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2-06-24    来源:结题报告    手机版     字体: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范文(通用5篇)

课题,读音kè tí,汉语词语,指考试的题目;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国家级课题,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重大、杰青)、973、863、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年9月~20*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年9月~20*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年6月~20*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年9月~20*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年12月)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3、学校网络资源的保障。

  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备课室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教师的精诚团结和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1、探索尝试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设计探究课的教学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探究式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多样性原和选择性则

  课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应该具有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教师应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将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性,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应精心设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隐含着要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动机是应该关注的设计原则。

  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

  (6)激发兴趣原则

  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究,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兴奋,产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3)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2篇: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大纲的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鉴于现代语文教学的新定义,并提出,中国应该基于教学促进学生的研制和给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教育。

  方法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健康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品格。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写作是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自我认识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精神产品的原始创造。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世。学科实验进展

  1.编程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的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我们注重建设教师"teaching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并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可以教授个性,学生可以学习个性,从而达到“以科研促改进,以发展促共赢,以发展求质量”的目标。

  2.研究的焦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由教师灌输的,学生是由学生灌输的

  积极接受,善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可见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制约,更不用说培养丰富多彩的个性了。在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互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研究重点:

  (1)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个性化读写教学与语文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3)科学的个性化写作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实现了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气氛轻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个性;

  (2)团队建设:积累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骨干学科和学科带头人

第3篇: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03年9月~2016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16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16年9月~2016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16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6年12月)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3、学校网络资源的保障。

  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备课室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教师的精诚团结和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课题研究成果

  1、探索尝试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设计探究课的教学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程序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多样性原和选择性则

  课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应该具有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教师应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将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性,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4)问题性原则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应精心设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隐含着要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动机是应该关注的设计原则。

  (5)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

  (6)激发兴趣原则

  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究,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兴奋,产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3)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4篇: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在的科学教室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课程不仅要有过程,还要有探索前的计划假设、探索后的分析整理这些记录的过程。但是,一线教师发现,在课堂热闹的科学探索课上,学生只热衷于动手这一环节,动手前的计划思考和动手后的分析整理这些环节,学生动作缓慢或无法系统表现,影响探索效率。同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思维零碎、跳跃,难以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展示思维过程,整理思维脉络,提高科学教室的探索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1)让学员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员思维可视化;提高学员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员积极有意义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科学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更容易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让学员深化知识记忆;让学员学习合作交流;

  (2)构建以思维导图为教育辅助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指导和优化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过程,应用思维导图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实施,提高课堂实效。

  (3)将思维导图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有选择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科学教育实践者。

  (4)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和研究学习策略,积累课堂教学应用例子,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参考模式。

  2.研究内容:

  (1)结合实际,探索思维导图在科学教育中教育的应用策略。

  (2)探索在教育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战略

  (3)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

  三、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1.研究想法。

  从思维导图和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以科学科的老师为主,组织多种形式的沙龙和研讨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认识思维指导图、学习思维指导图、运用思维指导图、创作思维指导图等4个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探索思维指导图在科学课上的实际运用。让学员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运用思维导图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培养学员放射性思维能力,改变以往学员单线思维状态,提升学员思维能力,启发学员联想创意,从而提升学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理解思维指导图、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等概念,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掌握思维构图的理念和技术,寻找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法措施,对童话教育、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实践操作研究。

  3.经验总结法:通过一定措施,根据学生成长文件和教师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研究。

  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组织学术沙龙等形式,了解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掌握相关信息,进行思维导图、科学教育及其相关性研究,深入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第二阶段: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

  进入实践操作研究阶段,全面开展思维导图在科学课上初步运用的各项行动研究,收集整理中期成果,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调整研究内容和步骤,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对实践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整理研究成果,收集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学生案例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

  五、研究成果。

  1.2020.2写作《小学科学课堂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发布于省级刊物《山西教育》2.2019.6写作《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有效融入》发布于省级刊物《教育》

  3.2020.1写《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发表于省级刊物《山西教育》

  4.2019.3写《思维导图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初步运用》发表于省级刊物《名师在线》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室中的有效运用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首次取得了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系统结构的形成。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在实践中运用思维指导图是熟练的,随着课题研究后期的深入,思维指导图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课题结题报告二篇

  一问题的提出。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标准答案是逻辑思维,是左脑思维。差的答案其实是右脑思维!左脑和右脑共同主导人的全面发展,个人成功主要取决于右脑的运用!郭成志创造法突然意识到最差最好!

  但是,中国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而被淘汰,其创造性质量得不到保护,中国教育下的优生远离差,其创造性质量却被无情地杀死!差一直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学生因差而自卑,父母因孩子差而没有面子,老师因学生差而担心教育成绩。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数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提高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太单一,不利于初中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教育改革后,思维导图教育方法的应用,完全将以前难以理解的教育知识以比较直观的方式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为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参考,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教育水平更高的教育质量方向。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郭成志创意法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据创造性法的教育原理,最差的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最差的学生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换个角度一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优差的平等就没有发展。

  思维导图理论。思维导图实际上是将人的主观思维过程外化形成的特定图像,思维导图使人的思维路线更加一目了然,更加逻辑,使人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努力创造的活跃状态,提高思维效率。思维导图是发散思维的图形工具,从中心向外发散几个关节点,各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关联,各关节点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向外发散几个关节点,形成发散立体结构。

  本课题研究以比较实验为主,通过平行班的教学成果进行比较研究,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创意法教学促进初中生数学理解的对策。同时,在研究中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有效实施。

  (1)比较实验法。我校初一共有12个班,从本人任教2个班进行思维导图创意教学法研究,检测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2)调查研究法。调查、理解、分析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实验前备课、配置作业、批改作业、授课质量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集中讨论、调查评价、客观评价等形式,不断探索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操作战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思维导图创意法教育提高初中生数学理解能力的研究,加上。

  3、如何指导学生自己构建思维指导图的行动研究。

  四、课题的实际效果。

  (一)初中生数学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有许多概念需要记住,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方法也很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思维指导图进行教育辅助,可以将教育知识整合为一体,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和概念联系起来,发挥复习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更感兴趣,老师教得更容易。例如,在检查股票定理方面的反定理分析中,如果这个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分析中,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形的三角形,在正常的教育中,老师需要用手工画画和分解说明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是用思维指导图说明这个方面的知识,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形的三角形,在正常的教育中,老师需要用手工画和分解说明的方法进行说明

  思维导图辅助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学习效率,有助于浓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下一个教育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南,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简单、更加轻松、更加感兴趣。

  (2)研究的成果。

  从实验班与平行班的对比研究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创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班级均分提升,学员对数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畏惧数学,信心提升。

  五、课题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受益匪浅。教师方面,教师改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法,提高了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水平,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和优生的看法。进一步理解了最差最好的真正意义。就学生而言,学生心目中的坏学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坏学生。不管它是好是坏,它都能鼓足勇气和信心,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原来意义上的优生也不再觉得自己是优生。他们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学习更有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父母而言,学生父母亲目睹了他们孩子的进步,不再因为他们的孩子被别人瞧不起而感到难过。他们真诚地感谢创造性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并给数学教育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刘少英。

  成员:李媛、邹务娇、赖倩友、陈双琴、徐素敏、胡湘韵。

  七、参考文献。

  1.《最差的是最好的-创造性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

  2.《思维导图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胡晓波、中华少年

第5篇: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⒈实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最优化后学生教学目标的到达和情感发展水平的制定。

  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心理行为表现中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调节与变化是本实验的因变量。依据《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首先制定了本课题的目标体系:

  目标内涵发展水平

  感受(A)领悟(B)追求(C)

  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优秀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⑴家长的要求

  ⑵老师的要求

  ⑴老师的希望

  ⑵家长的愿望

  ⑴自己的前途

  ⑵祖国的需要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能经常关心该活动的心理过程。

  ⑴对某事物或现象有好奇心

  ⑵想亲自动手尝试

  ⑴愿意亲自参与

  ⑵设法动手实践

  ⑴十分乐意地去体验

  ⑵迫切期望去探索

  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⑴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⑵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⑴自主地学习

  ⑵争取圆满完成老师交的任务

  ⑴十分乐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能支配、调动自己的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⑴主动地预习、复习

  ⑵积极完成课内外任务

  ⑴遇到困难不避让

  ⑵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⑴能排除干扰,努力学习

  ⑵即使遇到挫折或失败仍能坚持学习

  我们把目标的发展水平分为“感受”、“领悟”和“追求”,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

  (A)感受:感知和初步接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产生积极的反映。

  (B)领悟:领会和觉悟。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理解,并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C)追求:获求和取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严格遵循,且深刻体验。

  ⒉实验中的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心理行为表现,本课题研究的情境创设在实体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这些基本情境的同时,更多是创设一种质疑、探究、联想的氛围,建立教学师生互动的主体结构,达到“以境透思”的效果。我们总的构思是:变适应型为创造性,变同步伐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⑴教学情境的类型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

  创设明确易读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的动机指向,调控激趣。

  创设价值展示,需求激趣;学有新知,以新激趣;情感交融,以情激趣;学有成功,信心激趣。增强求知欲望。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维。

  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创设先学后讲,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时空,师生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需求;体会成功的喜悦。

  创设立竿见影的反馈渠道,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体现主体的生命活力。

  创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奋发向前的风气。

  创设学生“说学”形式(学前说学、学中说学、学后说学、学法说学),增强师生、生师、生生的双向多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寻找最佳学习途径、探索学习规律。

  创设形式多种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⑵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空间和频率。

  我们把引出课题、解决难点的情境称为主情境,其他情境称为自然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刻意性明显且对学生感官刺激较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每节课2-3次。自然性情境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认知的发展,则可随时进行。

  每种教学情境可以对因变量的一个或几个目标产生激发。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而非全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向课外延伸,所以情境教学的实施不应只限制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

  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判断。

  可用下面两个指标衡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是教师发生的信号能否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二是师生是否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进入“情境”之中。根据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体验的迅速性和外露性,教师可予以判断。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能进入“情境”之中,参与“情境”之中,乐在“情境”之中,完善在“情境”之中。

  ⒊学生心理行为个别差异发展观察内容

  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优化)对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激发,是通过学生心理行为差异发展表现的。本实验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⑴课内行为

  ①一般参与度(如精神状态、记笔记、举手发言、参与讨论、提问正确率、板演、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

  ②自我能力展示(如质疑、动手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挑战、上讲台小结等情况)。

  ⑵课外行为

  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复习情况(作业能提出不同解法,超前预习,自学高年级内容等情况)。

  ②参加课外学科活动情况(课外读物的阅读、魔术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论文的撰写、小实验的设计等情况)。

  ③问卷、交谈情况。

  ④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互帮、团结友爱、互学、谦虚、自律、自立、自信等情况)。

  ⑤偶发事情的态度(成功、失败、表扬、挫折态度等自我行为自控情况)。

  ⑶测试成绩变化。

  ⑷综合评价。

  以上观察内容的目的,是从对学生认识中产生,通过运作重新认识学生,即始于学生,终于学生。学生是实验对象和参与者,又是实验成果的鉴定者和受益者。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baogao/172834.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