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更新时间:2020-10-22    来源:部门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二零一四年10件惠民实事圆满完成

2014年,我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好民生工作,确保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件惠民实事全部得到落实,各项指标均圆满完成。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10件惠民实事的第一项。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各级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发放创业小额贷款等指标全部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两项指标完成率达110以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去年,我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4000个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实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建设保护等6大工程,108.79万农村群众直接受益。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2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00个农村村容村貌整治进展顺利。另外,我省还在2013年的基础上向国家再争取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4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1627个,项目实施进展顺利。而60个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社区建设,12880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活动,161358场行政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让上千万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保障和帮助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方面,“阳光家园计划”使21639名残疾人得到了托养服务,全省资助建设养老机构416个,新增床位17632张,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特别是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65715例,为7310例尿毒症患者提供了医疗救治,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19、146。

此外,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均实现“全覆盖”。完成“爱心水窖”建设41.7万件,解决和改善了103.42万农村人口饮水和51.25万亩耕地补充灌溉问题。全省共为50.26万名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省完成婚前医学检查率达79.4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77、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率达85.72、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0.22,全部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承诺继续实施光明工程,救助贫困尿毒症患者超额完成任务带去新生希望

家住红河县宝华乡龙甲村委会的李叶发,12岁了还没有上学,由于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只能呆在家中。李叶发家庭困难,长时间里都无力治疗,这让父母揪心不已。如今,随着我省“光明工程”的深入推进,李叶发也像千千万万受益者一样得到了妥善医治,当术后第二天打开纱布时,孩子高兴地用哈尼语说道:“我看得见了,我可以去上学了。”

2014年,省政府把实施光明工程和尿毒症透析治疗救助作为十件实事之一,明确提出为3万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5000名贫困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救助。一年来,各地各单位稳步推进救助工作,全省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65715例,完成年度任务的219;为7310例尿毒症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完成年度任务的146。

自2012年我省正式启动“光明工程”以来,我省建立了专门工作机制,对全省300名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126家县级医院购置白内障手术必需的设备,组建省级巡回手术队到白内障手术能力空白县或白内障患者较多的中心乡镇开展巡回手术。两年来,全省共完成白内障手术18.5万例,95以上的县级医院已能为白内障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00余家县级医院能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县级手术定点医院均配置了开展白内障手术必需的手术显微镜等眼科设备,硬件设备得到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在尿毒症透析治疗救助方面,我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完善费用报销政策,除执行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费用按照《关于做好云南省城乡居民尿毒症与重性精神病医疗费用报销和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规定执行外,还明确了“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外的住院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规定,进一步减轻了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的负担。此外,全省稳步推进血液透析室建设,及时完成验收准入,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3所项目医院已按照要求基本完成了血透室的建设和改造。

二、承诺继续实施妇幼健康计划维护母婴健康保障家庭幸福

“当时商量结婚考虑的就是去领个证,现在得知婚姻登记前还可以就近做婚前检查,这确实挺方便的。”当24岁的小黄与准新娘走进大理市民政局准备登记结婚时,门口那醒目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门诊”的公告牌让两人感到了惊喜。过去,前来大理市民政局登记结婚的新人们要前往医院进行婚前检查,来回奔波让许多人选择了放弃婚检。如今这一小小的变化,方便了群众,婚检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011年以前,我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一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这一严峻现实,省政府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将“妇幼健康计划”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制定了“六免费、一随报、一帮扶、一监测”的新政策。2014年,我省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网络、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网络、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三个网络”建设,全省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达到227家,其中省级4家、州市级22家,县级201家。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机构由2011年的145家和72家分别增加到407家和1196家。全省共为50.26万名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婚前医学检查率达79.4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77、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率达85.72、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0.22。同时,全省目前已设置5个儿科儿保人员进修基地,267家医疗保健机构派出专家对基层进行对口帮扶,共有2.09万余人次的各级产儿科人员接受了培训。

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与2011年相比,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34.71/10万下降至22.14/10万,婴儿死亡率由11.43‰降至7.5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4.50‰降至10.16‰,三项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由3个州市20个县扩大到4个州市24个县,累计有9.37万名6至24月龄农村儿童领取了营养包。

三、承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千乡万里送戏丰富群众生活

1月5日至8日,地处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福贡县架科底乡架科村民委员会,在州、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七届民族文体运动会,全乡业余文艺演出队踊跃参加,大山深处像过节一样热闹,篮球、拔河、接力、射弩等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驱走了冬天的寒意,让山村暖流萌动,这正是我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从2009年至2014年,省文化厅实施“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活动,5年来,由省级院团组成的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艺术团,省京剧院、省滇剧院、省花灯剧院、省话剧院、省歌舞剧院和省杂技团6个演出分团,奔赴全省129个县1368个乡镇演出1660场。朱福、王润梅、李丹瑜等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也走下专业剧院灯火辉煌的舞台,将演出带到田间地头、农村晒场,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零距离”接触到文艺精品。

“我们的演出团跋山涉水,以天为巨幕,把地当舞台,不仅为基层群众送上了一台台精彩的艺术盛宴,而且建立了文化助推社会发展的良好机制,成为云南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介绍。

另外,我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维西县腊八底傈僳族业余文艺表演队等1000支长期坚持在农村开展文艺活动的优秀业余文艺演出队伍进行了扶持性表彰奖励,安排文化惠民专项资金给予每支文艺队4000元的扶持性表彰奖励。这些文艺队年平均开展基层文艺演出1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据统计,我省去年完成了60个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社区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全年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12880场,全省惠民文艺演出观众累计达1000余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8.8。其中,省级院团到各地开展惠民公益演出340场,完成年度任务的113;州(市)、县两级文艺院团送戏下乡12540场。全省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累计场次达161358场,完成年度放映任务的105.89,观影人数达1836.64万余人次。

四、承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两项全面覆盖助力健康成长

“有了营养餐后,孩子们的身体状态进步明显。”武定县田心小学校长杨靖见证了营养餐从无到有,从吃饱到吃好的变迁。杨靖介绍说,学校现有在校生1171人,营养餐改善计划已全部覆盖。如今,学校一改原来的打餐制,实行自助营养餐,两菜一汤一饭,保证每顿有一至两种肉,在要求不浪费的前提下,全部实行各取所需,不够再打。既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用餐习惯,又使浪费现象得到遏制,节约了成本,学生得到了实惠。当地老百姓禁不住说:“学生日子真好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从2014年11月起,我省与国家同步提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实现全省129个县(市、区)全覆盖。2014年,全省共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35.2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6.74亿元,省级资金3.39亿元,州(市)配套资金5.11亿元,全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

为进一步改善学生就餐条件,我省科学制定食堂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长期保留学校的食堂投入力度,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累计开工建设食堂项目学校8154所,累计开工面积276.53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项目学校7484所,竣工面积242.18万平方米,为全面实现学校食堂供餐提供了有效保障,使我省由食堂供餐的学校比例达到了84.2。我省还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管理,要求所有学校的学生食堂必须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确保国家补助资金全额用于学生伙食。据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受益学生507.75万人。另外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补助学生人数达到274.77万人。

五、承诺建设40万件“爱心水窖”蓄水上千万方润泽广大山乡

“爱心水窖”建设是山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各单位、各企业的共同参与、积极参与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力量。2014年12月17日,云铜集团向我省“爱心水窖”工程建设捐款600万元人民币,帮助山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奉献爱心。一年来,全省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爱心水窖”建设,为我省广大山乡“解渴”。

去年是我省全面推进“爱心水窖”建设的第三年。面对资金筹集困难、建设任务艰巨等难题,省水利厅将“爱心水窖”建设任务列为年度水利工作目标责任书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爱心水窖”建设工作高位推动。针对社会筹资难到位的问题,水利部门主动加强沟通协调,认真研究企业捐资筹措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各筹资牵头部门工作职责及负责筹资额度,积极破解“爱心水窖”建设资金瓶颈。

为争取工作主动权,省水利厅以规划为蓝本,统筹安排并提前下达计划任务。根据省总体规划,于去年6月10日下达了2014年度新增20万件“爱心水窖”建设计划,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州(市)和各县(市、区),最大限度争取工程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强化技术指导,严格建设管理,召开了由州(市)分管领导、农水科长以及建设任务重的10个县(市、区)分管领导座谈会,对工程建设进度、技术标准、质量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省完成“爱心水窖”建设41.7万件,完成年度任务的104。新增蓄水容积1049.1万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103.42万农村人口饮水和51.25万亩耕地补充灌溉问题。其中整合资金建成21.6万件,占年计划20万件的108,新增资金建成20.1万件,占年计划20万件的100.50。部分地方尚未完成工程扫尾工作的将于1月底前全部完成,届时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六、承诺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力促就业创业夯实民生之本

1月16日,昆明气温骤降,但昆明驰云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却是热闹非凡。公司董事长、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代明均一大早来到公司忙个不停:“春节前是公司最忙的时候。去年,传统企业的生意可能要差一点,但我们公司的业绩喜人。”代明均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普通大学生,他的公司刚起步时曾陷入资金困境,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获得了我省对大学生创业“贷免扶补”5万元免担保、免利息的创业小额贷款支持,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60多名大学毕业生,主营业务跃居昆明行业前列,电脑租赁业务稳居行业第一。去年,代明均又组织成立了共青团昆明创业就业联合会工作委员会,受聘为团工委书记,并被评为昆明市“就业创业优秀个人”。

代明均只是我省成千上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代表之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高度来统筹安排。去年初,省政府将“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列为全省“十件惠民实事”之首,并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各级政府责任,为扶持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去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6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12。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0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解决就业困难人员6.63万人实现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05;城镇登记失业率3.99,控制在4.3以下。全省通过“贷免扶补”成功扶持60031人创业,发放贷款38.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05;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成功扶持60469人自主创业,发放贷款41.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8。

目前,我省创业小额贷款当年新增发放金额已列全国第3位。从2003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贷款总量突破400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超过36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对推动和促进群众性创业就业作用显著,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承诺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各地实际建设美丽乡村

“晚霞绚丽、炊烟袅袅,喷香的美食正等着大家去品尝,还有醉人的彝歌彝舞相伴……”南华县岔河村委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彝族传统文化,通过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成功发展起彝族特色饮食旅游业,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这个小乡村的变化,反映了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把村容村貌整治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依托当地独特的区位优势、民族风情、人文资源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取得的成效。

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要求,我省从2006年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省级财政即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每个村10万元的补助标准,在500个自然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2014年,改为按每个村50万元的补助标准,在100个自然村实施。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在4100个自然村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从治理农村“脏、乱、差、散”等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厨、改厕”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为主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直接补助的财政资金和扶贫整村推进、抗震民居改造、工程移民搬迁、扶贫易地搬迁等项目资金全面整合,并通过严格的跟踪问效使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同时,积极推动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既通过工程实施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更通过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形成改善乡村面貌的长效机制。

2014年,全省以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的建设,受益群众达48.8万人,群众满意率达99.8。500个美丽乡村和2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00个村村容村貌整治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0个整村推进重点实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建设保护等6大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推进,直接受益群众达108.79万人。

八、承诺开展残疾人扶助行动共同扶残助残传递社会温暖

在开远市阳光托养康复中心接受了半年多的康复训练,智残少年小李已经能与别人打招呼、给人让座,基本做到生活自理。而以前,小李不仅整日闭门不出,还经常大喊大叫、打人骂人,家人必须时刻守着他。看到孩子的变化,小李的母亲说,肩上的重担减轻了不少。

2014年,省政府把“开展残疾人扶助行动”列为“10件惠民实事”之一,决定为全省2万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资助。省残联结合多年来在全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推进托养服务工作的经验,与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研究、制定下发了项目实施方案,对任务目标、实施时间、资金来源、申请资助条件、资助方式和内容、资助标准、资助重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督导检查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施过程中,全省各地一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集中托养服务、居家托养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狠抓落实,按照中国残联、省政府要求,做好受托残疾人筛查、登记和审核,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标准下发托养服务经费。很多州(市)、县自筹资金,超额完成了2014年托养服务任务,如玉溪市超额完成约32,大理州超额完成约26,腾冲县超额完成约25。

去年,全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残疾人21639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8,其中居家托养服务20377人,机构托养服务1262人。同时,我省还为6270名听力障碍患者免费配发助听器,完成年度任务的156;为6014名低视力者免费配发助视器,完成年度任务的120;为1247名下肢缺肢者免费装配假肢,完成年度任务的125。

此外,去年我省残疾人扶助事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成绩。如省残联与云南开放大学共建特殊教育学院在省华夏中专正式挂牌,填补了我省没有针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空白;出台了《云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等规章制度,完善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措施。

九、承诺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投向基层便利群众看病

走进弥勒市朋普镇黑果坝村卫生室,吸痰器、简易呼吸器、电针仪、超声雾化器、血糖仪等医疗设备配备齐全,这个去年底投入使用的卫生室让前来看病的村民们赞不绝口。“以前床位只有两三张,看病还得捡人少的时候来,如今有个头疼脑热的随时能看,方便多了。”村民李刚说。正如黑果坝村一样,随着我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个崭新的、设施齐全的基层卫生院(室)在云岭大地破土而出,极大地便利了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由于历史和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省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匮乏的问题突出。2014年,省政府把“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列入惠民实事之一,明确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每年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在2013年向国家争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290个基础上,2014年我省向国家争取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44个,争取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1627个,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省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2874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750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投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并按照“一村一档”的要求,建立全省村卫生室管理档案,实现动态管理。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省财政从2014年开始每年安排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专项经费3000万元,按每个乡镇卫生院2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245个临近县城的乡镇卫生院作为“百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点,逐步建立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十、承诺建设一批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安享晚年

麒麟区东山镇石头寨村委会下法古村民小组的王建保和妻子、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来,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73岁的老父亲。2014年,王建保终于不用再担心了,村小组里办起了“幸福院”,21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有了专人照顾。老人们既避免了到外地生活的不习惯,又可以互相做伴消除寂寞,生活过得安心、幸福。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部署,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框架,建立了10.8亿元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省级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7亿元。

2014年,省政府把“建设一批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列入10件惠民实事,资助建设城市公办老年福利机构、农村敬老院和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云南省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省民政厅将该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布局建设项目,及早下达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抓重点、抓推进、抓落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相关厅局领导多次带队对全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加快建设步伐。

据统计,去年全年我省资助建设养老机构416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3.5。其中:资助建设城市公办老年福利机构25个、农村敬老院89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2个。新增床位17632张,完成年度任务的111.59。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统筹编制全省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将从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努力推进医养结合等多方面着手,积极谋划和加快推进具有云南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发展。

促改革惠民生件件实事合成大事——2014年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和20个重大建设项目回眸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进而探索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2014年,省政府着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坚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上一些兴产业、培支柱的项目,多办一些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实事。全省上下围绕深化改革和保障民生重点工作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职能转变

从“瘦身”到“健身”

2014年12月1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召开,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会议的“重头戏”,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全面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取消省级行政审批项目96项和20项子项。

据统计,到2014年12月底,本届省政府共精简省级行政审批项目593项,现保留省级行政审批项目443项,“瘦身”幅度达50以上,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从精简向规范的转变,实现了有效祛除“痼疾”、从“瘦身”到“健身”的自我革命。

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省政府把政府职能转变放在当年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之首,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推动各项改革的“突破口”,专门成立省委编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全面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并按照“四上四下”(省直相关部门四次上报本部门审批目录,省委编办进行四次审核并下放到各部门进行征求意见和确认反馈)的清理方式,开展了摸底清查。

2014年8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省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保留省级行政审批项目526项、子项304项。9月30日,省政府门户网站和云南机构编制网正式向社会公开了37个省直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516项、子项300项,第一次向社会晒出了省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家底”。

为彻底消除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个“灰色地带”,堵住这个“偏门”,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坚持“不松劲、不懈怠、重实效”,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中梗阻”,下决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同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实现了从精简向规范的蜕变。从2013年以来,我省通过推行审批项目“一个窗口”受理制,实行首席代表制、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制,推进企业重大项目代办制,实行“限时办结”,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审改工作由精简向规范转型。

以审改工作作为牵引,政府职能的其他方面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制定下发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人民防空办、旅游发展委、民族宗教委、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局“三定”方案;理顺了省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厅、农业厅等部门职责关系,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各级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加强了对省以下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1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129个县(市、区)和1366个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中心。

沿边金融改革

尽显“国际范”

2014年是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沿金综改区”)建设破冰启动、先行先试、亮点凸显的一年。

2013年12月31日,省政府出台沿金融综合改革的相关实施意见,明确了试验区建设力争实现1年全面启动,2年重点突破,3年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

一年来,围绕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和沿金综改区“一心两区”建设,以及《实施意见》提出的10项主要任务、36项重点任务,省建设沿金综改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牵头、重点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先行先试,出台实施细则(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共计21项。

2014年也是沿金综改区建设创新落地、重点突破、沿边收获的一年。

一年来,在沿边金改政策春风的吹拂中,在滇各金融机构拓宽思路,加快个性化创新步伐,力促政策落实落地,为人民币“走出去”“引回来”搭建了多条资金清算和投融资渠道;昆明市及沿边8州市找准切入点推进沿金综改区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融资更加便利化,跨境金融风生水起,尽显“国际范”。

2014年,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775亿元,同比增长30.92。2014年全省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的2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走在全国前列。

经常项下人民币兑缅币特许兑换和跨境金融支付服务实现首创,全年共办理人民币兑缅币业务金额7369万元,全省各金融支付服务点累计发生跨境清算业务660笔,清算资金151万元。

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开始试点,NRA账户(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对外金融合作、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现钞调动通道更加畅通。截至2014年末,全省累计办理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11.41亿元;共开立NRA账户216户;我省首条泰铢现钞跨境直供渠道全年调运泰铢现钞2.8亿铢。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正以强劲的动力,推动着云南金融发展迈向新的高度,并已成为拉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改善民生服务群众

惠民政策受益广

“研究生毕业时,原本可以选择留在香港进入外资企业打工,但那不是我的梦想。”云南纽思倍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任婕坦诚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任婕的创业思路是发挥云南花卉产业优势,以自主研发保鲜花技术为主步入“外贸行业”。公司起步便遇到许多困难,所幸,任婕赶上了我省“贷免扶补”好政策,而且成为第一批进驻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在大学生创业园区,不但享受到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免费的办公设备,更得到了相关政策指导和创业培训。”任婕说,有了政府扶持,公司创建一年多就见了成效。

任婕是我省“贷免扶补”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两项惠民政策的受益者。她还成立了云南纽思倍经贸有限公司,代理5个知名品牌营销业务,并获得了政府20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她说:“从5万元至200万元的无息贷款,我体会到了政府对创业者的扶持和帮助。”

任婕是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代表之一。去年,全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6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04万人,6.6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控制在4.3以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截至去年11月,全省通过实施“贷免扶补”成功扶持60031人创业,发放贷款38.6亿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成功扶持60469人自主创业,发放贷款41.8亿元。就业创业各项指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与此同时,我省筑牢社保兜底的“安全网”。去年全省各类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4531.6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比2013年增加40元;全省城市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357元/月,月人均补助276元,同比增长15;农村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2062元/年,月人均补助124元,同比增长15。2014年,共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助4.34亿元。

张先生是昆明市自来水公司职工,由于患有冠心病,每年医疗费用高达数万元。当他得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后兴奋不已。他算了一笔账,去年看病花费近三万元钱,按照以前的报销比例,个人要承担5000多元,但实际只承担了4000多元。张先生能够多报销钱,正是去年我省调整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的结果。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提挡加速措施实

“办学基本标准达标了吗?校际间均衡状况怎样?政府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对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满意?”……日前,省政府教育督导组实地抽查了昆明市五华区15所学校,对该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进行综合评议,评议结果达标率和满意度均在90以上。这是我省第一个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督导评估的地区,标志着我省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零的突破。这也是我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2014年,我省印发了《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继续推进“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等11个专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以省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机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基本建立。统筹实现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覆盖,下达“改薄”专项资金共41.12亿元;统筹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有10879所义务教育学校接入网络,占学校数的58.56;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首批共有30名中小学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全省所有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教职工获准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工作岗位补贴。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政策更加完备,成立了27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提升,获得国家专项资金1.8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省13个职教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62.23亿元,8个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入驻学校56所,入驻学生23.06万人。

继续实施特聘教师计划,实现校园与职场的有机对接。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加快,遴选了6所试点院校,启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改革试点工作;高校内涵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11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新增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成效明显,立项建设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6支,加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立项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25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9个。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二零一四年工作10大亮点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实体经济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省政府领导带队开展调研督查,坚持定期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和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工业促销扩产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全省GDP增长8.1。

二、"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罕见的"十二连增",咖啡、坚果等特色农产品量价齐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成绩显著。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完成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三、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关闭小煤矿小矿山,年产9万吨及以下的992个煤矿全部关停整顿和整治重组,年产9万吨及以上的92个煤矿得到严格管控,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深入推进

多措并举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引入战略性合作伙伴、设立铁路建设基金、组建港航投资公司,全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五、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我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成效显著。

六、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初显

全面启动各项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商事登记、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农业农村等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卫生、生态文明、开放型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市场活动和增长潜力不断得到释放。

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成功举办,顺利召开桥头堡建设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瑞丽、临沧、磨憨、河口等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国家批准。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达296.2亿美元。

八、民生持续改善

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启动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扶持12万人创业,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九、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

创建工作省部联席会议成功召开,实施了10个示范县、65个示范乡镇、469个示范村建设项目,涌现出贡山独龙江乡、巍山永建镇、昆明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十、抗灾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

盈江、鲁甸、景谷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有序开展,恢复重建全面展开,确保了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定、人心稳定。一年来,先后经受住了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和挑战,抗灾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零一四年工作12大亮点

一、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地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持续加大综合交通、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资力度,实施20个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8以上。

二、加快实施6大领域消费工程,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工程,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

三、深入开展"五网"建设,持续改善发展条件

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信息网"五网"建设,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在建、新建民用机场和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水能资源开发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

四、加快发展重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继续巩固提升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石化、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确保北汽瑞丽汽车基地一期、千万吨炼油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加快高原粮仓建设,提升特色经济作物效益,推进山地牧业和淡水渔业发展,扩大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

六、着力提高扶贫精准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深入开展4大片区、革命老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继续推进整村、整乡、整县、整州和整族扶贫攻坚,加快沿边境一线脱贫发展步伐,减少扶贫人口100万以上。

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步伐,促进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体系,加快制定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租购等配套措施。

八、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私募基金、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兴金融组织,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200亿元人民币。

九、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配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河口、磨憨、临沧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影响力,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以上。

十、扎实抓好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职工人才工程、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两个10万"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做好贷免扶补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做好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等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十一、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管理

加强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对未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州市暂停能耗项目审批,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左右,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责任目标。

十二、完善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体系,加快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57435.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