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解读

更新时间:2020-10-22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字体: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解读

201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解读

年度亮点

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报告摘要·

出台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意见,实施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产业加速成长,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顺利推进。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快速增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进城落户农民逐步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展开34个省级开发区产城一体试点。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我省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流域、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淮河、巢湖、新安江水质稳定向好。启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深入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巢湖流域、黄山市列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亮点点击】

2014年,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378.9亿元,增长2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34.2提高到34.8。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新建29台火电机组和19套水泥脱硝设施,全省已建脱硝设施的火电机组和水泥生产线比例分别达92.3、81.7,淘汰燃煤小锅炉2797台、黄标车和老旧车29.7万辆,省级投入11.5亿元奖补资金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新造林226.3万亩。

年度亮点

公共服务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报告摘要·

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实施一揽子政策解决老民师、老村干、老农民技术员等“老字号”群体生活困难。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80多万。

教育公平和质量继续改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平稳实施。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建设公共文化省级示范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亮点点击】

2014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提高到78.4,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教育;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加健全的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运河安徽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8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居全国第3位。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我省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创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认真贯彻中央定向调控政策,把发展实体经济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积极促进消费需求,大力培育旅游、信息、健康、养老、文体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扩大营改增试点,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新安排31亿元充实政策性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努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省政府负责同志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具体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亮点点击】

2014年,我省抢抓机遇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合肥铁路枢纽及南站、宁绩高速、徐明高速安徽段建成运营,完成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260公里,杭黄铁路、庐铜铁路、济祁高速、淮水北调等项目加快推进。在消费领域,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城市商贸服务示范区建设成为扩大消费“新招数”,旅游和信息消费等成为消费新热点,旅游总收入3430亿元,增长14,信息消费规模1498亿元,增长44。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成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通过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全年减少市场主体税费负担466亿元;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22754.7亿元,增长15.6,直接融资1738.3亿元,增长61.2,有力地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出台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意见,实施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产业加速成长,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顺利推进。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快速增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进城落户农民逐步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展开34个省级开发区产城一体试点。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我省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流域、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淮河、巢湖、新安江水质稳定向好。启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深入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巢湖流域、黄山市列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亮点点击】

2014年,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378.9亿元,增长2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34.2提高到34.8。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新建29台火电机组和19套水泥脱硝设施,全省已建脱硝设施的火电机组和水泥生产线比例分别达92.3、81.7,淘汰燃煤小锅炉2797台、黄标车和老旧车29.7万辆,省级投入11.5亿元奖补资金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新造林226.3万亩。

年度亮点

公共服务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报告摘要·

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实施一揽子政策解决老民师、老村干、老农民技术员等“老字号”群体生活困难。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80多万。

教育公平和质量继续改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平稳实施。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建设公共文化省级示范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亮点点击】

2014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提高到78.4,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教育;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加健全的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运河安徽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8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居全国第3位。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我省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创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年度亮点

社会治理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

·报告摘要·

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区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依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亮点点击】

2014年,全省新增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1816个、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506个。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551件、法律援助案件6.6万件。在全国率先出台和实施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全省公路超限超载率由4降至1。

年度亮点

作风建设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报告摘要·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整治“四风”积弊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出台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意见等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推进政府运转流程再造,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

【亮点点击】

2014年,我省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废止和修订地方性法规14件,废止和修订政府规章34件。省政府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2件,办理政协提案918件。为了将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省政府在8个重点领域集中开展政策落实专项督查行动,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政令畅通。

勇于担当,以更大信心决心推动新常态下新发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报告》强调,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持续推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键词

改革新突破

《报告》指出,围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加快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稳步开展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抓好财税金融改革、启动实施全面深化综合医改试点,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解读】

在行政体制改革上,今年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在省、市、县政府全面建立运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

在国资国企改革上,将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兼并重组、整体上市。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

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抓好新增48个县(市、区)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财税金融改革“任务清单”较长:财政方面,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探索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竞争性领域的产业,由直接支持具体项目逐步改为设立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税收方面,继续扩大营改增实施范围,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金融方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今年还将启动实施全面深化综合医改试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探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启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关键词

经济稳增长

《报告》指出,坚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继续增加有效投资、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解读】

今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将加快升级:投资方面,将加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消费方面,将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工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等服务机构;推动电商、网购、快递等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外经外贸方面,将积极拓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多元贸易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家电、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走向世界。

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上,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江淮大地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在区域发展上,将统筹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大别山片区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着力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

关键词

开放新格局

《报告》指出,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扩大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大提升,努力打造新一轮对外开放新格局。

【解读】

通过继续开展长江干流和淮河航道整治,同步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和信息通道建设,加快形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的港口群,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开放新通道。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编制,推进市场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等高对接。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开发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产业调结构

《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读】

今年,我省将更加突出产业化的创新,加速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充分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健全科研资金配置市场导向机制,激发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体制活力。深入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培养引进20个左右国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

关键词

农业转方式

《报告》指出,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深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解读】

通过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今年将努力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5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力争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0个、农民合作社100个,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40个。在美好乡村建设上,全面完成第二批710个中心村建设,启动第三批674个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在建设新家园中创造新家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报告》指出,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读】

户籍制度改革将深入推进,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对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开展县城关镇、重点镇扩权增能试点,扩大管辖范围,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创造条件。建立城镇化投融资新机制,探索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市发行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关键词

文化繁荣发展

《报告》指出,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提高地方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解读】

今年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市县文化场所建设,建设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200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完成5640个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出版、发行、广电、报业等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积极培育文化电商、文化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文化企业改革,鼓励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和跨国经营。

关键词

生态强省建设

《报告》指出,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强化污染综合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切实加强生态强省建设。

【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攻坚战”。我省将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火电机组、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100,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2万辆,PM10平均浓度继续下降,努力减少雾霾天气。启动实施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500公里。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赔偿制度。探索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关键词

保障改善民生

《报告》指出,以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织牢织密民生安全网,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相促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巩固提升民生工程,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解读】

教育方面,我省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及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增加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启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强化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加快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方面,强化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和建后管养机制。

关键词

促进和谐稳定

《报告》指出,运用法治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地保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扎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解读】

今年,我省将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依法关闭非煤矿山200座。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全程监管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

建设法治政府

《报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解读】

《报告》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政府立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部署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度任务。

《报告》提出,进一步厘清政府权力的范围和边界,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真正实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按照依法依规、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终身负责的原则,严格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完善市县政府行政执法管理,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执法体制,积极探索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等领域综合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重大决策出台前及时向人大报告。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围绕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协商。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监督政府。

“永远秉持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努力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这是《报告》对全省人民沉甸甸的承诺。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baogao/157436.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