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有多少人口2018|2018年谷城县政府工作全文

更新时间:2020-11-06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谷城有多少人口2018|2018年谷城县政府工作全文

――2017年12月23日在谷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谷城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克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推进转型跨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效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立足稳增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增长9.6%,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1.6%;外贸出口14297万美元,增长5.6%;实际利用外资4004万美元,可比增长1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8亿元,可比增长5.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1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5元,增长9%。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80位,首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二)着眼扩投资,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建立“1+3+N”机制,形成“一个龙头带动、三驾马车驱动、多部门联动”招商新格局。全年新签约项目293个、新注册235个,实到投资额324亿元,增长16.5%。一汽凌源多功能专用车项目成功落户,实现谷城多年整车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成立项目落地委员会和落地服务局,推行“132”服务模式,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全年新续建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63个,总投资1042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92.94亿元。策划推介PPP项目44个,总投资270亿元。泰隆水泥、东华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连续5年荣获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12.2亿元,增长20%。

(三)聚焦促转型,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特色更加凸显。绿色工业加速崛起。产业园区基础夯实,谷城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再生资源产业园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国家验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实力增强,三环锻造汽车锻件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三环车桥、三环锻造成为中科院智能锻造研究应用试点企业。全年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72个,竣工投产50个。企业成长步伐加快,全年新进规模企业14家,总数达213家。骆驼集团居中国民企500强第385位,美亚达等4家企业上榜湖北民企百强,三环锻造荣获长江质量奖,金洋公司入选全省工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绿色农业加速推进。坚持有机农业发展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69.6亿元,增长7.8%;农产品加工产值290亿元,增长13%。培育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个。石花酒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石花霸王醉、襄阳高香茶、襄阳茶油、汉水贡米入选襄阳市十大品牌。农田水利功能完善,南河干流治理、汉江堤防加固等项目加快建设。畜禽养殖服务能力增强,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成为全国示范站。绿色服务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新经济,电商产业迅速壮大。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光彩城、农商城、人才商学院建成运营,入驻电商企业223家,实现线上交易额10.2亿元。跨境电商实现零突破,“谷城造”服装远销欧美。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农村电商网点114个,五山、紫金、石花实现村级网点全覆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全年信贷投放124亿元,增长19.9%。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明显,新增15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集中挂牌,四板挂牌企业总数达39家。乡村旅游稳步发展,五山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堰河、玉皇剑养生山庄成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分别增长16%、25%。

(四)突出提品质,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县城中心城区、高铁新区控制性规划和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10个专项规划,初步完成第五次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补短板为抓手,城市形象功能稳步提升。补齐市政设施短板,高铁站路网、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城区智能交通、三环大桥及其连接线、谷城水厂、粉水污水处理厂、聂家滩污水处理厂等顺利推进。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全面开展查违拆违、治堵治乱、治脏治污“三大行动”,城区违建实现“零增长”,电动车违法营运得到遏制,环境卫生有所改善。补齐城乡交通设施短板,襄谷路、谷水路改造升级全面完成,老谷高速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客运安全巩固提升。补齐安居工程短板,实施棚户区改造1800余套,改造农村危房260户。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农村面貌持续改善。“绿满谷城”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完成植树造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83%,新增全省绿色示范乡村15个。石花成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老君山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小坦山入围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紫金成为湖北省森林城镇,薤山林场成为省级生态乡镇,左庙等7个村成为省级生态村,金牛寺等3个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老君山被推介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君山样本”。以“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为抓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秸秆露天禁烧成效显著,淘汰黄标车任务完成,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改气,城市规划区禁燃烟花爆竹全面启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实施,河库长制全面落实,农村垃圾治理有序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加大。

(五)围绕增活力,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及时修订公布县级权力清单,积极推行乡镇权责清单制度。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项,清理规范“红顶中介”11家,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联通运行,招投标实现电子化。取消降低了一批行政性和经营性服务收费,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下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手续,在“五证合一”基础上,实行“27证合一”新模式。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新增市场主体2896户,新增工业企业占比居全市第一。重点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车改革、行政执法改革等深入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完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6件,建成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三环车桥院士专家工作站受到市级表彰。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企业债券、绿色债券、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业务,建投、房投等融资力度加大,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0家,总数分别达430家、450家,全县规模经营与耕地面积占比31.4%。

(六)紧扣惠民生,人民福祉获得新提升。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8个贫困村出列,9461人脱贫,3684名贫困人口迁入新居。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创业,新办微型企业1540家,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家,新增城镇就业820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54人。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持续提升。文化小康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智能广播网“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全国农民读书节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三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中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妇幼保健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对2.8万名妇女实施了免费“两癌”筛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经验全省推广。积极构建诚信社会,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运行。社会治理持续强化,信访维稳力度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治安形势不断好转,成为襄阳市创建全国综治“长安杯”突出贡献县。

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老促会、科协、关工委等群团、社团组织开展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日益巩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编制、检验检测、史志、档案、残联、消防、供销、气象、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汇报、人大报告、政协通报。认真办理党代会提案及代表提议、人大议案及代表建议、政协建议案及委员提案,落实率、满意率持续提高。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委意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从严整治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现象。坚持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法治政府、实干政府、效能政府、担当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历程充满艰辛,但成绩令人鼓舞。全县多项工作走在前列,先后荣获国家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县、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保险工作先进县等称号。一年来的变化和进步,得益于中央、省、市系列政策深入实施,得益于县委正确领导、人大全力支持、政协鼎力帮助,得益于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得益于社会各界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谷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在谷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谷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铸就了新的起点,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谷城最大实际,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要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任务十分艰巨;创新创业活力不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规模不大,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抗风险压力进一步加大;城市乱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民生保障任务繁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关键期,面临巨大挑战;少数公务人员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正视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不遮掩、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重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谷城跨入绿色发展新征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局势。观大势,党的十九大新部署新举措必将持续释放重大红利,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湖北加速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谷城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看来势,国家“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叠加实施,全省“一主两副多极”“两圈两带一群”战略强力推进,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万亿工业强市加快建设,为谷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察优势,多年蓄积的正能量加速释放,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进入收获期,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气场更加浓厚、意志更加坚定、合力更加强大。今天的谷城,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主动权。

2018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跨越,以“三个一、四个强力推进”加速绿色崛起,以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实现谷城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谷城绿色发展新局面。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外贸出口可比增长6%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以上。其它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不断扩大经济向好态势,为长远发展谋势蓄力。

全力推进精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全面实行“1+3+N”工作机制,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聚焦重点区域,抢抓沿海企业向内陆转移契机,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的产业转移;围绕补齐产业短板,以招大引强、招新引高为重点,强力推进六大主导产业链招商,着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上实现新突破;突出重点企业,紧盯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谋求与大企业、大财团合作机会,充分发挥汽车工业走廊区位优势,精准跟踪对接汽车行业龙头,着力引进一批配套企业落户谷城。力争全年引进过5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工业项目占比70%以上。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建设一号任务不动摇。扎实抓好总投资1300亿元的370个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三环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汽凌源、骆蓄二期、霆顺车轮、朗曜机器人、环嘉再生资源、昊瑞新能源材料等重点项目。严格项目路线图管理,深入实施“132”项目服务模式,继续推行领导包保、项目服务秘书、平安秘书、健康秘书、企业与部门、企业与群众相对隔离等机制,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总评,创优项目建设环境,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

加大争资引项力度。抢抓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机遇,争取一批试点落户谷城;抢抓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布局谷城;抢抓国家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调整机遇,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完善、民生保障等重点,谋划一批项目,加大争取力度,力争纳入国家、省市项目计划。确保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增长20%以上。

(二)坚定不移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全省工业强县。

推进企业技改提质。实施技改提质工程,重点支持主导产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12亿元以上。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重点抓好清洁生产、工业节水改造、特色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争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两个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部达标。推进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培育机器换人示范企业5家以上。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培育“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力争重点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壮大产业规模。坚持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思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微小企业上规模、规模企业上档次。围绕加快形成整车生产能力,提升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以发展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再生塑料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为核心,提高再生资源产业集约发展水平;以建设中国有机谷谷城示范区为目标,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培育壮大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粗延长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电池生产基地、鄂西北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鄂西北最大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和废旧资源交易信息中心,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0亿元,增长9.5%。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强化园区功能配套,完善水、电、路、气、网、排污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集聚、带动、衍生能力,增强园区服务功能。用好闲置资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分类入驻、集聚发展。提升再生资源、汽车零部件两个市级特色产业园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打造全国一流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谷城经济开发区向千亿园区迈进,同步推进各乡镇专业园区建设,促进提档升级。

优化企业发展生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的情感服务经济发展,以“清”的原则规范权力行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健全政务环境评价评议制度,继续开展行风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让广大投资者在我县放胆投资、放手创业、放心发展。进一步营造尊重创新创造、尊崇企业家精神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三)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占补平衡。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开展优质高产创建,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75万亩以上,力争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油,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潭口二库、一江两河堤防加固、黄畈河治理、高效节水示范等项目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和监管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追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中国有机谷建设。坚持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蔬菜、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高标准建设集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一批有机知名品牌,新增一批“三品一标”认证。稳定生猪和家禽养殖业,突破性发展牛羊养殖业,抓好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支持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中国有机谷”种养示范区、深加工园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壮大有机产业规模。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培植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进农工融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带动能力,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强县。推进农旅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特色品牌,争创全国、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各1个。推进农商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订单生产,推进农超对接,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各30家以上。加大示范创建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0家以上。实施青年留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带动农业多种功能综合开发。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立“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农村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四)坚定不移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

坚持综合施策、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努力形成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坚持旅游活县,加强多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形成以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沿江乡镇为依托的汉江风光带,薤山和汉家刘氏避暑疗养区、南河山水观光区、堰河茶旅体验区、茨河狮子岩度假区、樱花谷乡村民俗区、赵湾户外探险区、冷集团湖百花岛观赏区等“一带七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真正把谷城打造成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坚持“一镇一品、一村一景”,加快茨河“旅游+”三产融合示范区、南河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支持旅游商品打响品牌,支持景区创A升A、酒店宾馆创星升星、农家乐创星增星,打造鄂西北重要旅游节点。

大力发展康养服务业。坚持把健康养生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内容。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福利院、养老院等加强合作,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医养综合体,创新康复服务模式,实现养老与医疗“无缝对接”。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支持研发中医药养生保健品。加快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以森林康养、生态养生为方向,加快培育以“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为重点的绿色增长极。

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坚持把电商产业作为新经济发展和“双创”工作重点,通过全产业链引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大数据中心,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争创鄂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步伐,巩固提升现有3个电商产业园,新建1-2个专业园区,新增入驻电商企业10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和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全年新增村级电商网点50个以上,基本实现农村网点全覆盖。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支持工业品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汽车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强政银企深度合作,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银行增加实体经济信贷投入。力争全年信用投放140亿元以上,增长15%。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到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扩大直接融资。大力推广PPP合作共建模式,激活民间资本。

(五)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谷城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新应新、以变应变,让传统动能焕发生机,让新动能挑起大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产品备案企业各1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以上。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联盟。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10项以上。加快谷城经济开发区创新能力建设,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培育创业创新载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创谷”孵化中心、谷南创业园、农商城梦想小镇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全年新增微型企业1700家,创建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1家。大力发展以“互联网+N”为基础的众创空间,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家。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坚持引进、培育“两手抓”,做大做强创业创新主体。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深入实施“我选湖北·谷城起航”计划,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营造能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用人环境。大力培育专业技能人才,造就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创业者有地位、得实惠。

(六)坚定不移建设美丽谷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着力建设美丽谷城。

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思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突出规划引领,编制高铁新区和“一江两河”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铁新区路网、316国道改造二期、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区路网和供排水系统,开展城区黑臭水体防治,加快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生态停车场、河谷大桥连接线等,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功能。健全“大城管”体制,推进“城管革命”,建设数字化城管,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加有序。深入推进查违拆违、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治理“三大战役”,强化门前三保,整治马路市场,以“零容忍”姿态,给广大市民一个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规范顺畅的交通秩序、通达协调的城市公共空间。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分配入住管理,保障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完善城乡路网,加快303省道冷集段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路桥安保,实现农村公路互连互通。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有效整合市场化、社会化资源,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有力有序推进城乡公厕建设,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和旅游功能,打造综合性的特色产业小镇;坚守生态底线,建设环境优美的特色生态小镇。支持谷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业聚集区、现代新城示范区。支持城关建设美丽城关樱花小镇,打造首善之镇,争进“全国千强”。支持石花建设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镇、汉江流域小城市,争创全省第一镇。支持冷集建设河谷组群发展桥头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盛康建设全县工业重镇、商贸大镇、南河流域生态宜居小城市。支持庙滩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名镇。支持茨河打造康养田园综合体。支持五山建设中国最美茶旅小镇。支持薤山、南河、紫金、赵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加快建设美丽家园。加强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绿满谷城”提升行动,实施精准灭荒,新增省级绿色示范乡村和生态村镇5个以上,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打造一批绿色矿山示范点。加强环境保护,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抓手,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家园工程,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促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推进“一江两河”生态长廊建设,加快汉江湿地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乡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达标率100%。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十大原则”,巩固提升3个整镇推进、50个重点村建设水平,创建一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和市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绿色设施、绿色交通,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始终坚持改革不懈怠,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三个一”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先批后审”和工业项目“零审批”,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和网上审批,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清单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运用智能监管手段,加强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推进招投标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县乡财权、事权,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在培育外贸主体、引进加工贸易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产业发展资金运营机制。以建投为核心,组建投资集团,走市场化融资道路,保障建设需求。

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到户,推进耕地、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引导土地规范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不动产权统一登记,构建城乡一体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方式,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惠农助农政策,排农忧、解农难、安农心、促农稳,稳定农业农村“基本盘”。

(八)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全年实现9131人脱贫、1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确保通过考核验收。以南河流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突破口,统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扶志气、扶知识、扶技术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促进机制,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全县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逐步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妥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稳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快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统筹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行动,维护“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试点,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37个省定贫困村“四室一场”配套。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完成改薄计划,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医共体建设,夯实基层网底,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健康谷城。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基层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乡镇、功能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开展安全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推进“智慧气象”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促进信访工作回归群众工作本源和法治轨道。加强人民调解,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深化法治谷城和平安谷城创建,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严格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老促会、科协、关工委等团体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外事、侨务、档案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加强统计、国调、消防、史志、广电、供销、邮政、电信、移动、联通、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满意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坚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政府工作全领域、全过程,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忠诚履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领导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记根本宗旨,争做“五个表率”,坚决把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实到行动、体现在工作、彰显于业绩。

坚持担当有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始终把责任铭记心中,把担当扛在肩上。面对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的重大使命,牢固树立进位意识、争先意识、标杆意识,咬定发展不放松,跨越赶超不停步,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争第一、做唯一;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前进路上的困难挑战、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敢于迎难而上、担难扛责,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障闯关、攻坚克难;面对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政府,促进广大公务人员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以履职担当的新能力不断开辟奋发有为、干事创业新境界。积极营造担当氛围,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促进全县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

坚持务实重行。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坚持把务实作为政府工作基本要求,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对重点工作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精准发力抓落实;健全流程式、全过程督查机制,打造覆盖全县的“互联网+督查”平台,全程紧逼促落实;建立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拉练的项目推进机制,你追我赶比落实;切实提高执行力,对定下来的事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快落实;强化责任意识,整治为官不为,倒逼责任重落实。坚持把重行作为政府工作基本规范,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实事、解难事,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承诺的事情坚决兑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事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把效能作为政府工作基本标准,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互联网”,推动政府信息共享,做到公开透明、高效运转,少审批、优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坚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方能赢得民心。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决定、决议和决策部署,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认真办理党代会提案及代表提议、人大议案及代表建议、政协建议案及委员提案,提高办理质量。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推进公务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坚持清正廉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资源交易等领域制度,扎紧制度笼子。支持监察体制改革,支持查处腐败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做到惩治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廉洁从政要求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和衷共济,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谱写谷城绿色发展新华章!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6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