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政府领导班子_2015年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2020-10-21    来源:经济工作    手机版     字体:

荆门市政府领导班子_2015年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6日在荆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肖菊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两大战略”,致力“加速转型、缩差领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59亿元,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8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139.29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长20.3。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的县(市、区),东宝位列一类第7名,钟祥、京山分列二类第3、4名,沙洋进位态势明显。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5.8:54.2:30.0调整为15.1:53.9:31.0。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62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项目投资进一步扩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90.15亿元,增长2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9559万美元,增长12.5;出口76749万美元,增长24.4;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16个。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民生投入146亿元,增长21.7。2014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1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5个,投资16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5.2;淘汰水泥产能8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5万重量箱、造纸产能2.5万吨。全国首个通用航空综合体——中航荆门爱飞客镇正式落户并获民航经营许可,省内首条低空训练和旅游航线开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获批;我市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验收,获批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1个,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格林美挂牌。“一核六片十五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659亿元,增长15.1。荆门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六比六看”竞赛和“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共设立5.6亿元调度资金,投入2.9亿元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3550亩,推动“招工大篷车”下乡,开通“电力报装动车组”,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35家,达到1027家。培育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9家,凯龙进入国家级示范企业行列。

(二)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通过专家考察,中兴农谷产业园奠基开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屈家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赵集智慧农业园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双碑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全省十大设施蔬菜基地,石牌“1 5”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双龙苑等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吉象贝儿童装等项目落户柴湖工业园区,移民生态新城开工建设。奋力“一抗三保”,战胜“五年连旱”,粮食总产达到54.59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17项、面积180万亩。畜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水产品产量增幅保持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28:1,新增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企业176家,“龙池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家。实施土地整治50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4200亩。完成沟渠清淤1996公里,扩挖改造塘堰5210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屈家岭汉江引水工程全面启动。钟祥位居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京山、沙洋进入前十强。

(三)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着眼“快增长、扩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5个,格林美东区、京峻汽车零部件、化工循环产业园管廊工程、牧原40万头生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能热电联产、台湾宝成工业园、渝楚化工异辛烷、明达LOW-E浮法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入环保部最后评审阶段。漳河机场改扩建可研报告通过评审;蒙华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武荆城际铁路规划方案通过专家咨询论证;枣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并与省交投公司签约,荆门城区绕城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钟祥汉江二桥动工兴建,荆新线一级公路全线改造基本完成;沙洋港中心港区一期综合码头水工工程竣工,钟祥港石牌综合码头建设启动。编制完成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万达广场、多辉农产品物流中心、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金瑞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举办油菜花旅游节、菊花展等特色旅游活动,我市荣获新华网“最美中国·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50家,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00个。新增总部企业3家,总数达到7家;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6个。开展柴湖“新农金”试点,建成77个“双基双赢”信贷工作室,湖北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19亿元,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69.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18亿元。新洋丰、雄韬股份成功上市,金源食品等1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市城投参股的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荆门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落户。创办“荆门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入驻企业11家,东宝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

(四)着力打造美丽城乡。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76。《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政府批准,鄂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完成,“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漳河新区骨架初步拉开,漳河大道城区段基本完工,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竹皮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汇合口浏河段和海慧沟段截污改造项目即将竣工。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老城区生产线彻底关停。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全域集中供热项目,关停小锅炉160多台(套)。完成象山大道等35条道路维修工程,新增空调公交车100台、公共停车位300个。开展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建筑渣土、车窗抛物、噪声油烟等专项治理,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稳步推进,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各县(市、区)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钟祥入选“2014中国最美30县”,京山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县。钱场、后港、子陵、漳河、团林等10个镇入围全国重点镇,胡集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建成155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2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我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基地造林15.6万亩,新建绿色通道654公里。建设二级公路139.56公里、县通乡公路247公里、通村公路686公里。

(五)着力深化各项改革。强化顶层设计,“6 N”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开展第9轮审批流程再造,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服务时限提速15,零收费率达到95,免收费用1.4亿元。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荆门高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京山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在9个乡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试点。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直事业单位从355家整合为268家,核减编制980名。市直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和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亿元。实行“工商新政”和企业登记注册“三证联办”,市场主体达到15.13万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60,农村产权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新增流转土地55.19万亩,转移农民12.96万人。

(六)着力增进群众福祉。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扶持创业7000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6万人,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4.6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7。在沙洋、钟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市一医南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7164套,基本建成12792套,分配入住9687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190户。全市平价蔬菜直销店达到65家。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2937万元、临时救助金2077万元。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8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09个、青少年阳光家园18所。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所、留守儿童服务站10所,楚天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荆门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新广播电视发射塔投入使用;新建村级体育健身工程208个;我市获省十四运会群体类金牌第三名。落实“单独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序开展。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办理法律援助等事项12770件。农村网格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的安全感、治安和执法满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条战线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机关事务管理、新闻出版、移民、保密、仲裁、地方志、对台、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政府采购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开发、援疆援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下降35,市政府会议和发文数量分别减少11和20。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府合同管理等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聘请政府法律顾问,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政府透明度排名全国地市级第4位。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109件、政协提案391件,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风评议等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财政大监督机制,举办3期电视问政活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纠风治乱,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荆中省单位和广大外来投资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高于全省平均、同类城市领跑”,但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总量不大和结构不优并存,“快增长”与“调结构”平衡难度增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融资难、融资贵和结构性缺工问题依然突出;民生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既要正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到我市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既要正视荆门发展不够的阶段性特征,又要看到转型升级是我市行稳致远的动力之源;既要正视财政实力、社保水平与民生需求的差距,又要牢牢守住民生底线,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干出新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坚持“加速转型、缩差领跑”基本思路,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着力抓调整、促转型,抓投资、促增长,抓改革、促创新,抓民生、促和谐,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提前全面小康、建设“四个荆门”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优化结构,打造荆门工业经济“升级版”

以壮大总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地位。

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并落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 X”规划,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转变,磷化产业向食品级、电子级方向深化,建材产业向新型化、链条化迈进,机械产业向成套化、智能化跃升,纺织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力争六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推广沙洋玻璃产业转型经验,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突出抓好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盈德煤制氢、沃裕化工硫酸钙晶须、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楚商产业城、中兴农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压减水泥产能19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76万重量箱。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健康等新兴产业,力争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抓好中集化工能源装备、叶威智能物联网及粮食机械等项目,加快推进荆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用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政策,依托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和格林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鄂中再生资源大市场等50个循环经济项目,完成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投资16.7亿元,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以爱飞客镇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荆门航空产业园,打造通用航空创意经济示范区。支持金泉新材料、智展光学、金龙非、金汉江等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华工科技荆门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鸿创科技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形成产能。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农用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等特色产业,支持神地、欣胱、润红等企业扩规增容。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食品、建材、机械、磷化等行业的小微企业联合壮大,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外引内联、做大做强,力争亿元以上企业新增75家,推动新洋丰、京山轻机、国宝桥米、洪森等向百亿企业进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战略,选择20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争创精品名牌。

实施工业园区增效工程。以扩园强园为抓手,深化“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进行扩区调区,努力在功能配套、产业聚集、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入园项目“六度”考评体系,支持各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全市园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60个,总产值增长25。发挥荆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势,通过扩大管辖权、下放审批权、整合执法权、赋予人事权和优化财税权,扎实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支持沙洋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二)坚持强农富农,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打造“三农特区”。在农谷核心区,加快实施联想高档水果产业园、万亩玫瑰产业园等项目,依托中兴、汇源等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建成院士村一期项目,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荆三角”,提升五洋公路油菜花景观生态农业旅游线档次,推进凯跃农机博览城建设;在杨竹流域,抓好石牌“1 5”示范区、双龙苑万人社区建设,力争汉光农业物流园、富硒米业等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大力推进大柴湖开发区建设,深化柴湖工业园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结对共建,扶持罗成村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移民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完成1000户危房改造任务。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一高三新”和“一抗三保”,进一步优化农业种养结构,积极推广“香稻嘉鱼”“42养羊”等27种生态种养模式,力争主推优质品种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100万亩小麦、250万亩优质水稻、160万亩双低油菜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粮食增产1亿斤。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全市最低菜地保有量50万亩。推进“退耕还草”“种草养畜”项目,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80个;发展特色水产,高标准建好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3:1以上,新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30个以上。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总数突破2万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400家、家庭农场780家。加强气象预警防灾、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及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工作,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农机作业等专业化服务,建设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创新“三资”管理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产权融资改革,力争农村土地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规模达到2亿元。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屈家岭汉江引水、荆门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成42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固汉江堤防17公里。拉通乡村断头路300公里,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新增清洁能源入户1万户,户用沼气使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6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00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5000亩。

(三)坚持提速提质,保持经济“快增长”态势

切实强化扩投资、促消费、强实体、增效益的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实现有质量的“快增长”。

高位推进项目建设。把“扩投资”作为“快增长”的关键,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领导挂点包保、部门对口包联制度,开展项目拉练活动,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支柱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向上争取力度,力争普惠性项目获得更多份额、个性化项目取得更大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园区,建成淘宝网荆门(中国农谷)馆,鼓励和扶持一批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东方百货、金城集团重组成立供销集团,打造百亿商贸航母。加快推进武商荆门广场、星球·世界城、一马光彩大市场等项目和各县(市、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组建文体产业集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纪南-纪山楚文化旅游景区、大太子(大口、虎爪山、太子山)森林休闲养生区资源整合,实施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汇源生态产业园、太子森林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支持绿林山、明显陵创建5A级景区,漳河创建4A级景区,马河创建全省旅游名镇,积极筹备2016年中国(荆门)菊花展,办好第八届油菜花旅游节及首届紫薇花旅游节、首届中航爱飞客通用航空大会和中国(京山)第二届网球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培育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智慧荆门”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扩大保险、家政、文化创意等热点消费,推进特色商业街和夜市建设,确保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强化财税金融工作。以总部经济、支柱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市、县、乡财源建设,力争新引进总部企业5个左右,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达到8个。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加快创建普惠金融和信用建设示范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力争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强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大力防控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荆门中科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创新科技投融资机制。支持凯龙加快上市步伐,力争一批企业分别在三板、四板和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化“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投入资金3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加强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继续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训和村企对接,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招工,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严控各类涉企检查,坚决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四)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紧紧围绕产城融合、“四化”同步,大力实施鄂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力争新城新形象、老城有新样、镇村变模样。

做精做优中心城区。坚持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打好中心城区升级攻坚战。全面完成漳河新区规划体系,扎实推进双喜大道、荆山大道等道路建设,确保漳河大道全线通车;加快实施万达广场、红星国际广场、国华人寿等项目,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成凤凰湖湿地公园,创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统筹抓好东宝长宁新城、掇刀长坂新城、荆门高新区观堰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提升麻城、团林、漳河、子陵和牌楼“五组团”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功能,积极推进葛洲坝水泥老厂区等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区冷热电三联供建设进度,综合整治杨家桥等高速公路出入口环境,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一批小游园、小广场,让城市更靓丽、生活更美好。

构建多点支撑格局。支持京山温泉新区、沙洋滨江新区和新港区、钟祥莫愁湖生态新区建设,推动县城建设上水平。以扩权强镇为重点,促进宋河、钱场、后港、胡集、柴湖、易家岭6个小城市加快发展,抓好官垱“四化”同步省级示范镇试点工作。坚持全域规划、镇村联动,积极推进孙桥、牌楼等5个省级新农村试点镇和4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第二批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详规编制。抢抓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机遇,打造“灵秀毛李”等魅力水乡小镇。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竞相发展,比学赶超、保强进位,进一步增强县域实力。

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巩固城管“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力争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和城郊标准化人工保洁全覆盖,道路机械化洗扫作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重拳整治交通违规违法行为,完善道路微循环系统,整顿出租车市场,加强占道经营监管,新建立体式停车场,切实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加大控违查违力度,确保无新增违法建设,存量违建逐年减少。强化电子效能监察,拓展数字城管平台功能。加强对县(市、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全力推动城乡互通互联。围绕构建“三环八射六隧”城市路网,加快中心城区绕城公路建设步伐。力促枣潜高速公路荆门段开工建设,钟祥汉江二桥主体工程加速推进。全力服务蒙华铁路建设;深化武荆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抓好石牌港区建设,确保沙洋港区综合码头试运营,推进碾盘山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实施漳河机场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一、二级公路和县通乡三级公路年度建设任务。围绕构建“零距离换乘”体系,加强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站场规划建设。

(五)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

全力推进改革攻坚、市场开放,聚合正能量、释放新红利,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前置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擦亮“四最四零”品牌。以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和扩大开放为重点,推动“一区四园”先行先试,构建政策共享机制。推广京山整合组建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经验。基本完成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抓好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引导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以管资本为主,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拓展公共资源交易范围,抓好电子化招投标工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

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坚持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点球”招商,加快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节点项目。加强重点出口基地建设,扩大机电、纺织服装、优质农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比例,促进外贸出口多元发展。支持格林美申报B型保税物流仓库。鼓励京山轻机、凯龙化工、新洋丰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融入“两圈两带”,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唱好“重头戏”。

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以招商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发挥聚盛科技孵化器、百盟加速器及荆门台银两岸三地华中创业中心功能,厚植“草根经济”发展土壤,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以上。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就地转化应用。实施“科技创业带头人扶持计划”,开展“千名科技精英进荆门进千企”“院士专家荆门行”活动,发挥格林美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3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千人计划”和“金蓝领”工程,引进30名左右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800人以上。加强专利运用和保护,力争全市专利授权总量超过580件。

(六)坚持民生优先,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着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让全市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机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试点,五大社会保险参保达到196万人次。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提高新农合筹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水平。强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65。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进移民后扶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减贫4万人。加强职工服务站点建设,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工程;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荆楚理工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工建设望兵石学校。力争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年内投入使用。推进“三中心”、市民中心、市博物馆新馆及县(市、区)“三馆”建设,建好一批乡镇文化综合体项目。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免费开展公益艺术体育培训,办好市第八届老年人健身大会、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完成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政策落实村医待遇。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性别比均衡发展,启动计生奖励政策全覆盖工作。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等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工会、老龄、对台、保密、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援疆援恩等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坚持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森林城市“四城同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向污染宣战三大行动”,坚决落实漳河三圈保护规划,加强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防治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餐饮业油烟污染,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抓好矿山地质环境工程治理。深化“绿满荆门、花开农谷”行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成基地造林12.5万亩、绿化通道400公里,打造秋游农谷紫薇花海景观带。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支持130个村创建省级绿色示范村。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创建全国法治城市。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完成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抓好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下沉。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工建设荆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落实“三全巡逻”“三边警务”和单位内保制度,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深化“平安荆门”创建。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我们将重点办好以下民生实事:

1.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1.9万人,扶持创业5500人,带动就业2.2万人。

2.实施竹皮河城区段清淤筑坝、生态补水、景观改造、设施配套和面(点)源治理工程,完成浏河示范段建设。抓好象山大道、白云大道等道路美化、亮化工作,打造1-2条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新建4座垃圾转运站。

3.对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全免”政策;资助100名荆门籍贫困大学新生。免费为1万对育龄群众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4.拉通白庙路、果园一路、莲花路、长莱巷等影响交通畅通的断头路、瓶颈路;新增100台空调公交车。

5.新建10个省级示范宜居村庄;完成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清淤扩挖塘堰5000口,清淤沟渠1500公里,衬砌农渠500公里。解决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6.举办惠民演出110场。对100处城区市民室外阅报栏进行扩规升级。

7.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368套,基本建成9746套,分配入住4585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300户。

8.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00个、留守儿童服务站10所。在中心城区新建青少年“阳光家园”10所。

9.按照每村100万元标准,支持23个重点老区村、贫困村发展。

10.为1万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130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适配1000件辅助器具;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我们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切实做到“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积极稳妥地抓好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落实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责、程序法定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切实做到“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始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能,完善政府常务会学法、政府法律顾问、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备案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复议,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强化舆情引导,推进信息公开。

——切实做到“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认真落实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廉洁从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

——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大力推行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市政府5个方面、40项整改任务,构建反“四风”、转作风长效机制。加大“庸懒散软奢”整治力度,持续推进作风效能建设。按照“清廉为官、事业有为”要求,强化履职担当,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我们一定牢固树立宗旨观念,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把群众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群众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全面分析未来五年荆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使之成为科学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实干开创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共同谱写实力、文化、生态、幸福荆门建设的新篇章!

附:名词解释(以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排序)

【双百工程】是指国家发改委重点培育和扶持的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基地)和100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一核六片十五园】也称“1 6”园区。“一核”,即荆门高新区;“六片”,即京山、沙洋、钟祥、东宝、掇刀、屈家岭所辖的经济开发区;“十五园”,即荆门高新区,京山县“一区两园”(京山经济开发区和宋河、钱场工业集中区工业园),沙洋县“一区两园”(沙洋经济开发区和后港、纪山工业集中区工业园),钟祥市“两区一园”(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和双河江北工业集中区工业园),东宝区“两园”(东宝工业园和洋丰产业园),掇刀区“两园”(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和麻城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屈家岭工业园区。

【一区四园】是指我市为充分发挥荆门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和辐射引领作用,按照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产业布局、统一高新产业政策、统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一科技统计口径、统一服务标准的原则,统筹协调荆门高新区与钟祥省级高新区、京山省级高新区、沙洋经济开发区和荆门航空产业园等“四园”关系,构建的“一区四园”共同发展格局。

【六比六看】是指比发展,看谁速度更快;比总量,看谁规模更大;比成长,看谁企业更多;比投资,看谁后劲更足;比效益,看谁质量更好;比转型,看谁结构更优。

【一抗三保】即抗大旱,保生活、保生产、保发展。

【一高三新】是指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6 N】是2014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实施的改革事项,主要包括:着力深化“四最四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机制、坚决打赢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牢牢抓住土地流转这个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全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与数字化城市管理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及探索建立廉政“门诊部”、推进农村产权融资等。

【“1 X”规划】是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总体规划及石化、磷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方案。

【六度】即入园项目投资强度、税收额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科技高度、建设时间限度。

【42养羊】即每户2个劳动力,建2栋标准化羊舍,年出栏200只肉羊,年收入20万元。

【四个一批】是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100亿元的县市。

【PPP模式】PPP是“公私伙伴关系”的英文简称。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公共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政府全程参与。

【城管“三年行动计划”】是于2012年4月实施的城市管理工作计划,概括起来主要是“一年常态化、两年精细化、三年大变化”。其主要内容是抓好10大类31项重点工作,简称城市管理“1031工程”,包括城市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场建设、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生态环保、违法建设治理、社区建管、城管体制改革、群众性城市管理等方面。

【三环八射六隧】“三环”即内环:天鹅路—象山大道—掇刀石大道(规划)—阳光大道—凌云路(规划);二环:象山一路—罗汉山隧道(规划)—荆山大道(规划)—凤袁路—迎春大道—荆东大道—月亮湖大道;三环:东、西环线(北起子陵铺镇安栈口,南至团林铺镇以南红鹤水库)。“八射”即荆襄大道、象山大道—泉口路、漳河大道、凤袁路、白云大道—207国道(G207)、迎宾大道—荆新线(G348)、白庙路—江石线(S439)、月亮湖大道—311省道(G347)。“六隧”(规划)即罗汉山隧道、荆西大道隧道、碑凹山隧道、凌云路隧道、双喜大道东隧道、双喜大道西隧道。

【四最四零】即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收费最低、效率最高;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差错、反馈零投诉。

【B型保税物流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集中场所。

【两圈两带】即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

【千人计划】即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型企业家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通过市、县两级联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扶持1000名左右的产业人才,引导和鼓励产业人才投身“四个荆门”建设。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即依托基层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社会救助申请一门受理窗口,整合民政、人社、卫生、教育等多部门力量,完善部门间分办、转接流程,及时受理、转办救助申请事项,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及时受助。

【三中心】指市广电传媒中心、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三馆】指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

【向污染宣战“三大行动”】是省环保厅在2014年“6·5”世界环境日启动的“向污染宣战”行动,具体为:饮用水源保护行动、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行动。

【漳河三圈】即漳河水体蓝线保护圈、湿地保护圈、生态旅游圈。其中,水体蓝线保护圈、湿地和水土保护圈及漳河汇水区为禁建区,生态旅游圈与湿地保护圈之间区域为控制建设区。

【三全巡逻】是指“全员、全域、全勤”巡逻,确保把警力摆上街面,让平安成为常态。“全员”指将机关民警、巡警、交警及巡防队员、群防群治力量全部纳入;“全域”指中心城区全覆盖;“全勤”指全天候巡逻。

【三边警务】即从群众家边出警、到闹市街边处警、让群众身边见警。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jianghuagao/15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