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旅游中国式的旅游

更新时间:2020-03-29    来源:经验交流    手机版     字体:

【分享式旅游】中国式的旅游

我想,至此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中国式旅游”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任何一个社会出现了阶层流动和社会转型的时刻自然会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我们在普吉岛的宾馆里吃着泡面,扎着金花,之后又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狂奔至海滩上拍了几张很有“旅游度假”感觉的自拍照发朋友圈,当大家纷纷点赞时埋怨几句当地的食物……其实,只有你心里清楚自己其实已吃了好几顿康师傅。但这时候你还得生扛着,得证明自己有品位,自己的旅游是一趟文化苦旅,而不是金花之旅,正如当年好不容易富起来的欧洲工人阶级试图用旅游照片证明自己进入了“小资”行列。

“这绝对是我这辈子最有效率的一次旅行。”连习惯了慢悠悠旅行节奏的欧逸文也这样写到。有时,他甚至开始享受这种高效率的“中式旅行”的好处。显而易见,这些好处包括在更短的时间走更多的地方,迅速得到一张旅行的“证明”,路途中一定有机会疯狂血拼,对目的地的了解浅薄但足以成为日后的谈资等等,所有这些“特色”我认为都有充分的理由得到谅解。因为那是所有人的必由之路。当然,中国人的这条路,走得格外惊险。

无论是旅游还是蹲在家里,实用性和功利性早被我们自动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当拥堵到令人发指的十一长假实际上把旅行彻底变为了一桩行为艺术,它背后的人们隐隐透露出了集体身份的脆弱与不安,以及社会阶层认同上的焦虑躁动。“现代中国人的旅游,就如同这个国家一样,都是基于在一个脆弱的基础之上”。这种脆弱,或许能传递出中国中产阶层的某种缺失。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baogao/141969.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