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寒食中寄郑起侍郎》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0-09-17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寒食中寄郑起侍郎》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宋]杨徽之《寒食中寄郑起侍郎》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1)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诗歌的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颔联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烟雾、缤纷的落花、稀疏的雨丝、近村远寺等描绘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风

景图。画面层次分明,色调清淡,意境朦胧,寄寓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感。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断魂”形容极度伤心。请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答案①贬谪之地僻远荒寒,自己孤寂落寞。由“寂寂山城”“天寒酒薄”可以看出;②家乡渺远,思乡之

愁情倍增,黯然消魂。由“地迥楼高”“回首故山”可以看出。

简析

寒食:寒食节,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为寒食节,这一天,要禁火,吃冷食,也就是“寒食”。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寒食节2天后,就是清明节,所以古人常常寒食与清明2个节日并举。

“清明时节”指寒食清明这一段时间,与标题中的“寒食中”并不矛盾。

郊原:郊外原野。

“清明时节出郊原”,按古人风俗,寒食清明的时候,要踏青扫墓,或外出郊游。

这一句使人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显得很平淡,不新奇,这首诗,亮点在当中4句。

“寂寂山城”,在寒食清明中,人们或扫墓或郊游,应该是比较热闹的,为什么“寂寂”?从这4个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所处区域很偏僻,人烟稀少。“山城”也是一个佐证,不是都市,绝非热闹的地方。

“柳映门”,宋时在寒食清明期间,有插柳于门的习俗。

这2句,表面看就是写景,是否有别的意思?为什么写景选择寒食清明?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修:长。修竹:高竹。

“水隔淡烟修竹寺”,水面轻烟,朦胧缭绕,隔水有寺,寺周围是竹林。

这一句写得很真实,水面烟雾缭绕,如果是低竹就不会看得见。

“路经疏雨落花村”,雨下的不大,作者走过的村庄,树花凋落。下雨是清明的特有氛围。

这2句还是写景,淡淡的描写,为下面的2句做一个铺垫。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清明季节是要喝酒的,诗人喝得怎么样?

“酒薄”,有2种解释,一是酒少,想多喝也没有。一是作者不想多喝。

杨徽之身为县令,想想还是有酒钱的,应该是后一种解释,即不想多喝。

“天寒”应该多喝酒取暖,为什么不多喝?

“难成醉”,完全是因为“酒薄”造成的,是一种因果关系,还是没有解释出为什么“酒薄”。

这一句理解的关键就是“酒薄”。

大多数人不得志时,往往借酒消愁,以醉自麻,但杨徽之不一般,是个非常冷静现实的人,此人有相当的定力。所以就“难成醉”。这是从作者性格上解释为什么“酒薄”。另一层面的解释:作者仕途的生存环境“天寒”,还看不到翻身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诗人眼里,还没有让他兴奋喝“厚酒”的希望,所以只能“薄酒”,无法达到“醉”的程度。

迥:远。“楼高”,作者身处僻地,这2句显然不是眼见,而是想像。“地迥”也一样。

“地迥楼高”,应该指京城,皇帝在的地方。

想起“地迥楼高”的那个地方,就断魂。对自己的失意处境明显不甘心。这2句是名句,被历代传诵。

“天寒酒薄难成醉”,细细品味,这一句给人的感觉不是怨恨,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激情,反而让人同情,尤其是当领导的看后,会起恻隐之心。不得不承认,杨徽之做人有心计,写诗也是如此,技法很高。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故山:故乡,这里指京城。

继续陈述自己的不怨恨:“回首故山”看似平淡,实际是为自己再次正身,把京城看作“故山”,说明对卞京(开封)有感情,而且感情还不一般,是“故山”级别的感情,有这样的感情,就传出了一个信息,他能对皇帝没感情吗?对大宋没感情吗?

“别离心绪向谁言”,千里之外的我,这种与京城离别的心绪向谁倾诉?

这2句,感觉不是说给郑起听了,弦外有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希望结束这种外贬生涯。

还有,这首诗是以寒食清明起景,而寒食清明这2个节日是怀念故人的,作者是不是有别的意思?我觉得可能有,企盼赵匡胤也像柴荣一样重用他,这样,这首诗的前2句与最后2句意思就能相贯。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5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