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传记教案]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探究试题难点突破

更新时间:2020-05-29    来源:思想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高考人物传记教案]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探究试题难点突破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探究试题难点突破

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见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探究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只有注重了探究,人文性才算真正得到落实。

传记文本的探究要求考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典题探究

【典题】(2011·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解题思路:D项中“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错,原文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E项,文中没有刻苦自学成才的内容。C项,不是“他们”各自的成果,是师生合作的成果。

参考答案: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

2.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把握传主形象并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理清文段中各句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留心提示性的句子。本题涉及信息在第二段,且有提示性的句子——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找到相关信息,但还必须整合,这就需要抽象、概括,这是压缩语段的功夫。

参考答案: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把握传主形象并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理清文段内部层次。本题涉及信息在第三段,第三段分三层,要注意提示语,比如,问题“主要出在”,“在教学方法上”,“他还讲到……读书方法”。理清层次就不会犯要点不全的错误,只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4.(考点题)“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本所反映的人物观点的探究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如果赞成,就要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紧紧围绕作者的解释来分析、阐述,如果反对,难度就大一些,可以根据原熟语的本义来分析。当然,也可以折中,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参考答案: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方法归纳

如何探究传记文本

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

一般情况下,本题型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文章某一内容、某一观点态度理解性质的鉴赏,二是对内容、观点的自我阐发性质的鉴赏,三是对标题的鉴赏。但是归根结底,都属于对作者观点的鉴赏,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确定本题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是何种考查形式,是直接理解性质的,还是阐发性质的。

第二步:若是简单的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就观点分析观点;而如果是阐发性质的对作者观点的鉴赏,则考生不但要结合上述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阐发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完全来源于原文。

第三步:不管是理解还是阐发,考生都需要以发散性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观点,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理解或阐发周全完备,言之有理。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同意还是反对;第二,分要点列出事实依据,陈述理由;第三,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具体的合理的分析;第四,总结自己的观点;第五,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往往不设置唯一答案,要求考生能够立足自我,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显然是不适宜的。

例如,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语段信息: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的提示,从“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两方面分别作答。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明确回答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其次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特点,具体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吴阶平的父亲吴敬仪是一位正直的实业家,当时在天津招商局和宝成纱厂当经理。父亲教导他们:你们长大不要追名逐利,要凭本领吃饭。老人要求儿子们都去学医,而且要上名牌的协和医学院。

吴阶平16岁中学毕业并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在那儿他完成了协和医预班三年的学业,1936年正式进入协和医学院。协和学制八年,在美国注册立案,毕业由纽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教授多为美国人,教学全用英文。每年只从全国众多拔尖的考生中精选二三十人,学习要求极严,75分才算及格,到毕业时往往一个班只剩下十多人。学生们拼命苦读,仍难免被淘汰。

吴阶平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评语:“很淘气,不是一个用功的好学生。可是并没拉下什么,脑子没有停下来,倒是活跃的。”他是够淘气的。念解剖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努力温课,拿起一块块骨头左看右看,左摸右摸;还要练习在口袋里放一块,只伸手一摸就能说出是什么骨头。吴阶平过来诡秘地一笑说:“会摸还不算数,看我给你们表演一个新鲜的。”只见他抓起一块骨头高高抛起,“啪”的一下接住,并不去看,问大家:“你们信不信,我能马上说出这是块什么骨头。”同学们像看变戏法似的愣在那里,听吴阶平自问自答后一核对果然不错。

吴阶平“多思、探索、创新”的思想性格,从幼年起就有了雏形,在协和八年得到深化和发展。他学成毕业了,有本领了。医生这种职业是“铁饭碗”,何况他是在“金牌”大学毕业的,他捧的是“金饭碗”。

然而,吴阶平能安于挣钱吃饭吗?想想看,他在协和的八年,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善于思考的吴阶平在反复琢磨: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敢来欺负我们?还不是我们弱!他曾经非常羡慕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变成了强国。他梦想中国哪一天也能强盛起来。他产生了新的追求和向往。

1947年,吴阶平来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吴阶平的导师赫金斯教授是现代肿瘤内分泌治疗的一位奠基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十分赏识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千方百计地要把吴阶平留在美国。当时芝加哥大学正在大兴土木为赫金斯建科研楼。赫金斯把一张蓝图摆在吴阶平面前,诚挚地指点着说:“这里是你的实验室……”赫金斯还许下诱人的优厚待遇,并动员吴阶平把家属接去。然而吴阶平不为所动,他想的是谁能拯救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灾难深重的祖国,他连行李都没带,急匆匆赶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回到了祖国。不到一个月,古老的北京城就迎进了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吴阶平为报国有门而深感欣慰,从此开始谱写他大有作为的新的历史篇章。

1951年,他率领北京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在烽火连天的战斗中抢救危重伤员,成绩卓著,荣立大功。

1953年,吴阶平提出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新概念,使过去一直认为被判为不治之症的双肾结核病患者得到正确救治,重获新生,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1959年,吴阶平设计了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上膀胱挛缩的患者。该手术在欧美国家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在杂志和教科书中作为最新的手术方法介绍给读者。

60年代,吴阶平明确提出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新概念,并确认为独立的临床疾病。发表在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的论文被收入1979年《美国泌尿外科年鉴》。

70年代,吴阶平还设计了特殊的导管改进前列腺增生的手术,使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大为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被称为“吴氏导管”,已在国内推广。

最感激吴阶平的还是那些深受其救命之恩的患者。198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武汉市雷江滨一篇文章,感谢吴阶平教授二十多年间两次亲自为她做手术,治好了她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的顽症。她说,吴阶平教授这样平易近人,这样认真负责地对待一位普通患者,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医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吴阶平父亲对儿子“不要追名逐利,要凭本领吃饭”的人生观教育,奠定了吴阶平报效祖国、救死扶伤的思想基础。

B.吴阶平扎实牢固的医学基础和谨严认真的医德风范,得益于他在协和医学院所受到的长达八年的不苦读就会被淘汰的严格教育。

C.吴阶平的思想性格就表现在他在医学学习和医学研究方面,他能够受到国际知名导师赫金斯教授的赏识,也正是因为他的思想性格。

D.吴阶平端上了“金饭碗”以后毅然奔赴美国留学,学成后又拒绝了导师的挽留,决然地回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印证了他“多思、探索、创新”的思想性格。

E.吴阶平在解放前夕回到了祖国,在医学方面,尤其在泌尿系统的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绩,但主要是应用技术的推广成绩,在理论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2.吴阶平决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物质待遇,其原因是什么?请进行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段写患者雷江滨发表感谢吴阶平教授两次为她治疗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的顽症的文章,有什么作用?请进行简要分析。

4.(考点题)吴阶平一生对待饭碗,对待专业,对待个人前途,对待国家命运的态度和行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考查角度三:探究阅读答案

1.BD解析:A项,错把条件关系当作因果关系。奠定吴阶平报效祖国思想基础的有父亲教育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求学过程中所目睹的中华大地被蹂躏的现实刺激了吴阶平的爱国心。B项,来自于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概括和推断,“得益于”三个字用得很恰当,此项正确。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就表现在……”不当,吴阶平思想性格的表现应有两个方面,即医学和报国;二是导师赏识的原因分析不当,应该是既有吴阶平思想性格的原因,也有他优秀的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的原因。D项,来源于原文第四、五、六三段之间的内容关系和第四段内在关系的梳理和把握,分析正确。E项,说“在理论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属于无中生有。

2.参考答案:(1)因为吴阶平的人生追求不是安于挣钱吃饭,而是为了祖国的强大;(2)正因为他思考日本帝国主义敢欺负我们的原因,才梦想祖国变得强大,才远赴美国留学;(3)新中国即将成立,他已经看到了报国之门,要拯救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灾难深重的祖国。

解析:此题考查依据文本信息分析人物行为动机的能力。第(1)点从吴阶平的人生观思考,他不是只从自己的“金饭碗”着想的;第(2)点从他当初赴美留学的动机分析,他留学是为了祖国的强大;第(3)点从他学成归国的时间和目的进行分析。

3.参考答案:(1)首尾呼应,使吴阶平受到的父亲对自己“不要追名逐利”的教导得到照应,突出了父教对吴阶平高尚人格的影响;(2)普通患者的感激,既证明了吴阶平的医术高超,更证明了吴阶平平易近人、认真负责的高尚医德;(3)在叙述了吴阶平一系列医学成就以后,插入普通患者的赞美和感激,表明传主的辉煌成就造福于普通人,既提升了传主形象,又突出了传记的主题思想。

解析:此题既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考查对文本选材和组材技巧的把握,涉及人物传记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应通读全文,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从结尾内容对于表现传主品性、突出作品主旨,以及对作品结构的影响三个角度去思考答案,就不会失之片面。

4.参考答案:

(1)只有为国家、为人民着想,自己的专业、个人的前途才能获得最大发展,自己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吴阶平端上了协和的“金饭碗”以后,如果仅仅为了个人的生活,他无需努力就可以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吴阶平如果不为国家强大着想,他就不会有远赴重洋留学美国的奋斗动力;吴阶平如果只图自己享受的话,面对导师的挽留和一流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物质待遇,就不会决然回到祖国来;正是因为报效祖国的宏愿,才使他有了奋斗的动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也因此获得了生命的增值和升华。

(2)只要有利于人类医学事业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回不回国都可以为国争光。

科学家的责任是科学创新和贡献,只要能取得科学成就,在哪儿都可以为国争光。吴阶平如果选择留在美国搞医学研究,凭美国当时的先进条件和吴阶平的天资和勤奋,也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吴阶平若留在美国取得更大的医学成就,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解析:此题为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试题。不论确定怎样的观点,都应结合吴阶平一生对待“饭碗”,对待专业,对待个人前途,对待国家命运的正确态度和行为选择,即使所要表达的观点和吴阶平的态度和选择不同,也要遵照传主的报效国家,使国家强大的本愿来探究具体的报效时机、途径和方法,如果违背了传主的思想和人生理念,即使再能自圆其说也是不合适的。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4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