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0-09-28    来源:成语大全    手机版     字体:

【儒家经典】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阅读答案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阅读答案

宋志明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可是“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这是儒家讲安身立命之道的滥觞。《论语》也谈到“身”。《学而》篇写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这里,“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所说的“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这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作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选择外在的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的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人性善”,就是“人为贵”。这个“身”字很要紧,表明人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所谓“立命”,就是主张追求理想的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建立在“一个世界”的基础上,没有设置彼岸世界。儒家认为,在现实的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超越的目标,不必企慕彼岸世界,也不必寄希望于来世。(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安身立命”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论及安、身、立、命。

B.到了孟子的时代,他从人性善和天道诚两个方面,对安身立命之道作了新的阐发。

C.安身立命之道经过不断改造,成为宋明理学家的核心学说。

D.安身立命之道经过宋明理学家的阐发,从治国之理发展成为后来的治身和治心之道。

2.本文认为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与基督教、佛教有很大的不同,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对精神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外在超越的路向,如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方式;也有内在超越的路向,如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哲学方式。

B.因选择的路向不同,安身立命之道属于哲学的精神方式,而基督教、佛教等属于一种宗教的精神方式。

C.安身立命之道作为一种学理,被统治者利用来治国;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因寄希望于来世和外力的拯救,无法成为治国工具。

D.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的,而基督教、佛教则是依靠彼岸世界来实现超越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安身立命之道认为,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超越,而基督教、佛教则认为必须靠救世主或佛的拯救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B.儒家的“安身”把人性善作为内在的根据,也就是所谓“人性善”;“立命”则把成就理想人格、实现精神超越作为追求目标。

C.和《论语》对“安”、“身”、“立”、“命”的阐释一样,宋明理学家也注意到了人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D.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佛教“人生是苦”的说法,否定人生价值;安身立命之道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无法脱离生活世界,肯定人的精神追求。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阅读答案

1.B[A项,关于“身”的论述是曾子的观点。C项“改造”于文无据;“核心学说”也无从谈起。D项,原文说的是“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2.C[“基督教、佛教”“无法成为治国工具”于文无据。]

3.A[基督教、佛教的超越是依靠外在力量的超越,而不是“自我超越”。]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wenmi/15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