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手抄报|观《平语近人》有感

更新时间:2021-05-18    来源:手抄报    手机版     字体:

《平语近人》手抄报|观《平语近人》有感13篇

观《平语近人》有感1

近日,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六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解读思想、释义经典,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一集40分钟不长不短,一集电视剧的容量,但为民二字却容纳了全百姓。向观众诠释了“一点一滴之初心”。

观“平‘语’近人”,学中华文化精髓。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以及知识渊博。众所周知,总书记一向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视其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比如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读史可以明智,鉴以往可知未来,学习就是一把金钥匙,通过“平‘语’近人”这档节目让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观“平‘语’近人”, 悟为民初心。“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以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

观“平‘语’近人”,感大国领袖魅力。“平‘语’近人”这一节目,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展现的理论勇气、雄韬伟略和历史担当,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特有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让我从内心深处增进信赖拥戴。

观《平语近人》有感2

近日,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观看了央视的《平语近人――一枝一叶总关情》之后。思绪万千,感慨之心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集的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什么是为民?为什么要为民?怎么样为民?“为民”就是事事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归根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牵挂着人民的人,也被人民牵挂着;深爱着人民的人,也被人民所深爱,习近平不忘初心为人民,为我们作了示范。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时刻不忘学习,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更要恪守为民情怀,始终心系群众,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困难,努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

观《平语近人》有感3

近日,央视1套播放《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政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当中,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有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于当前政府职能机构改革,就很能体现出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既是优化政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以民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的重大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牢固树立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信念,不断练好自身本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观《平语近人》有感4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其中,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全党和全民中引发强烈反响,也使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得到更好地解读与应用。

原诗为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指自己,又是概指,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拓宽了诗歌的内涵。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体现在他对中国古诗词的娴熟运用上。诗言志,歌咏言,无论在世界政要云集的国际场合,还是对于一名“小小”的县委书记的真情怀念,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怀透过凝聚中国传统文化菁华的诗词、古语,让人们一览无余。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中美关系,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句昭示了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对国际风云的举重若轻;在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深刻把握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争奋斗的光辉历史,彰显出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雄壮信心。

观《平语近人》有感5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短片,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强烈反响,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在地方调研都喜欢用平易近人的俗语,十分接地气,让人心里感到温暖。总书记意味深长地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和仁德之政的治国理念。

第一集的主题源自于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讲述了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深深的鱼水情。人民群众的事就算是再小的事也要当成重要的事去做,对人民群众有危害的事就算危害再小也要全力去去除,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就要想着回到群众中去,不要因为职务和权力的提升就变得忘我,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要时时刻刻记住党员的本分和本职工作,不脱离群众,做到对群众做到乐于走访、乐于交心、乐于服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学会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学会向同事以及老百姓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以及能力,加强为老百姓服务的意识。

因为“为民,从而得民心”始终是干部们不变的宗旨。为政用权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钙质,开展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而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持续发挥表率作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开展好各项工作。同时认真盘点年中各项基层党建工作,对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努力补缺补差,确保全面完成2018年度各项基层党建目标任务。

观《平语近人》有感6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短片,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强烈反响,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在地方调研都喜欢用平易近人的俗语,十分接地气,让人心里感到温暖。总书记意味深长地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和仁德之政的治国理念。

第一集的主题源自于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讲述了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深深的鱼水情。人民群众的事就算是再小的事也要当成重要的事去做,对人民群众有危害的事就算危害再小也要全力去去除,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就要想着回到群众中去,不要因为职务和权力的提升就变得忘我,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要时时刻刻记住党员的本分和本职工作,不脱离群众,做到对群众做到乐于走访、乐于交心、乐于服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学会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学会向同事以及老百姓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以及能力,加强为老百姓服务的意识。

因为“为民,从而得民心”始终是干部们不变的宗旨。为政用权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钙质,开展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而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持续发挥表率作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开展好各项工作。同时认真盘点年中各项基层党建工作,对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努力补缺补差,确保全面完成2018年度各项基层党建目标任务。

观《平语近人》有感7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立刻引发强烈反响,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阁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意思是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应该把百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放在心上,关心民间疾苦,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情”之一字,是爱民、为民的思想和信念,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党要为人民谋幸福的强烈发声。

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通俗的语言、真挚的故事将高大上的治国理念转化得接地气、有意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中,不显突兀,反倒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不仅仅是感受到习总书记爱民、为民、利民的赤诚之情,而且通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人民群众更加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唯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真正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节目从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总书记为解决梁家河人民用电照明,为当地百姓修建沼气池;焦裕禄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表现出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无数共产党员;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是深入调查,走入基层,脚踏实地做实事得出的扶贫经验。方方面面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正是我党的初心理念。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正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把人民二字放到心里,放到行动中去。尤其是基层干部,时时刻刻在一线与群众打交道,更应该第一时间知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需,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之情不可忘,要以行动践行理论,让新的故事流传下去。

观《平语近人》有感8

《百家讲坛》栏目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款文化语言类节目,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郦波的《王阳明》等等,这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栏目,最近又迎来一个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所谓“平语”,意味着双层含义,第一就是“平易近人”,总书记所说的话都是通俗易懂,让老百姓很容易引起共鸣又不失文雅的通俗话语;另一层意思即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平”字,习总书记语录很有涵养,很有深度,是真正意义上的引经据典,彰显了底蕴深厚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古代仁政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四个自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化自信,何为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能自信?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深厚到足以世代挖掘的先贤文化,一个“术”字的深刻含义就足以令外人胆寒,我们拥有范睢“远交近攻”的制胜外交理念,拥有孙武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制胜战争理念,拥有孔子“为政以德”的内治经验,拥有“居安思危”的治国经验,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是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长林屹立的独特优势。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一则则典故的引出,解读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习总书记引用这些文化经典,一方面能够透彻说明道理,为人民群众着想,给人民群众谋福利,另一方面,习总书记引用经典,能够发挥领袖带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整个中国人民群众,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去学习古代经典,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好风气,从而让古代经典文化重新焕发新的风采,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作用。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它代表的不只是习总书记一个人的人民情怀、爱国思想,也包含了古往今来爱国者和仁人志士的思想。它的思想简单朴实,亲近人民、亲近生活,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学习的标杆。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仍需吸吮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累起的这些文化养分,牢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以“仁”为本,在前行的道路上,斩荆劈浪,勇往直前。

观《平语近人》有感9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档节目,让我们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深刻、生动地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既闪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思想光辉,更凸显出作为一个大国、大党领导人的治国、治党智慧和领袖风范。

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由六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解读思想,释义经典。这些朴实、简单,却又魅力无穷、真切动人的语言,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主题展开,阐述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样为民?”,这不长不短的40分钟,直白而深刻,让大家感悟良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读书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习惯,他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总书记引用过多次,而他本人信手拈来的很多经典名言也正是对于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是我们的榜样,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灯。

我们要在提升自我政治修养和站位的基础上,学习总书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志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不断强化“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尽心尽责踏实做事。

观《平语近人》有感10

荀子云: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足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可见从古代就开始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基层工作者的我更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中,通过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讲话中的引经据典,让我们领略了总书记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知识对于修身的重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原义是指当一个人经典读的多时,其个人气质就会显得高贵起来。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我们不需要气质高贵、如云端的做派,我们需要的是胸有韬略、心怀天下、心系民生,将自己所学切实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在今后工作中尽职尽责。

作为基层党员应在学习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让自己从觥筹交错中走出来,多学点经典,从中感悟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从中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

古有文人墨客文期会酒,才墨之薮,这是一种治学的工匠精神,而如今却鲜有殆尽。总书记倡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让我们重拾这种品书的氛围,静下心读出书中的精髓而自省,修炼内功,并把学到的践行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刻都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知识,多体会,多感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反省自我,完善自我,由内而外的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精神面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观《平语近人》有感11

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特别节目,第二节:治国有常民为本。在这一节当中,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仁政思想和人民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最根本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决不只是一句口号,而要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工作当中。脱贫攻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的民生工程,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实施这项工程,就是要让所有的中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当前正在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让老百姓享受更好、更方便的办事制度。利民为本没有小事,不管是国计民生还是群众办事,都要坚决贯彻利民为本思想,把利民为本的发展思想落实为具体的政策制度和行动,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要保持一颗为民办事永不满足、永远向上的心,时刻自省自警,做到见贤思齐。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首先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然后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让全社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要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把人民比喻为水,把君王比喻为舟,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中华几千年历史的演进和朝代的更替,呈现的正是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要真正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一定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要善解民心之忧,要善谋民生之利。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够赢得民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所向往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观《平语近人》有感12

10月8日晚,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节目第一集的主题是“为民”。分别引用了郑板桥、管子和万斯大的经典文章对什么是为民、为什么要为民、怎么样为民进行了阐释。观看本期节目,也让我对“为民”的内涵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为民”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自觉态度。“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地,“为民”的情怀要时刻记在心间;无论是否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安排,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主动去做,还要做好;无论这件事情是大是小,我们都应认真对待,不能“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不能大事关心、小事不管。我们要像郑板桥那样,怀有“一叶一枝总关情”的自觉态度,对关系群众的每一件事情都主动关心上心,才是真正的“为民”。

“为民”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管子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要执政兴国,要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就必须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心聚力、齐头并进,才能够最终实现。因此,人心的向背,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关键要素。如何确保人心“向”而不“背”,“为民”是根本。“为民”就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如果所做的事情是在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那么人民的心肯定会向着我们;相反,如果做的事情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甚至侵害人民的利益,那么人民的心自然会背道而去。所以,想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团结人民的力量,就必须做到“为民”。

“为民”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周到细致。俗话说,做好事、行善事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因为做的好事微小,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赞扬,就不去做,这样的想法难免太过“功利主义”。为官从政更是如此,不能因为“服务”的内容微小就敷衍了事甚至不去做。“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绝对不能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心里作祟。身为基层公务员,从事的业务大多是像低保办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直接面向群众的各种具体细小的事情。虽然看起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其实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关系到党群关系的“大事”。我们要认真用心的做好做实,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还有一期节目讲的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下青少年学习的期望和指导。主题是“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从这三个方面引导当代青少年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何学”是学习目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制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梦想,就像是一个没有根的浮萍,随波逐浪,在长长的求学路上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远大的学习目标,建立自己的理想,让孩子凭借对追求理想的信念,才能让孩子坚定不移地在求学的路上努力学习。

习近平主席说:“学一次管终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所以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千万不要把“学习”和“玩”分得太清,应该给孩子的引导是学习即是玩,玩就是学习的理念,就可避免孩子只想玩而不想学习的状况

第二部分徐川教授用三句话概括了“学什么”。“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我个人认为是紧随中国的发展要求,钻研自己的领域,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自己的领域中,学以致用,创造真正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国家的部分科技还不能领先全世界。而部分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并为之而努力学习。避免朝三暮四。抱定信念,在自己学习的领域里钻研成果,成就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

最后讲的是“怎么学”。蒙曼教授讲解了出自《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切磋琢磨,导致学识浅薄,夜郎自大,形成井底之蛙的局面。而我个人更愿意理解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能仅依靠学校的教学内容,而应该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围绕着自己的学业,拓展更多的新兴学课和更广泛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见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其它课目中获得灵感,从而使自己的学业更上一层楼。

《平语近人》这个节目制作精良,具有中国特色,它蕴含了中国上下传统文化五千年的辉煌,正确地引导当代青少年的学习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比起娱乐至死的节目,《平语近人》更能引导懵懂的学子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观看结束后,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眼界,广泛接触各种新兴学科,指导学生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的活动,并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用这些方法来奠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做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观《平语近人》有感13

从2018年10月18日到10月19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相继播出,通过“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环节,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者,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用心融入群众,用心服务患者,以优良的作风、精湛的医术服务患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围绕群众、患者所需、所思、所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弘扬厚德精医的精神。

平“语”要近人,首先要“入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我们在观看节目、诵读经典,感悟平“语”的同时,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压力、发展的动力,体现到为民利民的躬身实践中。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平语近人1--12集;观后感:心得体会24篇平语近人1--12集心得体会12篇平语近人1--12集观后感12篇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2篇平语近人第十二集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第三集观后心得体会10篇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jieriqingdian/16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