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是哪个省]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

更新时间:2017-07-11    来源:党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字体:

[陕北是哪个省]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

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经过

在一九三三年六月陕北特委扩大会议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安定、延川地区,绥德、清涧地区,神木、府谷地区,佳县、吴堡等地区,广泛地开展了抗粮、抗税、抗租、抗债、抗捐斗争和游击战争,创造了游击根据地。在游击根据地的广大乡村,推翻了国民党、地主豪绅的统治,普遍建立了贫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没收地主豪绅的粮食、财物,废除了粮、租、捐、税、债,并对城市实行粮食封锁,给敌人以严重的打击和威胁。

陕北军阀井岳秀八十六师及各县民团共一万五千余人,为了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于一九三四年五月间组织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围剿”的中心在安定、绥清、佳吴、神府地区。敌人以连排为单位,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在根据地烧杀抢劫,捕杀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破坏群众革命组织,企图消灭游击队,摧毁游击根据地。

陕北特委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号召游击区的贫农会、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在军事上诱敌深入,适时集中力量配合赤卫队、游击小组各个歼灭敌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时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

“围剿”绥德、清涧、安定地区的敌军、民团,活动十分嚣张,白天以连排分散活动,夜间集中于较大的村镇据守,对麦收影响很大。为了打击敌人,保护麦收,六月特委将四支队从佳、吴调到绥、清地区,配合游击小组、赤卫队实行坚壁清野,各村巡逻放哨,封锁敌人;组织土枪、土炮、“响鞭队”,各山头设置岗哨,组织成“无线电话网”,监视敌人。四支队和游击小组、赤卫队白天保护群众进行麦收,夜晚袭扰敌人,并在绥德县韩家山等地伏击了敌人,使敌人十分疲惫和恐慌。历时一个多月,胜利完成了保卫麦收的任务。

八月中旬,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兼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等同志,率领二十六军红三团(约三百人,团长为王世泰,政委为黄罗斌)及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返回陕北根据地。八月十七日首战安定县西区金吴塌,歼敌八十六师一个连,缴枪百余支,俘敌八十余人。继续东进,经过南沟岔、老君殿,于八月二十二日在清涧县张家疙台歼敌八十六师某连的两个排,缴枪四十余支,残部逃往薛家峁。我军乘胜向东南前进,经下武村、白家川,于八月二十六日奔袭河口镇,将守敌八十六师五一五团三营十一连及民团共一百五、六十人击溃,歼敌一部分,其余敌人放弃据点逃回清涧县城。我军转向西北至横山董家寺,击溃敌军一个营。经过这些战斗,拔掉三个据点,歼敌二百余人,俘敌百余名,缴获步枪、驳壳枪一百六七十支。在胜利的形势下,白军中不断发生哗变与起义。在神府、佳吴地区,由于红三团三、四支队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斗争,至此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不幸的是,陕甘、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同志在河口战斗中负伤。

粉碎第一次“围剿”之后,谢子长同志带伤坚持工作,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清涧县东区惠(“惠”,读“四”)焉里参加了陕北特委会议。会议号召陕北军民积极扩大红军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动员准备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并决定组建府谷七支队,支队长为韩峰;组建延川第九支队,支队长为高朗亭,政委为王文良,副支队长为王保民。会后,红二十六军三团返回陕甘革命根据地。一、二、五支队仍回安定、绥德、清涧、延川地区活动,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革命委员会,扩大红军游击队,扩大游击根据地。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分配是一九三四年八月、陕北特委在清涧县东区惠焉里会议后开始的。首先在清涧县东区袁家沟试分土地,试建革命委员会。经过短期集训和试分试建,取得了一些经验,培训了一批干部。接着,特委组成工作组分赴各县基本区,进行分配土地和建立乡、区、县革命委员会。到一九三五年九、十月间,各县基本区的土地已基本分配完毕,并开始了查田运动。革命根据地的广大群众获得了土地之后,踊跃参军,新建立了靖边十支队、安塞十一支队、绥德十二支队、安定十三支队、米东十四支队、米西十五支队、横山十六支队、府谷骑兵游击队等。一九三四年九月十八日,特委在安定县西崖窑畔将一支队扩编为红一团,共有百余人,团长为贺晋年,政委为马丕勋,参谋长为路文昌。十月底,在清涧县马安山将二支队扩编为红二团,共三百余人,团长为任山、政委为马万里、参谋长为马山(惠世良)。九月十八日,在神木县王家庄将神、府三支队扩编为红三团,团长为王兆相,政委为杨文模。佳、吴四支队编为红四团,团长为王士杰、政委为王国昌、参谋长为范文德。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李启贤同志根据吴堡县委书记慕生忠同志的指示,领导王子崇保安队中的二十七名士兵起义,进入游击区,和绥德县东区义合镇的起义士兵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五支队,支队长为李启贤、政委为慕生忠。一九三五年农历正月初六,吴堡县慕家原驻军张得胜同志领导白军一排起义;初八,石堆山驻军杨××同志领导白军十五人起义,先后参加了十五支队。十五支队人枪扩大到八十余,并有了轻机枪一挺。正月十二日,在佳县下焉村和六支队合编为红五团。副团长为李启贤、政委为慕生忠。不久,红五团到清涧和红四团合编为红三团,团长为王士杰,政委为王国昌,教练为李启贤,归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建制。原红五团政委慕生忠率新编六支队回佳、吴地区活动。一九三五年二月,地委将四、五、六支队,十四、十五支队编为二纵队,队长为岳山,政委为慕生忠,以后编为战斗团,最后编为红二十八军的一个团。以上扩编团的各支队,都重新组织了游击队。

至一九三四年底,陕北红军游击队已发展到二十六个支队,分布在陕北各县,具体活动地区是:

第一、十三支队,在安定地区。

第二、五、十二支队,在绥、清地区。

第三、七、十一、十七支队,在神、府地区。

第四、六支队,在佳、吴地区。

第十四支队,在米东地区,十五、二十三支队,在米西地区。

第十五支队,在佳西、米东地区,二十一支队,在佳、米、榆边界地区。

第九、十七支队,在延川地区。

第八、十六支队,在横山地区。

第十、十五支队,在靖边地区。

第十一支队,在安塞地区。

第十八支队,在延安地区。

第十九支队,在延长地区。

第二十支队,在宜川地区。

第二十二支队,是蒙古骑兵游击队,队长为曹动之,在内蒙地区活动。

以上各支队的番号,只编到二十三,其中有两个十一支队,三个十五支队,两个十七支队,实有二十七个支队。

一九三五年五、六月,吴堡曾组建三个晋西游击队,共十七人,九支枪,由慕生忠同志负责,于五月初十由军渡以南过黄河到吕梁山,在中阳、孝义、汾阳、离石一带山中活动。因没有找到党的关系,没有群众基础,在敌人六个团的兵力搜剿中,于六月初二日由孟门镇回陕北苏区。

红军游击队的迅猛发展和壮大,使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各级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也迅速地普遍建立起来。

一九三四年的八月,在李家岔成立安定县(曾称赤源县,现称子长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九月十二日,在袁家沟成立清涧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九月在宋家坡成立吴堡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九月十八日,在神木王家庄成立神、府临时革命委员会(管辖神木、府谷两县)。十月在贺家沟(可能是脖牛沟)成立佳县临时革命委员会……。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安定县白庙岔,召开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称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当时称苏维埃代表大会),到会代表百余人,大会开了三天,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选举马明方为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为副主席。省苏维埃设有:

秘书处:秘书长为惠子明,秘书为张毅忱、吴居第;

土地部:辛兰亭、王海山先后为部长;

粮食部:高旭光任部长;

劳动部:齐明珍、马生海先后任部长;

财经部:艾楚南任部长;

经济部:惠子明任部长;

文教部:陈蓬飞任部长;

保卫局:刘子仪、崔正冉任副局长;

贸易局:负责人白树标。

开始,省苏维埃土地、粮食、劳动、财经、文教等都是委员会,不久改为部。

大会通过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法、选举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令。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管辖的十七个县是:安定、秀延、绥德、清涧、吴堡、佳县、米东、米西(即将米脂县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县)、延川、延水、延长、安塞、靖边、横山、神木、府谷、佳芦。

粉碎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陕北与陕甘根据地联成一片

敌人第一次“围剿”失败后,陕北红军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有了迅猛的发展,对敌人的威胁更大了。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国民党蒋介石增调兵力,调整部署,组织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蒋介石将敌八十四师高桂滋部从河南调进陕北,接收八十六师井岳秀在绥德、清涧、延长、延川、子长(安定)、子洲(由绥德、米脂、子长三县辖区新划)、安塞、延安等县的防务。原八十六师井岳秀部缩小防区,分布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两线,驻于府谷、神木、榆林、米脂、佳县、横山、靖边、定边、保安(志丹)等县。南面有四十二师冯钦哉部,分驻甘泉、富县、洛川及其以南地区。东边调晋军孙楚的三十三军和李生达的十九军各一个师,驻吴堡、宋家川、枣林坪、定仙焉,界首之线。调傅作义一个骑兵师,集结于府谷至横山沿长城一线。共计敌军六个师,加各县民团地方武装共五、六万人。

高桂滋在接防中向蒋介石报捷:“一弹未发,赤匪已平”。接防后深入根据地,分割“围剿”,各个击破,合并村庄,建立据点,修寨筑堡,并加强地主武装民团、还乡团,建立剿共义勇队,进行抢劫烧杀,在政治上进行反共宣传,推行保甲制度,建立肃反会,实行连坐法,破坏我党、团和群众组织,实行自首、策反政策,妄图摧毁游击根据地和消灭陕北游击队。

为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陕北特委领导机关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由清涧地区转移到安定地区。各县游击队于十一、十二月间带领突击队、赤卫队,配合群众斗争,实行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分散敌人。与此同时,特委将较有战斗力的一、二、三支队整编为三个团(红一、二、三团),于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日在安定西区白庙岔成立了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师长为杨琪,政委为张达志(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成立红十五军团时改为八十一师,师长为贺晋年,政委仍为张达志)。八十四师成立后,首先集中红一、二团(三团在神、府未集中)和几支游击队,共计七百余人,枪三百余支(一、二团五百余人,游击队百余人),在广大赤卫队的配合下,于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一日首战南沟岔,歼灭自老君殿出来“进剿”根据地的高桂滋部一个连,并将老君殿的援兵击溃。接着,乘胜东进,于清涧县东阎王砭消灭高桂滋部一个连的大部(系高杰村据点出来之敌)。在清涧县城南贺家湾歼敌高桂滋部一个连和民团邱树楷一个队。连续三次战斗,歼敌两个连一个排,民团一个队,缴获轻机枪八挺、步枪一百六七十支,俘敌官兵百余名,揭开了反二次“围剿”斗争的序幕。

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陕甘特委和陕北特委在陕北安定县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1)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惠子俊(未到职前由崔田夫代理),统一领导陕甘、陕北两个特委的工作。

(2)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为谢子长(谢养伤未到职,实际工作由副主席刘志丹负责。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谢子长同志因伤逝世,陕北革命根据地失去了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和智勇双全的军事领导人),统一领导陕甘和陕北两个根据地的红军地方武装。

(3)通过粉碎敌人二次“围剿”的战略方针,这就是集中主力红军,坚决打击和消灭深入苏区的敌军高桂滋八十四师;对其他各师采取游击袭扰、在有利条件下则加以歼灭的方针。

西北革命军委成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陕甘、陕北两个特委联席会议的精神,由刘志丹同志亲自起草粉碎敌人二次“围剿”的动员令,号召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以及边区全体军民紧急动员起来,为粉碎敌人二次“围剿”而英勇奋斗。同时,调陕甘边区红二十六军三团及抗日义勇军北上陕北,和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组成西北红军主力兵团,由军委直接指挥,集中作战。陕甘苏区组建陕甘军分会,主席为刘景范,统管南梁、照金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及军事建设。陕北苏区组建陕北军分会,主席为马义,在绥、清根据地办公,统管绥、清、佳、吴地区各县游击队地方武装和军事建设。陕北各县红军游击队,分别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等七个游击纵队,它们的共同任务是组织发动群众,分配土地,扩大群众武装,扩大根据地;领导群众进行坚壁清野,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粉碎敌人二次“围剿”。具体部署是:

第一纵队,以米脂西区、横山南区为根据地向东北方向神、府地区发展。

第二、五纵队,坚持绥德、清涧、佳县、吴堡根据地的斗争,沿黄河西岸向北面的神府地区发展。

第三纵队,依托吴旗地区根据地,向定边城、安边以北的长城外发展。

第四纵队,依托安塞北区根据地,向延河南岸发展,完成对延安、安塞县城的包围态势。

第六纵队,依托黄河西岸的绥、清、延根据地,相机东渡黄河,袭扰晋军,组织秘密据点、联络站,为开辟根据地创造条件,同时向驻定仙焉、枣林坪之晋军据点袭扰,或伏击其往来分队。

第七纵队,依托延川东南区、延长北区根据地,向延长南区、宜川方向开辟根据地,对延长、宜川县城形成包围态势。

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为杨森、政委为张秀山,红十五军团成立时改为七十八师)红三团(三百余人)、义勇军(二百余人),共计五、六百人,于四月下旬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四月二十二日第一仗打安定西北之寺儿畔,歼敌八十六师一个连。五月一日在白庙岔和陕北红军二十七军八十四师主力会师。五月四日在玉家湾成立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同志任总指挥,统一指挥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作战。五月七日至九日于杨家园子、吴家寨子、马家坪子先后歼敌高桂滋部两个营一个连,缴获大量现款、武器、弹药、医药、服装等物资。安定、永坪之敌立即撤回瓦窑堡集中防守。我军继续东进,五月二十五日在清涧县张家疙台,歼敌高桂滋部一个连后佯言北上,实行挥师南下,奔袭延长,五月二十九日攻占延长县,歼敌高桂滋守军骑兵一个连,人马各一百八十余,和李鸣武民团三百余人,缴获各种枪五百余支、战马一百八十余匹和大批财物、被服。另有延川民团高鸣歧五十余人起义,编入红八十四师。延川守敌夤夜逃往清涧。我军又转向西南挺进,经临真镇从甘泉县南绕过,折而北上。六月十三日攻克安塞(新乐寨)、高桥镇。六月二十二日攻克李家塌,先后歼敌薛生花等民团六百余人。我军继续北上,六月二十八日攻克靖边,歼敌八十六师一个加强营(曲子朋一个营,加机炮连),毙伤俘敌五百余名,缴枪五百余支,八二迫击炮六门,及大量弹药物资。保安之敌向宁条梁方向逃去。我军又返回苏区东进。七月十七日于老君殿以西击溃高桂滋部四个营(艾捷三团及张庭芳一个骑兵营)。此次战斗歼敌约一个营,击伤敌团长艾捷,其主力向老君殿溃退。我军继续东进,八月十一日全歼吴堡慕家源晋军一个连,十二日击溃晋军两路援兵,共歼敌四个连(此次战斗我军伤亡百余人,王世泰同志亦负伤)。我军随即南下,八月二十日围困定仙焉,歼敌晋军李生达援兵两个团,毙伤敌副团长齐汝英以下二百余人,俘敌一千八百余人,缴获重机枪十二挺,轻机枪五十余挺,八二迫击炮六门和大量枪支弹药物资(是役在绥德县铁笳坪缴获飞机一架,活抓驾驶员两名)。至此,二次“围剿”宣告彻底粉碎。我军主力撤至延川县文安驿休整。九月十一日北上奔袭横山,未克。九月十五日返回永坪,与红二十五军会师。

经过八个月的反“围剿”斗争,共歼敌正规军折合四个团,数个民团(九百人左右),击溃敌军两旅另四个营,缴获轻重机枪百余挺,步枪四千九百八十支,子弹三十余万发,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又有很大的扩大,崔曙光、谭生彬、郝志德、常德义等同志,在延长、延安、延川、宜川等县建立了新的游击队和游击区,使陕北根据地除神、府地区尚未直接联系起来之外,各县广大苏区完全连成了一片,红军扩大了一倍多,游击队扩大了两倍多;解放了安定(子长)、延川、延长、安塞、保安(志丹)、靖边六个县,使陕北与陕甘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毛主席亲临前线指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

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碎后,高桂滋惊慌失措,急电蒋介石:“防广兵单,防不胜防,若不增兵,陕北将成第二江西也”。蒋介石为了进攻陕北革命根据地,迅速在河南举行洛阳会议,决定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除原有部队外,增调东北军两个军七个师为主力。具体部署是:东面,沿黄河之线为晋军孙楚的三十三军和李生达的十九军的各一个师;北面,仍是敌八十四师高桂滋和八十六师井岳秀两个师;西北面,宁夏交界是敌十五路军马洪逵三个骑兵团;西南面是东北军五十七军四个师和何柱国骑兵第二军三个骑兵师另一个骑兵团,还有三十五师马洪宾部一○八旅;南面,是东北军六十七军三个师和原来的四十二师冯钦哉、七十一师×××;兰州、平凉地区,蒋军嫡系毛炳文和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用在第一线兵力共十五万人左右。

东北军两个军(七个师),从西、南两路向陕北根据地挺进。南路由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率领一一○师、一二九师、一○七师共三个师北进。西路由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带四个师由甘肃经庆阳、合水从西向东挺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

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后,为了统一指挥作战,迅速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与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于九月十八日在延川县永坪镇正式成立(二十五军三千多人,二十六军二千五百多人,二十七军下辖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三个师,二千多人,共七千五百多人)。徐海东、刘志丹同志分任正副军团长,程子华同志任政委。陕甘边区之义勇军改编为西北义勇军,司令为郭宝山,主任为马丕勋,归七十八师指挥。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立即开赴南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九月下旬采取了围城打援战术,以八十一师(原八十四师)之二四三团围困甘泉约十华里的东西两山,截堵敌人前进,不惜一切代价顶住,不让敌人接近甘泉。七十五师埋伏在劳山以西,七十八师(原四十二师)埋伏劳山、甘泉之间,诱敌一一○师由延安来援,聚而歼之。十月一日,敌一一○师果进入我伏击区,下午二时许发起冲击,经六小时的激战,该师援兵全部被歼,毙敌师长何立中以下千余人,伤敌近两千人,俘敌三千七百多人,缴获七五山炮四门,八二迫击炮二十四门,重机枪二十四挺,轻机枪一百八十挺左右,长短枪五千支左右,无线电台四部。红四十二师另一路于阳泉歼敌一○七师一个营;十月十二日,继劳山之胜利,强攻榆林桥,歼敌一○七师四个营,俘团长高福源以下官兵一千八百余人(我伤亡二百余人)。王以哲部经我连续几次痛击以后,即固守据点不敢出扰。西路董英斌尚未受挫,先后由庆阳、合水继续东进。为了歼灭东进之敌,开辟战场,肃清了杨家园子、张村驿,东村寨、套筒四个民团“围寨”,缴枪三百余支。

十月十九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边沿之吴旗镇(今吴旗县),二十一日歼敌国民党骑兵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虏六七百人,缴获战马千余匹。十月下旬到达下寺湾,与红十五军团会师。毛主席问清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的情况后,决定迅速消灭西路之敌董英斌部。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毛主席、周副主席、彭司令员亲临战场指挥,红一、十五两个军团于直罗镇南北夹击敌人,协同作战,经一昼夜激战,歼敌董英斌一○九师全部(师长牛元峰被打死)、一○六师一个团,使西路之敌慌忙向来路溃退。国民党蒋介石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至此被我彻底粉碎。

随后,红十五军团(缺七十八师)又向东迫近富县和洛川地区,相继攻克鸡子溪、牛武镇、殷县子、温和驿、相士杰等敌民团据点(围子),消灭民团二百余人,并在洛川县城东打垮东北军一个团,将敌一○五师压缩在富县和洛川城内。同时派七十八师北上,和红二十八军组成北路军,由总指挥刘志丹、政委宋任穷指挥,在横山、米脂、榆林地区作战,肃清北线出扰之敌。

经过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个大胜仗,歼敌正规军两个师、一个团另五个营,民团数百人,将陕甘、陕北和关中革命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成为巩固的抗日前进阵地。

党中央、毛主席进驻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瓦窑堡后,首先纠正了错误的肃反,为刘志丹等同志的冤案平了反,挽救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不久,中央把陕甘和陕北两个特委改为陕甘和陕北两个省委。陕甘省委书记为朱理治,以后为李富春。陕北省委书记为郭洪涛。关中划为特区,书记为习仲勋。神、府也划为特区,杨和亭、张秀山先后任书记。

政府方面,十一月设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统一领导陕甘、陕北苏维埃政府和关中、神、府两个特区的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设八个部、一个局:

秦邦宪(博古)同志任西北办事处主任兼外交部长;

林伯渠同志任财政部长;

邓发同志任粮食部长;

王观澜同志任土地部长;

毛泽民同志任经济部长,崔田民同志任副部长(当时在红十五军团二十六军七十八师任师政委,未到职);

徐特立同志任教育部长;

蔡树藩同志任司法内政部长;

王振珣同志任劳动部长;

罗梓铭同志任工农检查局局长。

军事方面,设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周恩来同志兼主席,聂洪钧同志兼副主席,张云逸同志兼参谋长,统一领导陕甘、陕北地方武装,扩大红军工作(陕北地区四十天扩大红军八千余人)。十一月下旬将陕北地方游击队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纵队,独立三团战斗团,升级扩编为红二十八,三十军。将陕甘游击队第二、三纵队、抗日义勇军扩编为红二十九军。红二十八军军长为刘志丹,后为宋时轮,政委为宋任穷。二十九军第一任军长为肖劲光,第二任军长为谢嵩,第三任军长为李仲英,政委为甘渭汉。三十军军长为阎洪彦,政委为蔡树藩。关中特区编为关中独立师,师长为白子文,政委为×××。神府特区编成神、府独立师,师长为王兆相,政委为张秀山,参谋长为李治洲,政治部主任为王国昌。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dangtuan/84308.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