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

更新时间:2020-12-19    来源:心得体会    手机版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8篇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1

教育为先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教育是什么,不只是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途径,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党的十九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等,这些重要部署无不彰显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每个家庭、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大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习总书记说过,培育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身为新时代新青年,身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手上把握着时代潮流走向,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奋斗,不怕辛苦,不断在增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向着真理的方向前进。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如何就能深刻反映其综合国力如何,培养人才是对未来的投资,强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对教育的重视就是对国家的负责,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2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强国

9月10日教师节,举国上下都在祝福着我们的人民教师,就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国教育大会也如约而至――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就我国教育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刻的发言。

听了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的发言,感触颇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教育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教育系统致信多达24次。而且他还多次前往学校,看望广大师生。每一次亲切问候,每一次致信叮嘱,无不饱含着浓厚的教育情怀,向全社会传递着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取向。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标定航向。5年多来,正是因为把教育放在民族复兴的高度去认识、置于优先位置去发展,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6年保持在4%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经济下行的压力没有改变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心,人口最多的国情没有改变优先发展教育的初心,13亿多中国人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梦想正渐行渐近。教育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教育强国,意味着在教育质量上的“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以扣子为形象比喻,强调价值观养成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用“立德树人”为更好的教育打上精神底色。从推进全国教材改革,到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我们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更好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教育强国,意味着在价值追求上的“更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文明的传递,更有着阻断贫困、促进公平的社会责任。当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形成长效机制,当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中国教育的天平更多向贫困地区倾斜,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让教育更加具有普惠性,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竞争,而人才的背后则是教育。孩子包含着未来世界的可能性,用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去呵护这种可能性,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3

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根据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我们可知教育是立国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立足于我们的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它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改是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的调整机制。我们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教育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根本上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教育现代化工作中,加速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教育强国,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强盛。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4

补齐教育领域短板,向教育强国迈进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我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但离教育强国还存在差距。

补“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短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城乡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教育生源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水平相对落后,实验器材陈旧、先进教学设备配备较少,图书数量和更新速度跟不上。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在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五个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农村生源流动向城市现象普遍,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转向县城甚至市区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从生源质量上看,经过市县两级挑选,农村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补“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质量不高”短板。学前教育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科学系统的学前教育教材,幼教“小学化”现象明显。学前教育教师紧缺且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保姆式”现象。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特殊教育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是融合教育效果不佳,缺乏严谨的特教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培训课程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层次不丰富。特教教师和普教教师职称评定放在一起,没有专门的特教教师职称评定系列。

补“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短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即认为只有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或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无奈选择就读职业院校,是“末流教育”。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学历提升的通道比较狭窄,绝大多数只能获得较低的大中专文凭,可供选择继续深造的学校当中大都是三本院校,好学校例较小。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待遇相对较低,通常都是流水线上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

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短板。大部分企业和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驱动和法律保障,致使合作深度和广度都还处在较低层次,产教融合流于“高校实习驱动”或“企业用工驱动”的形式。部分高校自身存在短板,表现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不相称。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比例分配不能切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部分企业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少长远人才储备战略意义的认识,也阻碍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从教育领域最薄弱的环节入手,补好短板,抬高底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5

教育是国之大计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这个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6

:教育是立国之本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今后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多次强调“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特别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基础工程,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7

教育是国之大计。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讲话中的这些“数字”别有深意

强调5个“人”的工作目标

 

 

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阐述9个“坚持”

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明确1个“根本任务”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围绕1个“目标”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坚决克服5个“唯”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着重培养3种人才

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家庭要做好4个“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体会:8

从区域教育现代化走向全国教育现代化

一、区域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是一个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概念,是由于历史形成的特有民族和人口构成文化传统、经济基储社会结构而相对独立的地方或地区。对国家而言,区域是所属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区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就是一纸空文。

《纲要》确定的我国教育发展今后几十年的总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而“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一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这里摆出的总目标,是依据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制定的。对于各个区域来说,这一总目标带有明确的导向性、总体的规范性和统一的原则性。然而,这一总目标不能代替各个区域的具体工作目标,要在各区域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做一番分解、再造和具体规划的工失。

所谓区域教育现代化,就是在国家教育发展总目标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文化传统、人口构成、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特点,对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构造、办学模式、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改造。

二、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是按照教育现代化质量标准分批建立起来的各级各类示范学校。以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为先导,推动区内所有学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应当成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在北京市海淀区实施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包括学前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成人教育现代化工程以及社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等。现在已经启动的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和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统称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视察深圳实验学校的时候曾经说过:“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应是什么样的,应有什么特点?”他认为深圳实验学校的经验是给人以“很好启示的”,做为首都教育改革试验区,海淀区有责任回答这个问题。海淀区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是在已有的、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形成的多方面的优良教育传统基础上,是在发扬已经出现的、多种表现形式的教育现代化因素的基础上,是在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构建并加以实施的。

区教育工委和教委对在海淀教改试验区实施的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内涵的界定是:“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为基本宗旨,在继承我国教育已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优化学校物质资源和外部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全方位地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以业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内涵的界定是“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宜接为我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基本宗旨,在继承我国教育已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更新教育观念和国标,坚持对教育过程的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以完成培养社会需求应用人才的根本任务。”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2000年及以后的更长时间内,海淀区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应当指向的整体国标是:“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百分之九十以上高中毕业生接受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全区学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水平、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思想道德和身体心理素质上,达到较高程度,建立具有海淀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确定了整个工程的系统构成要素是九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九个方面的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分级质量要求,职业学校工程确定的是十二个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十二十方面的质量要求。

在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九项构成要素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教育思想现代化,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的被育观、教学观、教育管理观和教育效益观,就能确立正确的被育国标和培养国标,就能对其它诸要素的变化产主权极影响。为此,在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系统结构中,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是处于突出的位置。

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各项要素的质量的状态如何,我们不但要看要素本身的设计,而且要看最终能不能通过该项工程的良性运作,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应当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出发和归宿。

区教委随着两项工程的启动,正在制订小学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质且评价标准,这将是评价试点学校能不能通过验收的主要依据。

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和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标志曹海淀区教育改革试验区在教育内涵的改革的发展方面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综上所述,在地方党政机关领导下,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实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干部、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建设一批又一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必定会逐步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最后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矗当年,在土地改革极其困难的时候,有人怀疑红旗还能打多久,毛泽东以他伟大革命战略家的眼光预言,革命胜利是不可避免的。他说:“革命胜利是站在高山之巅,已见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遥望海中已见桅杆尖顶的一艘航船,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历史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毫无疑问,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高举教育现代化这面旗帜,坚持把区域教育现代化付诸实践,那么,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不会把我们吓倒,而只能被我们所逾越和战胜。做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促进派,为加快首都和全国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应当是我们的决心。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baogao/168681.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