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第四集观后感]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

更新时间:2021-05-18    来源:春节    手机版     字体:

[平语近人第四集观后感]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10篇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1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春节团拜会的讲话当中,引用的这句古人的话,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祖国是大家,家庭是小家,祖国就是由无数个小家组合而成的大家。只有小家兴旺发达,祖国这个大家才能繁荣昌盛,因此,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中,主持人康辉说到“家风其实在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而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也在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走向。”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优良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培育人们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孩子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意志坚强、品质高尚的人。而父母则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家庭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校,父母要肩负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任和使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好教知识、育品德,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孩子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成为子女的表率和学习榜样。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在工作中有担当有作为,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低调做人。只有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并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教育示范作用,为树立优良的家风奠定良好基础。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感悟平语近人第四集5篇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8篇平语近人第三集观后感心得15篇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2篇感悟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12篇平语近人第三集感悟5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5篇平语近人第四集治国之本在家解说词《平“语”近人》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学习心得国之本在家观后感5篇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2篇

10月12日晚,《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第四集,作为最基层的一名党务工作者和习总书记的“粉丝”,照例搬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默默“追剧”。40多分钟的节目短暂而饱满,我们从中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庭、重视家教,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感觉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自己要做一名“年轻有为”的基层干部。

家是最小国。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的重要性,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是千千万万个家,家庭的和睦幸福与否,决定着社会是否能够安定,决定着国家是否能够强盛。习总书记曾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每个家庭美满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重家风才能兴国。习总书记曾经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核,而我国发展至今,也涌现出一批传承着优秀红色家风的老一辈革命家:满头白发的袁隆平院长,几十年如一日凿山开路的邓迎香、一生投入辽宁舰航母研制的罗阳,工作平凡而伟大。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身边的榜样党员,将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了国家,才换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有国才有家。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有国才有家”。的确如此,有了强大的祖国,才有富裕的小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辛的努力,取得了目前的成就,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家庭安宁,社会和谐,其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无论外界多么责难、刁难中国,甚至是挑衅中国,我们始终都要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决心,坚定“四个意识”和坚信“四个自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中国的繁荣来之不易,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最基层的党员干部,都应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之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3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推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等典故来切入主题。全文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的重要性,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家庭”,营爱国风尚。“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中华绵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有“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有“家和万事兴”的至理名言。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更是将家庭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广大家庭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汇集力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传“家教”,立良好品格。“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是教育的启蒙,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塑造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素也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朱子家训》虽仅634字,却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曾国藩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也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党员干部只有注重家庭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扬“家风”,塑优良党风。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党员干部应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之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4篇

10月11日晚间,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关注家风”。在这一集中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也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天下为人父母普遍的心愿。但是,由于父母的溺爱,致使儿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嚣张跋扈,锒铛入狱”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溺爱越深,祸害越大,这是反“爱子,教之以义方”之道必然落得的下场。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我们给儿女最大的帮助,不是给他留万贯家财,而是教他如何做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治国和治家只是治理范围不同而已。《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修身、齐家看起来是一人一家之事,实际上却是关系到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和起点。

传承好家风不是小事,也不是私事。在家里,话家风、谈家训、说家教,绝非多此一举。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紧密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为儿女树榜样,为家庭做贡献,为国家谋复兴。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5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 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五章》:“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充分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家出发,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家庭是国的基本单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身、家、国、天下是四位一体,一脉相承的关系。

天下之本在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心聚力,目标明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国之本在家。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国家想要有健康的肌体,就要有每一个健康的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良好的家风,以好家风引领起好的社会风气,支撑起好的党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头,共同支撑起来的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大厦。

家之本在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正是有像杨善洲书记这样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廉洁持家、甘于清贫的个人修养,才能有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的小家。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孩子的血液中,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成为家庭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6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于10月11日晚播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与“家”的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话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中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左传》里的“爱子,教之以义方”,《周易·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阐释“家国天下”,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指点了“家国”迷津。

“修身”以律己。记得儿时,常听祖父念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不懂个中含义,只是将其烂熟于心,后来才明白这是古代仁人心怀家国天下的远大追求。这里将“修身”列在第一位,就是针对个人而言,必须先“修身”,严于律己,在道德、能力等方面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整个国家是由无数的小家组成的,倘若实现“家家安”,那国家也就自然安定了。《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其理念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与郡县关系的论述是一致的。

“齐家”教有方。“爱子,教之以义方”,是要求每个成年人在“修身”的基础上,用道义来引导孩子,让小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到了这样,家庭建设就会顺风顺水,省去了诸多麻烦坎坷。这里强调的是教育孩子要以“道义”为准绳,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父母之爱。《教育学》告诉我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能否达到“齐家”之目的,关键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倘若自己“修身”不到位,就难以有“义方”,“齐家”更没有保障。

“治国”源家风。在《平“语”近人》第四集中,杨善洲同志的女儿杨惠兰和杨慧琴谈到了杨家的家风,对待权力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对待事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对待家庭廉洁持家、甘于清贫。在这样的家风下,家庭一定兴旺发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看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他们的家风泽被后代,真是“积善人家庆有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不是危言耸听,近年落马的诸多官员往往都是因不正的家风而毁了前程,那“余殃”肯定是躲不过的。良好的家风可促成清廉的党风、政风,“治国”也就顺畅,天下也就太平。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常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强调的自然是公民当以爱国为前提。但这句话是可逆的,如果“没有家”,哪有国呢?没有兴旺的“小家”,哪来的国富民强?“国之本在家”,理论从典故中来,还得运用到党员干部以及群众中去。修好身,建好家,治好国,天下太平,同奔小康;家庭梦,民族梦,复兴梦,伟业可建,梦想可成也!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7篇

《平“语”近人》第四集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是党员干部事业发展的“根基”,家风不正、家风不严,就会“祸起萧墙”“后院失火”,败坏民风社风政风。“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党员干部应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家风建设,莫让家风“沦陷”。一是把握好传统家风文化,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家风文化新的实质内涵,践行良好家风。二是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引导家庭成员,树起良好家风,对子女教育要循循善诱,注重道德启蒙,培养子女爱国爱家、立志报国的情怀。三是要当亚于律己的典范,为家人划清底线,同时告诫家人要警惕“围猎,要勤俭持家,不爱慕虚荣,不贪图享乐,取财有方,用财有度。

《平“语”近人》督促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思想上认同、从行动上维护,用优良家风护好“小家”,最终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增添光彩。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8篇

近期,《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受到观众广泛关注,广大基层干部纷纷自觉观看学习。其中,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主要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等典故来切入主题,强调国和家之间的关系。

常怀为国之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从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建设时期,不乏为民为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作为基层干部,爱国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只要在你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还埋藏着那份真情实感,真正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心”。

常思为民之责。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基层干部,首要之责在于贯彻落实好上级之策,全心全意为民办事。在于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工作,从基层实际出发,扎实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在于弘扬好苏区好干部作风,带头守好家风,严于律己,管好家人,切实常思为民之责,常做为民之举。

常感家国之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国哪有家。当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上和网络上不乏出现攻击国家和英雄人物的言论,甚至是一些破坏这个社会安定稳定的行为,这些都给我们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公民个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多做为民为国有利之事。对比国内外,我们整个国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全体中华儿女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9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个层面,对总书记的“家国情怀”进行深入解读,为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内外兼修、齐家治政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专门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他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如果家风不正,就不能很好地将权力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上,而是以权谋私、为家人和亲属攫取利益,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全面从严治家,抓紧抓好家风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塑造良好家风不仅能够规范领导干部及家属行为,而且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而具体的实践。

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不断推进制度上的完善,尤其注重发挥家风建设的功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的阵地从工作单位延伸到家庭,从8小时以内拓展到8小时以外。党从领导干部个人囊括到家属亲人,构筑单位、家庭、社会,形成强大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领导干部必须主动修好家风建设这堂关键一课,管好家庭成员,维护家庭正气,真正把小家建成清廉安全的港湾,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诱惑,为廉洁从政打下坚实基础。

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是引领社会优良风气的重要窗口。领导干部的家风影响着我们的党风政风,引领着民风民德。领导干部的家风正了,民风就好了,全社会就会释放正能量,我们国家就会安定和谐,繁荣昌盛。相反,如果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正,社会就容易冒歪风、出邪气,成为各种腐败的温床。领导干部的家风同时还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会产生极大的引领示范作用。只有每一位领导干部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才能引领社会的优良风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当下全面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重视家风建设,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使家庭真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10篇

《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一段论述,表明家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家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给人以原始印象、启蒙作用,第一课堂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家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国家的繁荣发展。上好第一堂课,家长需要发扬三要素。

因爱,自觉践行。一个家庭,有爱才得以延续。孟母三迁,是孟母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环境,煞费苦心,用心良苦,这是爱;中国式溺爱,父母一味迁就、纵惯孩子,这也是爱。然而,爱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爱,不仅是给予物质需求,更是丰富精神需求。广大群众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给予嘘寒问暖等物质需求,更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最实际行动,让孩子在学习模仿相互给予、爱与被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情感认同,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因道,指引前行。一个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个选择,这就需要价值观、人生观为判断提供依据。家庭,就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主课堂,朱熹《家训》、司马光《温公家范》等,都是在教育、引导后代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此帮助孩子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注重孩子的德能体智全面发展。首先要永葆时代的先进性,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充分发挥自身模范先锋作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次要正向引导,多与孩子沟通,通过典故教育、情感教育等,将正向引导融于生活点滴中,潜移默化引导发展;最后要及时纠正,当孩子有错误倾向时,应及时予以严厉指正,批评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追求、人生道路,才能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

因传,发扬光大。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好的家风,是这个家庭的财富,更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传承、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家教,要思想上重视,要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廉洁自律,争做榜样,以自身清而带领“齐家”清;要强化教育,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民族品质、民族精神等;要勇于创造,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发现好家教家风,从而不断发扬光大。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感悟平语近人第四集5篇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8篇平语近人第三集观后感心得15篇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2篇感悟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12篇平语近人第三集感悟5篇百家讲坛之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5篇平语近人第四集治国之本在家解说词《平“语”近人》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学习心得国之本在家观后感5篇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jieriqingdian/16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