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更新时间:2020-11-05    来源:生产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增长13.5%。完成财政总收入201.4亿元,增长8%;税收占比达到71.7%,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增长31.7%。引进内资332.5亿元,增长17%。利用外资12.34亿美元,增长16.9%。

(二)打好转型升级持久战,产业动能更为强劲。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平台建设。两大千亿计划全面发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1+4”特色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了70%。狠抓产业项目的招商和开工,2016年招商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84%。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1%。编制完成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规划。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预验收。

(三)落实城市发展新理念,城市建设更重内涵。《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订获国务院批准,编制完成教育、医疗等5项专项规划和九华等9项片区规划。全面加强城市设计与风貌管理,淡雅有致的城市风貌渐入人心。湘潭迈入了颜值更高、品质更佳的发展阶段,城市向心力、美誉度大为提升。

(四)紧扣城乡统筹总抓手,农业农村更有活力。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城乡统筹供水项目,农村违章建筑和破败空心房专项整治有序推进,交通干线两厢绿化、美丽屋场建设成效明显,第二轮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五)把握深化改革主旋律,发展要素更显活跃。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105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在湘潭这片红色土地上竞相迸发。

(六)聚焦人民群众身边事,民生事业更具温度。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扶贫“六件实事”。加强食药监管责任网格化、检查格式化、管理痕迹化,提质改造小餐饮199家、生鲜超市23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加快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妥善解决了16个开发合同遗留问题,为1.1万户办好了不动产权证。强化社会治安防范,深化平安创建,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全面完成省9件12项、市10件27项民生实事,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身建设更见成效。综治工作、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打非处非等多项工作获评全省先进或优秀等次。

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

一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二是战胜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三是取得了优化发展质量的良好开局。

四是打响环境治理攻坚战。

五是全面铺开精美湘潭项目建设。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开启湘潭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面对新机遇要有新作为,开启新征程要有新状态。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7%以上,非税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控制在42.8%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6%左右;引进内资增长14%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开展好五大主题年活动。

一是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围绕“1+4”特色产业,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千亿倍增计划和汽车产业千亿行动计划,启动军民融合产业千亿行动计划。全年引进500强企业15家,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突破8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达420亿元以上。

二是园区发展提质年。完善各园区产业规划,探索“一园一链”“多园一链”等特色化、统筹化园区发展模式,深入推进赋权强园,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支持园区各项改革。完善园区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业产值、财政收入、投资等经济指标的考核,加大规模工业增加值、税收占比、产业投资、科技投入等质量指标的考核权重。力争全市80%以上的规模工业增加值、8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值、80%以上的财税收入来自园区,努力实现增速更稳、效益更好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环境治理攻坚年。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统筹推进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以上,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以上,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省定目标,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责任底线。开展环保综合督查,强化环保综合执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和全域绿化行动计划,努力形成保护、治理、修复并重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四是精美湘潭深化年。切实巩固和深化精美湘潭建设成果,重点开发建设窑湾、万楼、宝塔、竹埠港四大片区,打造“一江两岸”城市主轴。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统筹推进城市双修、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管理标准化等各项工作,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实现更有内涵、更有质量的精明增长。深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交通畅通模范城市,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侯卫东官场笔记

五是行政效能优化年。以执行力建设为主线,开展政务大督查,全面落实依责承诺、尽责践诺、问责督诺、全责履诺。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和行政许可标准化,完善智慧政务平台,建立“马上就办”和“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行政审批提速率达15%以上。有效解决“脸好看、事难办”“不贪不占也不干”等“四风”问题,着力为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增便利。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突出“1+4”特色产业,更好发挥智能制造等企业联盟作用,培育壮大海工装备等新兴优势产业链,推行核心企业担任“盟长”、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的配套协作机制。严格兑现企业引进产业链和本地采购系列奖励措施,推进核心企业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有效提升本地配套率,推动引链补链强链。鼓励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启动企业上市“蝶变”计划,重点支持10家企业加快主板上市步伐,鼓励中小企业股改,培育上市企业后备梯队。编制军工城建设专项规划,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二)抓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化智造谷建设,加快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总数突破18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推进湘潭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加强企业孵化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国省双创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加快文化创新步伐,落实产业人才系列政策,持续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和产学研合作。

(三)抓开放崛起,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立足长株潭核心增长极,落实“五个对接”行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岳塘经开区打造长株潭中央商贸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互联网+”,衍生跨界融合、智能营销等新模式,努力打造智慧物流2.0时代的长株潭物流中心和中南地区物流枢纽。加快湖南健康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支持昭山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深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不断提升热度、做旺人气。

(四)抓县域经济,构建竞相发展新格局。完善全市县域发展规划布局,启动县域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研究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快建设韶乌线、伏林大道、G320绕城线,拉通县域快速通道。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对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实现进位赶超的县市,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力度。继续实施乡镇经济上台阶奖励政策,推进经济较发达乡镇扩权强镇试点,实现“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特色发展。努力构建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竞相发力的新格局。

(五)抓环境治理,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空气优良天数稳步增加,空气质量指数持续好转。以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100%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加快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关闭退出,完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力度,打造竹埠港土壤修复样板工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让两岸苍翠守护一江绿水,让一江清水滋养湘潭大地。

(六)抓城市品质,建设更加精美的宜居家园。始终坚持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大格局中谋划湘潭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实现城际干道互联互通。严格执行新版城市总规,实施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打造精致精美的城市气质与特色风貌。加快建设“千里湘江第一湾”、万楼片区“一馆五中心”、宝塔片区、竹埠港片区,全线贯通湘江两岸防洪景观带,集中力量打造城市主轴。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年内完成1万户改造任务。努力打通西南二环与东北二环,完善城市骨架。有序推进城市双修,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幸福美好。

(七)抓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实施省定贫困村振兴工程,落实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实施“三乡”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乡、产业兴乡、市民下乡,鼓励企业家、能人到乡村投资兴业,引导市民租用农村空房空地发展乡村旅游、居家养老等产业,推动资源、资金、人才回流农村,振兴乡村。实施农村双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成电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八)抓民生事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推进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滴水湖小学、湘乡起凤学校等4所学校建设,启动建设湖湘小学、万楼中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对高等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带头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应对老龄化,打造湘潭养老服务品牌。稳步增加企业退休职工养老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稳定提升城乡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保障标准,完善医疗救助、急难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为主体的贫困救助系统。全力办好“厕所革命”、四好农村公路、老旧小区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把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九)抓风险防范,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将政府综合债务率控制在安全区内。切实防止金融脱实向虚,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地方金融类机构监管,保持良好金融生态。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抓手,全力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十)抓自身建设,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打造一流的执行能力,树立一流的法治观念,锤炼一流的务实作风,追求一流的工作成效,干成一批着眼长远的大事,攻克一批错综复杂的难事,办好一批群众关注的实事,努力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6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