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惨柴门风雪夜|柴门风雪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0-09-21    来源:范文大全    手机版     字体:

惨惨柴门风雪夜|柴门风雪阅读答案

柴门风雪阅读答案

宋长征

柴门在记忆之门的门外,轻轻打开,浮现出温暖的面容,窄窄的门框,薄薄的木板,透过去能看见岁月深处的模糊与清晰。我相信,只要有家的地方都会有单薄的柴门,你看不见它的孤单与落寞。柴门不说话,敞开或闭合,沉静地面对天空与大地,朝向一架温暖的老屋,朝向老屋里摇曳的灯光和远行的旅人。

每一个旅人在即将远行的时刻,都免不了和柴门轻轻握别,童年的气息,母亲的气息,柴门之里的蔬菜瓜果与烟火的气息,都将渐行渐远。天,晨曦微露,星,黯淡了光辉,人生的一卷长路在远方铺展,徘徊或踯躅,留恋或珍藏,柴门总是在深情地守候。与柴门相守的人,是一生勤劳的农人。鸡鸣犬吠的召唤,打开漫天霞光;或者,仅仅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用一围低矮的土墙,一架风雨飘摇的老屋,和一扇单薄的柴门,就围困了自己漫长的一生。儿女在长大,在长高,在把目光投向柴门之外的时刻,他们的心头微微震颤。风云际会,河汉浩渺,或许远方有着父亲母亲终其一生也不能参悟的深刻与繁琐。但乡村的路终究是简朴的,单纯的,我们的父亲母亲从来不屑打听,总以为成长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蓦然回首,风霜落满了鬓发。

乡村老了,操劳一生的父亲或母亲手把着柴门远眺,他们单薄的身影像极了柴门老朽的模样。断了一截的门框,在风中摇摆的木板,苍凉的吱呀声像一把尖利的锯子,划破暗夜的帷幕。

若是在久远的年代,是不是也会有一个落寞的征人,刚刚从战鼓厮杀声中苏醒,遥望故乡所在的方向,朔风凛冽,冰雪刺骨———一扇柴门竟成了无边却奢望的温暖。那封写给家乡的信笺呢,是否还在驿站上停泊?那沾着体温寄给妻子的手帕呢,是否依旧在夜色中跳动着爱的火焰?

柴门,等待的柴门。有离别时隐隐的疼痛,有眺望时的落寞与感伤。

我家也曾有一扇破旧的柴门,门口向东,迎接着春风与朝阳。我静静地守望在柴门旁边,知道从柴门里出去的父亲母亲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从柴门外进来,拍打着乡野的风尘,把夜色关在门外。偶尔,归来的脚步直到很晚才会响起,水一样的月光流泻在乡村的上空,岁月寂静而安详。作为孩子的我们有时也很有耐心,知道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爱从来不会走远,贫瘠的月光下,也能开放静美的花朵,像一只忠诚的小狗,总能盼来母亲温暖的呵斥。转回头,甚至忘记了关上那扇薄薄的柴门。在爱的小小忽略里,敞开在月色的清辉下。

走,梦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一个离家多年的人有时会忘记自己的来路。风不会提醒,雨不会提醒,只有在你孤单寂寞的时候,才会记起在一个朦胧的清晨,你曾来自于乡村的那扇柴门。哦!你记起来了,是正月的初几还是二十几,走的时候是不是雪还在下,老屋里摇曳的灯光一夜未眠,千层底的布鞋,万层暖的棉衣,整齐叠放在你远去的行囊里。父亲点燃一锅烟,母亲沉默不语,只在手抚柴门的刹那,嗫嚅着却欲言又止,她本来想说“早些回来”还是“在外边照顾好自己”,或者什么也没想说,此后的每天每夜,把思念记挂在了一扇单薄的柴门上,等你。一扇柴门就是一个渡口,渡船的人老了,船老了,老不了岁月的清波暖流,此岸是家,彼岸是你,在时间的洪流里,我们打捞着希望与叹息。想家吗?想!奔波的你忙碌的你是否在深夜就开始打点行装,把心装下,把爱装进心里,把千层万卷的思念,一一叠好。回家。

窗外飘着雪花,每一片雪花都是纯洁的表达,写满爱的叮咛与牵挂,写满童年与乡村,写满着人生旅途上所有关于柴门的模糊与清晰。当一个风雪夜归人吧,就如你离开家时的那般场景———父亲点燃一锅烟,母亲手把着柴门,将浓浓的爱与幸福,悉数收纳。

一任柴门之外,风雪连天,最暖不过是一个有家的人。

11、文章围绕“柴门”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概括。(6分)

12、如何理解“一扇柴门就是一个渡口”(文中加点的句子)?(5分)

13、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5分)

14、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写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中写到了“柴门”,这篇文章也写到了“柴门”,请探究刘长卿诗中的“柴门”和本文中的“柴门”含义的异同。(8分)

11、答:①人们离别家乡;②父亲母亲远眺他乡,盼望游子回家;③落寞的征人思念家乡;④孩提的我们守候父母回家;⑤游子返回家(1点1分,答4点5分,5点6分)

12、答:柴门连接着家和远离家乡而四处漂泊的人们,想家的人们推开柴门就回到了温暖的家,这就像通过渡口坐船从彼岸回到了此岸。

13、答:运用了比喻、衬托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技巧。作者把在风中摇摆、发出吱呀声的木板比做发出刺耳的声音的锯子,形象生动。以有声衬托无声,用木板发出的吱呀声来衬托周围的寂静,突出了年迈的父母对游子回乡的渴望之情以及他们内心的孤寂。(比喻且有分析,2分;衬托或以动衬静,2分,细节描写1分)

14、答:同:都为柴门设置了一个“风雪”的背景,进而衬托出柴门给人以温暖之感;两个“柴门”都迎接着归人。异:刘诗中的“柴门”紧承上句“天寒白屋贫”,着力表现的是芙蓉山主人生活的贫寒,渲染的是清冷、荒凉的氛围。这篇文章中的“柴门”是温暖的亲情的象征,是四处漂泊的游子的情感寄托。柴门之外风雪连天,柴门之内却洋溢着温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news/151297.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