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

更新时间:2019-06-20    来源:材料分析    手机版     字体: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文章来自:爱师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查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审视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事情)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

【重点词语】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文章来自:爱师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查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审视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事情)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

【重点词语】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文章来自:爱师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查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审视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事情)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

【重点词语】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一字多义

(1)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2.问之(代词,他)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8.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10.臣之妻私臣(的)11.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13.数月之后(无意义)1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3、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于a.欲有求于我也(向......)b.能谤讥于市朝(在)C.皆以美于徐公(比)

5、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6、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

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谤讥: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古:没有一个今:不,不要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本文来源:http://www.cyloushi.cn/dangtuan/108088.html