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旱苦热 王令拼音版王令《暑旱苦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0-09-14    来源:范文大全    手机版     字体:

【暑旱苦热 王令拼音版】王令《暑旱苦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令《暑旱苦热》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写暑热的?请简要分析。(4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出分析。(4分)

(1)①比拟(或拟人)。暑旱难耐,清风也无能为力,落日插上翅膀;②对比(衬托)。“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或者首联东风无力与落日酷热形成对比(或以东风无力衬托落日酷热);③虚实结合,诗人由现实中的“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突出了暑旱之苦。(答出两点即可。)

(2)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抒发诗人苦于暑热,憎恨“热”、“天”之情;后四句意为尽管昆仑有积雪,蓬莱常遗寒,诗人也不忍心舍弃天下,独自一人前往,重在抒发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作品鉴赏

此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即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可见,“人固已惧江海竭”还包含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后面四句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中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此相类的诗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

【品评】

古代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仁。“仁者爱人”,所以应当努力做到“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王令在本诗中指出:昆仑、蓬莱尽管是仙境中的清凉世界,但如果不能使天下人都脱离火坑,自己一个人又怎能忍心去享受呢?这就是他服膺儒学的表现。与之同时的韩琦,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苦热》诗中,也写道:“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

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虽气势逊于王作,而用意相同。黄季刚师的绝笔诗《九日独吟》云:“秋气侵怀正郁陶,兹辰倍欲却登高,应将丛菊沾双泪,漫借清尊慰二毛。青冢霜寒驱旅雁,蓬山风急扑灵鳌。神方不救群生厄,独佩萸囊未足豪。”一九三五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疯狂侵略的时候。这位曾经献身于辛亥革命的爱国学者的满腔忧愤,希望挽救祖国和人民的心情,跃然纸上,也与王、韩两诗思路一致而更加富于现实意义。因为自然界的苛刻和侵略者的虐杀奴役,当然是有区别的。

王令和李贺一样,都是生命短促可是对文学创作颇有成就的作家。艺术构思奇特,富于创造性,是二人所同。如本诗第一二两句,就与李贺相近。清风无力降温和夕阳还未落山,本属常见,但在诗人笔下却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就很不寻当了。可惜他们的生命过于短促,以致其成就受到局限。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补偿的损失。

补充资料

今年的天气很不同于往年,在我看来简直是过了冬天就是夏天。总是听人家说“春脖子短”这样的俗谚,那也不能这么短啊?老天爷真是会开玩笑。可不是,到今天已经热得人苦不堪言了。

在这样的时候还是想起宋朝王令的诗: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有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气魄很大!

有宋一代诗的创作不是很出色,可能是被前面的唐诗和旁边的宋词遮掩了光辉。其实宋诗还是有它的特点,值得一读。只是宋诗活跃的时代理学也同时活跃着,诗里面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不比唐诗来的奔放。

启功先生有过一个判断: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嚷者理直气壮,出于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以有意耳。此一言十分有见地,宋诗读起来的确是极富哲理性,不像触景生情随便嚷出来的,而是思虑再三,穷而后工。读宋诗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很有帮助,而且钱先生自己的创作也更近宋诗一路。

说得远了,还是说王令的这首诗。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不过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诗的开始就直接把人放在酷热里,天气的热使得仅有的清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太阳就像长了翅膀,一直不落下去。人们甚至担心江河湖海的水都被烤干了。世间就没有凉爽的地方了吗?有。昆仑蓬莱都有难得的清凉,可是诗人自己不去。为什么?天下的百姓不能都去,自己躲去避暑心又何忍呢?

这首诗是想出来的吗?我倒认为不一定,如果单说技巧,深思熟虑可能是有的,可诗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怀却发自肺腑,不带雕琢。王令不必在自己的诗里像现在的公众人物一样维护自己的形象,说那些不痛不痒的风凉话。如果他真的能够欺骗的话,度之以现代的情形,他也不至于只是一个无名的诗人了。

读完这首《暑旱苦热》,热气似乎消退了不少了。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news/15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