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观后感基层干部《焦裕禄》观后感

更新时间:2017-08-18    来源:党员自我鉴定    手机版     字体:

【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观后感】基层干部《焦裕禄》观后感2篇

基层干部《焦裕禄》观后感(一)

3月26日晚上,规划局系统全体党员在局8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又一次看了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员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看着影片中再现焦裕禄冒雪站在火车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炽的情景;看着影片中再现焦裕禄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及在他为民积劳成疾被大家强行送往医院时百姓倾巷相送的画面,我深深地被电影中主人翁那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感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仅仅工作了一年零3个月,但他那种不朽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等一连串朴素而闪光的语言,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

第一、在于他那种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电影里的“二把手”跟焦裕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人说工作要先让上级领导满意,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抱有这两种思想的不同结果是,焦裕禄忙于发放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那位“二把手”却忙于筹办展览让上级领导高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政绩观,事实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二者的关系问题。看看焦裕禄的为民态度,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这二者关系,是很有启迪的。

第二、在于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他这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在于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这虽说是集体表决定下的,但没有他的登高一呼,哪会有表决时候的应者如云。在得失之间,焦裕禄在全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克己奉公,这种境界何其高尚!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最后在于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维护。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人民群众现如今那么怀念他,就是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

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作为党员要做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

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基层干部《焦裕禄》观后感(二)

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调查研究,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党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八十四前,毛泽东同志在新余作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异地农村调查―――兴国调查,为我们调查研究树立了楷模。五十年前,焦裕禄同志一句“嚼别人吃过的馍没味道”。展现了焦裕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时至今日,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任的党的领导干部,面临复杂的新情况、新形势,更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

一是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第一位进行系统中国农村调查的领导人,他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兴国调查之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进行了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县调查,宁冈、永新调查和寻乌调查。罗坊会议期间,面对国民党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红军内部对红军行动方向争论激烈的情况,仍然利用会议的间隙,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兴国调查。从中可见毛泽东同志对调查研究的重视。正如他在《兴国调查》这本书中写道: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象的东西和看了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商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要。

焦裕禄同志上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没有盲目地“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因此上任的第二天,他就下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到兰考之所以县穷民贫,主要原因就是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害”。 “三害”不除,兰考人民就过不上好日子。他建议将县里劝阻灾民逃荒的“劝阻办”改为“除三害”办公室。因地制宜,查风口、探水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三害”展开不懈斗争。正因为衣了积极充分的调研,使兰考的除三害工进行的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是焦裕禄同志工作方法的精髓。

二是调查研究必须要有诚恳的态度。毛泽东同志作为红军的总前委书记,而参与调查的八个人,是最基层的普通农民,两者之间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毛泽东同志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感人的行为面前,距离缩短了,感情拉近了。这为毛泽东同志调查的顺利进行和取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兴国调查找的是普通农民,这些农民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同时因此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毛泽东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体现在兴国调查会中,毛泽东同志非常谦虚,坐在桌的正面,八个农民随意而坐,他既当主持人,又当记录员,还当服务员,不停地给大家倒茶、递烟。他回忆说:我在兴国调查中,请了几个农民来谈话。开始时他们很疑惧,不知我究竟要把他们怎么样。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务劳动事,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的也较多。到后来,我们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象自家人一样。

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解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就在于他从不摆架子,对于不懂的,诚恳地向群众去问。他深入群众,广集民智,调查时轻车简从,骑着自行车走遍兰考的沟沟坎坎,千家万户;他的行动,让老人引为知己,病中仍叫着他的名字。这个态度、这种作风,百姓怎能不说这实话,调查的资料怎能不真实。

三是调查研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

做好调查研究,光有态度是不行的,更要有科学的方法。所以毛泽东同志不但重视,而且都是身体力行,亲自撰写提纲,亲自记录,亲自整理。他认为要了解真实的资料,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查研究,而开调查会则是调查研究最好的方法,他还精辟地总结了开好调查会的几个要领:一是开调查会每次人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人即够;二是必须给予时间;在是必须有调查纲目;四是要展开同志式的交流;五是必须自己口问手写。

焦裕禄同志的调查,是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是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是到饲养棚里,是到田边地头。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劝他不要下基层,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三是注重对调查研究结果的研究运用。调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毛泽东同志开展调查,不是走形式、做样子,而是又调查,又研究;重调查,更重研究。毛泽东同志每次调查后,都会写出意义深远的理论文章,用于指导革命。如湖南调查后的《湖南农民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后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会时,“本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调查,但“因为敌人对罗坊进攻了,红军决定诱敌深入的方针,我们的调查会只得结束”。由于红军立即进行战略转移,毛泽东同志没有来得及对调查情况进行整理。但他并没有将调查记录束之高阁,而是利用战斗的间隙,分析总结,并于1931年,在宁都的小步写下了《八个家庭的典型调查》这篇著作,后改名为《兴国调查》。兴国调查使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了解和中国国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于加深根据地情况了解和发掘,对于诱敌深入,打破敌人的进攻起了重大的作用。也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焦裕禄同志搞调查研究也不是简单的走形式,走过场,而是深入实地,细致研究,从调查中找到正确的决策。他在兰考工作的470多天中,行程5000余里,走遍了120多个生产大队,从而摸清了“三害”的底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改造规划,并认认真真地实施。从而能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心理,不去寻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等,避免了不切实际、违反科学的瞎折腾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ziwojianding/8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