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宁强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2021-05-29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宁强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1月24日在宁强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黎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省市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为统领,以追赶超越、绿色循环、转型升级、群众满意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扎实开展“五个年”活动,持续推进“五大园区(村)”建设,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完成89.05亿元,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亿元,同口径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6亿元,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78元、9901元,增长8.6%、9.4%。

(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摘帽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分片包抓、行业部门分线推进、全县干部一线落实”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以及“脱贫攻坚日”“531”干部结对帮扶等制度,24条行业扶贫线精准发力,5553名干部奋战一线,各项政策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年脱贫退出45个村3179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64%。围绕“3+X”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投入产业资金2.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5个,建成食用菌、中蜂、中药材、杂果等产业园(基地)38个,建立带贫利益联结机制,中长期产业覆盖贫困户1.39万户,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坚持就近就业及劳务输出相结合,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建成就业示范镇6个、示范基地16个、社区工厂5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1553人、转移就业7102人。以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抓手,投入资金3.3亿元,实施项目227个,贫困村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易地搬迁“挪穷窝”、危房改造“换新居”,强力推进“两房”建设,4215户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建成,3462户危房改造全部入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实施教育扶持5万人次、兜底保障1.34万人次,续聘生态护林员534人,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四重保障”“一降两提三免”健康扶贫等“八个一批”政策精准落实。苏陕扶贫协作成效显著,争取资金3975万元,实施协作项目43个,总投资13亿元,年度考核名列全省前列。国防科工局、省军民融合办、省妇联以及“3+X”合力团、“百企帮百村”等社会帮扶有力有效,高分遥感专项精准扶贫项目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典型案例。创新开展志智双扶,新时代农(居)民讲习所、“爱心超市”“道德红黑榜”深入人心,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下茬整治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全力以赴呵护宁强的绿水青山。强力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秦岭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镇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成立12个专项工作组和2个督导组,现场办公、专班推进、驻点督办,累计投入资金2.08亿元,6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天宝矿业、黑木林铁矿等59家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全力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保卫战”,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治污降霾六项举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创历年最好;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汉江、嘉陵江流域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清理取缔嘉陵江非法采砂点8处,建成县城雨污管网3.68公里,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入运行,高寨子、胡家坝等污水处理项目即将投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座、垃圾填埋场16座、垃圾中转站9座,关停畜禽养殖企业13家,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实施绿化造林1.86万亩,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村59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三)转型升级效果凸显,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强工业、兴旅游、优农业、促电商,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总量扩张,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24∶35∶41优化为18∶39∶43。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坚持做强园区、做优支柱、做精企业、做优服务思路,积极谋划矿山企业新出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强支撑,在4户规上工业企业停产、部分企业半停产情况下,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保持22.4%、20.5%高速增长,均位列全市第2位。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创新发展试点积极推进,32户入园企业投产25户,实现产值42.2亿元,被确定为“全省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并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撑起了全县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绿色食药、矿产材料、电子产品、建材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新培育“四上”企业31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户、总数达到47户,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更足更强。全年申请科技专利31件,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企业12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域旅游持续火爆。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建精品、强营销、优服务、提效益,宁强旅游持续升温。青木川古镇创5A、汉江源景区创4A稳步推进,羌族文化产业园、九台山、草川子等景点建设进展迅速。新开通高铁南站至青木川公交线路两条58班,实现了高铁站至重点景区“零换乘”。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成功举办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全国傩艺绝技大赛、首届羌族文化旅游节、特色农产品暨文化旅游产品进港闸等系列文旅活动,宁强旅游走进港澳,宁强羌绣亮相央视,“汉水之源、羌族故里”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全年接待游客466.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9亿元,分别增长20.4%、32%。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优化种养结构,建强农业园区,打造示范基地,育好经营主体,“3+X”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升。申报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新认定县级家庭农场26家、职业农民187人,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96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生产基地3个、陕西省名牌产品2件,“宁强香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巧姑妈牌”香菇酱及“羌州牌”“青木川牌”茶叶被认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天麻会议暨第二届宁强天麻贸易洽谈会。“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松材线虫病防治扎实有效。电商发展成效显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电商企业,打造拳头产品,“互联网+”在拓展优质产品销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消费等方面作用凸显。全年新建电商产业基地2个,新培育电商企业8家、个体网店55家,电商服务站点实现镇村全覆盖。“巧姑妈牌”香菇酱、宁强土蜂蜜、香菇、木耳、土鸡等优质山货走出大山,全县实现农特产品网络交易额6000万元。

(四)项目建设再创佳绩,投资拉动更加有力。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全力推进75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2%的增长速度。108国道改造全线贯通,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快速推进;村组道路、电网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运,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康达医养中心、薄弱学校改造等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城黄公路改造、铁锁关输变电站等重大前期项目开工实施。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坚持全民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策划包装招商项目61个,签约合作项目36个、总投资133.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实施招商项目52个,到位资金44亿元、占年任务107.3%,29个项目开工建设,20个项目建成投产。实际利用外资102万美元,占年任务146%。

(五)城乡建设有力推进,人居环境大幅改观。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城镇品质提升年”活动。县城建设提速发力,18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3亿元,占年计划108.4%。南门至高铁站风貌改造亮化及县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等项目完工,九龙湾大桥、佳和时代广场等项目进展良好,后马路、南小家属楼等10个停车场建成投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深入推进“五城联创”,扎实开展农贸市场、交通秩序等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拔掉道路顽障,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小城镇建设有力推进,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年度考核有望全省第一;大安镇被列入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阳平关市级重点镇及胡家坝、毛坝河、燕子砭县级重点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突出优势,打造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提升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高寨子肖家坝村、青木川南坝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汉水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

(六)民计民生有效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民生支出2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6%。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考二本上线率67%,居全市山区县第一;宁二中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广坪镇中心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列入全国典型案例,宁强县天津中学连续七年被市政府表彰为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新建贫困村体育健身工程4个、总数达114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医共体改革“宁强模式”受到中省市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成立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县天津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共建“互联网+医联体”,患病群众不出县门就可享受北京三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第三年圆满承办全国中医针灸临床经验交流大会。宁强春晚、农民丰收节及文化下乡、公益演出等活动有声有色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低保标准提标、临时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260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新建农村幸福院7个,大安敬老院1号楼建成投用。社会治理持续加强,下功夫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无访村(居)”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安全生产“三项攻坚行动”成效显著,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应急管理扎实有效,成功承办全省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演练现场会,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创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掉涉恶团伙4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42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效能全面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及“三项整改”“三个专项整治”,深化“激情干净超越”主题作风建设,持续加强“五型政府”建设,广大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纪律作风持续好转,行政效能提速提效。坚持破立并举,扎实推进放管服、供给侧、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实施改革措施130项,调整权责清单135项,取消行政审批2项,工商登记实现“54证合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投用,582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县税务局挂牌成立。提高村级环境治理补助标准、村干部工资报酬标准,加大村级公益岗位创设,全县招录信息员、巡河员、保洁员901名。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坚持政府常务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代表建议152件、委员提案169件,办结回复率、满意率100%。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02件20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人。

同时,武装、统计、审计、粮食、物价、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金融、保险、邮政、通讯、气象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倍感艰辛、倍感充实、倍感自豪。2018年,是全县面临新挑战、顺应新要求、大事多要事多、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担当负责、激情干事,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一年;也是全县成绩辉煌、亮点纷呈、竞相出彩、群众得实惠的一年。一年来,脱贫攻坚整县摘帽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秦岭生态环境治理、抗洪抢险、医疗改革等多项工作得到中省市表彰肯定。“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综合评估验收,“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陕西省“全域旅游十强县”“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单位”,汉中市“发展循环工业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双拥创建模范县”“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合力推进的结果,更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同舟共济、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发展之路从无坦途,追赶超越永无止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市场主体不多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二是重大产业项目数量较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招大引强力度不够,新动能培育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深度贫困村脱贫短板突出,整县摘帽任务艰巨。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农村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四是生态环保压力较大,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妥善处理生态环保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提升。五是部分干部能力水平、工作作风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干部培养、人才引进、责任担当、作风效能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予以认真解决。

二、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发展大势,科学谋划、统筹推进;要科学审视县域经济稳中有进、质效提升、动能聚集的良好态势,保持定力、坚定信心;要抢抓“一带一路”、东西部协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等难得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发挥优势,奋发作为,奋勇争先,抓特色、创亮点、树标杆,奋力开创追赶超越新局面。

根据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积极推进“三生融合”,持续提升“五大园区(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优生态各项工作,加快脱贫奔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步伐,坚决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全年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达到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达到98.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9%,达到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达到101亿元、2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到30.7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2%,达到32030元、1081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脱贫摘帽,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聚合全县之力,18个战区全面总攻,确保54个村1.24万人高质量脱贫退出,一举夺取整县摘帽全面胜利,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就业稳增收。坚持产业、就业“两推进”,把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围绕全县“3+X”产业布局,坚持短平快和中长期相结合,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精心培育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增收产业,产业脱贫户参与率达100%。投入产业资金1.92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0个。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年内200个村全部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积累超过5万元的村达60%以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可持续地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凝聚“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共识,坚持劳务输出与就近就业相结合,新建社区工厂3个、就业扶贫基地3个,开发贫困户公益性专岗150个,鼓励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开展脱贫攻坚技能培训1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1万人。

对标精准补短板。紧扣脱贫退出“577”标准,对标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缺项任务,清单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缺项短板在9月底前全部补齐。抓好基础设施、“两房”建设“两完善”工作,投入资金1.2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完善工程100公里,新建村组道路138公里、集中供水项目51个;建成铁锁关输变电站、代家坝第二电源工程,新改建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320千米;实施避灾生态搬迁1504户、危房改造44户、房屋修缮537户,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加快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后续产业配套,保障搬迁群众持续发展。统筹落实生态补偿、教育扶持、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妥善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户标准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新问题。坚持志智双扶,持续推进“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扎实开展“民情大走访”“四送十看四讲”等活动,了解民情、维护民利,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严明纪律强保障。认真落实《宁强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宁强县脱贫摘帽工作问责处理办法》,严格督查督办、考核问责,夯实工作责任。持续深化港宁扶贫协作,加强“3+X”合力团对接,狠抓“531”“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日”等制度落实,广泛凝聚帮扶合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压实责任,举一反三,精准严实抓好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和数据信息完善,不折不扣抓好中央扶贫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优化指挥体系,强化战时预警,严明军法军纪,精锐尽出作战,全面推进18个脱贫攻坚战区攻势,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总攻战。

乡村振兴促发展。坚持同安排、同推进,推动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互相支撑、有力衔接。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内涵,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坚持“一村一方案”,按照“发展有目标、项目有安排、生态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原则,突出农民主体、尊重群众意愿,整体联动、一体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文化发展、人才培育、组织建设等工作,鼓励“大胆闯、大胆试”,打造一批示范镇、示范村,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二)聚焦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实现新突破。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扩大投资总量,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3个,总投资140.7亿元,年度投资45.3亿元。

实干高效建项目。健全项目责任“全覆盖”、运行调度“六个一”、督查考核“月通报”、协调服务“常态化”等机制,积极破解征迁安置、项目资金、土地供给、手续办理、环境保障等难题,全力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产20万吨LNG液化工厂、汉江源景区提升等37个项目年内建成投运,城黄公路改造、氐羌田园等36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力创造条件,力促后河水库、物流中心等36个重大前期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确保项目滚动接续、梯次跟进。

深挖细研谋项目。实时跟进中省市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和扶持动态,抢抓高铁时代、航空时代带来的开放发展机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深挖区域优势资源,精心谋划、包装、储备、申报一批经济效益好、投资额度大、税收贡献高的重大项目。主动争跑对接,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中省计划盘子。

精准对接引项目。围绕新兴产业建链、现有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强链,瞄准总部经济、上市公司、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等目标,充分发挥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小组作用,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叩门招商,精准洽谈对接,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经济贡献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全年执行招商项目45个,到位资金42亿元以上。

强化保障促项目。构建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打造立项审批、跟踪落实、现场办公的服务链条,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提供长效保障服务。推进扶贫开发、城投等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争取市上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和企业债券,着力解决重大产业、重大投资及企业资金问题。健全土地大收储制度,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全力保障项目用地。按照投资额度、人员就业、税收贡献、产业趋势等因素,实行招商引资差异化优惠政策;认真落实重大招商线索转办机制、重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地机制,优化帮办代办服务,力促一批重大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细则,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营造全民招商浓厚氛围。

(三)聚焦产业发展,在加快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强工优农兴三产促电商”思路,统筹谋划安排,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县域经济优结构、扩规模、上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园区平台优势、独特资源优势,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绿色食药、矿产材料、清洁能源、天然气等产业,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园区强支撑。围绕打造工业发展支撑点、招商引资主战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创新发展试点,创新人员招录机制、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探索“管委会+公司”等管理模式,加大“僵尸”企业、闲置厂房及土地处置力度,加快港宁协作产业示范园建设,盘活资源资产,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聚。强化项目调度,确保年产15万吨热镀锌带高频焊管、年产20万吨LNG液化工厂、年产1000吨酵素、南通东润时装生产线等项目年内建成,力促年产200吨银杏黄酮生产线、新宁酒厂等项目全面达产达效。新引进入园企业3户以上,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做精企业强支柱。坚持“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强”,认真落实支持工业发展十条措施,抓好现有企业挖潜改造、升级提能,支持宏象房车规模化生产、军工精扶科技公司批量化加工,鼓励天宝电子、黑木林铁矿、长江公司等企业在工艺、设备和产品等方面升级换代,支持秦川大厨、汉水绿梦、泛珠泉等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效益,加快推进天洋制药等企业上市,形成主业突出、实力强劲、特色鲜明的优质工业经济梯队。用足用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认真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积极孵化一批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小微企业。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培育“四上企业”25户以上。做实服务强帮扶。敢于、善于同企业家交朋友,多谈心、多沟通、多支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加大“支帮促”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用工等难题,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抢抓苏陕协作、“3+X”合力团、社会驻点帮扶等机遇,积极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旅游三产提升。坚持文旅兴县战略不动摇,抢抓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加快核心旅游品牌打造,积极构建“一城两区四带”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特色精品景区。深挖文化内涵,彰显特色魅力,赋能提升景区,全力扩大“汉江源”“青木川”“羌博园”“最美天坑”等文化旅游品牌效益和影响力。稳步推进青木川古镇5A创建,加快西入口游客中心、回龙场老街修复、金溪河沿岸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瞿家大院“五一”前开园;加快汉江源景区建设,建成索道、玻璃吊桥、香坝度假康养区、滑草场及儿童游乐园等项目,“五一”前正式运营,年内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羌族文化产业园饮食天街、康养体验中心等项目,力争“十一”前投入运营;统筹推进氐羌田园、草川子、禅家岩天坑等景区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民宿、森林人家、休闲农庄,实现品牌景区开发新突破。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充分发挥青木川、汉江源旅游公司作用,加强与全国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完善市场机制,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品牌,积极策划举办内容丰富、影响力强的全域营销活动,形成青木川、汉江源、羌博园、草川子等景区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加快县域重点片区停车场、旅游公厕、咨询服务等设施建设,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站前广场客运中心以及青木川、草川子、玉皇观茶园3处房车营地,推进餐饮住宿行业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全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4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全民兴旅行动,加强全县旅游、人文历史等内容的宣传普及,增强机关干部以及出租车司机、企业员工等涉旅群体旅游服务意识,推介好宁强故事,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兴旅浓厚氛围。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深挖汉源文化、羌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加强羌绣、麻辣鸡、核桃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鼓励书画、歌曲、影视剧等艺术精品创作,精心包装茶艺、傩戏等特色演艺节目,挖掘提升辅唐宴等饮食品质,策划举办好汉江源文化艺术节、第二届羌族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培训好干部、导游、志愿者“三支队伍”,讲好青木川“六个故事”以及汉江源、羌文化、最美天坑、草川子等“宁强故事”。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学术研究等新业态,实现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体育等全业融合。全年新发展文化旅游企业10家。

加快现代农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农业升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调优结构做大主导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要求,调整优化“粮经饲”结构,完善“3+X”产业布局,规划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镇、村、园区和产业示范带。新建标准化茶园5000亩、改造低产园2万亩,新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中药材2.4万亩、核桃园5000亩、高山蔬菜1.5万亩、烟叶7000亩、水果5000亩、中蜂3万箱。规划建设好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办好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现场观摩会,“宁强天麻”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努力培育更多“国字号”农业品牌。健全机制培育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加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打造“宁强天麻”“宁强食用菌”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行业协会管理能力水平,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20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职业农民200人。拉长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引导企业在产业集中地建设冷链储藏、产品分级以及初加工车间,带动农产品就近就地进入加工流通环节,促进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生态养殖、苗木花卉等产业,逐步形成林、农、牧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扶持发展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充分发挥港闸区宁强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带动作用,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展销点,扩大优质农特产品销售,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电子商务壮大。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打造县域知名电商企业、产品品牌为重点,完善物流配送及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优势运营平台资源,打通优质产品“上行”绿色通道。新建、改造通讯基站35处,开通86个行政村WiFi热点172个,建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分拣中心。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电商产业示范园区、电商服务站点管理运营。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大学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创办电商企业,全年开展电商技能培训1200人次,培育电商企业5户,实现上行产品网络交易额8000万元。创新电商发展模式,开拓电商销售渠道,支持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健康医疗等服务业通过电商手段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全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休闲娱乐、金融保险、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促进市场繁荣。

(四)聚焦生态环保,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三生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丽宁强。

坚决打好“四大保卫战”。打好青山保卫战,全面推行“山长制”,持续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严厉打击乱采乱挖、乱砍乱伐等破坏秦巴生态的行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联防联控,深入推进新一轮“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额完成市考指标。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汉江、嘉陵江流域专项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嘉陵江巨亭段防洪工程,新建阳平关等沿江镇污水处理工程8个,确保全域水质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重金属、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污染“零增量”。

建立环保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巩固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秦巴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果。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行排污许可、污染源网格化监管和“双随机”抽查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108国道危化品运输监管长效机制,坚决防止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主动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着力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天然气长输管线、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智慧体验中心,安装充电桩300个。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减排,确保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营造林1万亩、城区绿化2万平方米,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环保模范城市。

(五)聚焦城乡建设,在打造宜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产城人景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工程,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宁强。

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区域整体协调、保护乡村元素、协调自然元素、增强现代元素”基本原则,学习借鉴“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旅游开发“多规合一”,加快集镇、美丽乡村等各类总规及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和54个村庄规划编制。

建设秀美县城。立足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县城发展定位,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同步,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9个,完成投资13.3亿元。建成佳和时代广场、管网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供销社家属院、永惠家园南区棚改项目。开工建设人民西路至五丁路道路、羌城春天三期、农产品贸易中心、永惠桥至天津医院堤路一体工程、垃圾处理厂、废品收购站等项目,积极推进党家梁片区综合开发,不断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打造特色集镇。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以全国特色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青木川,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大安,市级重点镇阳平关为示范,明确定位、分类指导,鼓励其他镇办挖掘特色、彰显个性,完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快商贸发展,规范集贸市场、商铺摊点等管理,精心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人居环境优美的特色集镇。

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扶持政策,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土坯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弘扬传统乡土文化,实施“一村万树”计划,打造一批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精致化、特色文化景观化、生态旅游规模化的精品村庄。坚持抓点示范,巩固肖家坝、二道河、回民沟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持续加强示范村、风景线建设,新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线1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5个,打造市民休闲、乡村旅游好去处。

加强精细管理。坚持景区化建设、酒店式管理理念,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强力推进城镇风貌塑造、夜景提升、绿地景观打造、美丽庭院建设,下硬茬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倚门经商、占道经营等行为,以及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出行、文明停车、文明餐桌、文明礼仪、文明旅游”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解决好停车场、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不足,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

(六)聚焦民生改善,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庙坝九年制学校宿舍楼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7个,完成西城小学迁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消除“大班额”。积极创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推进初中、高中教育提质进档,宁四中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培养一批省市“名师”。

持续提升健康水平。扎实推进“健康宁强”建设,持续深化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支付方式改革,巩固提升医共体建设成果,打造更为完善的医共体改革“宁强模式”。加强名院建设、“名医”培养,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公务服务质量。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创建,积极争取县天津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办好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创建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建成巴山敬老院和8个农村幸福院。

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举措鼓励自主创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等群体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1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抓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创建示范镇3个、示范基地10个,新增农民创业180人。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五项”保险扩面21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规范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优抚安置、民族宗教、防灾减灾、社会团体管理等工作,加快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公益慈善等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惠民政策,织密筑牢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三馆一站”和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好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聚焦社会稳定,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实现新突破。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省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打好重大风险防范攻坚战。

坚决防范安全风险。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危化品运输、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监管,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消除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放心消费”创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全面实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度、债务问题倒查机制,规范财政担保行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强化项目资金统筹管理,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变相举债行为,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不确定政府性债务。坚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并举,抓好政府性债务清理化解。在政府债务限额内,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问题。

全力防范社会风险。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强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配合,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信访基础业务规范提升年”活动,加大缠访、闹访打击力度,力促信访形势持续好转。加强公民意识形态、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行为,坚决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大力推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创建,深化“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推进“雪亮工程”全覆盖,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精神病人、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集中治乱、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八)聚焦改革创新,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用开放聚要素、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集聚追赶超越新动能。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抓好机构改革,准确把握政策规定和重点任务,按时完成机构转隶组建,及时理顺职能职责,切实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全面落实中央“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持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三权分置”、土地制度等改革,统筹推进社会民生、民主法制、生态文明等各项改革,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扩大开放拓展新空间。抢抓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机遇,深化港宁产业融合、人才交流、项目招商、园区共建等领域对口协作,加速“走出去、请进来”步伐,促进两地多领域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关天、成渝经济圈及长江经济带,积极推动与西成高铁沿线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融合联动,促进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宁强集聚,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创新“引才”机制,加大城建、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专业人才招录引进力度,建立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室,提高全县人才队伍质量。

积极创新打造新引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员工、职业农民、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年新增科创企业8家,申报科技专利18件。扎实推进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天洋制药、天宝电子、宏象房车等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创新型试点县通过评估验收。推进金融创新,整合国有资产和各类担保基金,壮大扶贫开发公司、恒达担保公司等投融资担保平台,引进战略投资基金,打造金融全产业链;加强与“蚂蚁金服”等平台合作,积极开展便民普惠金融服务。

优化提升营商新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狠抓许可事项精简、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税降费、减证便民等各项措施落实,严格“五张清单”动态管理,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努力实现“三集中三到位”“一枚印章管审批”目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力争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我们将驰而不息强学习、转作风、提效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事。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增强使命担当。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强化依法行政,始终做到规范干事。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及责任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政府职能法定化、事权规范化。坚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高效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舆情回应和政策解读,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强化务实担当,始终做到高效干事。持续加强业务学习,打牢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根底,不断增强“八种本领”。强化底线思维,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水平,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进车间、到地头、入农户,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持严实快细的工作态度,弘扬雷厉风行的务实作风,真抓实干、抢抓快干,高效推进工作落实。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制度,用活“三项机制”指挥棒,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剑”,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严厉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中梗阻”等懒政怠政行为,着力营造担当实干、奋勇争先、追赶超越的良好氛围。

强化廉洁从政,始终做到干净干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紧盯国有资产处置、招投标、土地出让、征地拆迁、政府采购、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干部职务违纪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未来期待我们责任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宁强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谋发展,追赶超越勇争先,奋力谱写新时代宁强脱贫奔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崭新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71767.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