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摘抄感悟_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

更新时间:2021-05-22    来源:学习总结    手机版     字体:

七年知青岁月摘抄感悟_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10篇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1

近日,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有追求。做为基层宣传干部和党建工作者,面对错从复杂的工作环境,如果理不清头绪,就无法开展工作,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干不好工作的,做为党建工作人员,如果对基层党建知识学不深、学不透,是无法开展工作的,对基层的情况不了解,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弊端,如果有学习的尽头,有工作的方法。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如果不学习,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人。

二、爱学习。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自学,集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

三、办实事。要时刻铭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时时刻刻会把我们记在心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棘手的问题,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建工作者,只有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的疾苦和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只要是村民需要的,我们都要去想去办。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乡镇干部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

四、重辩证。我们作为组织人事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是硬道理,但是在办事过程中要讲原则、讲党性、讲政治。有利于群众的是事多办、不利于群众的事坚决不办。通过学习,自己的感受很深,习近平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做各种细致的工作。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认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习近平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地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与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

五、敢担当。说起担当,是大家很熟悉的名词,很多人是无法做到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担当的精神还不够,在工作中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推诿扯皮,说明我们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通过学习,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处理问题有很大的信心,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

通过学习,我们在处理问题上,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沉着淡定,不够冷静,做大事更没有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遇事就手忙脚乱,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处理问题上,即使问题在严重也会沉着冷静,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要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忠于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品质。当今虽然不能经历知青那样艰苦的岁月,但在美好新时期一定要刻苦学习,经历一些挫折、苦难、磨砺是十分必要的,培养成优秀的品质,扎实的工作态度,锻炼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再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1969年至1975年,在陕北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作为知识青年,敢想敢干,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建设沼气池、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为村民们切实解决了一系列的劳动和生活需求问题。浓浓的“黄土情结”、坚定的群众路线,成为了解决人生问题的“金钥匙”。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采访组采访王燕生对说的“思想关”的理解。在梁家河7年,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我现在所从事的社区工作,在基层的一线,接触的也是居民群众,整天也宣传的是“便民、利民、为民”,但是我们却缺少那种为百姓办实事的毅力和决心,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我来到社区时遇见了很多跟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我们怀有一腔热血,却在实践中磨灭了热情,于是有人离开了,选择了世人眼中更好的工作,有人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有人得过且过混起了日子。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基层是干事业的大舞台》,当时没有太多感想,现在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想想确实是这样的,这里离百姓最近,跟百姓最亲,真的是干实事的大舞台。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和党章修改标志着一个以改革、创新、和谐为主题的新时代的开启,这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抛头颅洒热血。

眼前的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锻造人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我们确实应该细细研读的知青生活,以为指引,让自己不断成长成熟,真真为群众干点实事,而不要在哀叹和抱怨中蹉跎了自己的岁月。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3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启发颇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学习习近平主席知青岁月的事迹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时的知青也同样是年轻人,同样是祖国的下一代。身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读罢此书,我主要有三点启发。

一是当代青年须艰苦奋斗。我国目前正飞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速路上,艰苦奋斗,早已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刚刚下乡是经历的“四大关”,而是愿意投入精力,专心的、不贪安逸的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是当代青年应博思进取。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不断成长中,我体会到,勤于思考,不断进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唯有不断汲取知识,不断在学习中思考,不断向身边优秀的前辈看齐,才能长成国之栋梁,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

三是当代青年要学会沟通。习主席从来都是为人和蔼,亲和力强,群众基础好。而且从习主席做事之前,会先将人心连在一起,疏通心结,就能看出习主席的沟通能力很强,于是启发我在后续的村官工作中,多做沟通,然后再做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了。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4

最近重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触良多,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七年里,习近平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年轻干部树起了看齐的榜样和标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觉得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学习。习近平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一直没有放松学习和思考,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觉得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作为当前的年轻干部,更要把学习当成干好工作的前提基础,干中学,学中干,正如习近平讲的:“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二要有为民情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书中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敢于担当。当年,总书记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虽然每一件事都很困难,但是从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这就是一种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以及区委提出的“学习、创新、担当、务实、清廉”五型党员干部标准,扎扎实实的做好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5

七年知青岁月,储备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源头活水。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在诞生毛泽东思想的地方延安度过的,时间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即邓小平理论的孕育期,这就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各位思想巨人担负着同样光荣的使命、思考着同样重大的问题、开创着同样伟大的时代,决定了以此为起点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七年知青岁月,塑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特质。习近平总书记他插队陕北,正值“二战”以来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加速酝酿、深刻变革的时期。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自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敏锐、深刻地把握党情国情社情的重大变化,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七年知青岁月,磨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究其原因,一是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生活经历,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伟力。二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这一学校“毕业”后,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三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6

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有一段时间了,近日读完。盖上书本,19篇访谈稿,23位各界人士的“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全书选用的76幅图片,一个个亲切的词汇,一种种熟悉的生活方式,不断在脑海里重复,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也曾在基层一线担任包村干部,基层一线工作多、任务重,特别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难以理出头绪,深感基层一线工作不易,总书记他们所经历的,或多或少能感同身受一些。“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也使我渐渐明白,没有执着地坚守和付出,是不可能获得相应回报的,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总书记曾经说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在2002年发表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写道:15岁一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7年知青生活,总书记在这里已经有了情似亲人,贴心知己的父老兄弟;7年知青岁月,总书记帮村民赵胜利拉过车,帮助村民赵秀全找过猪,说服武刚文又一次当上队长为群众办事,把自己的口粮让给困难的村民,把自己棉被、大衣送给村民张卫庞。 多少年过去了,总书记依然保持着朴实的作风,平易近人情怀,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他待人真诚,为人实在的品格始终没有改变。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7

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党的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他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深切爱戴。带着崇敬的情愫,逐字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倾心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细细体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自己受到强烈触动和感染,灵魂深处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感悟颇多,反思颇多,启发颇多。

感 悟

习近平总书记经历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不同岗位百折不挠的磨砺,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干到党的总书记,追根朔源,关键在于陕北农村七年知青实践使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系好了人生“第一颗扣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梁家河插队,他经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观、思想观”,自强不息,刻苦磨练,努力拼搏,在困境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为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陕北艰苦生活磨砺中,锤炼了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人格魅力,铸造了他鲜明的问题意识、强烈的改革精神、宏大的创造魄力,孕育了他薪火相传的信仰、百折不挠的磨砺、脚踏实地的奋斗、人民为本的初心。他之所以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说话总是能说到点子上,让人耳目一新,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扎根农村,甘当农民,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深厚积淀。由此,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艰苦磨砺是“最高学府”,党员干部越是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墩苗砺炼、到矛盾复杂环境中工作,越能够锤炼党性、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8

植根人民,一心为民。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中,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实际,贴近了群众,他体验到了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切身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始终怀着对农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回忆说,“在最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由此,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坚守理想,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面对一起插队的同学或和校友,或入伍或招工、招干或上学,一个一个的走了,他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仍然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执着地申请入党,不仅入了党,还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这种从容,这种坚韧,这种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定,让人由衷地感佩。更进一步看,他之所以淡定,原因在于主要想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在后来选择从中央军委到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时,他的想法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总书记用“能为群众做实事”来看淡不确定性,与一些干部把个人前途看得高于一切,思想境界泾渭分明、高下立见。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9

植根人民,一心为民。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中,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实际,贴近了群众,他体验到了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切身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始终怀着对农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回忆说,“在最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由此,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坚守理想,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面对一起插队的同学或和校友,或入伍或招工、招干或上学,一个一个的走了,他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仍然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执着地申请入党,不仅入了党,还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这种从容,这种坚韧,这种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定,让人由衷地感佩。更进一步看,他之所以淡定,原因在于主要想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在后来选择从中央军委到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时,他的想法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总书记用“能为群众做实事”来看淡不确定性,与一些干部把个人前途看得高于一切,思想境界泾渭分明、高下立见。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10

学习他坚守理想、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书记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实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生动诠释了“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这一论断,树立了新时期党员矢志不渝、坚定理想、坚守初心的标杆。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政治品质,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学习他勤奋学习、知行合一的执着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酷爱读书、“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他常常挑灯夜读,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很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还下功夫啃下了不少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阅读的涉猎面非常广。他勤奋好学,到了夜里继续的程度,农村知青生活白天劳动强度大,人已经很疲劳,每天吃的也不好,回家后再长时间阅读,对体力和脑力都有很大的消耗,正如他所说,“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呀!”。然而他并没有因为工作忙,事情多,而忽略学习和提升自我。在信息大爆炸和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学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推进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要广泛阅读政治、经济、科技、外语等方面书籍,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4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座谈会讲话稿2篇乡镇街道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情况汇报6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情况汇报20篇县委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情况汇报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7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