄薄一层,其中四个手指头已被磨穿,四个圆圆的小窟窿虽没有鲜血流出,但挨着任何东西都疼痛不堪,一位大我几岁的工友王哥告诉我,不能用手指去夹砖,要用两只手掌去夹,这样才不至于磨破指头,并在下工后帮我找来白胶布,将那四个手指包缠了起来。第二天上工,我照他说的去做,果然效果不错。我十分感激工友的热心帮助,,我们最后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时值盛夏,每天前半天还凑合,到下午三点上工时,太阳正火辣辣地悬在头顶,大家脖子上都围着毛巾,但汗水还是擦不退。我第一次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劳动的不易,但我没有流泪,咬牙坚持了下来。不到半个月,我已是一个合格的小工,每天挣20元的工钱 ,每天晚上躺在硬板床上,想到父母为了我们兄弟三个付出的幸勤劳动,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应当为家里分担一部分责任,于是也就不觉得怎么疲累了。

时间很快过去二十多天,不巧的是,快干够满月时,我不小心脚被砖堆子上滚下的一块红砖砸伤了左脚大拇指,疼得我走路也一瘸一拐,看时大拇指指甲盖青黑一片,工友王哥说,指甲怕是保不住了,劝我回家别干了,好好去读书。我掐指一算,也快收假了,就干脆卷了铺盖和一位正好回家有事的工友一起回家了。

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再一次走进打工的队伍中去,在舅舅的帮助下,我来到省城一家自来水管道安装公司,成了一名管道工,这一干就是五年,期间我参与了许多大型饮改水工程,如渭北饮改水工程,宜君县饮水工程,安康汉江引水工程,清涧县城饮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在生活历练中,我也由一个"愣头青"成为一个初谙人情世故的社会青年,获取了许多在大学课堂学不到的东西,仅管我为三年寒窗苦读没有考上大学,对不住父母的一片谆谆望子成龙之心常愧疚不安,但一切似乎又都是命运安排,顺乎自然,值得欣慰的是我做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一直都在努力上进,不敢有丝毫懈怠,为改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积极求取。这期间,社会环境的进步使得进城务工的农民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字:农民工,但农民工社会地位和正常收入的改观仍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进程。

1993年,当了父亲的我告别省城的农民工身份,回到故乡当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和妻子共同担当赶抚养儿子,建设小家庭的责任,一边搞家庭副业,一边作务五亩果园,农闲时间仍去打工。

2003年冬,我随几位乡友来到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建筑工地,由于吃住条件太差,干了十多天就辞工了,工钱也没拿到手,这年年底,听说全国各地爆发了多起农民工讨薪维权的游行活动,后来听说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直接过问下,农民工的血汗钱才有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才真正得到了改善,可我却在之后的几年里,再也没有勇气去打工。

2008年,当故乡土地的使用价值在"一亩园十亩田"的农谚提携下一度达到高峰,之后随着苹果在优生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故乡发展苹果生产的劣势逐渐呈现出来,人们不得不再次调整观念,谋求新的发展,地处关中"白菜心心"的故乡父老乡亲,放弃一家一户单一而收不抵支的耕作模式,许多青壮劳力把外出打工做为家庭创收的主要途径,我于是不得不再次走上打工之路。

无论是环境改变人生还是人生改变环境,我觉得,每一个追求上进,积极面对人生的人,只要在所处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体现人生价值,再提高一个层次说,只要一直为心中那个或大或小的梦想而努力,我们就不枉活着的意义。农民工,,做为一个特定时期的职业概念,已写进社会历史进程的记事本,也许我的后半生将伴随着农民工的身份,一路走下去,我无怨无悔,顺其自然,也在不断调整心态,寻求突破,因为只要不懈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方案10篇2018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5篇选登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选10篇小学2018“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老少摄影作品展活动方案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xueshengpingyu/16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