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政府信息网_2019年埇桥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2021-05-25    来源:教师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埇桥区政府信息网_2019年埇桥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1月4日在埇桥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张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推进改革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44.48亿元,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12.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75元和12198元,分别增长8.5%、10.1%。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全面小康基础更加坚实。实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统筹各类资金27.77亿元用于扶贫工作,同比增加8.35亿元,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全面收官。实施特色种养业到村项目86个、到户项目5.18万个,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8亿元。开发扶贫公益岗位4300个,上岗贫困人员年均增收7200元。光伏扶贫成效明显,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受益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脱贫保障措施更加到位,改造危房9157户,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87万名。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贫困人口就医补偿4.6亿元,补偿比达到96.94%,获评“安徽省首批健康脱贫示范县”。双基建设更加完善,建设农村道路1947.7公里,安装路灯1.6万盏,升级农村电网813公里,建成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9处。应急广播、通讯网络实现村村通,74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老汪湖行蓄洪区“双基”建设全面加强。扶贫领域涌现出曾翙翔等一批先进典型。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27%,全区高质量退出的目标有望实现。

(二)突出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餐饮油烟整治、非煤矿山修复等“十大专项整治工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实实在在整改中央和省市督察反馈问题。城东污水处理厂网建成运行,铺设管网163.68公里,污水达标排放。午秋两季秸秆综禁实现“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5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60.3%、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855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成并正常运行,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735家。修复矿山生态项目50个,“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建设高标准农田17.57万亩,“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三)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彻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系列政策,深入开展“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活动,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23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0.6亿元,中建海龙、TATA木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8家、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补短板迈出坚实步伐。位列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标准化厂房二期10栋厂房主体封顶,埇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206国道开发区段拓宽改建工程全面竣工,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5条道路基本完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览馆、安农大皖北试验站、气象应急中心、观光大道建成投入使用。

(四)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初见成效。坚定不移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年行动计划,拆迁老旧村庄9209亩、复垦新增耕地7254亩。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家庭农场183家,总数分别达到89家、1838家、1463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企业33家,总数达到72家。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百日攻坚”活动,“三清四拆”成效显著,涉及的28个乡镇街道、309个村居全部通过验收。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市场化运营全覆盖,新建乡村污水处理设施24处、镇村公厕3602座,改造农村户厕2.41万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房屋征收工作快速推进,完成人民路4号地、14号地等22个项目征迁工作,征收房屋1.4万户255万平方米。道东16号地、沱东2号地、符离1号地等棚改项目快速推进,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3132套,完成年度计划的313%。回迁安置2268套,上房面积26.3万平方米。启动城市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改造完成老旧小区9个,提档升级城区菜市场11座,开工建设城区中小学、幼儿园21个。实施100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改建44座城区公厕。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22条街巷整治、178条街巷改造完成,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治理。3人获评“中国好人”。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1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2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深入实施。206国道(符离北至北外环段)、二徐路(永安至褚兰段)建成通车,“一小时交通圈”日渐完善。乡村旅游开发呈现新气象,蒿沟乡获评省级优秀旅游乡镇,五柳村、关湖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六)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潜力有效激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2528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初见成效,“一网通办”事项达到97%,“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9%,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增企业5952家,增长33.27%,总量和增幅均排名全市第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消除外贸不利影响,推动企业走出去、外资引进来,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75亿美元。新签约皇友家居等项目110个,投资额288亿元。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徽商大会等展会,签约项目12个,投资额50.5亿元。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深化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连续4年全省考核排名第一。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家,新增专利450件。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

(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兜住民生底线,33项民生工程和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既定目标,民生投入75.5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9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56.86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0.47万人,新农合参保134.26万人。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和医共体建设,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充实教师976名,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7所、幼儿园13所,组建幼教集团3家,推进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加强职业教育建设,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区运动员王春雨荣获雅加达亚运会冠军。工商联、侨务侨联工作连续5年获国家及省级表彰。民族宗教、残疾人、共青团、红十字、妇联、档案、应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进步。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全面整治“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深入开展,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件、政协委员提案211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坚持主动作为,狠抓工作落实,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平安埇桥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信访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新阶段。

各位代表!2018年,是埇桥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各类矛盾交织叠加、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和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在精准脱贫、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抗洪救灾等工作中,上下同心,砥砺奋进,历千辛万苦、克千难万险,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状态,争先扛旗、敢挑重担,彰显了埇桥人的敬业精神、实干精神、赶超精神、创新精神,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埇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成绩催人奋进。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这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这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埇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根本缓解;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项目体量偏小的问题依然存在,园区承载能力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速;部分干部作风不够扎实,主动担当的意识和推动工作的能力还有待增强;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保护、教育卫生、就业养老、民生事业等方面还有短板,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我区经济发展的压力。特别是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区产业不强、结构不优的短板将会进一步凸显,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大、挑战更多,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同时更应当看到,我区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埇桥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国家和省市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战略、新举措正在释放空前红利,稳中求进的新思维、新政策正在彰显积极效应。我们必须凝聚全区力量,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续写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埇桥新篇章。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奋力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埇桥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8.8%,财政收入略高于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速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越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风险挑战增多的形势下,越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是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短板。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剩余的时间已经很紧,今年的努力至关重要。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我们必须把补短板工作摆位更加突出、推进更加高效,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主动。

三是把乡村振兴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见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四是抢抓重要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主动。继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我区位于多区融合地带,面临着国家战略多重叠加的乘数效应,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抢抓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难得。宿州与徐州的互动互联,共建共赢,必将推出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深入谋划,务实开局。

五是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打通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上,应当强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展现新的作为和担当。着眼于激发全区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重点在政府自身改革、政务服务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金融改革等领域抓好政策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和空间格局。

六是办好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今年民生工作,要针对需求结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能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直面难点痛点,着力办好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平安埇桥建设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19年重点工作

面对今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巩固提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脱贫退出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方案,持之以恒加强财力、人员、时间、机制“四个保障”,落实“四个不摘”,做到“四个不脱”,减贫1.2万人。

强化精准帮扶。加大资金投入,地方财政可用财力增量的20%以上增列扶贫资金预算,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部分的5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优化检查考核机制,让扶贫一线干部轻装上阵。做实“1+9+30”工作机制和“23456”调度机制,深入开展“双包”、“五级书记”遍访、住村走访调研等活动,深化精准帮扶,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巩固脱贫成效。强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确保精准发力、吹糠见米。深化“三有一网”点位扶贫,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597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400公里。进一步争取全省革命老区、行蓄洪区扶贫开发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深入开展老汪湖行蓄洪区双基建设。推进“百企帮百村”,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开发扶贫公益岗位1000个,最大限度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切实巩固脱贫成效,有效防止返贫。

提升扶贫质量。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养殖、种植、电商、旅游等扶贫措施深度落实,完善扶贫工厂、扶贫驿站、扶贫基地建设,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精准政策。优化“351”“180”健康脱贫政策,以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织密扎牢“两不愁三保障”网底。

(二)聚焦绿水青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扎实推进“十大专项整治工程”,用最严标准、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强监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设美丽宜居新埇桥。

守护一片蓝天。强化源头管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划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持续加强城区餐饮行业油烟污染管控,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禁燃区内完成煤改气2.57万户。有效治理道路施工、矿区周边扬尘,大力开展建筑拆迁施工扬尘综合整治,达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完成21个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强化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完成新型墙材、食品加工、有机化工、加油加气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综合整治工作。

呵护一泓碧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雨污分流三年行动计划。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强化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入河排污口长效治理和监管,完成夹栏河、龙泉河等河道疏浚工程,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卫护一方净土。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农村“白色”污染。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进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

(三)聚焦项目为王,推动埇桥制造转型升级。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坚持质量为重原则,把牢“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突出量质并举导向、转型升级要求和重大项目示范,加速机械制造、家居板材、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物联网,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5G、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提高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技术项目的招商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产业比重,工业投资增长1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鼓励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系,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革新,重点推进45个技改项目年内改造完成,培育一批企业建立和升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一批项目申报安徽“工业精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6家,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20%。依托各园区和先进制造集聚基地,积极打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等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应对外贸不利影响,实现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1.8亿美元。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大发展关键靠大项目。要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落实“四督四保”和“八个帮”,进一步优化包保联系项目制度,围绕“六个有没有”,对重大项目在融资、用地、人才上给予倾斜,提高要素保障部门服务水平。加快光大热电联产等8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带动效应。加强项目谋划,全年入库项目不低于700个,计划总投资不低于600亿元。

着力拓展园区发展平台。统筹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进一步完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功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实行审批服务园区全程帮办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各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招商,打造产业集群,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埇桥经济开发区要加快与徐州的对接合作,推进宿徐现代产业园建设。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要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建设集聚发展的新城区。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要围绕智慧智能家居主导产业,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完善家居产业链。

(四)聚焦农业农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体系。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等五大工程,提高粮食、畜牧、林木、果蔬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9: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长到65%。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进程,围绕粮食、畜禽两大主导产业,招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加大园区路网、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区承载能力。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面粉加工、饲料生产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智慧农业平台,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打造现代农业新样板,确保通过国家考评验收。做优做强符离集烧鸡产业,推进烧鸡生产经营企业抱团发展,组建烧鸡集团。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5家。实施蔬菜标准园提升行动,推进绿色农产品进一步发展,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5家。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实现气象灾害预警镇村全覆盖。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统筹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十个一”活动,完善提升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居电商服务站功能。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巩固提升工作,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育电商品牌、电商经济主体,创建省级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25个,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个电商示范村。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拆迁复垦面积5000亩。加快推进国家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和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深化“林长制”,全方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造林7.1万亩。围绕符离大道建设,深入发掘旅游资源,着力做优沿线景点打造、故事宣传,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倾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争创A级以上旅游村庄10个、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培育数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支持泗州戏、埇桥剪纸等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弘扬新时代乡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314个村“三变”改革,实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率80%以上,群众参股率100%。深化金融支农供给侧改革,扩大劝耕贷工作成效,力争新发放贷款1亿元以上。持续加快供销体系改革,布设经营服务网点46个,村级覆盖面达85%。推进国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试点县建设进程。

(五)聚焦能级提升,全面推进城乡文明创建。用“绣花”功夫抓好文明创建、环境治理细小环节的巩固和提升,推动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联动、全域创建,提升城乡能级,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直各单位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市场管理、红色物业管理、社区管理、镇村管理长效化水平,完善小区健身场、停车场、充电桩、微型消防站建设。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小手拉大手”、先进典型评选、志愿服务等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全域、精致精细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开展。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实施人民路9号地、10号地棚户区等25个地块征收工作,征收面积26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符离1号地二期、沱东2号地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实现宿州CBD万达广场、银通苑三期等5个项目回迁安置,上房150万平方米。完成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区街巷改造,重点打造师范路、顺河路等8条精品街巷。新建乐石湖等4个公园。改造西仙桥小区等12个老旧小区。升级银通苑等10个菜市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所、公立幼儿园10所。

全力建设美丽镇村。提高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鼓励建设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夹沟镇湖疃中心村、蕲县镇忠陈中心村等15个美丽乡村,开展已建成美丽乡村“回头看”活动,巩固提升建设成果,推动“建设”向“经营”转变。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完成2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规范运营工作,改厕1.8万户。深入推进“三清四拆”,巩固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六)聚焦释放活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刀刃向内抓改革,以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提高效率效能,进一步改出动力、改出活力。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牢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常态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落实减费降税措施,统筹设立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持续扩大融资担保规模,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行弹性土地出让年限,支持新增工业用地以租赁方式供应。每年认定奖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左右。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激活民间投资,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以机构改革为抓手,全力推进乡镇治理体系改革和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改革,实现“乡街吹哨、部门报到”,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建设,进一步做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加快“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减证便民、提速提效。强化政策倾斜,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自主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

更加注重金融服务能力。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要求,全面、动态掌握债务规模、债务结构等情况,深入整治各类违规融资举债行为,全力化解隐性债务,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更加积极主动,抢抓政策机遇,最大限度争取和加大政府债券发行额度,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资、国企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转向国有资本运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多平台融资,倡导鼓励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8家,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七)聚焦为民情怀,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织密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兜底”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开展“就业新起点”“春风行动”“接您回家”等活动,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000人。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深入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防融合,提升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全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加快全国老年远程教育试验区建设。推动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对台、档案等工作不断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信访风险评估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征兵工作,深化民兵体制改革,突出练兵备战,提高平战指挥能力。以“六项机制”为抓手,深度实施“铸安”行动,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升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水平。

(八)聚焦为民服务,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政府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着力提升政府效能。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打破利益藩篱,破除体制障碍,构建运行流畅高效的组织体系,确保3月底前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深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行政办公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严格绩效管理、行政问责,坚决纠正和处置懒政怠政行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严控总量,改进方式,注重实效,不搞运动式轮番督查和机械式对照检查,着力解决重留痕、轻实绩的问题,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抓工作落实。

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主动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知识、上级政策法规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等新理念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持续加强学习能力建设。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一线,找出思路办法,在深入调研中破解发展难题。树牢用人导向,弘扬实干作风,严格用“五个坚持”标准选拔“五个过硬”干部,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发现培养使用干部。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开展工作,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的形式主义、简单粗暴的命令主义,克服慢动作、跟不上现象。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开门听取各方意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确保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符合上级要求、契合埇桥实际。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全面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网站、12345政府热线等信息平台建设,更好地听民意、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压缩5%以上。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办法(试行)》,规范容错免责程序,健全纠错改正机制,让真正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织密扎紧“制度笼子”,强化监察、巡察和审计监督,加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管力度,抓实抓牢问题整改。

各位代表!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考验着我们,前进的事业和使命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咬定目标加油干,为建设“五个埇桥”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附录: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

2.四季攻势:2018年宿州市开展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行动。

3.“351”“180”健康脱贫政策:“351”指贫困人口在省内县级、市级、省级公立医院就医的个人年度自付封顶线额分别为3000元、5000元、10000元(个人自付限额按照农村贫困人口就诊最高级别医疗机构确定);“180”指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4.双基建设: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5.环境治理“十大专项整治工程”: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河流专项整治、镇村污水处理厂建设专项整治、主城区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专项整治、城区大气污染专项整治、砖瓦窑厂专项整治、非煤矿山治理修复专项整治、塌陷区治理专项整治、农村卫生改厕专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7.河(湖)长制:由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湖)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8.林长制:安徽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即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明确由各级党政领导负责相关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9.增减挂钩三年行动:2018年为埇桥区增减挂提速年,制定有关规范、流程、措施。2019年为埇桥区增减挂提质年,认真总结增减挂工作经验,提升项目实施质量。2020年为埇桥区增减挂提效年,固化制度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10.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1.三清四拆:(1)清理沟渠汪塘;(2)清理秸秆杂物;(3)清理畜禽粪便;(4)拆除废弃畜禽圈舍;(5)拆除破危房屋、院墙;(6)拆除乱搭乱建;(7)按照“先建后拆”原则,改厕后及时拆除旱厕。

12.“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3.“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14.一网通办: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企业和群众办事“一证通用、一次登录、全网通办”。

15.“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也不用跑。

16.2018年10件惠民实事完成情况:

(1)改造完成5个老旧小区:2018年11月份通过竣工验收老旧小区改造工程9个。另有在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15个,已完成工程量的95%。

(2)改造完成22座城区老旧公厕:建成城区公厕44座。

(3)新建改扩建小学、幼儿园10所:2018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7所、幼儿园13所,已完工;城区中小学7所、幼儿园14所,完工6所,15所在建。

(4)建成74个贫困村卫生室:74个贫困村卫生室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5)完成52座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工程:52座敬老院消防管线、水箱混凝土底座、水箱和连接电源连接管已于2018年6月完成安装。

(6)建成贫困村道路160公里、非贫困村道路236公里:2018年共建设农村道路1947.7公里,其中完工1586公里。

(7)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00盏:全区26个乡镇(街道)213个村安装路灯共1.6万盏。

(8)实现306个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区级、乡镇、村级播控平台已完成安装。

(9)新建自来水厂6处、管网延伸2处:全区共建设水厂29处,其中新建水厂8处,改扩建10处,管网延伸11处,2018年11月完工通水,解决132个行政村55.4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0)完成1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10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建设2018年4月完工,污水处理站建设2018年5月完工。

17.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牵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建医共体,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8.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9.四个不脱: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

20.“1+9+30”工作机制:1个脱贫摘帽指挥部、9个脱贫摘帽专项指挥部、30个派驻乡镇街道指导推进工作组。

21.“23456”调度机制:每周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梳理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不能解决的汇总报乡镇、街道、行管会扶贫工作站。每周三,乡镇、街道和行管会会同派驻指导推进组专题研究各村上报的问题,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方案,落实措施,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梳理汇总报脱贫摘帽指挥部办公室。每周四,脱贫摘帽指挥部办公室针对乡镇、街道、行管会上报的和其他渠道收集的问题,研究分类,交办到相关专项指挥部,同时把交办的问题转交指导推进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每周五,各专项指挥部研究脱贫摘帽指挥部办公室交办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反馈脱贫摘帽指挥部办公室。每周六,召开脱贫摘帽指挥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问题,拿出意见。

22.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

23.“五级书记”遍访: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省委书记遍访贫困县,市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区)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

24.三业一岗: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外出就业、开发公益岗位。

25.三有一网: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网络扶贫增效。

26.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7.百企帮百村: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起了在全国开展“万企帮万村” 脱贫攻坚专项工程,安徽省开展了“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专项工程,埇桥区开展了“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专项工程,组织企业(各类合作社)帮扶到村,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商贸扶贫、公益扶贫等。

28.四带一自: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

29.建筑拆迁施工扬尘综合整治“六个百分之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30.“放心粮油”工程:政府通过放心粮油评审认定、培育放心粮油产品、发展放心粮油生产企业、构建放心粮油销售网络以及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等,全方位推动放心粮油工程。

31.电子商务“十个一”活动:(1)做一个顶层设计;(2)请一批顾问;(3)出一个政策;(4)做一个规划设计;(5)建、引一批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大数据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园、电商物流协会);(6)创建一批示范(电子示范村、镇,电商示范企业,村电商服务示范站,优秀网店);(7)引、育一批人才;(8)创建一批有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旅游品牌;(9)举办一期电商创业大赛和论坛;(10)富一方百姓。

32.“三变”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

33.我们的节日:以春节、中秋节等我国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

34.小手拉大手:小手指青少年群体,大手指青少年的父母、亲友和身边的成年人,小手拉大手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引导青少年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文明创建,进而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35.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安徽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体化推进的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专项整治三项重大工程,称为“三大革命”。

36.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7.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38.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39.“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0.就业新起点:为做好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就业新服务、政策新推送、职业新规划、岗位新选择、技能新提升、民生新保障等6项举措,有针对性地提供多项扶持措施,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41.春风行动: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重点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基层组织、服务机构,通过多渠道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宣传就业政策等措施,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2.接您回家:面向技能劳动者、创业人员,重点是组织技能劳动者、大学生、创业青年等,开展赴经济开发园区、重大招商企业、重大建设工程现场观摩和创业者慰问走访等活动,宣传就业信息和创业政策,引导在外就业的技能劳动者、优秀创业者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

43.教育集团化办学:将1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4.“铸安”行动:为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意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安徽省以“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保安全”为主题,开展常态化监管执法,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个清单”,实现覆盖全区所有区域、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所有流程环节“四个全覆盖”,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余地、不留尾巴“四个不留”。

45. 安全生产六项机制:构建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46.五个坚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47.五个过硬: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48.党风廉政一岗双责:“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

49.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7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