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说话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说话的成语|形容说话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说话的成语200个

更新时间:2016-10-06    来源:工作总结范文    手机版     字体:

形容说话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说话的成语|形容说话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说话的成语200个

碍口识羞ài kǒu shí xiū

成语解释: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成语出处:《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

巴三览四bā sān lǎn sì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帮闲钻懒bāng xián zuān lǎn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例  句:帮闲钻懒为活计,脱空说谎作营生。(《元明杂剧·陶母剪发待宾》)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语解释: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例  句: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闭口藏舌bì kǒu cáng shé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成语出处:五代·冯道《舌》 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刺刺不休cì cì bù xiū

成语解释: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例  句:你只听他昨日那一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话,也不怕人厌,刺刺不休,就知他素日行为之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例  句: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不讳之门bù huì zhī mén

成语解释: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规谏必看不讳之门。”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例  句:你看它,埋没地下,不露声色,生命的每一秒种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斗。(曹石《根的情操》)

薄唇轻言báo chún qīng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成语出处:春秋·无名氏《灵枢·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出言无状chū yán wú zhuàng

成语解释: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含着骨头露着肉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例  句: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搔到痒处sāo dào yǎng chù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例  句:对于捕风捉影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不知所云bù zhī suǒ yún

成语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例  句: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未可厚非wèi kě hòu fēi

成语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例  句:但叶遂宁和梭波里是未可厚非的,他们先后给自己唱了挽歌,他们有真实。(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

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成语解释: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例  句: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藏头露尾;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颠三倒四diān sān dǎo s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例  句: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颠三倒四的。

沉静寡言chén jìng guǎ yán

成语解释: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成语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成语解释: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例  句:理直气壮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斩钉截铁zhǎn dīng jié tiě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例  句: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尺水丈波chǐ shuǐ zhàng bō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成语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出言不逊chū yán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例  句:出言不逊,当然不会受欢迎。

刚毅木讷gāng yì mù nè

成语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出言有章chū yán yǒu zhāng

成语解释:说话有条理。

不识高低bù shí gāo dī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唇焦舌敝chún jiāo shé bì

成语解释: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例  句:菲亚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

成语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例  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夹七夹八jiā qī jiā bā

成语解释: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不知高低bù zhī gāo dī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例  句:那安妈妈是妇道家,不知高低,便向乐公撺掇其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说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

成语解释: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例  句: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说一不二!(梁斌《红旗谱》十八)

打蛇打七寸dǎ shé dǎ qī cù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例  句: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你先生请上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大辩不言dà biàn bù yán

成语解释: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井井有条jǐng jǐng yǒu tiáo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例  句:鲁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成语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例  句: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开门见山kāi mén jiàn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成语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例  句: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例  句:宝玉背地里拉着他,低声下气,要问黛玉的话,紫娟从没好话回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0回)

察言观色chá yán guān sè

成语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例  句:我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

口出大言kǒu chū dā yán

成语解释: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例  句: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马来罢。(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成语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例  句: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沙汀《呼嚎》)

东拉西扯dōng lā xī chě

成语解释: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例  句:倘在学校,谁都可以直冲而入,并无可谈,而东拉西扯,坐着不走,殊讨厌也。(鲁迅《两地书·九三》)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成语解释: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成语出处:《旧唐书·梁崇义传》:“梁崇义,长安人,以升斗给于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钩。后为羽林射生,从来瑱于襄阳,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

例  句:沉默寡言,深沉不露,令我忆君之丰采。(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

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例  句:鲁迅以笔做刀枪,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阿谀谄媚ē yú chǎn mèi

成语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

成语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成语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例  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直言贾祸zhí yán gǔ huò

成语解释: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莫测高深mò cè gāo shēn

成语解释: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成语出处:《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例  句: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嘴甜心苦zuǐ tián xīn kǔ

成语解释: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例  句: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讷言敏行nè yán mǐn xíng

成语解释: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旁征博引páng zhēng bó yǐn

成语解释: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例  句: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

破绽百出pò zhàn bǎi chū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例  句:他的话破绽百出,十分可疑。

隔靴搔痒gé xuē sāo yǎng

成语解释: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

例  句: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隔靴搔痒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拐弯抹角guǎi wān mò jiǎo

成语解释: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例  句: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钳口结舌qiá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罕譬而喻hǎn pì ér yù

成语解释: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成语解释: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更是着急。”

例  句: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

人微言轻rén wēi yán qīng

成语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例  句: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例  句: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杀彘教子shā zhì jiào zǐ

成语解释: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词钝意虚cí dùn yì xū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例  句: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

声如洪钟shēng rú hóng zhōng

成语解释: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缄口结舌jiā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例  句: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所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尖酸刻薄jiān suān kè bó

成语解释: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成语出处: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例  句: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辨,随他说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顺水推舟shùn shuǐ tuī zhōu

成语解释: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成语出处:元·关汉《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例  句:他若留我,乐得顺水推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谈言微中tán yán wēi zhòng

成语解释: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例  句: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通情达理tōng qíng dá lǐ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例  句: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

金人之缄jīn rén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望风捕影wàng fēng bǔ yǐ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单刀直入dān dāo zhí rù

成语解释: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例  句:上面一篇“嗣汉六十二代天师正一真人张元旭”的序文,尤为单刀直入。(鲁迅《热风》三十三)

无的放矢wú dì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例  句: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九鼎不足为重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举止言谈jǔ zhǐ yán tán

成语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例  句:那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虚废词说xū fèi cí shuō

成语解释:,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滴水不漏dī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烟不出火不进yān bù chū huǒ bù jìn

成语解释: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言必有中yán bì yǒu zhòng

成语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

成语解释: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例  句: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郑振铎《桂公塘·三》)

口齿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

成语解释: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口出不逊kǒu chū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一尺水十丈波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成语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口含天宪kǒu hán tiān xiàn

成语解释: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穆传》:“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口吐珠玑kǒu tǔ zhū jī

成语解释: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例  句:他常常口吐珠玑,有不凡之论。

夸夸其谈kuā kuā qí tá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例  句: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夸夸其谈

来回来去lái huí lái qù

成语解释: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离题万里lí tí wàn lǐ

成语解释: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例  句:写文章要抓住中心,决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例  句: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立谈之间lì tán zhī jiān

成语解释: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成语出处:汉·扬雄《解嘲》:“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例  句: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宋·苏轼《贾谊论》)

有气无力yǒu qì wú l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例  句:“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伶牙俐齿líng yá lì chǐ

成语解释: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称雨道晴chēng yǔ dào aí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成语出处:明·邹善长《汇苑详注》卷十五:“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道晴,终日如此不和也。”

漏洞百出lòu dòng bǎi chū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

成语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  句: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例  句:他说话、办事直截了当,认真干脆。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成语解释: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例  句: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明白了当míng bái liǎo dà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放言遣辞fàng yán qiǎn cí

成语解释: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成语出处:晋·陆机《文赋》:“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例  句: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

成语解释: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讷口少言nè kǒu shǎo yán

成语解释: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成语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附耳低言fù ěr dī yán

成语解释: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旁敲侧击páng qiāo cè jī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不明不白bù míng bù bái

成语解释: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例  句: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便道:“大官人休得错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平铺直叙píng pū zhí xù

成语解释: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初学集》卷八十三:“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叙),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例  句:这篇小说尽管大都是平铺直叙,但读起来却令人潸然泪下。

隔墙有耳gé qiáng yǒu ěr

成语解释: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成语出处:《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例  句: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

成语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例  句: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茅盾《腐蚀·十月十日》)

恰到好处qià dào hǎo chù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例  句: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恰如其分qià rú qí fèn

成语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例  句: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

成语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例  句:民众文学当有一种“潜移默化”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

钳口不言qián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例  句:遇廷争则钳口不言,罗谴责则引身潜避。(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唇干口燥chún gān kǒu zào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成语出处:《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怯声怯气qiè shēng qiè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切切私语qiè qiè sī yǔ

成语解释:指私下小声说话。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

成语解释:背地里小声说话。

成语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例  句:又故意与行酒侍儿,窃窃私语,羋氏两次问话,俱失应答。(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罕言寡语hǎn yán guǎ yǔ

成语解释: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例  句: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轻嘴薄舌qīng zuǐ bó shé

成语解释: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了。”

祸从口出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语解释: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例  句:在这样“祸从口出”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

词不逮理cí bù dài lǐ

成语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疾言遽色jí yán jù sè

成语解释: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例  句: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涩于言论sè yú yán lù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迟钝。

成语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疾言厉色jí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例  句:他对人总是温和耐心,从不疾言厉色

闪烁其辞shǎn shuò qí cí

成语解释: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又诘妇缚伤,则云搔破,其词闪烁,疑乙语未必诳也。”

例  句: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辞,更未可定。(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舌敝唇焦shé bì chún jiāo

成语解释: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例  句: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挡不住。(鲁迅《彷徨·孤独者》)

生拉硬扯shēng lā yìng chě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夹枪带棍jiā qiāng dài gù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例  句:姑爷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象是恼我,又不象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究是个什么主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成语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成语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例  句: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数东瓜,道茄子shǔ dōng guā,dào qié zǐ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顺风驶船shǔn fēng shǐ chuán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

粗中有细cū zhōng yǒu xì

成语解释: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例  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大将。

尖嘴薄舌jiān zuǐ bó shé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例  句: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四平八稳sì píng bā wěn

成语解释: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例  句: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é yào

成语解释: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例  句: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成语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例  句: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结结巴巴jiē jiē bā bā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例  句: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老舍《骆驼祥子》十三)

头头是道tóu tóu shì dào

成语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例  句: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清·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

成语解释: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成语出处: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

例  句:这篇文章拖泥带水,读起来索然无味。

金舌弊口jīn shé bì kǒu

成语解释: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成语出处:《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望风希旨wàng fēng xī zhǐ

成语解释: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  句: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文不对题wén bù duì tí

成语解释: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例  句:她睡梦中常说英语—有时文不对题的使人发笑。(冰心《我的学生》)

不着边际bù zhuó biān jì

成语解释: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例  句:他的发言很实在,没有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无可厚非wú kě hòu fēi

成语解释: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例  句: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系风捕影xì fēng bǔ yǐng

成语解释: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下阪走丸xià bǎn zǒu wán

成语解释: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淡而无味dàn ér wú wèi

成语解释: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例  句: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心拙口夯xīn zhuō kǒu bèn

成语解释: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句斟字酌jù zhēn zì zhuó

成语解释: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例  句: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句斟字酌

悬河泻水xuán hé xiè shuǐ

成语解释: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牙白口清yá bái kǒu qī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清楚。

例  句: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说道:“姐姐,这事要爹妈作主,怎生的只管问起妹子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牙牙学语yá yá xué yǔ

成语解释: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开台锣鼓kāi tái luó gǔ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言必有据yán bì yǒu jù

成语解释: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开宗明义kāi zōng míng yì

成语解释: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成语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宋·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例  句: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言而无信yán ér wú xìn

成语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成语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例  句: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

成语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例  句: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言寡尤,行寡悔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简意赅yán jiǎn yì gāi

成语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例  句: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言重九鼎yán zhòng jiǔ dǐ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要言不烦yào yán bù fán

成语解释: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例  句: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一长一短yī cháng yī duǎ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絮叨。

掉书袋diào shū dài

成语解释: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一箭上垛yī jiàn shàng duò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一诺千金yī nuò qiān jīn

成语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例  句: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一窝蜂yī wō fēng

成语解释: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例  句: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一言为定yī yán wéi dìng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例  句: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一针见血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例  句: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一字一板yī zì yī bǎ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成语出处:《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例  句:颐指气使,心狠手辣。(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贻人口实yí rén kǒu shí

成语解释: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隐晦曲折yǐn huì qū zhé

成语解释: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例  句: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隐约其辞yǐn yuē qí cí

成语解释: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鹦鹉学舌yīng wǔ xué shé

成语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例  句: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鹦鹉学舌

油腔滑调yóu qiāng huá diào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成语出处:清·王士祯《师友诗传录》:“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例  句:人们——特别是小何还是认定他油腔滑调。(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油嘴滑舌yóu zuǐ huá shé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调,到底算个甚么?”

例  句:这个人油嘴滑舌的,很使人烦。

有的放矢yǒu dǐ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例  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顿口拙腮dùn kǒu zhuō sāi

成语解释: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例  句: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例  句: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有天没日yǒu tiān méi rì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毫无畏惧和顾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厮见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吓得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

载笑载言zài xiào zài yán

成语解释:边笑边说话。

成语出处: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令人喷饭lìng rén pēn fàn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张大其词zhāng dà qí cí

成语解释: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例  句: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不但身到其处,且一一都考较过。(清·吴敬梓《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

着三不着两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例  句: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恶声恶气è shēng è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例  句:“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支吾其词zhī wū qí cí

成语解释: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见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处,只得支吾其词道:‘他的差使本来要委的了。银子是他该我的,如今他还我,并不是花了钱买差使的。’”

面面相觑miàn miàn xiāng qù

成语解释: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成语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例  句:墙外有数十人,面面相觑,各有惊异之状。(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

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

成语解释: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成语出处:《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例  句: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成语解释: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指东画西zhǐ dōng huà xī

成语解释: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宋·释惟白《续传灯录》:“际出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东画西。”

例  句:远远望着应伯爵与王妈妈二人,指东画西,见了他来,便各自走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指手画脚zhǐ shǒu huà jiǎo

成语解释: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例  句: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天画地zhǐ tiān huà d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例  句:唐先生方站在台上,兴高采烈,指天画地的在那里开始他的雄辩。(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 jiǎo

成语解释: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前。”

例  句: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

字斟句酌zì zhēn jù zhuó

成语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例  句: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南腔北调nán qiāng běi diào

成语解释: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成语出处: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例  句:这个说话南腔北调的人,不适合当解说员。

自圆其说zì yuán qí shuō

成语解释: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例  句:他一再说明,竭力自圆其说

分风劈流fēn fēng pǐ liú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例  句: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续孽海花》第四十二回)

半吞半吐bàn tūn bàn tǔ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例  句:你这大汉毕竟为甚杀他?从实说来!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77632.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