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宣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

更新时间:2021-05-28    来源:工作计划表    手机版     字体: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宣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

(2019年1月1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宣威发展历程中十分困难的一年,也是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力前行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稳投资,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切实把落实中央“六稳”作为首要任务,围绕“1+4”经济指标、“1+3+1”等重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稳增长稳投资措施,完善领导包保、现场办公等工作制度,坚持经济运行周会商、月调度、季分析,谋划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以赴稳增长稳投资,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市内生产总值283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9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2亿元,增长7.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5.46亿元,增长4.4%;贷款余额221.12亿元,增长38.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480元、12210元,分别增长8.5 %、9.5 %。单位GDP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二)全力以赴抓精准补短板,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围绕打牢脱贫基础,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全力打好“十大攻坚战”,实现5个贫困乡(镇)、18个贫困村出列、2607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91%。脱贫基础更加稳固。选准7个特色农业扶贫主导产业,建基地、创品牌、强龙头,健全完善带贫机制,基本实现产业对贫困户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薄弱村工作成效明显。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96亿元。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026个,贫困人口转移就业7280人次。脱贫保障更加有力。整合投入扶贫资金26.5亿元,硬化村内道路608公里,实施237件饮水安全工程,完成174个村的电网升级改造,实现贫困村网络信号全覆盖。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搬迁安置任务18646人春节前可搬迁入住,新增任务15885人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74万户。扎实抓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实现跨省交易1380亩,交易资金达4.14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医保个人缴费财政全额补贴。精准资助贫困学生2.8万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选聘生态护林员712人。社会兜底保障2.45万人。脱贫举措更加坚实。建立健全定期研究、现场观摩、干部召回等8项机制,常态化开展扶贫督查工作。31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972名干部努力工作,“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省、曲靖市帮扶单位沟通联系更加紧密。沪滇扶贫协作扎实推进,投资4988万元的13个项目进展顺利,上海宝山区、上汽集团与宣威82个贫困村携手奔小康行动扎实开展。大力推动“云品入沪”,组织15家企业30多个产品参加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的拉动效应。全面整改上级巡视巡察、督查评估、审计监督等反馈问题,扎实开展“户户清”行动,全面完成项目库建设,广泛开展“五面红旗村”“爱心公益超市”等创建评比活动,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三)攻坚克难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围绕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扎实抓好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6.2%。实现粮食产量8.76亿公斤。收购烟叶58.88万担,实现产值8.9亿元。流转土地10万亩,建成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园50个、示范园10个,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00个、农业龙头企业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品牌20个、有机产品1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4%。出栏肥猪405万头,生产火腿5.6万吨,实现火腿产业产值35亿元。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加快煤矿产能置换、升级达标,新增5对机械化开采矿井,全市生产原煤450万吨。实施技改项目55个,磷电磷渣微粉、茂宏铬铁合金等项目建成投产,磷石膏综合利用、凤钢棒材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5.5亿元,完成生物产业园、火腿产业园、中草药产业园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液态金属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五中心一委员会”建成投用,液态金属系列打印机、墨盒、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授权专利达30项。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小微企业8400户,2户企业入围全省非公企业100强、制造业20强,新增纳规企业10户,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56.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52.7%。第三产业提速发展。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6.5%。完成月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一期项目启动建设。尼珠河大峡谷、杨柳历史文化旅游小镇、西泽乡村旅游小镇等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宣威2018年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一部手机游云南”宣威版块建设有序推进。加快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华孚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向阳农贸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户。深入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电商产业加快发展,实现网上交易额1.56亿元,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快捷流通渠道。

(四)坚持不懈强基础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扎实推进“五网”建设,不断强化人居环境治理,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城乡基础不断夯实。永安机场珠保区调规、临空经济区规划等工作加快推进,国道326线宣威段改造春节前可建成通车,杨宣高速建设进展顺利,宣富高速启动前期工作,19条95公里农村公路加快建设,完成“组组通”公路硬化前期工作。沈家河水库建成蓄水,色米乐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官箐水库开工建设,芙蓉、龙树等水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万家口子水电站建成发电,板桥、海岱、双河、田坝等35千伏电力增容工程建成投用。加强光纤主干线建设,4G网络加快向自然村延伸。城镇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综合城镇化率达49.8%。西河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签约及拆除工作有序推进。打通城市断头路3条,修复改造城市破损路面1.1万平方米,地景公园、综合档案馆等项目顺利建成,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主体工程完工,西山森林公园、文化路北段、榕昌路、东山路等项目加快推进,铺设城市燃气管道61.8公里,月牙湖截污管网开工建设。不动产权登记有序开展,清理问题房地产项目40余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巩固治脏治乱成果,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44个工程治理、49个“一水两污”项目扎实推进,拆除“两违”建筑3.82万平方米。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建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1+7+1”体系,完成水源地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市建设等规划编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件全部办结,黄标车淘汰任务全面完成,历史遗留锌废渣处置、高污染燃料禁燃等工作扎实推进。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高位推动河长制落实,偏桥水库、西泽河、龙场河等水域治理成效明显。广泛开展国土造林绿化行动,义务植树340万株、营造林20.6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7%。

(五)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围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完成机构改革方案编制和报审工作。“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快推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29项、“减证便民”事项356项。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增市场主体7730户。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殡葬改革稳步推进,28个乡(镇、街道)公益性公墓建成投用,火葬区火化率达100%。财税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签约项目24个,到位资金128.1亿元。

(六)用心用力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提升。全年财政支出的83%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全面改薄、校舍维修改造等工程,全市575所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基本达标。第十中学按期建成招生。新建民办中学2所。消除小学大班额227个、初中大班额453个。启动西宁四小、双龙三小、特殊教育学校前期工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74.18%,600分以上人数813人,1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个、村卫生室38个,云峰医院养老康复中心、市一院儿科住院部加快建设,市二院迁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医联体、分级诊疗全面推开,建成省级医疗重点专科12个。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改扩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82个、体育健身场所18个。精神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文艺创作成效明显,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新增城镇就业7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8万人。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1+7”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改曲靖市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问题,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防震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杨柳“6·22”地质灾害得到及时科学处置,非洲猪瘟防控扎实有效。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信访矛盾减存量、控增量专项行动,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入推进平安宣威、法治宣威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成功打掉一批涉黑涉恶团伙,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军转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和谐发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开展。统计、气象、供销、地方志、外事、侨务、保密等工作不断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七)坚定不移守规矩转作风,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建立每周一次政府党组会、常务会议制度,变等议题为找议题研究,有力有序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坚持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报告,重点工作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225件。支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财政支出基本实现“三保”目标。强化政务督查、财政监管、审计监督,坚决整治懒政怠政行为,全面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强化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宣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应急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宣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去年市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增长低于预期目标。这既是受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市场预期变化较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关联。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较多,产业转型升级不快,新产业、新动能培育不足,大项目不多,拳头产品比较缺乏,稳增长稳投资压力较大。二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欠账大、短板多,脱贫成本高,少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三是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性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财政收支矛盾极为突出。四是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艰巨,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环境保护与新时代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维稳任务繁重。五是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够,少数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少数干部的实干作风、担当能力、政策水平仍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我市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影响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曲靖市委和市委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全市脱贫摘帽目标,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推进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城乡提质、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强化保障“六大”工程,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要奋斗目标建议为:市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5%以上。单位GDP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11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乡村振兴,聚焦脱贫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乡村要振兴,脱贫是前提。必须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抓脱贫攻坚。始终把脱贫摘帽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切资金围绕脱贫攻坚“用”、一切精力围绕脱贫攻坚“投”、一切力量围绕脱贫攻坚“调”,确保“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精力投入”只增不减,全力推进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始终把精准二字落实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全过程,贯穿到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各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做到源头精准、过程精准、结果精准,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以最实的措施和办法抓脱贫攻坚。围绕增收要稳定。深入开展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坚持“五个一批”产业扶贫路径,大力推行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等10种帮扶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带贫机制“两个全覆盖”,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以上主导产业基地、每户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坚持就地就业与输出就业并行,发挥3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作用,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实现充分就业。围绕住房要安全。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强化后续产业发展、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工作,确保新增任务8月底前完成建设、12月底前搬迁入住。精准实施以“四类”重点对象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有安全稳固住房。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实现拆旧复垦复绿9308亩。围绕底线要兜住。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让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让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围绕动力要增强。深入开展“五面红旗村”“三联三争”等创建活动,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消除薄弱村、空壳村。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光荣脱贫户”“爱心公益超市”等创评活动,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以最严的纪律和作风抓脱贫摘帽。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受益”和“三率一度”标准,实现村村遍访、户户遍访全覆盖。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对标对表找差距,查缺补漏强弱项,巩固成果促提升,确保所有薄弱环节整改到位。严肃认真迎大考,围绕市摘帽、乡村出列、户脱贫退出标准,建立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节点清单,将工作安排到月、细化到周、落实到天,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10月底全面完成贫困县摘帽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从严从实,严格纪律作风,常态化督查巡察,扎实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高质量的脱贫实效确保群众满意、考评通过、顺利摘帽。

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抓农业升级。走好特色路,打好绿色牌,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6%。紧盯市场需求调结构。坚持以市场引领生产,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大力推广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从“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养得更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规模发展烤烟、生猪、中药材、蔬菜等7个扶贫主导产业,新建特色产业示范园10个以上,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新建1个以上田园综合体,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主体”发展格局。紧盯绿色导向创品牌。坚持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新增省部级“绿色食品”品牌2个以上。紧盯全产业链要效益。按照“一产一业一龙头”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00个以上,力争引进1–2个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确保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66%以上。抓好“云品入沪”,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多种经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以强劲的动力和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推动村庄发展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让更多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水环境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保护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坚持抓点、连线、扩面,建设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示范村不少于8个,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设一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形成“一路生态一路景”的文明示范带,让沿路的乡村美起来。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留在农村、投身农业、发展农村,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大好局面。

(二)围绕工业强市,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注重在盘活存量中加快升级、在培育增量中优化结构、在做大总量中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实现工业总产值259亿元,增长16%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重点改造提升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坚持以本质安全型标准化矿井为目标,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产能置换等工作,推进41对标准化示范矿井建设,力争年内56对保留矿井全部开工建设,生产原煤300万吨以上。支持开发磷化工下游产品,推进磷酸氢钙等项目建设,力促磷渣海绵砖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建材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步伐,推进凤凰钢铁新型钢材加工项目建设,扩大新型建材生产,积极拓宽市场空间,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做强做大食品加工业。以宣威火腿为引领,以生猪、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好“绿色食品牌”,真正做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重点突出火腿系列产品深度研发,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力争实现火腿产业产值43亿元以上。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刺梨、核桃、薯片、辣椒、植物蛋白等食品加工企业,做大食品加工总量。启动生物产业园二期征地,加快火腿产业园、中草药产业园建设,确保4个以上生物资源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食品加工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产业开发,重点抓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农村155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坚持以液态金属为引领,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力支持液态金属系列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积极引进市场投资主体,开工建设25吨低温焊料、20吨导电胶等2个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力争再转化2个以上项目,推进“液态金属+”,壮大产业集群,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建大建强园区平台。充分发挥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用,进一步明确经开区的功能定位,聚焦主业、主抓工业,在园区服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投资融资、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重点采取市场化融资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力争年内融资不低于10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和生活服务功能。积极稳妥开展园区闲置土地、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西一环沿线土地,推动愿景集团房地产开发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聚焦招商引资,力争签约项目15个,落地项目8个,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三)围绕市场导向,拓展新型业态,提速发展第三产业

始终把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聚焦消费新热点,不断拓展生产要素市场,积极规范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和非生产资料市场繁荣稳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比重提高。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优化文化旅游形象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产资源,加快形成“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机制。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加快西泽乡村旅游小镇、杨柳历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推进尼珠河、月牙湖、东山公园等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带动乡村民宿、农家乐发展。积极完善旅游功能。适应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需求,注重在“商、养、学、闲、情、奇”要素上下功夫,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导游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与美食文化、健康养生等业态融合发展。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创新营销方式,以节促游、聚集人气,办好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做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宣威板块建设,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切实把旅游品牌打造好、宣传好、推介好,不断提高宣威的知名度、美誉度。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坚持电商引领、农商互联、三产融合,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繁荣城乡市场。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完善电商服务网络,培育优质“触网”产品,推动本地特色优质工业品、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加快国家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云丰仓储、华孚冷链等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户以上。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消费规模增长。积极发展金融投资、信息咨询、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价值链向高端延伸。规范发展社区物业、家政服务、养老养生、健康咨询等家庭性服务业,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主动融入大数据时代,加快建设“智慧宣威”,推动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服务智能化、便捷化。

(四)围绕品质提升,完善城镇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树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强化规划引领,硬化规划约束。坚持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的理念,协调推进“多规合一”,实施好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完成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开展城市道路竖向设计专项规划,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各种违法违规建设,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需求。围绕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有针对性地补充公共设施、完善城市景观、优化市政交通,全面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实用性、美观性。重点加快完成榕昌路、东山路、文化路北段扫尾工程,力争启动来宾大道、建屏路、河滨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全面维修破损路面,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充电桩,完善公交网络,规范共享单车管理,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加快西河片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拆除和土地开发建设,推进东门海子片区棚户区改造、北部新城项目建设。加快“气化宣威”建设,扩大燃气入户覆盖面;开工建设第二、第三自来水厂,有效解决城市供水不足问题;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月牙湖截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消除城市“蜘蛛网”。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见绿、立体增绿等多元增绿,建设一批市民身边的绿地、花园、广场,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以“工匠精神”抓好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功能品质同步提升。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完善部门、街道协同配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坚持实施工程治理、巩固治脏治乱成果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相结合,推进城市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强力整治违法用地、乱搭乱建等行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房地产清理整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塑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

强化城市经营,提高经济贡献率。始终把经营城市意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用市场化的办法,促进城市资源变资产,提高城市自我积累、滚动开发水平。强化城市资产经营,采取转让、拍卖、租赁等方式,经营好土地资源、房产资源、城市设施等有形资产,运作好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强化城市资本经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撬动金融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格局。

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小城镇发展。依托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小城镇向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传统文化等不同方向竞相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强镇、旅游小镇、生态名镇,年内包装申报和实施1个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抓好西泽、杨柳、虹桥等特色小城镇建设,逐步营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辐射带动力强的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jihua/17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