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

更新时间:2019-12-01    来源:学生工作总结    手机版     字体:

[陶行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

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一)

假期读了《教师要学陶行知》这一本书,其中陶行知先生的“小学生不但要自己做小先生,并且要教别的小孩做小先生,最要紧的是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自己依然走在传统教育这条道路上。我站在台上讲,而学生坐在底下听,一心只想着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正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成长,也会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教师,甚至教会我们一些,使我们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小先生制”让我意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另一种关系。每一位学生有可能都是一个小老师,当一位学生带动另一位学生时,不仅帮助了他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种理念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我也应该试着做一些新的尝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舞台”施展自己才华。

当我读到“当学生喊出‘凭什么’时,任何说教都是苍白的”这一篇章时,总感觉真的是说到了自己的心坎。想到当学生对自己的命令感到不服或者疑惑时,有时好像都是懒得解释,便用强硬的态度逼迫着他们服从。不知道其他老师是不是同我一般,看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时,真是深感惭愧。成功的教育,不是权威与逼迫,而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在这一方面,我需要彻底的自省与努力。

学了先生的诸多理念,不断地对照自己的教学,用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鞭策自己,我相信我定会有新的收获。

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二)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暑假里有幸拜读了《教师要学陶行知》一书很喜欢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记得几年前我带的班里男孩子多,“皮大王”更是不少。可有一个男孩子很特别,很快引起我的注意。他很安静,可以说他太安静了。上课从来不举手,下课了,也从来不和同伴一起玩,最多只在小角落里一个人静静的走着看着。我试着和他说话,他也只是简单的回答。我当时想,可能就是一个内向安静的孩子,在这样一个吵闹的班级里,有这么一个孩子至少不是什么坏事。可有一天,在开展“我的家”活动时一个个小朋友轮流介绍家庭成员时,平时内向寡言的他突然跳了起来,边哭边说“我不要介绍我的家,我讨厌我的家”其他孩子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笑话他,这下更糟,他哭着闹着坐在地上,任我怎么劝说也不肯起来。后来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不去理他。可孩子们的注意力早就牢牢锁在了他身上,一节课什么都没进去了。我心里又气又恨,枉我平时特意关心他,怎么就没看出来他是这么一个“刺头”。

但是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想办法“收服”这个孩子,既为了我能有秩序的上课,也为了他的健康成长。从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这句话中,我汲取了力量和方法。既然我是一名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去爱学生,去教好学生。在具体解决过程中,我分了两个步骤,或者说用了两种“爱”来帮助他。

一、用平等的爱,抚平受伤的心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孩子的脾气虽然“难看”,但教师不正是要把这难看的脾气改变过来吗?我先把孩子的妈妈找来,了解孩子的情况。令我惊奇的是,他的亲生父母生下来就抛弃了他,现在的父母是他的养父母,从小都是太祖母带的。但是从他妈妈嘴里得知,其实他们非常关心孩子,但是早年工作忙碌并没有多少时间去管他,以致于每次孩子犯了错,父母总是狂风暴雨似的打骂一顿,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敏感起来。等到他们发现这个情况时,他寡言少语的性格已经形成。我一听到这个情况,先和他妈妈说好今天见面的事情不要告诉孩子,以免多心的他以为老师在告状。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刻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他是一个如此平常的孩子,我一边为他创造机会,一边又不失时机的表扬,诸如:下课没有和别人一起吵闹乱跑,很能定下心;愿意为老师做事(其实是我特意叫他做的)等等。而他妈妈回家也会有意识的去问:“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事吗?”受到表扬的好事,孩子总是很愿意说的。无形间,他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他都得到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学习中的愉悦。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感情障碍,达到心理相容,才能使孩子紧闭的心扉向老师敞开。要做到这一点,作为老师就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给优等生同样甚至更多的的爱去抚平他们曾受到的伤害,点燃他们心中自尊、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二、用真挚的爱,温暖孩子的心

慢慢的,孩子会和同伴一起玩儿了。在我的一声声表扬中,其他孩子也在试着接受这个有点“怪脾气”的同学。可能因为自信,他的各方面表现也有进步。又是在一次课上,我让孩子们复述一个句子,他举起了手。我叫了他,他站起来大声回答,却总卡在一个地方出错。几次下来,孩子们不耐烦了:“你不会说就别说了!”他本就着急,一听这话,眼泪又扑哧扑哧往外掉,双手握拳,做出咬牙切齿的样子。我赶紧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要克制!慢慢来!”他慢慢坐了下来,闷声抹了抹泪。我顺利上完那堂课,谁都没有被这个小插曲打扰到,一切就这么平淡的过去了。后来他妈妈告诉我:孩子一回家就告诉了她这件事,孩子非常开心,因为他一听到老师的话,就努力控制自己的坏情绪并且成功了,觉得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我听了也很开心,他自己取得了一个突破,而这是因为他原本坚硬的心开始学会感受来自父母、老师、同伴对他的爱,他的心里开始有了追求进步,为他人着想的愿望。“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关心他,并不是单单因为他打扰了我的教学秩序,更因为我不愿看到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孤单寂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现在,真挚的爱正通过适宜的方法正把他带回集体中来。

“爱满天下”意味着无私奉献,它是崇高的,更是无私的。陶行知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反复强调教育学生也要有奉献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的童心。我在学陶行知中,始终以其“爱满天下”的格言,去爱每一个学生。对特殊的学生,仅有爱心还不够,它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成效。他们有上进的愿望,但往往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老师要以最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要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宽大胸怀,认真与其总结成绩,了解反复的原因,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

我从不愿将孩子比作花朵,花朵太娇弱。他们是一棵棵小树苗,必须得经风雨才能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树苗会自己将根深深扎进泥土中,抵住来袭的风雨。有些树苗,须得老师将爱化成支架,在一旁默默扶持,当他们把根扎深了、扎稳了,支架已在不经意间移走。这时纵有风雨来袭,他们也能从容接受风雨的洗礼。

以上是我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学陶师陶,在教学中处理特殊孩子的一些事例。我们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当用平等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孩子。既要严格要求,更要关心爱护,正确对待学生身心发展不足之处和思想行为上一时的缺点错误,给予正面的教育、矫正,用真挚的心去爱护孩子。同时面对各种情况的反复,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看待。教师只有做到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要“爱满班级”,必须学着去爱每一位孩子,同时爱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这种“爱”来自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zongjie/13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