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归纳_归纳文章要点四法2

更新时间:2019-06-17    来源:汇报材料    手机版     字体:

不完全归纳_归纳文章要点四法(2)

归纳文章要点四法(2)文章来自:爱师网

归纳文章要点四法

□李斌

一、摘录提取

文本材料中出现的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写、阐述或说明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可以先提取文本材料中的概括性语句,特别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再进行筛选、归纳,这是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例如: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干旱水湿,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斩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质朴无华,恬静淡雅,不事张扬,默默奉献……(节选自杜政宁《江南陶公柳》)

问题:“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做这个题就可用摘录提取法来解答。关于陶公柳的品质,在文章的第④⑤⑥段都已清楚地表明: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只要从这三句话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坚韧”、“宽容”、“质朴”,用以回答陶公柳具有的品格即可。

二、逐层采点

依据题意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进而依据文意逐层采点、转化语言、归纳内容要点。可将形象生动化的比拟转化为直白的陈述句,或将详尽的描写叙述转化为简要的短语来归纳文意。

例如: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节选自许俊文《乡村的风》)

问题: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画线句在第③段的开头,是这一段的总领句,开启句,因此可确定答题区域在第③段。接下来,作者分别用“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莲荡也是”、“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做提示语,依次描绘了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即可概括转化为每幅都带有“风”字的画面: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

文章来自:爱师网

归纳文章要点四法

□李斌

一、摘录提取

文本材料中出现的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写、阐述或说明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可以先提取文本材料中的概括性语句,特别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再进行筛选、归纳,这是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例如: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干旱水湿,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斩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质朴无华,恬静淡雅,不事张扬,默默奉献……(节选自杜政宁《江南陶公柳》)

问题:“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做这个题就可用摘录提取法来解答。关于陶公柳的品质,在文章的第④⑤⑥段都已清楚地表明: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只要从这三句话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坚韧”、“宽容”、“质朴”,用以回答陶公柳具有的品格即可。

二、逐层采点

依据题意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进而依据文意逐层采点、转化语言、归纳内容要点。可将形象生动化的比拟转化为直白的陈述句,或将详尽的描写叙述转化为简要的短语来归纳文意。

例如: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节选自许俊文《乡村的风》)

问题: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画线句在第③段的开头,是这一段的总领句,开启句,因此可确定答题区域在第③段。接下来,作者分别用“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莲荡也是”、“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做提示语,依次描绘了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即可概括转化为每幅都带有“风”字的画面: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

,文章来自:爱师网

归纳文章要点四法

□李斌

一、摘录提取

文本材料中出现的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写、阐述或说明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可以先提取文本材料中的概括性语句,特别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再进行筛选、归纳,这是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例如: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干旱水湿,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斩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质朴无华,恬静淡雅,不事张扬,默默奉献……(节选自杜政宁《江南陶公柳》)

问题:“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做这个题就可用摘录提取法来解答。关于陶公柳的品质,在文章的第④⑤⑥段都已清楚地表明: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只要从这三句话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坚韧”、“宽容”、“质朴”,用以回答陶公柳具有的品格即可。

二、逐层采点

依据题意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进而依据文意逐层采点、转化语言、归纳内容要点。可将形象生动化的比拟转化为直白的陈述句,或将详尽的描写叙述转化为简要的短语来归纳文意。

例如: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节选自许俊文《乡村的风》)

问题: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画线句在第③段的开头,是这一段的总领句,开启句,因此可确定答题区域在第③段。接下来,作者分别用“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莲荡也是”、“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做提示语,依次描绘了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即可概括转化为每幅都带有“风”字的画面: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层次分析

先对语段作整体把握,抓住陈述或评论的对象,再从语句的时间、空间或事理逻辑关系等角度划分层次,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层罗列要点;或者将每层意思进行组合,去掉重复的信息;或者分清主次信息,再加以组合,从而达到归纳出内容要点的目的。

例如:

①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其意义又不止于此。③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④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⑤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改变气质。⑥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⑦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

(节选自刘梦溪《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问题:请分条概括今天我们还要读中国经典作品的理由。

围绕题干,可以将上面的文字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①句为第一层,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理由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第②③④⑤⑥句为第二层,具体写阅读经典对个人气质的影响;第⑦句为第三层,总结阅读经典作品对个人、社会的影响及意义。答案是:(1)文化传承的需要;(2)变化个人气质的需要;(3)转变社会风气的需要。

四、寻根探源

指题面言此而意在彼,但终极目标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为此,考生要学会依据题面寻根探源,明确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找到答题区域,抓住关键词句转化为正确的答案。

例如:

⑦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潮。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节选自吕锦华《总想为你唱支歌》)

问题:请简要分析文中的“戈壁石”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所起的作用。

本题的题面看似问戈壁石对表现主旨的作用,但暗含着回答时要直接呈现文章主旨,否则就有答案不准、语意不明之嫌。在回答此题时,通过寻根探源可知答题区域在第⑦段,除了开头交代戈壁石来自大西北之外,后面依次写了戈壁石的美丽外形、吸引我的石纹以及戈壁石似乎在呼唤我等三方面的内容,看似与文章主旨毫无关联,但第一句“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已经暗示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戈壁石来写自己对大西北的情感。为此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gongzuobaogao/107623.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