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2021-05-28    来源:思想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市委“1234”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54321”长远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六大行动”提质年活动,全力抓好扶贫、旅游、城镇化、交通、工业、农业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1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12.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3%,增加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4亿元,增长11.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8元,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4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0元,增长11.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凝心聚力攻坚,脱贫摘帽成效明显。扎实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精准发力,推动整个社会合力攻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2675人通过自治区脱贫认定,2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加大投入促脱贫。强化政策对接和沟通汇报,大力争取上级给予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18年,全县累计筹措、整合各级各类资金9.6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狠抓产业促脱贫。“5321”产业开发脱贫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14.5万亩;成功创建中国·毛南柚美环江、环江花山果海休闲农业等2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正在创建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全县2万贫困户八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覆盖率达92%。采取“公司+特色产业+基地+脱贫户”和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1+1”油茶套种中草药方式,建设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260万元,退出桉树林地1.1万亩,定植苗木1万亩,道路、灌溉、景观平台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实施。产业园被市人民政府列入2018年-2020年“十大百万”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推进项目, 园区的建成将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2万户。

通过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建了村级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园,全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8.53%,其中,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69%,60个贫困村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80%以上。

推进易地搬迁促脱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八包”工作责任制、督查问责和工作约谈等方式,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新进展,毛南家园一区、二区安置点基本完工;2016、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率均达100%,1.78万贫困人口顺利搬出大山。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安置区,给搬迁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成立了毛南家园、城西安置区办事机构,为安置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完善基础设施促脱贫。共整合各类资金3.64亿元,投入到交通、饮水、住房、用电、宽带网络、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村屯道路216条,桥梁43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13个;建设集中供水项目400个、水柜56个;全县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实现通水泥硬化路;危房改造开工1273户,竣工896户;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63个;115个光伏扶贫项目接电报装并网发电;全县行政村通宽带率100%。

创新发展村级经济促脱贫。在全市率先创办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和贫困户增收产业园,开启村级集体“跨地经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整合资金5150万元扶持103个行政村(社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进4家龙头企业,在川山、龙岩等乡镇发展“三特”水果产业,总面积达0.5万亩;投入资金3036万元在60个贫困村建设115个光伏发电站,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难题。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村民合作社,产业项目100%覆盖、资金100%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达标。

强化保障促脱贫。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低保等帮扶政策的落实,开办电工、焊工等培训班共50期,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210名,落实劳务费838万元。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在册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通过政府兜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0%以上,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组建95个家庭医生团队,贫困人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5.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848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576万元,教育惠民政策覆盖率100%。

推动电商扶贫促脱贫。着重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销售上行,助推精准扶贫。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乐村淘等多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建成电商网点107个,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实现次日抵达。通过电商平台,环江“三特”水果、“五香”特产销往全国各地,拓宽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群众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环江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

深化扶贫协作促脱贫。充分利用粤桂扶贫协作政策,积极拓展深化与深圳市在各领域的协作。2018年,深圳市结对帮扶资金3502.4万元,增长130.4%,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光伏发电、贫困户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项目建设;广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共计470万元。在2018年全区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发展扶贫生态产业;投入704万元用于扶贫项目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引导26家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助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产业帮扶5369万元;就业帮扶投入623万元,受帮扶贫困人数达1万人;通过举办慈善晚会,引导企业、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扶贫,捐款捐物合计287万元。

(二)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稳中向好

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采取“农业企业+产业基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优势产业规模经营、特色产业适度发展。

全面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2018年,全县桑园面积达19.06万亩;“三特”水果13.7万亩;核桃种植17万亩;林业(松杉)93万亩;糖料蔗6.5万亩;香猪出栏65万头;菜(肉)牛出栏3万头、肉羊出栏3.4万只;淡水生态养殖5.7万亩、油茶4.7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9.7万亩;中草药种植1.8万亩。

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342个,产业覆盖农户1.25万户。新增耕地流转面积0.65万亩,全县累计流转耕地面积14.5万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87家、家庭农场63家;其中,201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完成市级任务的333%;新增家庭农场19家,完成市级任务的158%。环江五圩生态养殖、环江木连生态果业、环江旺源生态香猪养殖被评为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明伦、东兴等乡(镇)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全县年生产菌棒1360万棒,总产值8800万元。香柚一号红心香柚和砂糖桔获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县农作物耕种收割机械化水平达56.22%。推进供销系统“县基合一”综合治理新机制,全县基层供销社实现乡(镇)全覆盖,村社共建模式基本形成;河池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三)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有色金属、林产加工、茧丝绸、制糖等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提升,重点产业持续加快发展。全面整合全县有色金属企业,构建集探、采、选等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挺峰公司选矿厂正式投产,全县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达4亿元,增长26%。推进茧丝绸稔线丝深加工和自动缫丝机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凯喜雅年产200吨捻丝竣工投产,茧丝绸工业总产值达7.8亿元,增长30%;蚕农养蚕总收入达13.35亿元。持续实施林产加工业倍增计划,推动林产加工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延伸,木材加工总产值达14.3亿元。环江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工业产值5100万元,纳税1000万元。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家,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提质发展特色园区。河池·环江工业园区重点打造5个特色“园中园”,建设集生产加工、商务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基础和平台作用进一步突出。引进永钜公司数据线、贵州榕盛兴资产管理融资等新项目4个;开工建设农民工创业园路网和标准化厂房二期工程项目;竣工投产环江伍香源山茶油、环江理昂农林废弃物热电等重大项目;河钢高端丝绸产业园、城西电子科技与仓储物流产业园等正在全力推进。园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增加值4.5亿元;招商引资17.5亿元。

服务企业力度不断加大。抓服务促生产,推荐5家企业进入市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公司,解决担保融资贷款3400万元,及时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抓住建设银行开发“税贷通”机遇,引导48家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1432.8万元。

狠抓工业品牌建设。出台企业发展品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打响品牌,“木论思泉”荣获“世界好水源推荐奖”“最佳养生用水推荐奖”“国际品水大赛”银奖;“富津源”牌生物有机肥荣获“广西著名商标”;“江缘”牌白厂丝、“桑沙郎”牌食用蚕蛹打响了品牌,有力提升了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注重城乡一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以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城区道路交通配套设施、花竹帽文化活动中心、毛南族体育馆和非遗文化展示馆等6个项目,目前完成投资3.3亿元;成功铸造世界最大铜鼓并安装在花竹帽文化活动中心,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江滨体育公园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实施“基础便民”行动,老城区桥东路、江滨路等5条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总投资3.86亿元的城西新区路网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其中环江经二路、金环大道一标段等7条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城西新区路网基本成形。毛南民族文化特色不断得到提升,城市文化元素不断得到彰显。

(五)深化“世遗”品牌,旅游文化产业成效突出

深化旅游基础设施攻坚战。加强与桂林、贵州荔波合作,共同打造桂黔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大联盟。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功列入广西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文雅天坑群、牛角寨瀑布群景区、陈双毛苗瑶新村等旅游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游客集散中心及风情花海园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和一批民族风情独特的旅游名镇名村;牛角寨瀑布群景区、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新增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四星级旅游饭店1个。环江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唱响旅游文化品牌。依托“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这张世界级名片,成功举办第十届毛南族分龙节暨第四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自治县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四届红心香柚节等活动,成功承办广西龙舟系列赛总决赛、河池市第六届运动会等,吸引了区内外广大游客齐聚环江,尽情享受环江旖旎的喀斯特风光,体验多彩毛南风情。组织《毛南音韵·相约纽约》专场演出,应邀参加广西“三月三”丝路文化行――越南站、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化博览会等各类活动,充分展示独特的毛南民族文化,进一步打响“世遗环江·多彩毛南”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51.6万人次,增长36.7%;旅游总收入16.29亿元,增长39.41%。

(六)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不断激发前进动力

着重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全县列入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共27个,全年完成投资16.03亿元,完成率102.1%。县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环江思源实验学校、环江高中扩建等项目已建设完成,环江中医医院、环江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等正在全力推进。

深入实施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荔波经环江至德胜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中期调整;强力推进高铁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目前,贵南高铁环江段项目共完成投资7533.73万元;有序推进英豪至大安、罗城四把至环江、华山至驯乐等二级公路项目建设;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永权至文雅村委三级公路竣工使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614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106.5%。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平治小流域综合治理、下南乡抗旱应急供水、大环江驯乐乡河道防洪整治等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牛角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建设任务。

(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环江巩固发展

加大环境问题整治力度。强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石漠化治理,有序推进环江国家沙漠(石漠)公园项目建设,全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整改工作;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并通过自治区验收;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排查并整治县境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有序推进古宾选矿厂尾矿库及周边污染土壤修复、大环江流域大安乡合龙屯受污染农田治理项目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推进第三期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大环江、小环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3.9%。

持续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环江被列为全国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全区首创利用有效林权流转合同进行林权抵押贷款,破解林业生产资金困难问题;全年凭有效林权流转合同书进行林权抵押贷款1.03亿元。完成造林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万株;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99万亩,惠及17.5万人,实现经济产值8亿元。

稳步推进“美丽环江·宜居乡村”建设。总投资6800万元续建的东兴、水源、川山、明伦4个镇级污水处理项目已试运行。实施一批市政绿化美化项目,不断提升城区美化绿化水平。“基础便民”专项活动持续推进,完成乡土特色示范建设村屯2个;完成村屯公共照明试点项目18个;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改厕改厨改圈”项目建设,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事通办”服务;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最多跑一次” 网上申请业务,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质效。目前,行政审批事项从2013年的829项精减至286项,减少了65.5%;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由20.62天压缩到5.49天,办理提速93.98%。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化博览会和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县成功签约自治县城东商贸城项目、长美山高水长景区开发项目、环江天伦国际度假小镇项目等13个,计划投资65.83亿元;成功召开“2018年桂台(环江)中小企业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并签订《环江―屏东中小企业产业发展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河池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座谈会在我县召开。县本级年度内资到位30.3亿元,完成指标任务的137.8%;外资到位1450万美元,完成指标任务的242%。

(九)持续推进社会事业,民计民生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卓有成效。深化教育改革,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县50%的行政村设立了小学附属幼儿园,有效缓解了乡村儿童入园难题;县幼儿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投入3.7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并以全市最高成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环江高中一本上线242人,完成河池市下达指标的252%;4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不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增加城区学校学位3000多个,有效解决扶贫移民搬迁子女及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亮点纷呈,环江二高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试点学校,思恩镇人和小学“和”文化特色被评为壮汉双语示范学校,环江二小“兰亭文化”特色办学被命名为“广西兰亭书法学校”。教育事业焕发蓬勃生机。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127个,率先在全市实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六有”建设标准以及“六项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5%、98.7%;发放养老金4.46万人,发放率100%;全县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86%;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形成县域医共体。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4500人次;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2776套;开展国家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发放贷款663万元。建成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各类应急预案,落实抗灾减灾制度。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我县正式启用,开展河池·环江工业园区广西首个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环江气象站荣获“全国首批百年气象站”称号。全面推进全区食品销售质量安全“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36家示范食品店通过自治区验收。

民族团结进步成效显著。民族团结示范村陈双村作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县级唯一慰问点得到中央代表团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全方位报道我县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发展成效。由壮族、毛南族、苗族同胞组成的环江龙舟队,代表河池市参加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5块金牌、4块银牌的优异成绩。

文化广电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建成了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发放了1200套户户通地面卫星接收器材,147个村(社区)配备了应急广播,基本实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111个村(社区)配备了音响,40个村(社区)配备了农民健身器材,完成农家书屋补充更新112个。毛南傩舞、毛南民歌成功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全县乡村屯办春晚成为常态化,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完善县城区“天网”覆盖工程,推进乡镇村“小天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严打等系列社会治安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年共打掉涉恶犯罪团伙9个,抓获涉恶人员135人。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正公平,不断推动“平安环江”“法治环江”建设。

(十)聚焦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着力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合法性审查制,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和舆论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委员提案76件,办复率100%。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项纪律规定,持续加强审计监督,深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群众对反腐败成效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深化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此外,统计、工商质监、司法行政、科技、税务、粮食、移民、外事、民族、宗教、侨务、机关事务、消防、人防、保密、检验检疫、档案、地方志、通信、地震、水文等工作迈出新步伐。老干部、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驻环江中直、区直、市直各单位支持地方发展和自身业绩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凝心聚力、砥砺奋进,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合力攻坚的结果,是离退休老干部鼓励支持、建言献策的结果,是驻环江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38万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环江中直、区直、市直各单位和驻环江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环江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历史及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我县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得到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协调;脱贫攻坚仍有24个贫困村、16个深度贫困的非贫困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项目建设融资渠道不顺畅、配套资金保障不足、工程项目进度缓慢;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实、能力不足、担当精神欠缺,干部执行力亟待提升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绝不能回避,要以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的态度和责任,制定超常措施,发挥超强能力,努力在破除瓶颈、补齐短板上取得明显进展,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对于环江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以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筑牢我县发展基础,促进各项事业上水平,突破重点领域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进一步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落实“五个扎实”新要求,围绕市委“1234”总体工作思路和自治县党委“54321”长远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六大行动”攻坚年活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早日建成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

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实现24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的非贫困村)脱贫出列,减贫人口1.42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狠抓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奋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逐村制定攻坚方案,逐户谋划帮扶对策,精准发力,尽锐出战,确保实现整县摘帽。

全面落实责任。继续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健全制度体系,继续实行“七包”工作责任制和第一书记“全覆盖”模式,上下同心同向同力。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帮扶任务落到实处。强化督察问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达标不放过。帮扶干部要因户精准施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年内计划筹措、整合财政资金5.2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效率。加大扶贫领域资金审计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产业扶贫。按照特色产业短中长发展格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5321”脱贫产业工程,继续抓好八大扶贫主导产业和“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加快实施一批“短、平、快”增收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扶贫产业全覆盖,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达80%以上。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实施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减少贫困群众养殖、种植风险;加大对油茶、肉牛等重点产业的贷款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或“由扶改带”等模式对贫困户进行扶持。推进脱贫户后续产业稳定增收项目基地建设,加大投入、狠抓管理,把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示范园打造成为全区脱贫户后续产业扶持示范基地,确保脱贫户实现年稳定收入增收1500元以上并持续受益5年的目标。创建易地搬迁扶贫后续产业基地,推行“农业企业+产业基地+易地扶贫搬迁户”扶贫新模式,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贫困村集体“1+N”产业发展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和带动,推进“一村一园”建设,采取“农业经营主体+扶贫产业园+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创建村级扶贫产业园。2019年,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10%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及安置房建设任务;不断加强和完善各个安置点项目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出台较大集中安置点社区和人口管理办法,完善安置区后续管理工作;强化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和就业发展力度,以“四靠”(靠产业、靠企业、靠商业、靠务工)为依托,确保入住搬迁贫困户户户有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照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户“八有一超”的脱贫摘帽标准,加强村(社区)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达标问题和无稳固住房户的住房保障问题,巩固提升2.76万人安全饮水基础;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屯级出行道路等级。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宽带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聚力政策兑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公共服务和住房保障政策,实现教育资助、健康扶贫、安全稳固住房全覆盖,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抓好“雨露计划”和“教育扶贫倍增计划”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抓好生态扶贫,开展林业重点项目和生态效益补偿等工作,做好护林员的选聘和续聘,增加贫困户工资、经营和补贴收入。

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教育扶智工作,资助贫困学生5万人次;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因需施策开展“两后生”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帮扶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稳定在1.5万人以上。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等优惠政策,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90%以上,门诊特殊慢性病就医报销比例80%以上,且实现一次性报账到位。发挥社保扶贫作用,尽可能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扶持,应保尽保,确保农村低保标准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拓展对口帮扶广度深度。继续深化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积极谋划精准脱贫项目,用好、管好帮扶资金,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把粤桂扶贫协作落到实处。加强区直市直对口帮扶单位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做好乡村振兴试点规划建设工作。

统筹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加快培育形成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能够辐射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新种、改造、管护并重,深入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完成市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实施“贷牛还牛”工程,大力发展环江菜牛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和带动,“十大百万”每个产业至少打造1个高效标准示范区,提升覆盖率和影响力,凸显引领带动作用,促进贫困户产业增收。

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全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发展,巩固和提升自治区级示范区2个,力争建成自治区五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1个、县级4个、乡级12个、村级50个。扩大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富硒农产品贫困户覆盖率。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12.2万吨以上。推进“农业+互联网”发展力度,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环江五香美食产品,扩大红心香柚、毛南九万李、砂糖橘等特色水果种植规模;充分利用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契机,积极组织开展树品牌创名牌活动,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三品一标”和商标知名品牌。

(三)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提级改造。做好有色金属深加工,推进有色金属生态环保型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北山公司采选60万吨/年升级改造工程、挺峰有色集团日处理1050吨铅锌矿选矿厂及尾矿库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度采矿达100万吨,选矿达100万吨。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林产加工行业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建设林产循环经济一体化示范园,重点推进年产20万张环保型生态板基材加工基地、年产200万平方米复合实木地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茧丝绸精深加工步伐,推动茧丝绸业由资源加工型向生态制造型转变,全面提高茧丝绸产品质量和丝绸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建设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加快推进制糖业实现甘蔗种植―蔗糖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做大饮用水产业,重点打造木论思泉、木论白丹、九万山三个天然饮用水品牌,形成年产150万吨生产规模,力争实现总产值1亿元。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华能集团环江风力发电、2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城镇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和推进冷链物流和电商建设,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建设 5个特色“园中园”,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扶贫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完成“两横一纵”路网、标准化厂房等建设;启动并强力推进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2019年上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评级包装工作进度,争取2019年通过AA评级。开展专项债发行申报工作,力争通过券商发行公司债券融资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南京法拉亚贸易有限公司丝绸项目、永钜数据线项目等早日落地,实现招商引资15亿元。年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增加值5亿元。

(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聚焦“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国家和自治区的发展战略,精心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项目库项目滚动保持在70个以上。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重点解决项目用地、审批、环评、资金等突出问题;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储备工作。切实抓好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尤其是列入自治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建设;狠抓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力争2018年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投资完成率90%以上;2019年项目开工率90%以上,投资完成率60%以上。加快推进贵南高铁环江段征地拆迁安置及环江站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荔波经环江至德胜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全力配合推进罗城四把至环江二级公路项目建设和环江至河池一级公路开工建设;统筹推进猫鼻岭至金环大道道路一期工程、英豪至大安、华山至驯乐等工程建设。全面实施重点水源、农村水利、防洪减灾三大工程;加快推进大环江驯乐乡河道防洪整治二期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项目。

(五)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打造特色现代宜居城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建设攻坚战,扎实推进县域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路、水、电、网、气、园”等县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环江城西新区建设,将新区建成充分体现毛南民族风貌的精品工程;科学谋划实施高铁新区建设,重点抓好城西新区路网、民族路道路扩建工程、环江商贸城推倒重建工程等一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具有环江特色的现代宜居城镇。强化产业引领,引进实施2-3个重大产业项目,培育1-2个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人口向县城聚集,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继续推进全国全区名镇(乡)、名村乡土特色名屯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大“两违”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六)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谋划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夯实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深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高标准打造文雅天坑群景区、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区、游客集散中心及风情花海园和牛角寨瀑布群景区;统筹推进文雅天坑、江色峡谷等重点旅游项目,力争文雅天坑景区于2019年年中对外试营业;积极谋划毛南古镇、夜游环江和沿江生态绿道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下南毛南族发祥地旅游区、陈双毛苗瑶新村、瑞良洞景区等农家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打造贫困村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贫困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强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通过各级各类旅游展销会、文化交流活动,唱响“世遗环江·多彩毛南”品牌,提高环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增长30%以上,旅游总消费增长35%以上,旅游投资增长25%以上。依托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服务业,继续抓好商贸物流“一中心、五体系”建设;积极与知名电商企业开展电商合作,带动商贸物流业上档次、上水平;培育壮大健康养生、会展营销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毛南族服饰、花竹帽、傩面等特色产业,扶持壮大一批文化企业。

(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环江。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坚决落实“大气十条”,加大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有效治理;坚决落实“水十条”,全面推行“河长制”,狠抓饮用水安全保障和良好水体保护,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坚决落实“土十条”,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加快推进第三期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落实最严格土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大项目环境审查,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实施关闭企业污染场地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项目建设。实施“金山银山”工程,继续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推进国家沙漠(石漠)化公园建设;持续抓好“林长制”工作,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的保护。继续深化“清洁、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启动实施“美丽环江·幸福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环境秀美”专项活动,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达95%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

(八)加强改革开放合作,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推动各项政策和服务落地、落细、落实。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政务服务 “一门一号一窗一网”模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全面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机制,争取招商引资内资到位22亿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大财政资金投资效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抓好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综合整治工作,启动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继续推进供销社改革。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统计体制等领域改革,全面释放深化改革红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周边县(区)共同建设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和“无障碍旅游区”。

(九)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发展保障能力。重点做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培植财源。着力抓好资源转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实现土地等自然资源变资产、生资金。稳妥开展项目投资,集中财力确保“六大行动”重点项目和各类重点民生支出。强化财政政策、资金、项目的统筹,压实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国有融资平台作用,扩大融资规模。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监管,防止形成新的隐性债务。强化扶贫领域资金监管,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教育发展方面,要深入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力争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稳步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力争满足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需求;加快推进城西工业园区深圳实验小学、毛南家园民族小学、民族中学等项目建设。健康环江建设方面,要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县乡卫生计生医疗技术服务资源,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卫生计生民生工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抓好精准扶贫转移就业工作;加强扩面征缴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职工医疗双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关爱医疗保险工作。文化建设方面,要抓好群众文化、节庆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着力打造三大节庆品牌、三大文艺品牌、一大体育品牌;着力推进“文化+”行动计划,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步伐,推进乡镇文化站升级改造;加大文物的保护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不断提升环江非物质文化美誉度。社会综合治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反恐维稳安保工作措施,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严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乡镇村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法治环江建设;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服务,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深化改革提效能。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部署,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机构改革,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府服务水平。

强化担当抓落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把落实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实干苦干、不务虚功,干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依法行政促发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把法律约束体现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透明政府。

正风肃纪树形象。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聚焦权力运行风险点,强化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提升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展现美好前景,新使命更加催人奋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开拓奋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顺利实现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为早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词语解释

中央词语解释

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6.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7.陆海新通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简称。

8.商贸物流“一中心、五体系”: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网点、物流配送、网络销售、平台建设、综合保障。

自治区词语解释

1.“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五个扎实”新要求: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3.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六有”、“六项服务”: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流程、有网络、有经费;社保服务、就业服务、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

河池市词语解释

1.“1234”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一个总基调”,实施“河路经济”发展和“一城三区”建设(“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精准脱贫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两大战略”,打好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战”,抓好“高、果、游、园”“四个重点”,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六大行动:即用5年时间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三大生态”和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大攻坚”六大行动。

3.“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十三五”期间,河池市规划发展300万亩核桃、100万亩“三特”水果、150万亩油茶、100万亩糖料蔗、100万亩桑园、100万亩板栗、150万头(只)肉牛肉羊、200万头香猪、100万亩淡水生态养殖、100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

自治县词语解释

1.“54321”长远发展思路:5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4是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3是坚定不移实施“三靠拢、三融入”发展策略,2是在全社会唱响世界自然遗产和多彩毛南文化两大品牌,1是把环江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5321”产业开发脱贫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流转土地5万亩,创建3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特色农业产业覆盖贫困户2万户,打造1个连片万亩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园。

2.脱贫攻坚“七包”工作责任制:自治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及自治县党委常委包乡(镇)脱贫摘帽,自治县政府领导包专项工作脱贫摘帽,其他处级领导干部包片督导脱贫摘帽,县直单位和乡镇包村脱贫摘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长、工作队员包各屯脱贫摘帽,干部职工包联系贫困户脱贫摘帽,查漏补缺项目资金包满足到乡镇。

3.易地扶贫搬迁“八包”责任制: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

4.河池·环江工业园区5个特色“园中园”:“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高端茧丝绸产业园”、“电子科技与仓储物流园”、“林产循环经济示范园”、“生物质新能源产业园”。

5.三大节庆品牌、三大文艺品牌、一大体育品牌:分龙节、毛南山乡同庆“三月三”、百村千屯举办文体活动庆春节等三大节庆品牌,印象毛南•广场文化活动周、飘香环江山歌台、万人傩面狂欢晚会三大文艺品牌,全国龙舟邀请赛一大体育品牌。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7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