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800字]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更新时间:2021-05-23    来源:建设方案    手机版     字体: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800字]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7篇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1

挖掘民族文化 光大民族之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祖国经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跨越,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国门,建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从此中国富裕强大起来。蓦然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恰恰与祖国的改革开放相伴相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在对外经贸大学中德语言中心任教,我被公派德国学习教育学。学成归来,在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学,由于当时的对外经贸大学隶属对外经济贸易部,因缘际会,我被选派到中国驻德国使馆波恩办事处当了近七年的外交官。

外交官的职业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在国外,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我时常关注国内的新闻和形势,那时候能读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上的消息都特别有亲切感,每个栏目都会细读精读。

随着归国之情越来越强烈,2006年底我选择回国,主持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工作,期待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产业是一国文化的体现形式,也代表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不仅可为其他省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输出我国特色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从而促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持续发展。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肩负多项使命,它需要广泛联系海内外关心首都文化发展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人士,多方筹集文化发展资金,以各种形式资助、扶持、推动北京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扶持文化新人,促进首都北京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致力于首都北京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展示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

在文化发展基金会期间,通过牵头举办系列中德艺术对话展,消除了中德之间文化上的误解,而深层次的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对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与经济贸易上有相通之处,外交官的经历,让我更容易把文化交流做成系统性的工程,双边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消除误解,增强互信,促进往来。

当初归国初衷,除了致力于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同样寄望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社区文化和文化的软实力。我在北京文化基金会的工作,便由此展开。

我们在支持艺术北京博览会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通过设立艺术北京专项基金进行扶持。如今犹记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各个行业,2009年画廊对于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参与受到了影响,当时我们提出“信心比金子还重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给参展画廊补贴。目前,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非常著名的艺术博览会。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立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基金,通过文献来铭记历史,留给后人。在社区文化发面,我们通过设立社区美术馆、组织欢乐社区行等多种形式,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

2015年我的工作发生变动,但始终肩负着推动文化建设的使命。从来到北京交响乐团任职副团长,到现在任团长,管理北京交响乐团的挑战性在于如何把北京交响乐团建成中国最好的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1977年10月成立,有41年的历史,相比之下,上海交响乐团和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历史都已超百年,虽然各个乐团的特色不同,大家错位发展,但对于北京交响乐团来说,竞争压力很大。而如何将北京交响乐团的城市功能发挥到最大,成为工作中的重头戏。

几载砥砺奋进,时至今日,北京交响乐团的公益惠民文化品牌“首都市民音乐厅”和发起倡导的“北京国际友好城市交响乐团联盟”已经在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从90年代初出国留学,到后期学成归来,再到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在不断壮大,我也在见证中成长。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使命与担当,在从事文化工作当中,我始终追逐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灵魂,而这个民族灵魂一定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这个灵魂,保护这个灵魂,光大这个灵魂。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2

最好的时间 最好的选择

1999年,我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读硕士时,国内的科研条件较差,互联网信息也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初到美国留学,恍如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科研氛围浓厚,最令我欣赏的是西方人做科学的纯粹,他们大多出于兴趣,同时职业精神也很强,一旦选择了就会一如既往地当作使命。不过,这样的想法很快在祖国的快速发展中被冲淡。

随着国内愈发重视科学研究领域,倾注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对前沿科学的投入,我意识到,现在是最好的时间,我需要做出最好的选择。

2005年我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当时身边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毕竟在美国我能使用到顶级的实验室设备,加上得到有资历、有威望的美国科学院院士指导,我当时已然是校园内的“明星”学生,拥有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轨迹。不过,在我看来,此时国内的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研发空间。

抱着满腔热情,我回到了祖国,希望通过我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对这个体系产生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自我价值的展示,对国家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回国起步阶段,中央提出要在生物方面做科技改革的尝试,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搭建投入巨大资金的扶持,但是当时唯一欠缺的是研究的氛围和“土壤”。那时,细菌研究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原创性的发现,在国际上是有重大影响的,但是对于临床医学以及医药领域的意义没那么大。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了从细菌的研究转向人体免疫的研究,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随着研究方向以及科研体制的改变,我开始思考新的工作方法,是团队协作还是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法?我权衡二者利弊,团队协作是一个比较偏工程化的机制,要出顶尖的成果,往往需要基于一个大型的、成熟的团队。而有些专业领域更多地靠个人的智力和努力。但我发现我们的研究工作介于二者之间,我们需要联创工作,不需要庞大的团队,更偏向“小作坊”型模式,同时依靠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科学发展的历程,是要我们既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有怀疑巨人的精神,这样才能有建立创新性成果的可能性。否则你就永远陷在别人的学术框架里面,永远陷在别人的思维方法里面,学术需要更多的原创。

研究方向的转变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和学生们一起不断探索,研究通过干预手段减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增加抗癌治疗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突破,这些成果逐步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

我更深刻地领会到,科学工作的前进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要不断地思考,学习新的领域、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才能有所建树。

“70后科研工作者应该有领跑世界的眼界”,我一直这样认为,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系统化,并且很多人都有出国留学的背景,这些人也大多活跃在前沿科学的研究领域上。和全世界相比,我们没有劣势,拥有一个踏实的学习环境。加上如今的国际无障碍化交流体系,在国内和其他国家从信息获得角度看,没有本质的差别。此外,国家在科研上给予了空前支持力度,于此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目前,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基础医学的研究发展非常快,这个速度领先于绝大多数国家,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起点相对较低,还有很长的发展空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生命科学要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文化和逻辑等多方面的转变,我们既要骄傲,也不能过度骄傲。做研究就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是我想对所有年轻人说的,我们要有高远的目标,就好比爬山的目标你定在了2000米,那你就很难攀登到6000米的山峰,从求学到职业发展,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尽到最大的努力,不能给自己寻找“舒适区”,要有永不满足的精神。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3

香樟树的情怀

1973年的秋天,一棵娇嫩的香樟苗被一对父子种在凉子河的北岸,这对父子就是小瑜的父亲和爷爷,那年父亲9岁,爷爷为了向父亲表明从此安家在此的决心,他们一起种下了这棵幼小的香樟树。

在小瑜的父亲3岁时,奶奶就离家出走改嫁了,头几年父子俩相依为命,后来经人做媒,爷爷带着年幼的小瑜父亲去了远村的一户人家做上门女婿。从此,小瑜的父亲受尽后妈的欺凌,只要爷爷不在家,她就会体罚他。有一次,她又施暴,使他终于忍无可忍,年幼的他独自走了二十多里路,回到了梁子河的老家。他一边走一边抹眼泪,这是他第一次凭记忆走回家,一个9岁的男孩,独自走在黑夜的乡间小路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凄凉?爷爷知道后,愤怒的他也连夜搬回了凉子河的老家。事后,每每回忆起那条遥远的回家路,小瑜的父亲总是会心酸落泪。也正是从那年秋天起,香樟树就与小瑜的父亲和爷爷一起在凉子河边安了家,它成了这一对父子相依为命的见证。春去春又来,一晃小学毕业了,那一年恰逢改革开放,小瑜的父亲就跟着爷爷去上海的建筑工地打工,只有那棵香樟树守护着清澈的凉子河,陪伴着泥砖搭建的六戗屋,那是他们简陋的家。1984年的春天,小瑜的父亲经人做媒,认识了一个姑娘,一年后两人结婚了,那姑娘便是小瑜的母亲。香樟树总是在黄昏时看到母亲站在圆垄口等父亲回家,有时候父亲跟爷爷去上海,母亲就一个人忙里忙外料理家务,它多想告诉母亲,孤独会过去,幸福会来到。一年后,小瑜出生了,香樟树常听到女孩的哭声,它也用力地抖落全身的枯叶,开始孕育来年的新叶,这个家也迎来了新的生命,她将经历磨砺,走向成熟。

小瑜15岁的那年春天,爷爷走了,香樟树看到女孩长时间伤心地落泪......童年的点点滴滴,爷爷陪伴长大的日子历历在目。香樟叶迎风摆动,在树下的水泥石板上留下斑驳倒影。爷爷的丧事过后没几天,父亲的牙齿突然全掉了,村里人说,那是因为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去邀请同父异母的妹妹来奔丧,妹妹却不来的结果。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小瑜觉得不必去追究答案,但父亲的心底的伤永远无法愈合,她是最清楚的。

小瑜上高中的那天,父亲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送她去上学。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去城里上学,她事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在转身分别的那一刻递给了他。信上说,自己不在家,希望父亲每天工作后早点回家陪母亲,希望父亲对母亲更加宽容体谅。从此后,每次周末回家,小瑜都能感受到父母亲的和睦相处。而站在水泥场上望着那棵香樟树,她突然觉得香樟树的顶端已长到二楼以上。那天伴着清晨的阳光,她在凉爽的树荫下,第一次写下一首诗,朦胧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期望,树叶也在那时落下来,仿佛读懂了她的意愿......

2004年,小瑜高中毕业,一向成绩优异的她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上大学的第一天,父亲请他的朋友开着汽车送小瑜去学校。美丽的校园里,父亲临走时告诉她,以后的路要靠她自己了,并说等她大学毕业时再来接。她有些不舍,但也只定定地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一晃大四了,正在经历毕业前迷茫的小瑜,突然在一个下午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被查出得了肺癌,已经是晚期。她顿时心惊肉跳,她从没想到别人家的故事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放下电话,小瑜奔跑着去车站搭乘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在昏暗的车里,她不时地落泪,回忆起父亲对自己持之以恒的教育与默默的付出,想起他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么多苦难,可还没等到拨云见日又陷入苦难,再想到未来将要面对的种种困境,她感觉天都快要塌了。回到家,看到父亲憔悴的样子,她心酸无比,母亲悄悄地告诉她,医生说父亲活不过五个月。小瑜一边痛苦地抹着眼泪,一边坚定地说,明天就陪父亲去上海看病,一定会看好的。她倔强地相信,父亲会慢慢好起来的。随后的三个月,小瑜一直单独陪父亲在医院治疗,只是事与愿违,到第四个月,父亲的病情恶化了,医生下了最后的病危通知,这一次像是被判了死刑,小瑜再也无力倔强,回到家后,父亲的状态也一天不如一天。2008年的4月,父亲离开了。小瑜望着屋外的那棵香樟树,她似乎读懂了,那是父亲留给她的精神财富,不管身处何境,都要坚强地面对,困难总会过去。可也就是在那个春天,香樟树被母亲用一盆开水浇在根上,因为村里有几个邻居悄悄地对母亲说,父亲生病是因为屋前有一棵如此硕大的香樟树而影响了风水。小瑜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后,她匆忙跑去观察香樟树,见它丝毫没有损坏,还是那么蓬勃地生长,树叶挂满枝头,甚至还有两个鸟窝筑在树杈间。小瑜在树下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仿佛能接收到爷爷和父亲来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讯息,她坚信自己一定能靠自己的努力拥有美好的未来。

也就在那一年的秋天,小瑜踏上了社会,她每天踏实努力地工作,也不断地得到认可。随后,她结婚成家,并相继生下了两个女孩,从此,这个家又像香樟树的枝叶繁盛热闹起来。2018年的春天,全家搬进了市区的新房。搬家的前一晚,小瑜在香樟树下站了很久,她在心底说,不管自己身在何处,心底永远有一个家,就是梁子河边的这方土地,她会常回来看看,会永远铭记父辈对自己的期许,做一个善良有用的人。

夏天悄然到来,小瑜又一次回到乡下的老家,抬头看到香樟树全身换上了新装,在太阳的光芒下,愈见葱郁蓬勃。小瑜折下香樟树的一根枝条,回来插在客厅的花瓶里,只有她知道,这是一份时间能懂的情怀。四十多年过去了,香樟树从小苗到参天大树,见证了梁子河边这户普通家庭的风雨历程,也见证了小瑜的成长,而它,带着一份朴实淳厚的寄托,将长久地守护着那方水土......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4

写信的那些年

远在大连的父亲已经两个月没有来信了。我很想听到校长像以前一样,突然喊我的名字,温和的说,“芳芳,你家的信。”我踮起脚,伸长脖子,眉头紧紧绾着,我的前面黑压压的都是学生,我跳起来,看见校长手上的信,一封封变少了。还不喊我?还不喊我?我一阵焦急,又不甘心的,眼巴巴的看着那些剩下的信。可有一封是我家的?

父亲在大连做着装潢的工作,因为路途遥远,考虑到路费贵,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写信、拍电报,是他联系家人的方式。而只有紧急事件才会拍电报,它虽快,但要按字数收费,不到十万火急,父亲是不会拍电报的。由于挂念家人,父亲隔一两个月就会给母亲写一封信,信的内容不外乎家中老人的长长短短,孩子们的念书情况,和他自己最近的一些情况……信虽慢了点,但没有字数限制,每次写信,父亲都写厚厚的一沓。听母亲说,父亲也啰嗦,有时让人哭笑不得,遇上春种时期,要问“穗渠种了什么庄稼,梁山上种了什么?土豆种的够不够?”尽管这样,母亲还是和我一样,期待收到父亲的来信。上学的时候,她反复叮嘱我,一定要我耳朵竖起来好好听,看有没有父亲的来信。终于,我听到校长在喊我,还没等他说下一句话,我已经几步跑到了“台台前”,差点让大叶杨撞了个趔趄。校长笑咪咪地把信递给我,还说“慢点!看把你喜的,比领奖还喜。”说实话,收到父亲的信,就是比领奖还高兴。一路上,我把信捂在怀中,连书包都不“信任”。那时候在农村,村里的小学生上学放学不用送。一个村庄,分割成三段,前沟,拐沟,后沟,学校把所有的孩子们分成三组,每组选一个路队长,路队长不用排队,把大家管理的齐齐整整,直到各自回家。这时候的我,老是嫌前面的人走得慢,一下子就把前面人的鞋踩掉,路队长说的话,我全然没有听,只是把信揣的紧紧的,心想着,父亲会带什么话给我们呢。从大路上上来,刚刚看见我家的大槐树,我就吼开了。母亲微笑着跑出来,一边接走我递上去的信,一边笑我“傻女子”。父亲总是把信叠了又叠,有时是飞机,有时是飞鹤……母亲拆不开的时候就数落父亲。我则在跟前笑个不停。信的内容还是不外乎一些家长里短,但是母亲看的分外认真,她要反复看。晚上,在不到六十瓦的灯泡下,母亲仔仔细细地写着回信,不时地抿嘴笑。母亲说,父亲年底要回来了。我们姐弟三高兴地又蹦又跳,恨不得睡一觉起来就是年底。

那时候,一封信可以让人热乎好几天。在深远的农村,识字的人屈指可数,母亲作为一个拔尖的初中生,给父亲写信,也替二婶给身在铜川的二叔写。她们不拐弯,想说啥就是啥。收到信的人,看着一篇纯方言有时也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的信件,没有半点嫌弃,反而像得到宝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荣耀登场。人们再也不用苦熬等待那一份来信,有什么话,有什么事情,打通电话就可以了,也可以微信视频,仿佛亲人就在身边。可是我们忘不掉,在过去的年代,那些信给了我们无数的温暖和安慰。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5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八零后出生的我们是幸福的,步入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一个思想开放,经济、科技和文艺大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奇的事物、发明创造不断涌入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国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份“201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名单中,xx这个人口不足90万的小城竟赫然在列,和广州、南京、西安、成都这些经济繁荣的都市齐名。

五十年代因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呼召,我的祖辈分别从江苏、东北等地来到陕西xx这座昔日煤都,两代人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煤矿工作中,为这个以煤碳起家的城市发展建设献出了自己青春和智慧。

仰望夜空,记忆如水流宁静致远。回眸那段难忘的岁月,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两间不足20平米的平房里,因父亲工作的缘故,一个月和我们只能相聚三四天时间,所以母亲总是走到哪都要带上我。外公家是一个大家庭,那时三个舅舅还未完婚,二老辛苦地经营着一家餐馆,辛勤的母亲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忙活早点食材,天一亮又骑上自行车带上我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生活,我的这种“工作生活”直到上学后才被改变。

80年代初看电视这件事绝对是一件奢侈和时尚的事情,新闻联播、产品广告、影视剧和儿童动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作为人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窗口。当时我们全家只有一台18寸的彩电,大概是为了生意的缘故,外公总要把它从餐馆和家之间抱来抱去,每天店里除了吃饭的客人以外再就是左邻右舍的小孩子们围坐观看。《红楼梦》《西游记》《霍元甲》、渴望》等许多电视剧不仅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同样是一种新颖的思想启蒙教育。然而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更喜爱即时的互联网冲浪,手机、电脑逐渐取代电视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它更多的是变成一种茶余饭后联结家庭情感的物品。

时隔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思乡的缘故,去年春节过后我从网上订了高铁车票陪母亲和外婆一起回徐州老家探亲。就在我们排队上车的一个瞬间,车厢里那明亮的灯光和喧嚣的氛围,使我童年返乡时的记忆感受再次暖暖地涌上心头。

小学时代每次回老家,全家人总要起的很早坐班车赶往西安火车站,和所有背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人一起大排长龙买票候车,然后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颠簸后回到故乡。尽管火车差不多每次都会准时到达,我的母亲还是会带许多吃的、喝的以防车辆晚点的发生。曾经风尘仆仆一天一夜的旅途,而今天高铁只需要4个小时。便利的交通条件让亲人之间的距离感更短了,联系更近了。

改革开放40年,我亲身感受到家乡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有机会在偏远的工作环境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我更目睹了祖国走向强盛的沧桑历程,身处在新时代发展的大变革中,秉承国家改革开放的精神,在工作上务实求新创变,学会面对和解决难题挑战,力求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

开放繁荣 改革脚步不停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转眼间,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要说改革开放,不得不提的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物质层面,我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与父母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相比,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年轻一代是多么幸福!我工作的单位在市区一条小街内。十年前小街是很宽的,多数人出行骑车,私家车不多,单位公车的数量也不多,十年后单位门前的小街拥堵了,“步行族”和“骑行族”在高峰时也只能停下来等待。单位门前的小街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见证者。

要说改革开放,给我感受最深的要数恢复高考社会制度,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高考不仅为国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更是为个人提供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平台。我认识的一个叔叔的亲身经历就很好的印证了高考让一切皆有可能。他虽家境贫寒,但他坚持学习,通过高考,改变了他的身份,实现了理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改革开放40年来,高考始终是最重要的全国性人才选拔考试。一代又一代学子通过高考,走向新的人生阶段,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要说改革开放,就要说说我的家乡大同,作为我国著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同“煤都”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同创新求变,引进多个战略性新兴项目,包括清华启迪大同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等,启迪控股在全球已经建立了300多个创新中心、科技园,大同作为启迪控股在山西的第一个合作城市,打破了其在山西创新基地布局零的突破。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大同市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显著成就,大同市政府“牵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大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所,开启大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篇章。如今,大同一年有300天以上的优良天,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保持山西全省第一,“大同蓝”也引全国关注,大同也荣获“全国十大美丽山水城市”。水蓝水蓝的天空能让人心情开朗,心怀宽广,我们这些年近半百的人是“大同蓝”最有力的见证人。

人民前进拼搏的道路有科学的指引,身后有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做保障。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民医保让每个人切实体会到改革的成果,每一位医保受益者都是改革开放成效最好的见证人。

改革开发促进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信息交流互通无阻;我们不仅能看到2D、3D电影,更能通过VR虚拟技术拥有不一样的体验;自媒体时代,我们不止能看明星表演,拿起手机,自己就可以成为“明星”。我的父母辈都年近八九十,他们学着使用微信,学会了视屏,手指动一动,就见到了远隔千里的亲人,嘴吧说一说,心意就传递到远方。这些高端的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已经走进百姓家中,极大丰富方便着百姓生活。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也是全国人民心所向往的――改革开放促繁荣,改革的脚步不停歇。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7

电话的变迁

有一种记忆,在我心间永远是无法抹掉的,那就是七八十年代人们与外界传递信息的通讯工具――手摇把式电话机。

八十年代后期,我在村里任通讯员,主要职责是值守全村5000多人唯一的通讯工具,一部黑色的手摇把式座机电话。从此,接打电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全村就一部座机电话,不仅要接听乡政府及乡直各单位的会议通知,汇报三夏生产进度、防汛等,而且还要接听在外地工作、当兵、上学的人给亲属打来的电话,对这些接听的电话我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然后再逐个通知到人。

虽然是手摇把式电话,但它在关键时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天晚上,下着大雨,村里一位孕妇难产。孕妇亲属找到我,我马上把电话打给乡邮电所值班的老李,老李迅速接通了市里的电话,救护车及时赶来,孕妇转危为安。记得在我二伯去世那夜,因大姐一家在安阳工作,通知她需要打电报,为不耽误时间,我与老李沟通,老李对我说,打长途电话需要市里总机转,再到南阳,南阳再转安阳,也不知道能不能打通,让我不要抱侥幸心理。20分钟后,老李给我回了电话,说与安阳的电话已接通,让我们直接与大姐通电话,安阳的大姐听到我的声音,失声痛哭。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1991年,数字程控电话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们村里的手摇把式电话也光荣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接收转为自动操作。摇把式电话与按键座机电话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它更方便快捷,号码拨过去,只要对方有人,随时都可接听。

两年后,通讯工具又发生了转变,传呼机应运而生。因为它的呼声像英文字母B的读音,所以又称BB机;但是接到了传呼,还得找电话回复对方,很麻烦。1995年后,我们这里开通了移动电话。第一代无线移动电话大得像一块砖头似的,俗称“大哥大”。由于携带不方便,加之价格又高得离谱,一万多元一部,且接打都要收费,所以除了极少数人买得起,很多人是望“机”兴叹。

又过了一年,小灵通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便宜且话费低,很受人们的青睐。但乡村基站少信号不好,只有在县城才能使用。到了1999年,我们单位很多人购买了平板手机,手机把我们时时刻刻连在了一起。

2004年,我和单位的同事都换了带翻盖的三星、诺基亚等品牌手机。用这种新手机发短信,输入法可以选择拼音、笔画等多种方式,方便了不会打字的老年朋友,很受人们的喜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2013年,智能手机又应运而生。现在我们全家每人一部智能手机,不仅能接打电话、玩微信,而且还能发视频,远在上海工作的儿子每到周末就发视频与我们聊天。有了智能手机,感觉亲人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今年国庆节,儿子从上海回来,又给我购买了一部大内存的智能手机,它包罗万象,不仅能通话发短信、发微信视频聊天,而且还能照相、上网购物,几乎是无所不能。

现在去超市、住宿、旅游,不用带现金,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一切就轻松搞定。年逾八十的老母亲常说,这不是神话里所说的“百宝箱”。是啊,智能手机就是“百宝箱”,它装进了大世界,装进了生活的方便,更是装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时代向前,记忆向后。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通讯工具从手摇把式电话到现在功能齐全的智能电话,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短短四十年,通讯方式的变革和升级,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通讯发展了,地球的直径缩短了,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工作生活更方便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点赞我的国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0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5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有感8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6篇征文--对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者感想征文;改革开放40年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四十周征文--穿越改革开放40年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wenmi/17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