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

更新时间:2019-05-14    来源:科学发展观总结    手机版     字体:

朱光潜谈美|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爱师网

谈美

①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③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④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⑤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节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15.下面不属于“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从不同的情境看事物,如从正面或侧面看,看法就会不一样。

B.不同性格的人,如幼年人和中年人,对事物的看法会有差异。

C.看事物不完全是客观的,每个人看东西都带几分主观的色彩。

D.事物本身就有多种特性,都具有真善美、假丑恶的多种性质。

16.(1)第②③段以看古松为例,证明的相同观点是什么?此外,第③段还证明了什么观点?(5分)

(2)作者认为怎样看事物才会看到美呢?(2分)

参考答案:

15D3分(根据文中观点,事物真善美、假丑恶的性质是由于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16(1)第②③段证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3分)。

第③段除说明上面这个观点外,还证明了什么是审美的态度(2分)。5分。(相同的观点3分,答到“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或“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等只围绕古松来归纳的给2分;第③段另外的观点2分)

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2)须得把实用和科学的态度丢开(1分),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美(1分)。2分

理解作者的观点

文章来自:爱师网

谈美

①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③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④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⑤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节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15.下面不属于“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从不同的情境看事物,如从正面或侧面看,看法就会不一样。

B.不同性格的人,如幼年人和中年人,对事物的看法会有差异。

C.看事物不完全是客观的,每个人看东西都带几分主观的色彩。

D.事物本身就有多种特性,都具有真善美、假丑恶的多种性质。

16.(1)第②③段以看古松为例,证明的相同观点是什么?此外,第③段还证明了什么观点?(5分)

(2)作者认为怎样看事物才会看到美呢?(2分)

参考答案:

15D3分(根据文中观点,事物真善美、假丑恶的性质是由于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16(1)第②③段证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3分)。

第③段除说明上面这个观点外,还证明了什么是审美的态度(2分)。5分。(相同的观点3分,答到“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或“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等只围绕古松来归纳的给2分;第③段另外的观点2分)

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2)须得把实用和科学的态度丢开(1分),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美(1分)。2分

理解作者的观点

,文章来自:爱师网

谈美

①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③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④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⑤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节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15.下面不属于“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从不同的情境看事物,如从正面或侧面看,看法就会不一样。

B.不同性格的人,如幼年人和中年人,对事物的看法会有差异。

C.看事物不完全是客观的,每个人看东西都带几分主观的色彩。

D.事物本身就有多种特性,都具有真善美、假丑恶的多种性质。

16.(1)第②③段以看古松为例,证明的相同观点是什么?此外,第③段还证明了什么观点?(5分)

(2)作者认为怎样看事物才会看到美呢?(2分)

参考答案:

15D3分(根据文中观点,事物真善美、假丑恶的性质是由于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16(1)第②③段证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3分)。

第③段除说明上面这个观点外,还证明了什么是审美的态度(2分)。5分。(相同的观点3分,答到“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或“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等只围绕古松来归纳的给2分;第③段另外的观点2分)

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2)须得把实用和科学的态度丢开(1分),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美(1分)。2分

理解作者的观点

文章来自:爱师网

1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对一切事物,看法都可以有多种,可以从美丑、真假、善恶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因为看法有多种,所以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B.因为画家拥有有审美的眼晴,所以他去看古松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才能见到美;而木商和植物学家就没有这样的眼光和态度。

C.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而是要对这个混乱的世界进行抽象的思考。

D.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所以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E.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多方的。人有饮食之欲,但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另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13.根据作者的美学观点,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是壶就可以贮茶,是杯就可以装水,实用就好,不必求它们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

B.饿了就吃饱饭,困了就睡觉,冷了就添衣,何必又呕心沥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

C.基于科学的态度,我们能判断某些人和物对于人的生活有益,而有些对于人的生活有害。

D.在历史长河中,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湮没了,而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

14.作者在本文结尾处写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状态”,请结合文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15.作者曾在《谈美》后文中提及:“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等观点,请结合本文陈述的三种态度中的某两种,来分析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4分)

答案:

12.答案:BD(B“而木商和植物学家就没有这样的眼光和态度”原文无此信息;D原文是“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扩大了范围,窜改了文意。)

13.答案D(AB两项都是从实用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C项在原文中作者也是归于“实用的态度”)

14.参考答案:①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②求知欲、科学的活动、美的尝好、有美感的活动,都属精神上的饥渴,是心灵的健康状态,若缺乏这些,则是病态或衰老之态;③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三点答对得4分)

15.参考答案:①从实用的态度来看,我们对维持自己生活的环境会区分出哪些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益,哪些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害,有爱恶的情感,总羡慕别人的环境而觉得自己的不如意;②科学的态度偏重理性,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目的是求真相,要理清事物的关系和条理,而美感是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③从美感的观点来看,树的倒影不会让人联想到树可以拥有的各种实用价值,而是像图画一样的美丽幻境,让人产生美的体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0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