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元史|刘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更新时间:2020-09-07    来源:毕业生自我鉴定    手机版     字体:

[元史]《元史|刘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元史|刘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因生之夕,其父梦神人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既觉而生,乃名曰骃,字梦骥,后改今名及字。

因天资绝人。甫弱冠,才器超迈,日阅方册,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圣解》。国子司业砚弥坚教授真定,因从之游,同舍生皆莫能及。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人精义,殆不止此。”

因蚤丧父,事继母孝,有父、祖丧未葬,投书先友翰林待制杨恕,怜而助之,始克襄事。因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取。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者,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公卿过保定者众,闻因名,往往来谒,因多逊避,不与相见,不知者或以为傲,弗恤也。尝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

不忽木以因学行荐于朝,至元十九年,有诏征因,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初,裕皇建学宫中,命赞善王恂教近侍子弟,恂卒,乃命因继之。未几,以母疾辞归。明年,丁内艰。二十八年,诏复遣使者,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征因,以疾固辞,且上书宰相曰:

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后以老母中风,请还家省视,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于不仕邪?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人,亦将出而仕矣,况因平昔非隐晦者邪!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恐待罪。因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仍令学生李道恒,纳上铺马圣旨,待病退,自备气力以行。望阁下俯加矜悯,曲为保全。

书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三十年夏四月十有六日卒,年四十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所居曰静修表:表明

B:以疾固辞固:坚决

C:不幸弥留弥留:久病不起

D:命与心违违:违背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以即日拜受,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B:亦将出而仕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不知者或以为傲,不恤也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寻卒,乃命因继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因德行美好的一组()

①甫弱冠,才器超迈

②因蚤丧父,事继母孝

③怜而助之,始克襄事

④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⑤因多逊避,不与相见

⑥不忽木以因学行荐于朝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国子司业砚弥坚教授真定,因从之游,同舍生皆莫能及

(2):因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取

(3):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

10:A(命名)

11:D(于是,就A:因为/用来B:顺承/假设C:表肯定/停顿

12:C(②直接表现刘因的效⑤表现出刘因淡薄名利,为人谦逊⑥从侧面表现刘因德行美好。①写刘因才学过人③写杨恕帮助刘因④写刘因教授学生的情况)

13:(1):国子司业砚弥坚担任真定教授,刘因向他求学,同学中没有能赶上他的。(教授、游、及各一分,句意一分)

(2):刘因性格不随便附和,不随意交朋友,家里虽然很贫穷,不合道义的,一点也不索取。(苟合、妄、交接一介各一分)

(3):何况给予我不寻常的宠遇,让我处于尊贵的地位上呀!因此我人留在这里心却去了,命运和心愿相违背。(不次、形、往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代信奉儒家。刘因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父亲梦见一神人驾着马载着一个儿子来到他的家中,说:‘好好养他。“醒来以后刘因就出生了,就取名为骃,字梦骥,之后改成了现在的名和字。

刘因天资过人,刚刚弱冠之年,才能器量极其豪迈。每天读书,想着能得到像古人那样的人来做朋友,写下了《希圣解》。国子司业砚弥坚担任真定教授,刘因向他求学,同学中没有能赶上他的。开始研究经学,研究训诂注释的学问,据叹息说:“圣人的精义大概不止这些。”

刘因早年丧父,侍奉继母很孝顺,父亲、祖父去世后没有安葬,他写信给父亲的朋友翰林待制杨恕,杨恕因可怜他而帮助他,才完成葬礼。刘因性格不随便附和,不随便交朋友,家里虽然很贫穷,不合道义的,一点也不索取。住在家里教授学生,很重师道尊严。进他门的弟子,因材施教,都有成就。经过保定的公卿很多,听说刘因的名声,往往来拜见,刘因大多回避,不和他门相见,不了解的人有的认为他傲慢,他也不以为意。曾喜欢诸葛孔明静以修身的话,把住所命名为“静修”。

不忽木把刘因的学问品行向朝廷推荐,至元十九年,有诏书征刘因,提拔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当初,裕皇在宫中建造学校之时,命令赞善官王恂教育贴身侍卫的子弟,王恂死后,就让刘因接替他。不久,因为母亲生病而辞职回家。第二年,为母亲服丧。二十八年,朝廷下诏并派使者,用集贤学士、嘉议大夫的职位征召刘因,他因为疾病坚决拒绝,并且给宰相上书说:“从前过世的皇太子用赞赏的职位征召我,就和使者一块去了,又奉旨令教授学生,也是立即服从命令。后来因为老母中风,请求回家探望,不幸母亲久病不起,最后赶上为母亲服丧,就不再出来做官了,当初怎么会有意不做官呢?现在圣明的天子选用贤才,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以前隐居的人,也将出来做官了,何况刘因以前就不是隐逸之人!。何况给予我不寻常的宠遇,让我处于尊贵的地位上呀!因此我人留在这里心却去了,命运和心愿相违背。病倒了躺在空房中,惊慌地等待降罪。刘因又想,如果稍有迟疑,就不仅是臣子的心中有所不安,而且形迹高傲,就不近人情了。因此当日拜受任命,留下使者,等到病情稍有好转,就和他同去。耽搁到现在,百般医治,没有一点效果,才请使者先走,仍让学生李道恒,交上驿马和圣旨,等病稍好了,自己准备气力上路。希望阁下加以怜悯,曲意保全我。”

书信送上去,朝廷没有勉强召他来,皇帝听说了,也说:“古代有所谓不听从征召的臣子,他就是那些人的同类吧!”三十年夏四月十六日逝去,终年四十五岁。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ziwojianding/14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