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观后感300_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0-12-14    来源:搞笑广告词    手机版     字体: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300_我不是药神观后感6篇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1

昨天(7.1)去衡山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的点映。故事情节什么样我不想多说,前半段是个十足的搞笑片,下半段是个感动中国十佳青年篇。我觉得值四星。

首先感慨一下广电总局,这个主题的片子居然可以通过。但是看过之后就发现徐峥其实没放开,后半段拘谨得很,并没很好地把故事拉上高潮。末尾还不忘赞扬祖国好,落了俗套。

卖假药的张院士在被捕前跟徐峥说了句:我卖了这么多年假药,发现其实只有一种病,穷病。这句话一针见血。天价药都是给谁的?富人!只有富人能治好病,想想艾滋,有钱人可以正常活着,穷人很快就死去。魔术师约翰逊得艾滋20多年了,现在活得好好的。

执法者面对这个问题时,基层有心无力,高层何不食肉糜。这个时候ZF几乎成了天价药的帮凶,不仅不控制药价,还征收关税,不入医保。。。

这部电影一直在拷问人性和法律,到底什么是违法?什么才是“假药”?正规合法的药卖3万,从印度走私过来的卖500元,疗效一模一样。老百姓为了那个卖假药的贩子(徐峥饰),个个守口如瓶。“正规药一瓶3万,房子都吃没了,而这个药只卖500,可以救我们的命”

当徐峥被捕入狱时,那些吃过他“假药”的患者们夹道相送,此时此景令人泪目。

从这个影片里当然也看到了ZF的努力,给徐峥减刑,策动医改,取消关税,进医保等等,这里体现了正能量的一面。

而从一个医药相关从业者的角度,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为什么有天价药?还不是我们自己没有研发能力!我们的GDP早早并牢牢占据世界第二,可是在很多领域,我们弱得不行,菜到抠脚!这就像被别人摁住命门,随时可以制裁你。当制裁来临时,除了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向前走,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我们国家能重视自己的人才,能够研发出各种特效药,那就无需进口,不再受人宰割。从这方面,我们的强国梦任重道远!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2

之前一直都没时间看,但是朋友圈和微博都被这部电影刷屏了,在蜀黍的赞助下,昨天终于看了,在此郑重感谢一下蜀黍。下面说说我的一些观后感吧。

电影确实很好看,进行到一半时身边很多人开始抽泣。散场时的掌声雷动中有人已经泣不成声。剧情中的那句话“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就能确定你这辈子不得病吗?”抓住了普通人的生活,抓住了大家的心。整个故事的梗概,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故事的主角也只是把陆勇改了个姓换成了程勇。整个事件当时曾在国内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和真实的陆勇不同,电影中的程勇本身并不是患者,他的初心只是多赚点代购钱。他没有想过救世救人这么多,他只是需要钱度过眼前的难关,妻子的离去,父亲的手术,儿子的球鞋,店铺的房租。对他来说格列卫和他卖的印度神油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关心的只是那高达15倍的利润。所以他对病人很冷淡,他要求他们一定要摘下口罩才能跟他谈。他尽力去说服印度老板来拿到独家代理。他拼凑了一个各司其职一盘散沙般的队伍。尽管他看到了患者们的欣喜若狂,看到了那么多人对他感恩戴德送上锦旗,他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我一个卖壮阳药的,救哪门子世嘛?”然后他开始面对真正的生活,他看到了看似繁荣的生意背后的真相,刑罚等着他,警察在找他,他害怕了。他选择了逃避。于是生活冲到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橘子,橘子里有一个痛彻心扉的耳光。他第一次真正面对了生死。看过了众生的病与死,就不能再面对普通的人生了。给了他人一次生的希望,就很难再把这希望夺走了。做过一次菩萨,就不能再做人了。吕受益的死让他开始转变。程勇不想做菩萨了,他想做一回神,他想救赎自己对吕受益,对彭浩的亏欠。他重新开始召集老患者,他知道这名单上的人已经减少了很多,但他宁可把2000的药亏本500卖出去,也不想再看到名单上的人名减少。此时的他已然成为辛德勒,成为何凤山,成为普罗米修斯,成为那些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救赎世人的先行者。然而他的这种补贴模式终究不可长久。仿药厂关了,药店的货总是有限的。

人,终究有着人的人性。“我们之所以善良,不是为了回报,而是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公安局里,那位老太太淡定的站了起来,她没有哭,没有求饶,也没有煽情,她平静的对周一围说道:“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警察领导,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就能确定你这辈子不得病?”时代、命运、社会的洪流中,有太多的无奈。这些挣扎在底层的渺小人物,就连“想活着”都成为奢侈的信念。电影中有一处很巧妙的台词处理,在第一次见到印度药厂代表时,程勇对老板说:“他们吃不起天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利欲熏心想要争取代理权的商人。而最后上了法庭时他又说了一遍这些话,这一刻,即使他不愿意,他已成为患者们的神。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3

我一个而立之年的大老爷们,看完电影先是默默流泪,可心中的惊涛骇浪实在难以平复,最后居然哇的一声嚎啕起来。――我是真的被感动了,真的!

《我不是药神》海报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太多,但电影可以反映生活,感受生活。《我不是药神》说的是主公翁程勇,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印度仿制抗癌药的中国区代理,通过买仿制药发家致富,最后正版药公司的述求下他退出了,可后来发现,曾经在他这里买药的患者陷入了困境,因为缺药而死,心有愧疚的程勇决定为了患者铤而走险,再一次以成本价向患者出售正版上万元的仿制药,最终因为“走私假药”而被捕。

剧照

最讽刺的最心酸,最荒诞的最现实。《我不是药神》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却来源于真实事件,当年的陆勇案也是喧嚣一时,这部电影以此事为基础做了戏剧化的改编,直击社会的痛点,通过白血病人买仿制药求生的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观影后的我们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是感悟。

王传君在剧中是承接剧情发展的人物

电影给我的第一个触动,是程勇砸钱,让夜店经理上台去给刘思慧跳舞的桥段。一个单亲妈妈,女儿患了白血病,一瓶药需要四万多块,有药就能活,没药就得死!即便是如今这个日渐开放的时代,在夜店里穿着暴露的服饰跳钢管舞,即便人们嘴上说理解,认同,但心里总会有一丝蔑视和偏见吧,夜店经理更是直接的表现出了他对钢管舞女郎的轻蔑。但程勇为刘思慧出头,他知道刘思慧为什么即便忍受着屈辱也要在这里被人看轻,这样能赚钱,这样能买那四万一瓶的药,这样她的女儿能活!所有的屈辱都敌不过一个叫“母爱”的词。

为了女儿要钱跳钢管舞的母亲

刘思慧看着在台上尬舞的经理,内心压抑了多年的苦闷,憋屈,愤恨都在这一刻爆发,炙热的眼神告诉所有人,在这一刻,她在做她自己。就像被枷锁锁住了的飞鸟,在这一刻,被程勇和他的印度仿制药打开了枷锁,一飞冲天,自由翱翔!让她守住了自己“母爱”的职责,让她拿回了做人的尊严,让她自由自在,让她真正的活着!

牧师病友

第二个触动,来自那位普通的老婆婆,在曹斌饰演的警官周一围抓住了购买印度仿制药的患者时,让他们说出卖家,却没有人回答,最后,这位老婆婆站了出来,哀求道:“领导同志,我病了三年,四万一瓶的药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还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这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五百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听完这话的我,眼泪已经在眼眶里面打转了,我在想,我若是站在老婆婆面前的周一围,我会怎么做,于法,这些人购买“走私假药”,当抓当追责,于情,这些人因病致穷,拖累全家,他们只不过是想活着,这又有什么罪!还好,周一围是个有担当,感性大于理性的人,我不知道他算不算优秀的警察,我但能说他是个优秀且值得尊敬的人!

老奶奶的话让人伤心让人无奈

最后,让我哭出声来的触动,来自程勇去监狱的车上,在他这里买药的白血病患者来为他送行的场景,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刘思慧甚至都给女儿摘了口罩,他们在以示尊敬。因为几个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程勇见面时候,因为是有菌环境而戴着口罩的时候,程勇说你们戴着口罩和我谈,我都看不清你们的脸,是对我的不尊重,当时不过是他耍横的话,强行的要求,最后却是白血病患者们自己主动为他摘下口罩,这是大家对他的认可,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泪流满面的我,也是在这一刻,哇的一下哭出声来。想要别人尊重,得先做让人尊重的事。

本来和程勇不对付的前妻弟也和他和好

有很多“电影评论家”们,指出电影这里不好,哪里可以加强。在我看来,这都是为了故意彰显自己而去吹毛求疵,去鸡蛋里面挑骨头。在我国严格的电影审核制度下,既能通过审核又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就已经成功了。说电影煽情?煽情的电影那么多,可让我看完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复,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湿了眼眶的电影,这是唯一一部。

没有做英雄的初心却做了英雄做的事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太多。《我不是药神》的成功,或许便在于用最真实的生活给了我们以最纯粹的感动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4

“我是药神”出场字幕,宁浩、徐峥监制,只要看到这两个名字,这个电影的票房肯定是妥妥滴有保障。为什么?两个喜剧电影票房制造者加在一块,其威力堪比原子弹,票房肯定要炸的啊。我对宁浩的印象是他的电影都是超现实又很接地气,黄金大劫案、疯狂的赛车、疯狂石头、无人区,都是黑色幽默电影的典范,带有很浓烈的个人标签。对徐峥的印象是很有喜感节奏,不管什么样的角色都能表演非常有意思。人在囧途、泰囧、港囧,都能证明其实力。

 

主角是徐峥已经能保证片子的演技在线,其他几个演员知名度比较低了。“周一围”,最近参加演员的诞生火的,“王传君”,爱情公寓的关谷神奇,这两位演员自带一定的流量,但也不算一线明星吧。我觉得这是宁浩的聪明之处,从不选一线的流量明星,主角基本都是演戏很好但不算很知名的。可能这样不太容易出戏吧。一线明星的人设太多太硬,观众很容易出戏。相反这样不是很出名、演技还不错的演员真是还不错,可以切入到剧情里面不突兀。

在正式进入剧情之前,我都是很理性的分析这部电影团队搭配。然而,进入到剧情之后就沦陷了。从前到后就感觉浑身不自在,特别的难受。这部电影里面的白血病人吃不起一瓶四万块的天价药。让我想到了百度贴吧的魏则西。他才二十几岁,就被莆田系医院坑的倾家荡产,连命都没有了。电影里的诺德华制药公司为什么定这么高的价格,还不是因为这是刚需。命就是钱。为了活着,人们愿意花费高昂的代价。

“谁家还没有个病人?”这样的台词太直指人心了。只要经历过现实碾压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艰辛。穷人不敢生大病,只要沾上了就是等死。片中的黄毛小孩就背井离乡,出逃走了,因为怕连累家里人。“穷病”穷人一旦得病,连生存的资格也要被剥夺。生存是每个人活下去的权利,为什么要剥夺人的权利。电影中的正规正版药的公司赚的钱都是民脂民膏,印度仿制药具有同样药效,价格低廉,却要被追查。是谁给了正规药品这种不合理的定价。警察办案,药品公司的人可以旁观聆听,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权利。

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药神最后还是有刑事责任的,冒着坐牢的风险给病友买药甚至倒贴,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少见了。程勇的原型陆勇在现实中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而且也没有赚钱。电影中做出了艺术加工,程勇本身不是白血病人,刚开始为了钱才倒卖药品。后来才做出了牺牲。人物有了一定的弧度和成长。

在韩国,拍出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的电影:辩护人、韩公主、熔炉,都是通过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来调整修正,甚至增加一条法律。一部电影的上映能改变现实,实属非常难得了。我不是药神,在处理现实问题的隐喻还是比较隐患和小心翼翼的。要不然也上映不了。

只是觉得,活着为什么那么艰难呢,吃穿住行都是刚需,虽然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但很多人家把祖孙几代的积蓄都用在买房子上,这件事情本来就很不合理。高昂的房价稀释掉了人们的创造力,一个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人生目标是在北京有套房子,怎能不是时代的悲哀。好在已经有所行动,遏制房价的上涨。

离谱的房价和离谱的药品价格是一回事情。房子意味着家,没有房就没有家。现在有多少无家可归的人。房子不就是一堆钢筋水泥盖成的吗,材料成本有多高,为何要把土地卖的这么高。还不是抓住了中国人民的弱点,对家的眷恋。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有房的人操心房贷,怕房价暴跌造成亏损。没有房的人怕房价暴涨,以后买不起房。有房没房焦虑是同样的。

像极了电影中的白血病的人,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谁不想活着,凭什么剥夺病友活着的权利。

最后希望每个人,不要被高房价绑架,能认认真真体验美好生活。或许,还可以拍一部“我不是房神”。那时候,我们或许早已解脱,真能过上好日子吧。

电影中片尾字幕把这件事情解决了,格列宁药品进入了医保,每个人都吃得起。人人是否住的起房子的时代又什么时候能到来呢,拭目以待吧。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5

昨晚去看了“我不是药神”,略低于预期。

一方面是因为看之前被太多的推荐刷屏,预期过高,另一方面,是每一个情节转折都中规中矩,虽然有笑点有泪点,但并没有意外感。

这部电影的亮点,是国产电影中少有的直面描绘社会冲突,反映了“法”与“情”难容,看完后能广泛引起公众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和深思。缺点在于立场太正,太主旋律,并太过粗糙的设定了片中的“反角”医药公司。

看完电影,我们都知道了进口药的昂贵,看到了高药价对穷人的压迫,但每一种新药的诞生,无一例外由钱堆叠而来。

“格列卫”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征服癌症,为此瑞士诺华公司花了50亿美元。并且从立项到新药上市,几代科学家整整花了50年时间,他们是真正的人类之光。

药品专利制度虽然并不完美,却是现阶段权衡之下相对好的一个机制,国家可以通过纳入医保、采购谈判等方式进行补充,公民可以通过购买医疗保险、购买印度药等合法或者不合法的方式进行自救,但都不应该试图去破坏药品专利制度,因为那样的结局,是再也不会有人愿意研发新药。

王志安老师有几段评论,略有些刻薄,却很清晰的把道理讲明白了:

“药品专利制度是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保护创新的机制,和许许多多优秀的制度一样,它当然有代价。它的代价就是在专利保护期内,原研药的价格非常昂贵,那些贫穷的患者很可能负担不起药费。对于癌症药物来讲,他们看起来就只能等死。

虽然对于新药研发来讲,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它是在没有妨碍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改进,有钱人能够支付的起药费,获得了救助的机会。但穷人的患者却并没有因为药物的发明而变得更差。在专利保护期内,原研药厂获得超高的利润,这种利润是一种奖励,奖励更多的药厂投入人力和无力研发攻克各种绝症。一旦专利保护期到期,药价就变得非常便宜,穷人也用的起。最终这些治疗绝症的神药,成为人人普惠的大众廉价药。

但公众的心理却不这样认为,在没有药可以救命之前,人们普遍会选择认命,但当了有了药物自己买不起之后,却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被金钱剥夺了求生的机会。这个机会自己本该就有,是一种天赋人权。

这种普遍的大众心理我们当然不能无视。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买不起药来救命的穷人来讲,他们购买非法的廉价药对于社会管理来讲是一个伦理困境。这种困境是那么的难以选择,因为无论选哪一种选个似乎都是对的,也似乎都是错的。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揭示这种深刻的伦理困境,但是,《我不是药神》最终,却将这种困境选择变成了一种道德控诉。药厂无良,只想着赚昧心钱,将药品的价格定的那么高,毫不在意患者的生和死。而贩卖非法药物的贩子,却变成了救助病患的英雄。

其实这个逻辑只要认真想一样就是那么的荒谬,到底是谁真正在救治患者?是非法的药贩么?不,而是导演眼中没有良心和人性的的药厂,是他们花费了数十亿美金研发出来了第一个靶向药物,拯救了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

... ...

片中有一段让我泪奔,婆婆拉着警察的手说:“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谁家还没个病人啊,你敢保证你一辈子不得病?”

这是生命与制度间的拷问、道德与法律间的抉择。这件事里,根本没有坏人啊,每个人都在行自己的善,却又做着非正义的恶。

真实的世界,复杂也不完美,各类冲突的规则交错运行,好的电影不一定要站队,也不一定要给观众一个交代,只需要厘清偏见,让观众自己选择,自己思考。

看完电影后的24小时里,一直有个声音在我耳边发问:为了行善,你会作恶吗?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6

昨天去看了最近大热的《我不是药神》,看完之后感触颇多,希望以后可以由更多这样高质量的国产电影。

首先说一下大概的故事情节吧。主角程勇,开始时只是个走私印度神油的油腻中年男子。离婚、爱走小关系、落魄到交不起房租等等,最终为了给父亲凑治病的钱,答应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去印度走私廉价药,印度格列宁。一瓶正版格列宁售价4万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价500元一瓶,程勇走私到国内卖5000元一瓶。而白血病病人几乎每个月就要服用一瓶来稳定病情。在正版药的天价压力之下,走私印度格列宁的程勇摇身一变,成为众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到了电影的后半段,程勇逐渐在与这些病人的相处中,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以及对于生命的决心。而他跟其中的一些病人,也逐渐成为了至交好友。其中一开始找他走私的白血病人吕受益的死亡,也让他下定决心为病人走私,且只要500元的成本价。电影最后,他因走私违禁药被抓,判刑。在去监狱的路上,大家都来送他。白血病人们拉下了层层口罩,让自己暴露在有菌环境下,只是因为程勇说过,“戴着口罩不礼貌。”也以此表达自己的尊敬。而电影的原型,也来自于真实的案件,陆勇案。他自己就是个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宁虽没有电影里的4万元那么夸张,但在当时也有2万多元。陆勇帮助病友代购印度格列宁,最终因为金额巨大,被司法机关查抓。引发了众多病友联名,希望他能无罪。

这件事中到底谁有罪?我想这也是看完电影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问。我认为制药公司没有罪,司法没有罪,病人更没有罪.那为什么所有人都没罪?却所有人都在受罪?其实问题最根本的症结不在于药从做出来到给到患者手中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在于即使去掉了中间的那些问题,即使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黑幕,这种大病、绝症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只有有钱人才治得起.正如电影中假药贩子,对主角说的那句话那样:“我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人是平等的,但是在死神面前,富人比穷人享有了更多的资源,穷人因为经济原因看不起重病、大病,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这问题在全球哪里都一样,这很残酷,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过,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绝望的,如果整个社会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让情况变得稍微好那么一些。现在国家在进行医疗改革,虽然医药改革的这条路道阻且长,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路上,就总有一天能够到达!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uanggaoci/16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