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之歌《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19-03-23    来源:贵州导游词    手机版     字体:

【打工族之歌】《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阅读答案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阅读答案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

15.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5.①使沿海文化辐射到内地,促进了内地农村人的观念的转变。②缩小了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及地区差别。③为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及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和资本积累。④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为中西部地区的未来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16.这些“美称”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高度评价,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为内地及广大农村培养了大批人才,反映了人们对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肯定与向往;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人们对外出打工行为的理性认识。在人们眼中,外出打工不仅是赚钱谋生的手段,更是学技术、学本领的机会,是打工族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的途径。(意思对即可)

17.(1)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变化:①由因贫困盲目被动(或:莽撞)南下转变为理性主动流向东部等发达地区。②由依靠体力外出打工的“打工潮”转变为依靠资本、技术等回乡创业的“创业潮”。

(2)评价: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观念改变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与劳动者观念的改变与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西部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也为有理想有能力的“打工仔”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daoyouci/99195.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