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平语近人有感|观“平语”近人有感

更新时间:2021-05-18    来源:观后感大全    手机版     字体:

观看平语近人有感|观“平语”近人有感15篇

观“平语”近人有感1

观看《平“语”近人》系列节目,第一集的主题是为民,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也正是这集从侧面体现了为官之道。做官怎样才能长久,影片中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民为先,万事以百姓的疾苦为首先考虑的内容,永远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历民之事,毫末必去。

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造福于民要大公无私。只有无私才能无弊,无弊才能为政公平,使民安居乐业。造福于民,还要与民相知心,这就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民,最重要的是做人民公仆,为民办实事。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学习心得《平“语”近人》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观后心得2篇平“语”近人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心得平“语”近人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心得3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看《平“语”近人》有感15篇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解说词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心得4篇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10篇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12篇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10篇平语近人第四集观后感心得12篇

观“平语”近人有感2

一枝一叶总关情,枝叶虽小,却关系到一棵树木的繁衍生息;人民虽小,却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从古至今,官员都被称为父母官,就是因为父母总能想到孩子的生活所需。而官员想要做到这点,就要了解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顺应人民朴实美好的生活愿望,国家才能持续发展。每当新旧政权交替,旧政权总是民不聊生,新政权总是万民拥护。

民心,说简单就是老百姓最简单的生活愿望,渴望生活平稳安宁。而这些最简单的愿望,需要像习总书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功绩。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现如今“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的标语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不需要为了生活的琐事而奔走,不需要为了生活的杂物而徒劳。国以民为本,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观“平语”近人有感3

10月10日晚8:00,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角度,深入讲述了习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让人获益颇丰。青年的我们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要实现远大理想,首先从修德的开始。

一、勤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查找自己的不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自己该如何做,如何打理培训自己的品德,对于我们年轻党员,更要通过学历史、学典籍、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革命前辈及党员模范的事迹,进一步的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勇于担当起党的事业。

二、明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做到“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青年更应当要善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时刻以《条例》、《准则》约束自己,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

三、笃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德不仅是需要学习来培养,更应当通过实践来提高。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有行才有德,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一词,强调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基层工作的我们正是面临的平常百姓,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帮群众解决困难、如何替群众建言献策等等工作都成为对我们的一场修炼。

修德是共产党员修身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青年人实现家国情怀的基础。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干净的党员领导干部。

观“平语”近人有感4

近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热播,第四讲中,以习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一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为引, 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三方面集中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庭和家风的思想。

重家庭才能稳民基。《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是千千万万个家,家庭的和睦幸福与否,决定着社会是否能够安定,决定着国家是否能够强盛。习总书记曾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每个家庭美满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正是基于此理念,习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的时候提出“精准扶贫”口号,让千千万万个家庭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摆脱贫困,奔向致富道路,为国家民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家教才能正德行。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就要把好的品德、习惯传递给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孟母三迁只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岳母刺字是教会孩子精忠报国的爱国理念,重视家教,才能把好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孩子,从小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收益一生。

重家风才能兴国运。2016年的12月12号习总书记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核,而我国发展至今,也涌现出一批传承着优秀红色家风的老一辈革命家:满头白发的袁隆平院长,八十余岁仍坚守岗位培育耐盐碱水稻、一生投入国防武器研制的林俊德老人,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将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了国家,换来国家的繁荣昌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进入新时代,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和家风的论述,重视家风,朝着一个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观“平语”近人有感5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的看完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感触良多。习主席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纪录片中习主席热爱的传统文化典籍诗句静穆而朴素,让我不知不觉在平和的思索中得到了丝丝教育与成长。

这一期节目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由“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和怎样为民”三个观点而展开。在第一章节的主题“为什么为民”中,引用了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讲述总书记上世纪70年代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为当地的百姓解决了照明、做饭等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习主席说陕北的老乡对他的帮助最大,而片中梁家河的老乡回顾当年对主席依依不舍深切的情感也印证了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在第二章节中谈到为什么为民,主席引用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为切入点,重点谈到了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做好民生工作,以造福人民为最大幸福。作为一名社区的基层者,工作处在一线,直接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如何为群众做把事情办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为群众干实事、谋实利,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实事说话,以理服人,依法依章办事。

第三章节的主题为“怎么样为民”,以总书记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为切入点,讲述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片中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基层工作者,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社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做好社区的工作就是响应主席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基本观点,让我再次梳理了往后如何做好的本职工作的思路,今后我还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我将伴随着社区的成长更好的服务社区群众。

观“平语”近人有感6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就是爱人,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强调,要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物质财富对一个人的重要。你饿着肚子讲道德、讲文明、讲礼仪,不现实。但是追求物质财富绝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唯一的目标追求,不应该是个终极目标,因为对老百姓来说,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什么事情?对老百姓进行人伦、道德教化,提高老百姓的整体道德文明素养。

我们熟知的典故中有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天,百姓是地,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能够执政兴国的法宝。脱离群众就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古人几千年就悟出来的道理,而到今日我们更应该牢记于心。

观“平语”近人有感7

近日,《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迅速成为了收视“爆款”,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追捧。平“语”何以如此近人呢?对此,我们不妨做一番梳理。

首先,在重温古典名句中,接受传统文化精神洗礼。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中央媒体主动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相继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诸多优秀文化类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央视重磅打造的一档优秀文化类节目,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可以重温和学习古典名句,聆听中国故事,感受中国文化。虽然相较于综艺节目,文化类节目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是,《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却给观众一种“高而不冷”感觉,因为节目真挚的情感让古典名句传递的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其次,在咀嚼平“语”内涵中,体悟习总书记执政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如何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深入到人民群众心中,让他们可知可感?显然,靠干瘪地文件宣讲,是不接地气、不受欢迎的。为此,节目组别具匠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古典名句背后蕴含的执政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帮助观众将宏达的主题进行拆解细分,碎片化解读。观众在看完节目之后,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智慧,会有更为清晰地理解和认识。

最后,在日常学思践悟中,重拾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档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能够启迪人的心灵,引发人的思考,并影响人的行为。观众收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学思践悟。他们会惊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由衷生发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揆诸现实,一些观众追西方电影,听欧美歌曲,总认为他国的文化要更为先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曾真正体会过中国文化的魅力,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

观“平语”近人有感8

国庆节后,有一档电视文化节目特别火: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第一集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无休。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在《报得三春晖》单元中,引用了习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发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

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孝敬父母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情感上、心灵上、对父母的一种关爱、慰藉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更为看重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会深情地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说的。这段讲话看似没有直接用典,但又处处是典。总书记谈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首先提到的就是尊老。

尊老敬老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亲人,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说明早在2000多年之前,孟子就已经意识到了,尊老敬老不仅仅只是每个人自己家庭的事,它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大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

当然,尊老敬老一方面确实是社会的责任,它应该从制度,从养老机构,从社会道德风气的完善这样一些方面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那另外一方面,就是具体到我们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去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人。

 

同时,孝老爱亲不仅仅只关乎我们家人,关乎我们周边的人,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弘扬孝老爱亲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如果我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老吾老及人之老”,都能够像孟子说的那样“亲其亲,长其长”,那我们的社会关系定然是充满温情和爱的。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就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把孝老、养老、敬老落到实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到实处,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倡导下,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一定会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让我们这个传统的美德永远在中华大地上能够熠熠生辉,能够扎根,能够开花,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观“平语”近人有感9

近日,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六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解读思想、释义经典,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风格独特,引人入胜,人们爱听、爱读、爱看,而且一看就能看懂,一听就能记住。其重点原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以旁征博引给人启迪启发。

习近平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人心所向,习总书记引经据典,真正做实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支持率高出天际,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目前,《平语近人》已播出两期,余下的十期还会继续。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观“平语”近人有感10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名伟大的政治领袖,他擅长把历史典故、成语寓言、格言名句都运用到理论阐述之中,用简单的语言来说明治国理政大道。近期“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全面展现了总书记这种超凡的能力和卓越的治国方略。

中国现在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如何在这个新时期中找到方向,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怎样落实“八个明确,十四个自信”来实现民族复兴,在视频节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借古喻今,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思想理念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是保持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第一集视频,总书记就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指出了“为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并通过视频中三个小节,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一是通过讲述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说明了总书记一直与与群众保持血脉联系,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群众办理实事,来实现为民。二是通过总书记曾引用的《管子·牧民》之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句话,点出了一个党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民心向背,也具体讲解了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而民心的去向在于官员的作为,造福人民是我们主旨的最终理念。三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所讲“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句话。说明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例举了“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指出要殚精竭虑,要为人民谋幸福,多做利民的事情。

在学完习总书记相关经典语句后,视频还强调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认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我们改革开发、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特别是要坚持“一诺千金”,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的重点工作,“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观“平语”近人有感11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三方面集中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庭和家风的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有着深厚的家庭情节。“家国一体”的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是深入骨髓的,“家”是缩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最大的“家”,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是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的特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家教和家风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习总书记对家风和家教的强调,在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美满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家庭的和睦幸福与否,决定着社会是否能够安定,决定着国家是否能够强盛。习总书记还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每个家庭美满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而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也是每个家庭能够幸福的重要保障,我们既要重视自己的小家,更要重视国家这个大家。

良好家教是人生的第一堂课。“爱子,教之以义方”,说的是爱自己的孩子,应该用道义来引导他。“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更加强调了良好家教的重要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打好根基的重要环节。父亲关于一颗青核桃的责备让司马光铭记诚实的重要性,诚信的观念从此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为了应试的需要,学校教育往往更加偏向于知识教育,而德行教育被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也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显得更加重要。在少年时期,孩子非常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家长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孩子将会受益一生。

好的家风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财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核,是内化于家庭成员内心的宝贵精神力量。从古至今的名人伟人,无不传承着优秀的家风。从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家风,都是优秀家风的体现。家风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当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有好的风气,整个社会定将更加和谐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和家风的论述字字珠玑,无论是党员干部,亦或是普通群众,都应该从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

观“平语”近人有感12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综艺类和语言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精良,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这才是中国文娱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制作宏大的记录片,还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综艺类节目都蕴含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囊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观,时间的纵深,地域的横向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梦想的彼岸,此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也包含其中。

第一集的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正如三年前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授予102名同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这些县委书记今天已经有部分晋升副部,还有很多进入了地方班子,说这些官职绝不仅仅让大家的目光聚焦于此,而是再次印证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如一为民爱民,实实在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做细民生工作,才获得党和国家的信任担负更大的重任。

古有“一钱太守”刘宠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有“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的童恢,今有“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焦裕禄,无不体现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观点,体现着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更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时刻不忘学习,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本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放下架子,主动走听取群众意见,对于群众的所需所盼,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只有及时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思群众所思,我们才能真正做好基层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贡献力量。

观“平语”近人有感13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及发言材料中总是引经据典,平“语”近人,尽显大国风范。

平“语”近人,体现出的是个人魅力。引经据典,凸显的是个人的文化素养及水平。“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每个人的文字写作水平及演讲风采与其本人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对于广大党员而言,只有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加强对传统经典著作的研读,才能增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发言中引经据典,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彰显个人风范。

平“语”近人,体现出的是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身为中华儿女,党员干部更应彰显文化自信,。随着经济水平的增强,我们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自信愈发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而随着中华功夫文化的传播、随着孔子学院的分校建设,全体党员更应对我们的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充满自信。

平“语”近人,体现出的是大国风范。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了中国道路的成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更体现出了中国泱泱大国的风范。

“中华上下五千年,吾将上下而求索”,全体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研读经典,做到读懂弄通、并结合工作实际,指导实施,彰显党员风范,无愧时代寄托。

观“平语”近人有感14

近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栏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了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其中一个“德”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让我深思:为什么立德?如何立德?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德?习总书记这样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大家的德。怎样立德呢?习总书记讲: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因而,作为现代文明的传递者,我们需要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是我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用人哲学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德才兼备的原则。比如: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他主张用人应以德为重,这样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他提醒后人说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需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人才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突出把对“德”的指标考评放在首位。即:一看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否忠诚党的事业,与党同心;二看是否牢记党的宗旨,能否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心为民;三看是否作风扎实,真抓实干;四看能否廉洁自律;五看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始终把心思放在为群众谋发展、谋利益上。

以德树人,以德用人。作为国家子民,我们需要修身立德,做一个有道德的新型人才。

观“平语”近人有感15

近日,《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迅速成为了收视“爆款”,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追捧。那么,这档节目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平“语”何以如此近人呢?对此,我们不妨做一番梳理。

首先,在重温古典名句中,接受传统文化精神洗礼。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中央媒体主动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相继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诸多优秀文化类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央视重磅打造的一档节目,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可以重温古典名句,聆听中国故事,感受中国文化。虽然相较于综艺节目,文化类节目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是《平“语”近人》却给观众一种“高而不冷”感觉,因为节目真挚的情感让古典名句传递的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其次,在咀嚼平“语”内涵中,体悟习总书记执政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如何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深入到人民群众心中,让他们可知可感?显然,靠干瘪地文件宣讲,是不接地气、不受欢迎的。为此,节目组别具匠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古典名句背后蕴含的执政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帮助观众将宏大的主题进行拆解细分,碎片化解读。观众在看完节目之后,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智慧,有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认识。

最后,在日常学思践悟中,重拾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档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能够启迪人的心灵,引发人的思考,并影响人的行为。观众收看《平“语”近人》之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当观众开始着手学思践悟后,他们会惊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由衷生发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揆诸现实,一些观众追西方电影,听欧美歌曲,总认为他国的文化更为先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曾真正体会过中国文化的魅力,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

当然,平“语”近人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最核心的还在于平“语”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吸取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道路,让国人骄傲,世人瞩目。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达迸发出了勃勃生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平“语”,又怎么可能不近人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学习心得《平“语”近人》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观后心得2篇平“语”近人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观后心得平“语”近人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心得3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看《平“语”近人》有感15篇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解说词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心得4篇平语近人第八集观后感心得10篇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12篇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平语近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心得10篇平语近人第四集观后感心得12篇观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心得体会10篇2018年新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7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心得体会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心得体会3篇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8篇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2篇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duhougan/16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