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青团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来源:清明节    手机版     字体: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集合23篇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青团作文集合2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

青团,就像是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一样,它也是清明节的象征。它是清明节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我也非常喜欢吃,尤其是咸菜馅的。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四清明节,重要的扫墓活动及其仪式过后,我和妈妈拿着蓝来到田野中,妈妈东张西望。“妈妈,你这是在找什么呢?这‘荒山野岭’的,有什么好东西可找到?”“我在找荠菜,你知道吗?”随之妈妈拿来一棵开小百花,长三角形果实的“野草”,“看!就是它,不过这棵开花了,太老啦”“切——找棵野草忽悠我,我才不信呢!”没想到,妈妈已经找了一大篮这种“菜”了。我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不甘示弱地找起了所谓的荠菜。不一会儿,就有满满一篮了,深青色中还泛着点点白色,虽然好看,可是——“看看你,弄了这么多老荠菜,我还得挑一挑,这跟我找有什么区别,想锻炼我找茬能力啊?!”说着妈妈疾速整理好了所有的荠菜。

回到爷爷家,妈妈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正确的清洗整理荠菜“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我忙活了半个小时才将所有的荠菜清洗整理好。接下来妈妈把荠菜分成九份放入多功能豆浆机搅拌成糊状,然后掺入少许面粉后在搅拌,只见糯米粉与荠菜糊慢慢融为一体,“好了机器的任务完成了,该改手工了”我很不解,机器搅拌不更好吗“为什么要手工啊?”“还要加许多糯米粉,在搅机器就该粘住啦!再说机器搅出来的没有人和出来得好!”“哦——”我学着妈妈的样倒了一点糯米粉,再往糯米粉中间到了点刚刚搅拌好的荠菜糊,和啊和,糯米粉渐渐变绿,这就好了,我端来我的最爱——咸菜馅。往糯米粉里裹,一个有一个,一排有一排。

“啊呀!终于包完了”整整一百二十九个啊。

奶奶拿来了大蒸笼和洗好的粽叶,“蒸青团喽——”

不一会儿,香气扑鼻,我不顾有多烫忍不住吃了一个“哇——这香味,我敢相信!!”我学着汪涵攒着。

今年的清明节我又学会了一道新小吃——做青团。青团吃在嘴中,香在心里啊!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2

今天是桃花节的后一天,因为昨天要上课,所以只有星期天去了。

早上九点,妈妈把我叫了起来,我毫不乐意的起了床。爸爸昨天就去了外婆家,昨天晚上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我们准备好东西,出发了。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旅程的旅程我们终于到了富阳市新登镇半山村的外婆家。

途中,山上的土地上种有许许多多的桃花树。桃树林里树木茂盛,桃花争奇斗艳,满山遍野的桃花都开了,仿佛在举行选美比赛呢!美丽极了!

晚上,我们吃好饭,做清明团子的材料准备完毕了。

我先拿一团糕和一撮面粉,用力地把糕搓成椭圆形,然后挖一个大洞,把芝麻放进去,然后按上图案,清明团子就做好了。我又做了没有馅的清明团子、各种各样的清明团子:小兔子、UFO、小熊、小猫、小花……一共做了九个呢!

过了一会儿,清明团子蒸好了,吃了自己做的清明团子,心里甜滋滋的呢!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我们这次不讲节气,不讲节日,讲的是节日中的美食——青团。

首先,先把嫩嫩的艾草取下茎,只留叶,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并加入开水煮烂,主是为了让艾草去苦。然后,立刻放入凉水中冷藏,让它保持原本的鲜嫩,煮完后有何用呢?一会儿就告诉你。

接着,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里,并且放入艾草汁搅拌均匀,加入少许的食用油,可以让面团更加的丝滑。

这时,准备出我从超市里买来的豆沙,做成球,再把面团做一个小窝,轻轻的把豆沙放进去,最后轻轻的把口封上。这样一个如同小青球似的青团做好啦。

最后,把青团放在锅里蒸12分钟,随后一股“仙气”飘出来,夹着淡淡的清香。

咬一口,啊!青团的皮胚如同齐天大圣在我的口里滚来滚去,随后那豆沙像埋伏好的士兵,全都跑了出来,在我的口里东撞西撞,一瞬间,那Q弹、软嫩和豆沙的香气直冲我的天灵盖,让我久久不能回神。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4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不但可以给故去的亲人扫墓,还可以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节我学会了做清明团子。

看见别人都送了我们许多可口的清明团子。我看见奶奶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春笋,我说:“我今天要来学包清明团子”,奶奶说:“你先把手洗干净”,于是我就兴致勃勃地帮助奶奶去包清明团子。我拿了豆干、春笋、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净,然后再把它们切成丁,加入调味品,这就成了包粑用的馅。我开始和面了,我加入一碗面粉和一碗水,面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面粉飞到了门上和我的袖子上、脸上。奶奶说:“你不加水,怎么叫和面?”我又加了一点点儿水,可是面团还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面团里倒,一下子面团变得像稀糊一样,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面团里倒了不少的面粉,我终于把面团揉好了。我把艾叶放到了高压锅里,因为热度高,所以艾叶的叶看不见了,除了艾叶水,还有一些非常烂的艾叶茎。我把艾叶水全倒入了面团里,面团立刻变得非常?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摊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来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馅,把馅放入面片里面,再捏合。我有时放了太多的馅,包起来的时候,馅全部都露了出来了,有时又包了太少,清明团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我心想:“算了这样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因为包的次数多了,所以我包习惯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团子像一个个检阅的士兵。

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清明团子,觉的格外香甜可口。我学会了一个家务活,我很高兴今年清明节学会了包清明团子。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难,就不会得到成功。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5

清明和青团作文

每年清明,必不可少祭祖和扫墓。

记忆里,爷爷仍是精神矍铄的模样,削瘦却挺拔的身子总是伫立着,时不时发出明朗的笑声。每当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我又从梦中惊醒。清明祭祖,终究是让我黯然神伤的一个梦。

可是,清明的确有让孩子们心驰神往的理由——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带着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让人不禁赞叹:“春天,原来是这个味道的啊!”母亲却总说不能多吃,我固然抵挡不住青团的诱惑,总是魂牵梦萦地偷着捧着它们。

而如此美味的青团是如何转化而成的?带着疑问,钻进厨房。艾草的嫩茎和芽已经择好放在盘中,它带给人一种独属于草木的质朴感觉,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大地之上随风微微摇着,萃取着露水与阳光,肆意骄傲着,轻狂着,笑着,长着,空气中可以尝到甜美和清新的味道,这个世界此刻属于自然,属于艾草,属于它们日日夜夜的生长。恍然中,我又看到艾草浆与米粉的"融合,看到原本碧绿色的青团在蒸锅中渐渐变成深艾绿色,它是回归到它本真了吗?亦或者说,这是一种新生与传承?

蓦地,尘封的记忆被重新打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爷爷那明朗的笑声,想起他眯着眼睛看我背诗词,想起他像个孩子般给我们讲笑话,想起他总是和我们一样馋嘴地偷吃青团,想起他笑着咂嘴说:“嗯,是春天的味道!”想起他眼角的皱纹中溢满了如落日般美好的笑……这些这些,仿佛像昨天发生的事情,在我的脑海中一帧一帧地放映。不过,那些逝去的,无论面临遗忘还是铭记,但是新生的活力,永远将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下去,如那青团一般。

刹那间,一种潮湿而温暖的感觉在我心中破土,生原来是死的传承,是一种寄予了前人微笑的的希冀与期望。

斜阳漫天,很暖很柔地落在我掌心的青团上,淡淡的艾绿中蕴含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我知道,明早的朝阳一定会升起,世界,原来是在不断的传承与变化中变得更加美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原本落灰的墓碑旁又长了新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那明朗的笑声,今年的祭祖,一定充盈着春天与阳光的味道。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6

青团应该是清明前后应时当令的新鲜玩意,在东坡诗里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时候踏青,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看着新鲜的绿色,吃团,喝寒食粥,若是再应景的下些小雨,尤有韵致,身心一快。怪不得有诗人说:“这是在吃春天”。

青团又叫艾米果,清明稞,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蒸好几摞小笼,一屋子热气腾腾。熟了以后,绿绿的松软的皮儿,皮亦微皱,不软不硬有咬劲,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艾草香气,味甚隽,远胜年糕汤圆,一口入肚,三春不忘,是寒食时节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天然绿色健康的时令食品。艾草有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而小麦草的汁有去油解腻、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团品类也颇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党皆可满足。虾子冬笋以鲜著称,虾子放的太多,会汪出些许汁水,“鲜得连眉毛都掉了”。豆沙馅心甜而不腻,沙色紫的发黑。红豆水滤去皮,熬烂,澄出细沙,加少量白糖,北方叫“澄沙”,南方叫“洗沙”。初期的青团最离不开豆沙。豆沙又最能吸油,故易作馅。

青团历史悠久,比如清朝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面就专门写了作为糕点之一的青团的作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最好采用清明前的艾,这个时候是最嫩的,嫩绿的样子,嫣然可爱。将艾在开水中略烫,沥去水,碎切,揉进糯米粉内,与糯米粉同抖匀,乃以蒸成,候冷,尤妙。

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话,顷刻下肚,鲜嫩腴美,不可名状,意犹未足。至于为什么吃青团,众说不一。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后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一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跟随晋文公的介子推。介子推当年跟着晋文公各国逃亡,立下过功勋,后来晋文公发达了,介子推不肯接受晋文公的回馈封赏而隐居。晋文公重视介子推的才能,于是在绵山找到他,想让他出山帮自己,介子推死活不出山,晋文公就索性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最后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出来。悔恨交加的重耳下令举国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人们开不了灶,只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成了填饱肚子的首选。

青色寄托着古人助长阳气增长的愿望,寒食小温担任着俗世纷扰的小确幸。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7

那天是除夕,奶奶提议:“既然明天是大年初一,就来为明天做点小吃吧!”听到“小吃”这个字眼,我立马来了精神,问:“什么小吃呀?”奶奶神秘地冲我笑了一下,说:“你猜!”当我看到的材料是一大盘湿漉漉的正在解冻的艾草时,我立刻没有了食欲。奶奶见我这个样子,就解释道:“这次我说的小吃--青团,别看它材料普通,但尝起来十分好吃。”很显然,“十分好吃”是说给我听的。好了,马上要开始包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青团。

青团,是江浙一带的说法,在我们宜春来说,就是“艾粑粑。”我们做的是豆沙青团,材料有:面粉,糯米粉,艾草,水,白沙糖,豆沙,花生油,猪油和粽叶。

开始要揉面团,比例是:6:3:2,就是糯米粉为6份,面粉为3份,艾草2份,爸爸正在揉面团,揉得气喘吁吁,我接过他手上的活,继续揉面团。好家伙,这么大一坨。不一会儿,我也气喘如牛,还满头大汗,还好,面团终于揉好了。

现在开始第二阶段:包青团。我们分了一下工,奶奶负责把青团的面和豆沙弄成大小一致的大面团和小豆沙团。然后,我就负责把这些面团做成碗状,再给妹妹,妹妹就把豆沙蘸点猪油和白沙糖,裹入我做成的“碗”内,并封好口。最后到了妈妈手上,妈妈要把这个“半成品”上的缝细“缝上”再揉圆,放到粽叶上,一个完整的青团就做成了。我做得不亦乐乎,但心里还是认为不会好吃到哪里去,妹妹有点困了,然而她并不想睡觉,因为是第一次包青团,所以我们两个显得很有兴趣。外面十分的冷,而屋里却热热闹闹的,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这一“流水线”包了好几笼青团,然后上锅蒸十五分钟,终于熟了,我观察了一下,青团呈青绿色,气味不说香飘万里,但也是十分好闻。我尝了一口,哇!味道好极了,跟我初想的完全不一样,真是色香味俱全,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青团呢!

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美食――青团。想吃的欢迎大家来我家吃!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8

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祭拜祖先和过世亲人的日子。

到了清明节,有一个传统的糕点是这个节日里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清明团子。这个绿油油的团子我吃过好几回了,只知道味道还可以,有甜馅和咸馅两种,我是比较喜欢吃甜馅的那种。清明团子我问过妈妈做法,妈妈说她只知道是用艾草做材料,怎么做就不清楚了。今天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休息,妈妈就带我到外婆家去看外公外婆,到外婆家后就看到外婆在厨房忙活,我过去问候的时候看到外婆在那里柔面团,面团还是青色的,我就问外婆:“外婆好!你是在做清明团子吗?”外婆开心地回答道:“昕妤来了,真聪明,一看就知道外婆在做什么。哈哈!”我得意的说道:“当然喽!清明到了嘛!外婆,我跟你一起做吧?”“好啊。先去洗手!”外婆说。我撸起袖子就屁颠屁颠的去洗手了。洗完手来到外婆身边,外婆指着一个个小面盆介绍道:“这个是盛切碎的艾草,这是糯米粉,这是水,这个是糖,这个是咸菜。”然后给我弄出来一些糯米粉加上一点水让我先慢慢的揉,看我揉成面团的时候给我加了一些艾草,我在继续慢慢的揉,慢慢的白色的面团变成了绿色的了,揉到整团面团都是绿色并且有点韧性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这样就好了,开始包馅了,就看着外婆在整团面团上扯下一块,揉成条状,然后扯下鸡蛋大小的一块,在掌心搓成球形,压扁,用勺子将馅料放在中间,然后就像饺子一样合拢或者直接再搓圆了也可以,这样就完成了。

当然,它比饺子要大多了,哈哈!看完外婆的演示,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按照外婆的方式开始做起来,因为我喜欢吃甜的,所以先做一个甜馅的,起先到还比较顺利,只是在最后因为饺子状我弄不好就直接把它搓圆了,外婆直夸我聪明。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咸菜馅的,搓成圆的就比较困难了,后来还是交给外婆完成的。再后来基本上甜的就都是我做了。等都做完以后,我们把它们都请进了一个大蒸笼里面,大概蒸了有15分钟左右,蒸笼里飘出了阵阵清香。大概又过了10分钟,外婆打开蒸笼盖,就看到里面躺着一个一个绿油油的大饺子和大汤圆冒着热气,并且散发着阵阵让人流哈喇子的香味。外婆给我盛了两个圆的到碗里,我迫不及待的就要咬上一口,外婆制止了,说刚出锅的很烫,等凉一点在吃,说的同时就把我的碗拿过去用嘴吹团子。这个时候,我看着外婆那慈祥的脸,我对着外婆说:“谢谢外婆!”外婆对着我微笑了一下就转过头继续给我吹团子了。等到差不多了,外婆把碗给我,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外婆在边上急道:“慢点,慢点,小心噎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二个塞到嘴里,咕哝着嘴模糊的说道:“没事,没事。再来两个,太好吃了!”外婆笑呵呵的帮我又盛了两个。

就这样我既学会了做清明团子,又大饱了口福。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如果学会了,就自己动手试一试吧,我想,肯定比外面买来的要好吃的多,行动起来吧。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9

青团俗称“青圆子”,因为这上等美味也唯有清明节前后才有,所以青团又叫“清明稞”。

把从野地里采摘的艾草细细切碎,用葛布滤出青绿的草汁来,与上筛得均匀的糯米粉一起揉成艾草面皮,然后把先前做好的馅料用清甜软糯的面皮包裹起来——青团的馅料最常见的有鸭蛋肉松和红豆馅。

时间从指缝中溜过,一眨眼,便已是七年之后。算起来,我离开外婆的日子又悄悄多了一年。当夜深人静之时,偶尔想起那时已背上行囊的我,和看着我远去背影的外婆。越行越远之时,身后似有声音传来,依稀听见一句:“清明节记得吃青团子。”

又逢清明,从街上买来青团,咬一口,还是春天的味道,将满满的思念都藏于这青团的柔软之中,让我想哭。

在人间的十月天里,和风细雨里,雨蒙蒙的清明如约而至,在这个饱含思念的日子里,你吃青团了吗?

我对儿时清明节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外婆把做好的青团拿给我,对着我说:“囡囡,吃几个青圆子,只有吃了这青圆子啊,才真正算进入春天。”

馅料与面皮不断融合,形成了不同口味的青团以及对同一个春天的期待。把揉好的青团往蒸笼上一放,待揭锅之时,那扑面而来的味道似吹过树梢的春风,似解冻澄澈的溪水,似一院子的花香,舒服、甘甜、芬芳。咬上一口碧绿绿的青团,软糯糯的口感同红豆的香在口中久久不散,味蕾回味的片刻,是春天的味道。

声音越来越小,如牧童的笛声终归在这辽阔的大地消失于夕阳落日之下。我回头,发现她已不在。

是青团让我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给予我对生活永不失落的勇气。愿你,也可以在每一年的清明节,吃到那饱含思念的青团。

scripts(“content_relate”);/script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0

清明节吃青团有寓意

清明节吃青团跟一个民间传说有关,据说在末年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陈太平被清兵追杀,为了避开追兵,当地的老百姓用青草拌进了糯米粉里面,追兵吃了之后觉得十分的香甜就放松了警惕,为了多一样求生机能,李秀成下令让太平军都学会了做青团,从此就流传了下去,直到现在。

吃青团注意事项

吃之前加热

青团中的糯米冷却后轻易反生,极不利于消化,而且其中的营养结构也会被破坏,所以最好是加热了再吃。

不宜跟肥肉一起吃

绝对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这样的难消化食品假如与油脂混杂在一起则会加重肠胃负担,极轻易引起消化不良。

配合助消化食物一起吃

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为这些食品可以减少肠胃道消化青团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负担,有利于青团在体内的吸收。

不宜吃太多

青团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口感比较粘腻,吃多了很容易不消化,所以不宜吃太多。

清明节插柳的寓意是什么

说法一:纪念神农氏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说法二:驱鬼辟邪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说法三: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节的农谚有哪些

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3、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4、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5、过了“寒食”,还冷十日。

6、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7、淋透扫墓人,耩地不用问。

8、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9、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10、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11、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12、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13、大风不过晌,过晌呼呼响。

14、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

15、夜间星稀,明天风起。

16、关门风,闭门雨。

17、春天大风翻,百日下满湾。

18、春天一场风,夏天一场雨。

19、春雾狂风,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

20、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21、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22、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23、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24、麦吃两年土,只怕清明饿了肚。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1

奶奶做青团时,会先去自家菜园里摘一点新鲜的小青菜洗净,放进开水里,再捞出来放在干净的碗里。

把面粉放在盆子里加水,和面。和好后,白白胖胖的面团就放在盆子里,把刚刚煮熟的青菜倒进去,把青菜揉进面团里。这样不仅让面团染了色,还能让面团更有营养。等面团揉好了,就可以开始做馅了。馅是豆沙的,首先要把红豆煮熟,放进筛子里。在筛子下面放一个干净的盆子,挤出汁,把盆子里的汁水放进纱布里包起来。将剩下的汤汤水水挤干,纱布里面就是豆沙了。

青团的做法很多,可以做有馅的,也可以做没有馅的,还可以捏出各种形状。不过你在捏的时候,可要小心一点了。青团就像刚长牙的小孩一样皮得很。一不看着,就想从你手中溜走,跑地上打滚去了。

奶奶做青团时可讲究了,即使是像平常的有馅团子,也要好好搓一会儿,让它看起来更美观。她有时还会做叶子形的,先把平常的团子抠出一个洞来,放上馅,封口一定要封紧。不然蒸的时候会漏出来的。封好后,把团子捏成有棱角的椭圆形,这还不算完成,还需要用勺子划出叶子该有的经脉,就完成了。这都是有馅的,还可以做无馅的。在手中抹一点水,把青团搓圆、压扁,就成了一个青饼。

青团,有馅的甜,无馅的香。家乡的青团看似平凡,但却成了我美好的回味。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2

星期六是清明节,一大早爸爸就去菜场买了做青团要用的材料,中午我们一起提着东西去阿姨家一起做青团。

妈妈和阿姨先把馅切好炒好,宁波的青团是甜馅的,我们做的青团是咸的。里面包着肉、豆腐干、笋、还有大蒜。我觉得比这里的好吃多了。爸爸去把粉和成一大团。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去洗好手开始做青团了。我看妈妈拿一小团捏成碗一样的形状,然后包馅放进去再捏好成圆形,我和天天两个人跟着做,可是觉得有点难。阿姨叫我们可以随自己的想象,想捏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下我们可高兴了,就跟捏橡皮泥一样玩开了。不一会儿,桌子上面摆了我们两个人的作品。有我做的苹果、小包包、花篮、足球,还有天天做的太阳、啤酒瓶、花儿、茶壶,可好玩了。

做好了,我们把青团放在锅里蒸,蒸好了我们一起抢着吃自己做的青团,感觉这次的比以前的好吃多了,因为是我们亲手做的。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3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

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4

放学一到家就看到妈妈面前放着一大盆米粉,嗯,一定是要做清明团子了。

我忙放下书包,赶紧帮妈妈打打下手,妈妈让我倒点儿热水,我马上倒了适量的热水,妈妈马上用手和起了面团,米粉渐渐成了形,趁着面团还热乎,妈妈又赶紧放了已经煮好的艾草,和在了一起。“嘿啾,嘿啾!”妈妈揉这个大面团,揉得气喘吁吁,不过艾草早已融入了团子里,整个大面团变成了青绿色,这第一项任务就完成了。

吃完晚饭后,我又与妈妈忙活了起来,妈妈先把“绿”面团抓了一块下来,把它放在撒有米粉的砧板上,又揉了几下,接着妈妈把它分成几块,分别捏成陀螺状。然后,妈妈就开始包馅儿了:她先将大拇指给“陀螺”的尖头按出了小坑,另外四根指头在“坑”外转,大拇指在“坑”里转,转出了个“大坑”,用事先准备好的菜料填平“大坑”,再包起来,就成了。我学着妈妈做了好多清明团子。

做好后,妈妈分了好多次蒸才蒸完了所有清明团子,吃上一口啊,满口留香!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5

清明节到了,我们来到奶奶家,准备向奶奶学做清明馃。

奶奶事先采来了一种叫“青”的植物,洗净过水后和米粉混合在一起,慢慢加水不停地揉,还放到石臼里使劲地捶打,直到把米粉和“青”混合均匀。这样,绿色的面团就新鲜出炉了。

奶奶先搓出来一个个小团,揉成碗状,往里面放进豆沙馅。然后把“碗口”捏紧,最后倒在一个模具里面,压出了漂亮的造型。

看着做好的一个个清明馃,我心里痒痒的,也想动手做一做。于是,我问:“奶奶,我能来做一做吗?”奶奶说:“好的,你就负责压吧。”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赶紧去洗手来帮忙。我把裹了馅的青团塞进模具里,用手慢慢往下压,让青团充满凹槽。最后把模具翻过来,打一下桌面,青团就掉了下来,面上印上了花朵的图案,真是好看。我笑着说:“这个好像是在捏橡皮泥,下次我要把家里大象、老虎的模具都带来,做一个动物系列的清明馃。”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奶奶还做了咸的清明馃,把边捏成了漂亮的褶子,真能干。

奶奶把做好的清明馃放到锅子里去蒸,热气腾腾的清明馃真好吃。我心想:下次奶奶家做清明馃,我还要来帮忙。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6

清明节要吃艾青团,我们也免不了这个习俗,不过,要做艾青团要先找到黄花兰。

拿上了篮子和剪刀,到了田上。我不认识黄花兰,胡乱摘了一些,很快就摘满了一篮子。奶奶抓起一把我摘的东西,叹了一口气,说:“唉,嘉恒,这不是黄花兰。过来,黄花兰叶子虽然是绿油油的,但是有点白乎乎,不怎么光滑,有细细的绒毛,……她边说边指黄花兰给我看。”我不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要重摘了。”

这次可慢多了。我们足足摘了半个小时才摘满了一篮子。回到家里,奶奶拿出了面粉和水。奶奶先把黄花兰煮熟切烂,然后在面桶里放了一袋面粉,和黄花兰搅拌,我拿来了自制“捣蛋机”,不停地压,再压,直到黄花兰和面粉合二为一,现在就叫这个面团吧!

我扯下一团,把它搓成橄榄型,在一端压,拉出一个头,用牙签给他雕刻了五官,用笋做翅膀,做成了一只小鸭子,我还做了许多动物。开始生火了,拔来一堆枯草,用打火机点燃,放进灶洞里,再放进一小根一小根的树枝,轻轻用扇子扇,火势有点大了,小树枝,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打在上面,树枝终于着了,我又放进了枯草,趁火旺时放进了粗点的树枝,又放进了树干控定住了火势,

我不断加柴,不断扇风,想让艾青团快些熟。我突发奇想,从锅里拿了一个艾青团,用消过毒的铁丝,穿过艾青团,在火上烤,还放了许多佐料,已经烧焦了,我轻轻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个,又开始等那些正在进行磨炼的艾青团。

一小时后,艾青团终于出锅了,我拿起一只小鸭子,一口咬下去,好烫,我又吐了出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不断吹气,让艾青团快速冷却下来,又吃了一口,一种清凉的感觉在我的舌头上蔓延开来,我的味蕾得到了满足。奶奶说:“自己做的`,比那些无名小摊买的好吃多了。”我说:“是呀,那些无名小食摊用的还是地沟油,一点都不卫生,我们再去摘一点儿,等下次自己做,我真地忘不了这种滋味了。”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7

青团,是汉族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之一。为了加深对这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在老师和家长们的精心策划下,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包青团的活动。要说吃,长这么大我已吃过多次青团了;可要说到包,我可是初次尝试,面对桌上那一大团揉好的青面团,我跃跃欲试。

看来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师才宣布活动开始,只见六、七只小手纷纷伸向面团,转眼间,面团就变了型,这边一处高山,那边一片洼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团面团,软软的,还带着点余温,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扑鼻而来。我先把它揉得圆圆的,然后放在桌上用力压扁,变成了一张薄薄的面饼,接着往面饼中间放了两勺豆沙馅儿,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边合拢,把边缘压牢并按出花边,我的第一个清明饺就这样出炉了,看着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就做成功,心头涌出喜悦和成就感。

趁热打铁,接下来做个什么呢?瞧了瞧身边的同学们,对,清明团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又揪了一团面团,把它揉圆,然后在中间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现出一个碗状的坑,为了让我的清明团能多装些馅儿,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底戳破了,“失败怕什么,重新揉过,何况这还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团呢!”我不禁想到。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压,中间的坑逐渐变大变深,耶,我成功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次包个芝麻馅儿的,放好馅儿后,我一手拿着团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口一点点捏拢,直到封住为止,为了美观,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团的模具上按一下,一个漂亮的花形清明团就呈现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带劲儿,越做越有信心,又连续做了好几个动物形状的青团,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一个比一个有特色。望着桌上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团,它们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带着我走进了艾的童话世界!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8

“瞧瞧!做得多好!这不是‘团模团样’的吗?”我捏着手中鲜嫩的绿色面团骄傲地说道。

那天,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快步走进家政教室。一进教室,一阵香味不知从何处扑鼻而来。老师神秘地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包青团。”

青团?早就“久仰”其大名了,虽然没吃过、没包过,但看着这个团,它又青又圆,应该“团如其名”,非常美味。我还记得奶奶曾说,青团青团,寓意着团团圆圆。可是老师却要我们亲手来包,像我这种“万年手残”能把它包得如杨玉环般圆润吗?

我抓了坨青团皮,它软软的,要不是要给它做造型,我早就开始“蹂躏”它了!我先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揉成一个球,再一手握团,一手用大拇指从中间“进攻”塑造成一个碗形。接着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块香到流油的馅放进“碗”里,最后用三根手指把上面封严实。可在我捏的时候,馅却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满世界地到处乱窜,根本包不住。每当我捏紧时,它总会冲出来,非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可,害得我活生生把青团包成了个狗不理包子!我越看越揪心,上面的开口仿佛是它咧开的大嘴,嘲笑我是一个“手残党”。

看着眼前的“团非团”,我顿时恼羞成怒,恨不得一把将青团重重地摔在地上,并且选择放弃加自闭。

可就在这时,我想到了著名画家罗丹考了美术学院三次都失败了;大将韩信一开始也不被君王重用;凤雏庞统也因长相而被轻视……可是他们最后不都成功了吗?这区区的青团子又能难倒我吗?

后来,经过我的一番细心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我太阔绰了——肉馅放得太多了。吸取教训后,我开始对它进行一番“整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了像模像样的青团!

这次做青团的尝试让我深有感触:成功除了有“失败”这位母亲的呵护,还有“坚持”这位父亲作为坚实的后盾!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19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

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清明节里打“青团”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李秀成吃青团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20

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在厨房里切切炒炒,为明天的清明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么包青团的。青团,看起来是青色,但上面还有绿色的东西。只见奶奶坐在凳子上揉着面团,面粉变成了绿色,这种绿色的东西是奶奶从山上采摘而来的青叶。把它切碎,并融入面团中,可以使吃青团的口感觉得有弹性。奶奶搓的很吃力头上还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会儿,奶奶就把面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着馅,馅是由咸菜、肉碎、豆腐干和笋组成的,还飘散着一股诱人的味道。

奶奶对我说:“冰晶,你来了就帮我个忙吧,帮我柔青团。”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块青团,让我在上面拿下一块青团,揉圆,放在她旁边。奶奶的任务就是往里面撞馅。开始揉了,奶奶先从青团中取出一小块,让我照着这个的大小来搓,我点了点头。当我继续往下做的时候发现面粉像一个黏人的小娃娃总是粘着我的手,奶奶告诉我,用手蘸一下干粉就行了,我试了果然如此。我就这样搓着,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团,奶奶往青团里装馅的时候很麻利。之间她往一个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只手指反复地碰着青团的四周。小小的空虚立刻就变成了大洞。奶奶就向里面舀馅,馅满了之后,奶奶就用手把口给往里推,然后捏起来,一个胖乎乎的青团就算诞生了。随着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面团就被我们包完了。开始烧青团了,随着从锅里飘来的香味,我流着口水,在锅边走来走去等待着吃青团,妈妈笑着说:“你真是个小馋猫!”半小时过后,青团就烧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我高兴极了。

清明节,既可以思念去世的亲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团还可以饱览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21

清明节我们没去扫墓,没去户外踏青,但我们做了一道美食青团。

这段时间正是青团最佳的品味时间,也是最佳的制作时间。

青团做起来似乎不难,因为它用不着太多的材料,但其实也很考究。青团的点睛之笔是艾青,它长得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太多的辨识度,在我看来就像是杂草,但它却成就了美味的青团。

首先便要将这个点睛之笔洗干净,蒸熟,泡点水。这个步骤并没什么难的,难的是揉面,因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谨慎,一出错就会翻车。太软太硬都不行,还要有弹性。超大盆的糯米粉马上就要变成团子了。外婆先在中间挖了个坑,然后往里填满热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就是力量活了。要使劲使劲地揉,要揉无数次,水也要倒无数次,想想青青的小团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我就坐在旁边给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劲地揉面。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面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会很累的。我也看出揉面好像很难也很麻烦,电视里不就一放水就变成团子了,可自家做起来怎么这么麻烦,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团,然后再加些水,加些粉,继续揉,光滑的团子出现出现之前,别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们剁肉拌馅很快也就好了。接下来就是捏团子,放馅之前就是捏成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里放馅,最后捏成团,就这样一个一个捏完,锅上蒸。很快,可爱的绿团团就出生啦!

清明节真是一个有实践意义的节日。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22

清明节在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堆的青团,除了扫墓祭祖时用,更多的是大家围在一起应令尝新。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家也像往年一样。一大早,就见奶奶开始忙活了起来。只见她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放在洗干净的脸盆里,再把嫩绿的艾草煮熟放入脸盆中,加入少许热水,就开始和面了。这时轮到我上场了,我帮奶奶打下手,用力地按住脸盆,使奶奶更方便地和面,奶奶说:“要做青团,最重要的是要和好面了,面和得有劲道,青团吃起来就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不一会儿,面和好了,奶奶把它分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青团放在脸盆中,犹如一个个绿玛瑙洒落在了大玉盘上,有趣极了。开始做青团了,先用大拇指从“球”的上面按下去,再用其他手指在表皮上挤捏,然后在凹进去的地方放一些馅料,最后把口封住搓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糯米上滚上一圈,青团上粘满了一颗颗雪白的米粒,一个青团就做好了。

看着奶奶做起来这么简单,看得我也心动了,连忙下手做了起来。可一会儿后,我不怎么想了,因为我做的青团没一个像样的,有的馅料漏了出来,有的表皮开了一条裂缝,还有的变成了一个四不象……奶奶告诉我做这个必须心静下来,不能着急,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最后果然做成功了。一个、两个、三个……看看一个个身穿雪白珍珠的青团,整齐地排列在蒸锅上,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会儿,美味的青团就蒸好啦,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青团,心里别提有多甜了,感觉自己学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本领,非常有成就感。

清明节的青团作文23

星期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心情非常高兴。一会儿,奶奶打电话给爸爸,叫我们早点过去。于是爸爸开车载着我和妈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奶奶正忙着做青团,我就跑过去说:“奶奶您在做什么?”奶奶说:“我在做青团,你在边上看着,等你长大后做给我们吃。”我说:“我现在就要做。”奶奶说:“那好吧,你看奶奶做,跟着学,做几个小的试试。”

奶奶就给我一个粉团,我拿在手上跟着奶奶学,先把粉团搓成圆形,然后右手大母指伸进小圆里,左手转,右手捏,慢慢地把粉团捏成小茶杯一样薄薄的形状,再把陷肉放进去,左手把青团抖一抖,右手把口子闭合捏成三角形,然后继续揉,揉成圆圆的。左手到右手,右手到左手,象抛球一样抛几下。然后就放进蒸笼里蒸。

一会儿功夫,我的作品就出蒸笼了,我把它拿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妈妈边吃边说:“真好吃,由由你长大了,会做青团了!”我心里乐滋滋的。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jieriqingdian/367180.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