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慎行|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更新时间:2020-09-09    来源:范文大全    手机版     字体:

[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慎行|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慎行|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扌豕崔杼之子扌豕:挑拔

B.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杀掉

C.围朱方,拔之拔:攻克

D.以徇于诸侯军徇:示众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立景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王予之朱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封以其属斗忽魂悸以魄动。

D.崔杼相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①吾已诛之矣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7.B(“诛”,讨伐)

8.A(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拿,用,凭着;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D项中加点的“相”,前者用作动词,可译为“辅佐”;后者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联,可译为“互相”。)

9.B

10.B(由“齐人以为让”可知,鲁国赶走了庆封,是因为受到齐国的责备。)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杼和庆封合谋杀死了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君,由崔杼给他做相。庆封又想杀掉崔杼,自己代他为相。

于是就挑拨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做后嗣的资格。崔杼的儿子们私自争斗起来。崔杼去见庆封,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姑且留在这里,我将派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派了卢满逼鸨去诛杀他们。卢满卑汛掼痰钠薅老小以及宗族亲属全部杀光,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经把他们杀死了。”崔杼回去,已经无家可归,因而自缢而死。

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出打猎,景公乘机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率领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到鲁国。齐国就这件事责怪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去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楚灵王听说了,就率领诸侯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占了它。吴王俘获了庆封,让他背着斧质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她喊道:“不要像气国庆封那样,杀害他的君主,欺凌丧父的新君,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死了他。黄帝那样尊贵,最后也要死亡;尧舜那样圣贤,最后也要死亡;孟贲那样勇武,最后也要死亡;人本来都要死亡,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受尽凌辱而死,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己被杀,宗族亲属不能保全,这是嫉妒别人的缘故。

大凡邪恶的小人做事,开始的时候互相帮忙,到后来一定互相憎恶。坚守道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越长越互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后代把这种做法当作准则。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news/14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