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三国志《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邓芝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语文

更新时间:2020-09-07    来源:范文大全    手机版     字体:

【少年三国志】《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邓芝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语文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邓芝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语文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曦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都。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馀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

(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今若委质于魏委质:委身

B.君之诚款,乃当尔邪款:款待

C.权数与芝相闻闻:通音讯

D.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仰:依靠

9.下列各句中,直接表明邓芝“说服孙权”原因的一组是

(1)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2)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3)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4)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5)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6)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A.(1)(2)(4)B.(3)(4)(5)

C.(2)(5)(6)D.(3)(4)(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汉朝末年进入蜀地,没有受到重视和礼遇,就依附巴西太守庞曦。后遇先主,随即被提拔,于是他怨气尽消。

B.先主死后,丞相诸葛亮担心孙权会令起异心,影响两国良好的关系,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邦交修好。邓芝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服了孙权,恢复了盟友关系。

D.邓芝为官二十多年,赏罚分明,体恤士兵,为官清廉,从不谋私,生活简朴,家境贫寒,死时没有多余的财产。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2)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8、B(款:诚恳,恳切)

9、B

10、A(“于是他怨气尽消”不对。)

11、

(1)我诚心(确实)原本想和蜀国亲和,但是担心你们国主年纪太小,国土狭窄而形势紧迫,被魏人所利用,不能保全自己,我因此才犹豫的啊!(“诚”“逼”各1分,“为魏所乘”“不自保全”特殊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邓芝)个性刚强直率,不会掩藏自己的心事和感受,争取不到士人们的友谊。他对同时代的人很少有尊敬推崇的,只是特别器重姜维一个人罢了。(“饰”“意气”“和”“器异”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南)人,是汉朝司徒邓禹的后代。汉朝末年进入蜀地,没有被重视和礼遇。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好接待士人,就前去依附他。先主(刘备)平定益州之后,邓芝做郫县(今四川省郫县)邸阁督。先主出巡来到郫县,和他谈话,深深感觉他有过人之处,于是提拔他做郫县令,后又升为广汉郡的太守。他所在之处都清廉严整,很有政绩,内调入朝升做尚书的职务。

先主在永安(故治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驾崩。在此以前,吴王孙权派员请求和好,先主屡次派遣宋玮、费祎等人去报聘回答。丞相诸葛亮十分担心孙权听说先主突然去世的消息,恐怕他会另起异心,影响两国良好的关系,正不知该怎么办。邓芝就去见他,说道:“现在主上年纪还幼小,又是刚即位,应该派遣大使重新申明和吴国通好之意。”诸葛亮答复他说:“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就是没有找到适当的人选罢了,今天可找到了呀!”邓芝问这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啊!”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敦睦邦交。孙权果然在犹疑是否要改变外交政策,不肯立刻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上表请求晋见孙权,说道:“小臣今天来也是想要为吴国效力,不仅仅是为了蜀国啊。”孙权这才见他,对邓芝说:“我诚心想和蜀国亲和,但是担心你们国主年纪太小,国土狭窄而形势紧迫,被魏人所利用,不能保全自己,我因此才犹豫的啊!”邓芝回答说:“吴、蜀二国据有四大州的土地,大王您又是名高一世的英明领袖,诸葛亮也是一时的人杰。蜀国有重重的山险作屏障,吴国有三江的防阻,合这两种长处,互为唇齿相依的盟邦,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保有鼎足而立的形势,这是最自然的道理。大王今天若想向魏委质妥协,魏必然是首先希望大王您入朝称臣,其次要太子进京侍奉,如果不听从他的命令,就托辞要讨伐叛逆,蜀国必然顺水推舟,见到时机许可了,就向您进兵,如此一来,江南的地方就不再属于大王您所有的了。”孙权沉默了很久才说:“你说的话很对啊!”于是就主动和魏绝交,跟蜀连和,并派张温到蜀国报聘。蜀国又派遣邓芝再度前往,孙权对邓芝说:“如果天下太平,二位国君分别治理,岂不是很快乐吗!”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没有两个国君,如果兼并魏国之后,大王您未能深切体认天命所归的话,双方的君主各自努力修德,臣子们各尽忠诚辅佐,大家将要拿起擂槌战鼓,那么,战争才刚开始罢了。”孙权大笑说:“先生你的忠诚款曲,竟然就是如此吗?”等到诸葛亮往北进驻汉中之后,任命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诸葛亮死后,迁为前军师前将军,兼领兖州刺史,并封为阳武亭侯,过了不久,做江州的都督。孙权还屡次有书信和邓芝互通音问,送给他很丰厚的礼物。

邓芝做将军二十多年,赏罚分明而有决断,善于体恤部下士兵;他自己本身的衣食依靠公家供给。他一向俭朴,但始终不肯营谋私人财产,妻子儿女不能免于挨饿受冻,他死的那一天,家里没有剩下什么财物。他个性刚强直率,不会掩藏自己的心事和感受,争取不到士人们的友谊。他对同时代的人很少有尊敬推崇的,只是特别器重姜维一个人罢了。他的儿子邓良袭爵,后主景耀年间做到尚书左选郎,入晋朝后做过广汉太守。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news/14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