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成语名实说|朱琦|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0-09-06    来源:成语大全    手机版     字体:

【名实成语】名实说|朱琦|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名实说|朱琦|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名实说

朱琦(清)

孰难辨?曰:名难辨。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天下有乡曲之行①,有大人之行。乡曲、大人,其名也;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与否,其实也。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今也不然,曰:吾为天下长计,则天下之衅必集于我;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不如谨厚、廉静、退让,此三者,可以安坐无患,而其名又至美。夫无其患而可久于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

故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当其峨冠襜裙,从容步趋于庙廊之间,上之人不疑,而非议不加,其深沉不可测也。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而所谓谨厚、廉静、退让,至此举无可用。于是始思向之为人主畏惮而谋远识者,不可得矣。

且谨厚、廉静、退让,三者非果无用也,亦各以时耳。古有负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终,未尝不斤斤于此。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其究乡原②也。甚矣,其耻也。

吾闻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弃,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世之贪者、矫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今人貌为不贪、不矫、不肆而讫无用,其名是,其实非也,故曰难辨也。

乡曲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是故君子慎其名,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大人而为乡曲之行者辱。

(选文有删改)

【注】①乡曲之行:见闻少、目光短浅的行为。乡曲,乡里。②乡原(yuàn):明哲保身、迎合众人的人。原,通“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经:治理B.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惮:害怕

C.古有负盖世之功负:凭仗D.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患:疾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考之以其行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

B.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

C.合则留,不合以义去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

D.当其峨冠襜裙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B.乡曲、大人,其名也

C.其究乡原也D.甚矣,其耻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厚、廉静、退让虽然都是非常美好的名声,但它们都是作者所说的“乡曲之行”,而不是“大人之行”,所以没什么人去追求。

B.有“大人之行”的人,能够安定天下,有刚毅的气节;他们深谋远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

C.作者批评那些以“谨厚、廉静、退让”自居的公卿,平时一副道貌岸然、城府很深的模样,但遇到祸害就假装着急,无计可施。

D.那些看起来“不贪、不矫、不肆”的人终究没有什么用处,反倒是贪者、矫者、肆者往往有可用之才,这是“名”难辨的原因。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3分)

②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3分)

5D患:担心,忧虑。

6C就,连词。A.他,代词/的,助词。B.被,介词/替,介词。D.他们,指“号为公卿之贤者”,代词/那种,代词。

7D主谓倒装句。A、B、C均为判断句。

8D

A.“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及“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表明追求的人很多,并不是“没什么人追求”。B.有“大人之行”的人是无暇考虑个人得失,不敢逃避世人的指摘,不是“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C.那些公卿遇到灾祸时,是“抢攘无措”,即慌乱、手足无措,不是“假装着急”。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

[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可断可不断。]

(2)①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

[3分。“身”1分,“指摘”1分,大意1分。]

②那些身居高位的读书人,竟然不如乡里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3分。“曾”1分,“乡曲之不若”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什么难于辨别?回答说:名声难于辨别。名声是读书人追求而又容易被它迷惑的东西。天下有目光短浅的行为,有道德高尚的行为。目光短浅、道德高尚,那是名声;以人们的行为来考察他们的名声,看这些名声是否有用,这就是实际情况。

世人称颂的名声,有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三种。这三者都是最美的名声,却不知道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不是人们所说的高尚的行为。行为高尚者的职分,在于治理国家,安定天下,有刚毅的节操,被国君敬畏;有深远的谋略,替天下长远考虑;君臣相处融洽就留下共事,不融洽就遵循道义离开。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

现在许多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说:我替天下人考虑,那么天下的过错一定集中在我身上;我被国君敬畏,就不能长久保住自己的官位。不如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这三点,可以让我安坐自己的官位没有什么担心,这种名声又最美。没有什么担心又能长久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且有天下最美的名声,读书人还害怕什么不争着追逐这样呢?

所以近世以来那些号称贤明的公卿们,这三种人最多。当他们戴着高冠,穿着朝服,从容地在朝廷上行走的时候,国君不会怀疑他们,批评的声音也加不到他们身上,他们的内心深沉,不可揣测。一旦遇到大的祸害,就慌乱无措,而所谓的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到这时全都没有什么用处。这时才想到先前那种被国君敬畏并且为天下深谋远虑的人,却不能得到了。

再说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这三点并不是果真没有用处,也要各自根据不同的时势来看。古代有些人凭借盖世的功劳,怀有使君主畏忌的威势,又唯恐自己不能善终,因而未尝不明察自己是否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有不同于常人的功劳和名声,又能对自己的行为明察,因而可以得到光荣的名誉,镇住轻薄的习俗,保全晚年的节操。后世有些人没有他们的才能却贪求他们的地位,安享他们的欢乐却逃避他们的祸患,假冒最美的名声,安闲舒适,自己认为很满足,这些人坚固的藏身之所,没有比这三者更便利的了,只不过他们都是孔子所说的“鄙夫”。他们终究是些明哲保身、迎合众人的人。他们的耻辱真是太大了。

我听说大树有一点点的腐朽但是人们不会丢弃,骏马有奔驰带来的忧虑但是人们可以驾驭。世上那些贪婪的人、矫情的人、放纵的人,他们的才能往往可用。现在有些人看起来不贪婪、不矫情、不放纵却最终没有什么用处,他们的名声是这样,他们的实际并不是如此,所以说名声难于辨别。

乡里的人不用过多指责了,然而难道没有不做官却念叨着忧心天下那种人吗?那些身居高位的读书人,竟然不如乡里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此,君子对自己的名声很小心,身居乡里如果有高尚行为的人是受人敬重的,做官的人如果做出目光短浅的行为是令人羞耻的。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wenmi/14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